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膜下滴灌一体化膜上播种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膜下滴灌一体化膜上播种机.pdf(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217419.1 (22)申请日 2017.03.07 (73)专利权人 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地址 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延 兴路78号 (72)发明人 郑文生 孙彦君 李芳花 刘潇 孟岩 王柏 黄彦 孙艳玲 于艳梅 孙雪梅 (74)专利代理机构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 务所 23109 代理人 孟宪会 (51)Int.Cl. A01C 7/06(2006.01) A01G 25/02(2006.01) A01G 13/02(2006.01) (5。
2、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膜下滴灌一体化膜上播种机 (57)摘要 一种膜下滴灌一体化膜上播种机, 它涉及膜 下滴灌播种的一种联合作业机具。 本实用新型解 决了现有的膜下滴灌技术在壤土、 粘壤土区应用 时存在出苗期须人工放苗, 用工量大, 由于人工 放苗不及时导致保苗率低, 且需要人力实现地膜 防风压土, 增大劳动强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 施肥装置和滴灌带铺设器从前至后依次设置在 主梁机架的上方, 压平滚、 覆膜器和导土器从前 至后依次设置在主机架的下方, 两个排肥驱动地 轮、 两个主分土器、 两个防堵塞型排种器、 两个排 种覆土器、 两个覆膜及导土器覆土盘、 两个镇压 滚支架和两个镇压滚依次沿主。
3、机架的中心线从 前至后对称设置且安装在主机架的下方, 打药管 安装在滴灌带铺设器的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用于 膜下滴灌播种领域。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206517783 U 2017.09.26 CN 206517783 U 1.一种膜下滴灌一体化膜上播种机, 它包括主梁机架、 后梁机架、 两个动力连接板(1) 和两个纵梁折叠铰链(23), 后梁机架通过两个纵梁折叠铰链(23)连接在主梁机架的后部, 主梁机架包括主横梁(2)、 主分土器横梁(5)、 排种器横梁(10)和两个前纵梁(11), 后梁机架 包括后横梁(18)和两个后纵梁(15), 主横梁(2)、 主分土器横梁(。
4、5)、 排种器横梁(10)和后横梁(18)垂直于主机架的纵向中 心轴线(N-N)从前至后依次设置, 两个前纵梁(11)和两个后纵梁(15)沿主机架的中心线从 前至后对称设置, 两个前纵梁(11)的一端与主横梁(2)的两端垂直焊接, 两个后纵梁(15)的 一端与后横梁(18)的两端垂直焊接, 主分土器横梁(5)和排种器横梁(10)均通过焊接的方 式与两个前纵梁(11)连接, 两个后纵梁(15)的另一端通过两个纵梁折叠铰链(23)与两个前 纵梁(11)的另一端连接, 两个动力连接板(1)安装在主横梁(2)的前方, 其特征在于: 它还包括施肥装置(3)、 压平滚(4)、 覆膜器(7)、 打药管(8)。
5、、 滴灌带铺设器 (9)、 导土器(16)、 导土螺旋(22)、 两个主分土器(6)、 两个防堵塞型排种器(12)、 两个排种覆 土器(13)、 两个覆膜及导土器覆土盘(14)、 两个镇压滚支架(19)、 两个镇压滚(20)、 两个排 肥驱动地轮(24)和多个导土器驱动齿(21), 施肥装置(3)和滴灌带铺设器(9)从前至后依次设置在主梁机架的上方, 施肥装置(3) 固定安装在主横梁(2)上, 滴灌带铺设器(9)固定安装在主分土器横梁(5)上, 压平滚(4)、 覆 膜器(7)和导土器(16)垂直于主机架的纵向中心轴线(N-N)从前至后依次设置在主机架的 下方, 压平滚(4)设置在主横梁(2)和。
6、主分土器横梁(5)之间且与两个前纵梁(11)可转动连 接, 覆膜器(7)设置在主分土器横梁(5)和排种器横梁(10)之间且与两个前纵梁(11)可转动 连接, 导土器(16)可转动安装在两个后纵梁(15)上, 两个排肥驱动地轮(24)、 两个主分土器 (6)、 两个防堵塞型排种器(12)、 两个排种覆土器(13)、 两个覆膜及导土器覆土盘(14)、 两个 镇压滚支架(19)和两个镇压滚(20)依次沿主机架的中心线从前至后对称设置且安装在主 机架的下方, 两个排肥驱动地轮(24)安装在主横梁(2)上, 两个主分土器(6)安装在主分土 器横梁(5)上, 两个防堵塞型排种器(12)位于排种器横梁(10。
7、)和导土器(16)之间, 两个防堵 塞型排种器(12)安装在排种器横梁(10)上, 两个排种覆土器(13)倾斜设置在两个防堵塞型 排种器(12)和导土器(16)之间, 每个排种覆土器(13)的覆土面与主机架的纵向中心轴线 (N-N)之间形成的夹角均为( ), 每个排种覆土器(13)分别固定在一个防堵塞型排种器(12) 的后端, 两个覆膜及导土器覆土盘(14)倾斜设置在两个排种覆土器(13)和导土器(16)之 间, 两个覆膜及导土器覆土盘(14)分别安装在两个后纵梁(15)上, 每个覆膜及导土器覆土 盘(14)的工作面与主机架的纵向中心轴线(N-N)之间形成的夹角均为( ), 两个镇压滚支架 (。
8、19)焊接在后横梁(18)的后方, 两个镇压滚(20)分别安装在两个镇压滚支架(19)上, 打药 管(8)安装在滴灌带铺设器(9)的支架上, 导土器(16)为空心圆柱形导土器, 空心圆柱形导 土器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圆环形凸台, 每个圆环形凸台上均设有多个导土器驱动齿(21), 导土器(16)的中部设有导土器出土口(17), 导土器(16)的内部设有导土螺旋(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膜下滴灌一体化膜上播种机, 其特征在于: 每个排种覆土 器(13)的覆土面与主机架的纵向中心轴线(N-N)之间形成的夹角( )30 6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膜下滴灌一体化膜上播种机, 其特。
9、征在于: 每个覆膜及导 土器覆土盘(14)的工作面与主机架的纵向中心轴线(N-N)之间形成的夹角( )30 60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膜下滴灌一体化膜上播种机, 其特征在于: 每个防堵塞型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206517783 U 2 排种器(12)与一个镇压滚(20)位于同一轴线(M-M)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膜下滴灌一体化膜上播种机, 其特征在于: 导土螺旋(22) 为螺旋状导土螺旋, 螺旋状导土螺旋的一端焊接在导土器出土口(17)处, 螺旋状导土螺旋 的另一端焊接在导土器的进口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膜下滴灌一体化膜上播种机, 其。
10、特征在于: 多个导土器驱 动齿(21)均与导土器(16)两端的圆环形凸台的轴线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膜下滴灌一体化膜上播种机, 其特征在于: 导土器(16)为 滚筒型间歇式导土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膜下滴灌一体化膜上播种机, 其特征在于: 每个排种覆土 器(13)靠近主机架的纵向中心轴线(M-M)的一端指向滚筒型间歇式导土器两端端口。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206517783 U 3 一种膜下滴灌一体化膜上播种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膜下滴灌播种的一种联合作业机具,具体涉及一种膜下滴灌一体 化膜上播种机。 背景技术 0002 膜下滴灌。
11、技术是将覆膜播种技术与滴灌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的灌水技术, 它能够 适时、 适量提供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和养分, 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水、 肥、 气、 热环境, 达 到降低成本、 提高产量、 改善品质的目的。 但该技术在壤土、 粘壤土区应用时存在以下缺陷: 膜下滴灌播种机排种器容易堵塞、 出苗期须放苗且用工量很大、 人工放苗存在放苗不及时, 导致地膜将苗捂死, 降低保苗率、 地膜防风压土劳动强度大等问题, 影响了膜下滴灌技术在 壤土、 粘壤土区的推广应用。 0003 综上所述, 现有的膜下滴灌技术在壤土、 粘壤土区应用时存在出苗期须人工放苗, 用工量大, 由于人工放苗不及时导致保苗率低, 且需要人。
12、力实现地膜防风压土, 增大劳动强 度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膜下滴灌技术在壤土、 粘壤土区应用时存在 出苗期须人工放苗, 用工量大, 由于人工放苗不及时导致保苗率低, 且需要人力实现地膜防 风压土, 增大劳动强度的问题。 进而提供一种膜下滴灌一体化膜上播种机。 0005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6 一种膜下滴灌一体化膜上播种机, 它包括主梁机架、 后梁机架、 两个动力连接板和 两个纵梁折叠铰链, 后梁机架通过两个纵梁折叠铰链连接在主梁机架的后部, 主梁机架包 括主横梁、 主分土器横梁、 排种器横梁和两个前纵梁, 后梁机架包括后横梁和两个后纵梁,。
13、 0007 主横梁、 主分土器横梁、 排种器横梁和后横梁垂直于主机架的纵向中心轴线N-N从 前至后依次设置, 两个前纵梁和两个后纵梁沿主机架的中心线从前至后对称设置, 两个前 纵梁的一端与主横梁的两端垂直焊接, 两个后纵梁的一端与后横梁的两端垂直焊接, 主分 土器横梁和排种器横梁均通过焊接的方式与两个前纵梁连接, 两个后纵梁的另一端通过两 个纵梁折叠铰链与两个前纵梁的另一端连接, 两个动力连接板安装在主横梁的前方, 0008 它还包括施肥装置、 压平滚、 覆膜器、 打药管、 滴灌带铺设器、 导土器、 导土螺旋、 两 个主分土器、 两个防堵塞型排种器、 两个排种覆土器、 两个覆膜及导土器覆土盘、。
14、 两个镇压 滚支架、 两个镇压滚、 两个排肥驱动地轮和多个导土器驱动齿, 0009 施肥装置和滴灌带铺设器从前至后依次设置在主梁机架的上方, 施肥装置固定安 装在主横梁上, 滴灌带铺设器固定安装在主分土器横梁上, 压平滚、 覆膜器和导土器垂直于 主机架的纵向中心轴线N-N从前至后依次设置在主机架的下方, 压平滚设置在主横梁和主 分土器横梁之间且与两个前纵梁可转动连接, 覆膜器设置在主分土器横梁和排种器横梁之 间且与两个前纵梁可转动连接, 导土器可转动安装在两个后纵梁上, 两个排肥驱动地轮、 两 说 明 书 1/4 页 4 CN 206517783 U 4 个主分土器、 两个防堵塞型排种器、 两。
15、个排种覆土器、 两个覆膜及导土器覆土盘、 两个镇压 滚支架和两个镇压滚依次沿主机架的中心线从前至后对称设置且安装在主机架的下方, 两 个排肥驱动地轮安装在主横梁上, 两个主分土器安装在主分土器横梁上, 两个防堵塞型排 种器位于排种器横梁和导土器之间, 两个防堵塞型排种器安装在排种器横梁上, 两个排种 覆土器倾斜设置在两个防堵塞型排种器和导土器之间, 每个排种覆土器的覆土面与主机架 的纵向中心轴线N-N之间形成的夹角均为 , 每个排种覆土器分别固定在一个防堵塞型排种 器的后端, 两个覆膜及导土器覆土盘倾斜设置在两个排种覆土器和导土器之间, 两个覆膜 及导土器覆土盘分别安装在两个后纵梁上, 每个覆。
16、膜及导土器覆土盘的工作面与主机架的 纵向中心轴线N-N之间形成的夹角均为 , 两个镇压滚支架焊接在后横梁的后方, 两个镇压 滚分别安装在两个镇压滚支架上, 打药管安装在滴灌带铺设器的支架上, 导土器为空心圆 柱形导土器, 空心圆柱形导土器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圆环形凸台, 每个圆环形凸台上均设 有多个导土器驱动齿, 导土器的中部设有导土器出土口, 导土器的内部设有导土螺旋。 0010 进一步地, 每个排种覆土器的覆土面与主机架的纵向中心轴线N-N之间形成的夹 角 30 60 。 0011 进一步地, 每个覆膜及导土器覆土盘的工作面与主机架的纵向中心轴线N-N之间 形成的夹角 30 60 。 001。
17、2 进一步地, 每个防堵塞型排种器与一个镇压滚位于同一轴线M-M上。 0013 进一步地, 导土螺旋为螺旋状导土螺旋, 螺旋状导土螺旋的一端焊接在导土器出 土口处, 螺旋状导土螺旋的另一端焊接在导土器的进口处。 0014 进一步地, 多个导土器驱动齿均与导土器两端的圆环形凸台的轴线垂直。 0015 进一步地, 导土器为滚筒型间歇式导土器。 0016 进一步地, 每个排种覆土器靠近主机架的纵向中心轴线M-M的一端指向滚筒型间 歇式导土器两端端口。 0017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0018 1、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一次性依次完成施肥、 打药、 铺滴灌带、 覆膜, 膜上播种, 膜上 。
18、压土、 镇压的膜下滴灌一体化膜上播种作业。 提高了播种作业效率, 播种作业效率提高了 50以上。 0019 2、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膜下滴灌技术相比, 避免了出苗期须人工放苗方面的劳力投 入, 本实用新型的播种在覆膜之后进行, 两个防堵塞型排种器12穿破地膜, 将种子播入土 中, 实现膜上播种, 膜上播种代替传统的人工放苗, 保证了较高的出苗率; 同时节省了大量 的人力成本, 出苗率提高到90以上。 0020 3、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膜下滴灌技术相比, 避免了人工操作地膜防风压土方面的劳 力投入, 两个覆膜及导土器覆土盘14收集的一部分土用于覆膜, 收集的另一部分土通过导 土器驱动齿21的驱动带动。
19、导土螺旋22将土导入导土器16中, 之后经间断式的导土器出土口 17将土排出并压放在铺设后的地膜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导土器16实现膜上压土, 节省了由 于人工操作地膜防风压土带来的人力成本。 0021 4、 本实用新型的后梁机架通过两个纵梁折叠铰链23连接在主梁机架的后部, 在田 间地头或者运输过程中, 将后梁机架通过两个纵梁折叠铰链23折叠在主梁机架上, 缩短了 本实用新型的长度, 便于运输, 方便转弯。 说 明 书 2/4 页 5 CN 206517783 U 5 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具体实施方式一: 结合图1和。
20、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一种膜下滴灌一 体化膜上播种机, 它包括主梁机架、 后梁机架、 两个动力连接板1和两个纵梁折叠铰链23, 后 梁机架通过两个纵梁折叠铰链23连接在主梁机架的后部, 主梁机架包括主横梁2、 主分土器 横梁5、 排种器横梁10和两个前纵梁11, 后梁机架包括后横梁18和两个后纵梁15, 主横梁2、 主分土器横梁5、 排种器横梁10和后横梁18垂直于主机架的纵向中心轴线N-N从前至后依次 设置, 两个前纵梁11和两个后纵梁15沿主机架的中心线从前至后对称设置, 两个前纵梁11 的一端与主横梁2的两端垂直焊接, 两个后纵梁15的一端与后横梁18的两端垂直焊接, 主分 。
21、土器横梁5和排种器横梁10均通过焊接的方式与两个前纵梁11连接, 两个后纵梁15的另一 端通过两个纵梁折叠铰链23与两个前纵梁11的另一端连接, 两个动力连接板1安装在主横 梁2的前方; 0024 它还包括施肥装置3、 压平滚4、 覆膜器7、 打药管8、 滴灌带铺设器9、 导土器16、 导土 螺旋22、 两个主分土器6、 两个防堵塞型排种器12、 两个排种覆土器13、 两个覆膜及导土器覆 土盘14、 两个镇压滚支架19、 两个镇压滚20、 两个排肥驱动地轮24和多个导土器驱动齿21, 施肥装置3和滴灌带铺设器9从前至后依次设置在主梁机架的上方, 施肥装置3固定安装在 主横梁2上, 滴灌带铺设器。
22、9固定安装在主分土器横梁5上, 压平滚4、 覆膜器7和导土器16垂 直于主机架的纵向中心轴线N-N从前至后依次设置在主机架的下方, 压平滚4设置在主横梁 2和主分土器横梁5之间且与两个前纵梁11可转动连接, 覆膜器7设置在主分土器横梁5和排 种器横梁10之间且与两个前纵梁11可转动连接, 导土器16可转动安装在两个后纵梁15上, 两个排肥驱动地轮24、 两个主分土器6、 两个防堵塞型排种器12、 两个排种覆土器13、 两个覆 膜及导土器覆土盘14、 两个镇压滚支架19和两个镇压滚20依次沿主机架的中心线从前至后 对称设置且安装在主机架的下方, 两个排肥驱动地轮24安装在主横梁2上, 两个主分土。
23、器6 安装在主分土器横梁5上, 两个防堵塞型排种器12位于排种器横梁10和导土器16之间, 两个 防堵塞型排种器12安装在排种器横梁10上, 两个排种覆土器13倾斜设置在两个防堵塞型排 种器12和导土器16之间, 每个排种覆土器13的覆土面与主机架的纵向中心轴线N-N之间形 成的夹角均为 , 每个排种覆土器13分别固定在一个防堵塞型排种器12的后端, 两个覆膜及 导土器覆土盘14倾斜设置在两个排种覆土器13和导土器16之间, 两个覆膜及导土器覆土盘 14分别安装在两个后纵梁15上, 每个覆膜及导土器覆土盘14的工作面与主机架的纵向中心 轴线N-N之间形成的夹角均为 , 两个镇压滚支架19焊接在。
24、后横梁18的后方, 两个镇压滚20 分别安装在两个镇压滚支架19上, 打药管8安装在滴灌带铺设器9的支架上, 导土器16为空 心圆柱形导土器, 空心圆柱形导土器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圆环形凸台, 每个圆环形凸台上 均设有多个导土器驱动齿21, 导土器16的中部设有导土器出土口17, 导土器16的内部设有 导土螺旋22。 0025 具体实施方式二: 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每个排种覆土器13的覆 土面与主机架的纵向中心轴线N-N之间形成的夹角 30 60 。 如此设置, 能够保证在防 说 明 书 3/4 页 6 CN 206517783 U 6 堵塞型排种器12开孔播种后两个排种覆土器。
25、13完成膜上覆土, 堵住苗孔。 其它组成和连接 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0026 具体实施方式三: 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每个覆膜及导土器覆土 盘14的工作面与主机架的纵向中心轴线N-N之间形成的夹角 30 60 。 如此设置, 当地 膜被从覆膜器7平辅在垅台上后, 并经两个覆膜及导土器覆土盘14将两膜边用土埋实, 同 时, 两个覆膜及导土器覆土盘14收集的一部分土通过导土器驱动齿21的驱动带动导土螺旋 22将土导入导土器16中, 之后经间断式的导土器出土口17将土排出并压放在铺设后的地膜 上, 实现膜上压土。 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0027 具体实。
26、施方式四: 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每个防堵塞型排种器12 与一个镇压滚20位于同一轴线M-M上。 如此设置, 保证两个防堵塞型排种器12开孔播种后, 两个排种覆土器13完成膜上覆土, 堵住苗孔, 并经两个镇压滚20进行镇压。 其它组成和连接 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 二或三相同。 0028 具体实施方式五: 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导土螺旋22为螺 旋状导土螺旋, 螺旋状导土螺旋的一端焊接在导土器出土口17处, 螺旋状导土螺旋的另一 端焊接在导土器的进口处。 如此设置, 保证导土器16内的土通过导土螺旋22的工作面从导 土器出土口17流出, 实现地膜的防风压土。
27、。 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 二、 三 或四相同。 0029 具体实施方式六: 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多个导土器驱动 齿21均与导土器16上的每个圆环形凸台的轴线垂直。 如此设置, 多个导土器驱动齿21能够 保证导土器16运行的平稳性。 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 二、 三、 四或五相同。 0030 具体实施方式七: 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导土器16为滚筒 型间歇式导土器。 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 二、 三、 四、 五或六相同。 0031 具体实施方式八: 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每个排种覆土器。
28、 13靠近主机架的纵向中心轴线M-M的一端指向滚筒型间歇式导土器两端端口。 如此设置, 使 得每个排种覆土器13收集的土通过导土器驱动齿21的驱动带动导土螺旋22将土导入导土 器16中, 之后经间断式的导土器出土口17将土排出并压放在铺设后的地膜上, 完成膜上压 土作业。 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 二、 三、 四、 五、 六或七相同。 0032 工作原理: 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动力 连接板1将主梁机架与拖拉机连接, 后梁机架通过纵梁折叠铰链23连接在主梁机架的后方, 由拖拉机牵引工作。 在行走过程中, 两个排肥驱动地轮24通过链传动机构与施肥。
29、装置3的排 肥轮传动连接, 然后由压平滚4将施肥沟填平并将垅台重新成形, 完成施肥。 在拖拉机牵引 本实用新型行走过程中, 两个主分土器6将土分开, 打药管8将农药均匀的洒在两个主分土 器6分开的洒药沟里。 滴灌管从滴灌带铺设器9上自然拉出, 平辅在垅面上。 紧跟其后地膜经 覆膜器7平辅在垅台上, 并经两个覆膜及导土器覆土盘14将两膜边用土埋实。 本实用新型的 播种在覆膜之后进行, 两个防堵塞型排种器12穿破地膜, 将种子播入土中, 实现膜上播种。 此孔既是下种孔, 也是以后作物的放苗孔。 并经两个排种覆土器13进行膜上覆土, 堵住苗 孔。 两个覆膜及导土器覆土盘14收集的一部分土用于覆膜, 收集的另一部分土通过导土器 驱动齿21的驱动带动导土螺旋22将土导入导土器16中, 之后经间断式的导土器出土口17将 土排出并压放在铺设后的地膜上。 并经两个镇压滚20进行镇压, 完成整个作业过程。 说 明 书 4/4 页 7 CN 206517783 U 7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8 CN 206517783 U 8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9 CN 206517783 U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