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一种协同增效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

  • 上传人:1****2
  • 文档编号:7267504
  • 上传时间:2019-10-02
  • 格式:PDF
  • 页数:5
  • 大小:345.80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1004426.X

    申请日:

    20161115

    公开号:

    CN107242235A

    公开日:

    2017101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N43/40,A01N33/04,A01P3/00

    主分类号:

    A01N43/40,A01N33/04,A01P3/00

    申请人:

    江苏东宝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孙红军,南艳,童振祥

    地址:

    225200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镇工业园区

    优先权:

    CN201611004426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田方正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协同增效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含有有效成分辛菌胺、啶酰菌胺和添加剂,以组合物的总重量为基准,辛菌胺含量为1~30%,啶酰菌胺含量为1~30%,助剂含量为2~25%,填料含量为15~96%。将上述原料加入搪瓷搅拌釜中混合均匀后,经气流粉碎或研磨后制成可湿性粉剂或悬浮剂状含辛菌胺和啶酰菌胺的杀菌剂组合物。辛菌胺和啶酰菌胺复配使用,低毒、低残留、杀虫谱广,持效性好,成本低,尤其具有无公害防治的特点,是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等病害较为理想的农药品种。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协同增效杀菌剂组合物,其特征是含有有效成分辛菌胺、啶酰菌胺和助剂、填料,以组合物的总重量为基准,辛菌胺含量为1~30%,啶酰菌胺含量为1~30%,助剂含量为2~25%,填料含量为15~9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协同增效杀菌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辛菌胺:啶酰菌胺=8∶1~1∶8重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协同增效杀菌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辛菌胺:啶酰菌胺=2∶1重量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化学协同增效杀菌剂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述的组合物的剂型是悬浮剂或可湿性粉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协同增效杀菌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可湿性粉剂的助剂由分散剂1~20%,湿润剂1~5%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协同增效杀菌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悬浮剂的助剂由分散润湿剂1~15%,抗冻剂0.3~3%,增稠剂0.4~5%,消泡剂0.3~2%组成。 7.一种协同增效杀菌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将辛菌胺、啶酰菌胺和助剂、填料在搪瓷搅拌釜中充分混合均匀后,经气流粉碎机粉碎或砂磨机研磨后,再混合均匀制得成品。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协同增效杀菌剂组合物,表现出对农业病害均有较强的防病治病效果,可应用于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纹枯病等多种病害。该杀菌剂组合物有别于现有的其他杀菌剂组合物或农药单剂,采用低毒高效农药辛菌胺和啶酰菌胺这两种农药的合理组合,能够延缓病害抗药性的产生,使用简单,安全,防治效果好,残留量低对环境安全,促进农作物安全和优质生产,对农业增产增收起到重要作用。

    背景技术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纹枯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每年发病面积数亿亩,是我国水稻高产稳产的严重障碍。而实现水稻病害无公害生物防治是农业植保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近年来,虽然国家明令禁止在水稻上使用高毒农药,但是在实际农业生产过程中因缺乏高效病害防治药剂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现象还较为普遍,因此,研究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农药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辛菌胺通过破坏各类病原体得细胞膜、凝固蛋白、阻止呼吸和酵素活动等方式达到杀菌(病毒)。该药有一定的内吸和渗透作用,对导致作物病害的多种植物真菌、细菌和病毒均有显著的杀灭和抑制作用。

    因单用辛菌胺在水稻主要病害防治的时限已较长,作物病害的抗药性有了显著的增强。

    啶酰菌胺是由德国巴斯夫公司开发的新型烟酰胺类杀菌剂,杀菌谱较广,几乎对所有类型的真菌病害都有活性,对防治白粉病、灰霉病、菌核病和各种腐烂病 等非常有效,并且对其他药剂的抗性菌亦有效,主要用于包括油菜 、葡萄、果树、蔬菜和大田作物等病害的防治。与多菌灵、速克灵等无交互抗性。同时单用高含量的啶酰菌胺单剂在目前使用成本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高效、广谱病害农药极为缺乏以及现有农药单剂存在的多种不足,提供一种以可湿性粉剂或悬浮剂为产品剂型的协同增效杀菌剂组合物,采用低毒高效农药辛菌胺和啶酰菌胺这两种农药的合理组合混配使用,它既保留低毒高效农药辛菌胺和啶酰菌胺的杀菌广谱以及对病害的防治效果好的优点,又能克服存在的缺点,实现农作物病害无公害防治的目标,降低对其它生物的毒性,减少化学物质在农作物的残留,扩大杀菌谱,降低成本,以适应我国对水稻等农作物生产对低毒高效农药使用的要求。

    一种协同增效杀菌剂组合物是采取以下方案实现的:一种协同增效杀菌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杀菌剂组合物由有效成分辛菌胺和啶酰菌胺组成,组合物制备原料重量百分比为辛菌胺含量为1~30%,啶酰菌胺含量为1~30% ,助剂含量为2~25%,填料含量为15~96%。一种协同增效杀菌剂组合物制成悬浮剂或可湿性粉剂。

    本产品剂型是可湿性粉剂时,所述的助剂助剂由分散剂1~20%,湿润剂1~5%组成,分散剂采用木质素磺酸盐、NNO、拉开粉的一种或任意两种或三种混合物。其中,木质素磺酸盐选用木质素磺酸钙或木质素磺酸钠;湿润剂采用烷基苯磺酸钠或烷基苯磺酸钙。填料采用二氧化硅类、轻质碳酸钙、白炭黑中一种或混合物,二氧化硅类采用陶土、高岭土和硅藻土等。

    本产品剂型是悬浮剂时,所述的助剂由分散润湿剂1~15%,抗冻剂0.3~3%,增稠剂0.4~5%,消泡剂0.3~2%组成,分散润湿剂采用聚氧乙烯三苯乙烯苯基磷酸盐,或烷基萘磺酸盐,或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混合物;抗冻剂采用抗冻剂采用醇类,选用丙二醇、或丙三醇、或乙二醇;增稠剂采用黄原胶或硅酸镁铝;消泡剂采用有机硅消泡剂。填料采用水。

    一种协同增效杀菌剂组合物的工艺制备方法:按上述配比称量辛菌胺和啶酰菌胺、助剂以及填料,其特征是先将辛菌胺、啶酰菌胺和助剂、填料在搪瓷搅拌釜中充分混合均匀后,经气流粉碎机粉碎或砂磨机研磨后,再混合均匀制得成品,成品符合或高于国家对可湿性粉剂或悬浮剂产品的各项强制性指标要求。

    本发明辛菌胺和啶酰菌胺复配农药,低毒、低残留、杀菌谱广,增效明显,防治效果好,防治成本降低,是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害较为理想高效低毒农药制剂品种。

    本杀菌剂组合物制成的剂型具有生产简单、高效、制剂成本低,环境兼容性好等许多优点。本杀菌剂组合物有别于现有的其他杀菌剂组合物,能够延缓抗药性的产生,达到农业增产增收和食品安全生产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对本发明没有限制。

    为确定啶酰菌胺与辛菌胺不同配比用量对水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菌抑菌效果,进行了啶酰菌胺与辛菌胺不同配比对水稻纹枯病菌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啶酰菌胺与辛菌胺以1∶2配比混配,增效最明显,能够较强抑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菌丝的生长。

    实施例1 15%辛菌胺·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

    辛菌胺 10%

    啶酰菌胺 5%

    NNO(分散剂) 3%

    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 7%

    烷基苯磺酸钠(分散剂) 1%

    白炭黑(填料) 75%

    按上述重量比例称取材料,在搅拌下依次加入各物料,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再搅拌混合均匀后,得到产品,进行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田间药效试验,药效较好,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效在80%。

    表2 15%辛菌胺·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药后10天防效(%)

    (江苏江都)

    实施例2 30%辛菌胺·啶酰菌胺悬浮剂

    辛菌胺 20%

    啶酰菌胺 10%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9)(分散润湿剂) 8%

    丙二醇(抗冻剂) 1%

    黄原胶(增稠剂) 1%

    有机硅消泡剂(SAG612) 2%

    水(填料) 58%

    按上述重量比例称取材料,搅拌混合均匀后,经砂磨机砂磨得到产品,进行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田间药效试验。

    表3 30%辛菌胺·啶酰菌胺悬浮剂悬浮剂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药后10天防效(%)

    (江西南昌市)

    以上测定结果表明,30%辛菌胺·啶酰菌胺悬浮剂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效在84%以上,且兼具有无公害生物防治的显著优点,利于农业推广应用。

    关 键  词:
    一种 协同 增效 杀菌剂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协同增效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26750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