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一种用于丝尾鳠的二级培育池.pdf

  • 上传人:a2
  • 文档编号:7253779
  • 上传时间:2019-10-01
  • 格式:PDF
  • 页数:9
  • 大小:395.31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20314005.0

    申请日:

    20170329

    公开号:

    CN206603058U

    公开日:

    2017110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63/00,A01K63/04

    主分类号:

    A01K63/00,A01K63/04

    申请人:

    云南农业大学

    发明人:

    孔令富,李永能,吴志蕾,贾丹,朱海礁

    地址:

    650201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黑龙潭云南农业大学

    优先权:

    CN201720314005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名华博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李中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丝尾鳠的二级培育池,属于丝尾鳠养殖技术领域;用于丝尾鳠的二级培育池包括培育池本体、出水管、排水管、沉淀池Ⅰ、沉淀池Ⅱ、消毒池、增氧装置;培育池本体底部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孔板,两个孔板上安装有弧形板,排污区安装有出水管,出水管与排水管连通,排水管与沉淀池Ⅰ连接,沉淀池Ⅰ和沉淀池Ⅱ上分别设有溢水口Ⅰ和溢水口Ⅱ,溢水口Ⅱ通过导水管Ⅱ与消毒池连接,消毒池通过溢水口Ⅲ与培育池本体连通,培育池本体内设有增氧装置。缓冲区内的污水能够从孔板进入排污区,防止鱼苗受伤;排出的水经过沉淀消毒后流入培养池本体内,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增氧机可将外界空气通过充气软管吹到培育池本体内,增加含氧量。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丝尾鳠的二级培育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丝尾鳠的二级培育池包括培育池本体、出水管、排水管、水泵、沉淀池Ⅰ、沉淀池Ⅱ、消毒池、增氧装置;所述培育池本体底部截面呈V形,培育池本体底部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孔板,孔板、培育池本体底部、培育池本体侧壁之间的区域形成缓冲区,两个孔板上安装有弧形板,弧形板、两个孔板以及培育池本体底部之间的区域形成排污区;排污区中部位置安装有出水管,出水管与排水管连通,排水管与沉淀池Ⅰ连接,排水管上设有水泵,沉淀池Ⅰ安装在沉淀池Ⅱ的内侧壁上,沉淀池Ⅰ靠近顶部位置设有溢水口Ⅰ,溢水口Ⅰ上连接有导水管Ⅰ,导水管Ⅰ伸入沉淀池Ⅱ内,沉淀池Ⅱ靠近顶部位置设有溢水口Ⅱ,溢水口Ⅱ上连接有导水管Ⅱ,导水管Ⅱ与设置在培育池本体外壁上的消毒池连接,消毒池通过溢水口Ⅲ与培育池本体连通,消毒池上还连接有进水管,进水管与外部水源连接,消毒池顶部安装有紫外灯,紫外灯与外部电源连接;培育池本体内还设有增氧装置,增氧装置包括固定板、固定环、充气软管、曝气孔、增氧机,所述固定板安装在弧形板上,充气软管的一端呈S形通过固定环固定在固定板上,充气软管的另一端与培育池本体外的增氧机连接,固定板上的充气软管上开设有曝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丝尾鳠的二级培育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板采用混泥土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丝尾鳠的二级培育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灯外套设有石英灯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丝尾鳠的二级培育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包括出水筛管、出水筛孔、内管,所述内管设置在出水筛管内,出水筛管上均匀间隔开设有出水筛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丝尾鳠的二级培育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与出水筛管的间距为2-5cm。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丝尾鳠的二级培育池,属于丝尾鳠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丝尾鳠(Mystus wyckioides )是云南六大名鱼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土著鱼类,分类上属于鲇形目、鲿科、鳠属。在马来西亚称Baung,是马来西亚著名的游钓和食用鱼类。在国内,仅分布于澜沧江水系的支流中,澜沧江干流中少见,为云南的土著种,地方名称为长胡子鱼。丝尾鳠体色美观,背部为青色,体侧泛淡蓝色,逐渐转浅,至腹部为白色。其肉质细嫩雪白,味道鲜美,无肌间刺、腹膜为白色,最大个体可达10千克以上。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普洱等地属最名贵的野生鱼类之一。同时,由于其外型美观,可作为观赏鱼。

    丝尾鳠鱼苗一般需要经过孵化槽、一级培育池、二级培育池的培育后,才能转入池塘培育,其中,丝尾鳠二级培育得好,能够直接缩短丝尾鳠转入池塘培育的时间,但二级培育池内水质易变坏,加注的鱼苗微流水剩料、粪便对水质污染大,应及时清除,一般每天排污换水一次,但在换水过程中,培育池底部容易产生涡流,丝尾鳠鱼苗容易受伤;培育池换水频率高,如果将排出的水直接排放,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培育池底部氧气含量较少,,培育期间期丝尾鳠鱼苗常会因为缺氧而死亡,增加了养殖户的成本。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用于丝尾鳠的二级培育池,克服现有培育池存在的缺陷,完善培育池的功能,满足养殖人员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丝尾鳠的二级培育池,缓冲区内的污水能够从孔板进入排污区进行集中处理,并将丝尾鳠鱼苗阻挡在缓冲区,防止鱼苗受伤和逃逸;出水管的水流入到沉淀池Ⅰ和沉淀池Ⅱ中沉淀分离后,流入消毒池进行消毒,实现了培育池本体内养殖水的循环利用;利用增氧机可将外界空气通过充气软管直接吹到培育池本体底部,增加水体的含氧量,解决培育池本体内的丝尾鳠缺氧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按如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所述的用于丝尾鳠的二级培育池包括培育池本体、出水管、排水管、水泵、沉淀池Ⅰ、沉淀池Ⅱ、消毒池、增氧装置;所述培育池本体底部截面呈V形,培育池本体底部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孔板,孔板、培育池本体底部、培育池本体侧壁之间的区域形成缓冲区,两个孔板上安装有弧形板,弧形板、两个孔板以及培育池本体底部之间的区域形成排污区;排污区中部位置安装有出水管,出水管与排水管连通,排水管与沉淀池Ⅰ连接,排水管上设有水泵,沉淀池Ⅰ安装在沉淀池Ⅱ的内侧壁上,沉淀池Ⅰ靠近顶部位置设有溢水口Ⅰ,溢水口Ⅰ上连接有导水管Ⅰ,导水管Ⅰ伸入沉淀池Ⅱ内,沉淀池Ⅱ靠近顶部位置设有溢水口Ⅱ,溢水口Ⅱ上连接有导水管Ⅱ,导水管Ⅱ与设置在培育池本体外壁上的消毒池连接,消毒池通过溢水口Ⅲ与培育池本体连通,消毒池上还连接有进水管,进水管与外部水源连接,消毒池顶部安装有紫外灯,紫外灯与外部电源连接;培育池本体内还设有增氧装置,增氧装置包括固定板、固定环、充气软管、曝气孔、增氧机,所述固定板安装在弧形板上,充气软管的一端呈S形通过固定环固定在固定板上,充气软管的另一端与培育池本体外的增氧机连接,固定板上的充气软管上开设有曝气孔。

    作为优选,所述孔板采用混泥土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紫外灯外套设有石英灯罩。

    作为优选,所述出水管包括出水筛管、出水筛孔、内管,所述内管设置在出水筛管内,出水筛管上均匀间隔开设有出水筛孔。

    进一步地,所述内管与出水筛管的间距为2-5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饲料以及丝尾鳠鱼苗的粪便能够沿弧形板滑落到缓冲区内,缓冲区内的污水能够从孔板进入排污区进行集中处理,并将丝尾鳠鱼苗阻挡在缓冲区,防止鱼苗受伤和逃逸。

    2、排污区的水通过出水筛管表面上设置的出水筛孔流入出水筛管与内管间隙,可以减缓水流速度,防止产生漩涡,出水管的水流入到沉淀池Ⅰ和沉淀池Ⅱ中沉淀分离后,流入消毒池进行消毒,实现了培育池本体内养殖水的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防止环境污染。

    3、通过在固定板上设置带有微小曝气孔的充气软管,利用增氧机可将外界空气通过充气软管直接吹到培育池本体底部,增加水体的含氧量,解决培育池本体内的丝尾鳠缺氧的问题,保持水中溶氧充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培育池本体的俯视图;

    图3为出水筛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充气软管的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培育池本体、2-孔板、3-弧形板、4-缓冲区、5-出水筛管、6-出水筛孔、7-内管、8-排水管、9-沉淀池Ⅰ、10-水泵、11-溢水口Ⅰ、12-沉淀池Ⅱ、13-溢水口Ⅱ、14-消毒池、15-进水管、16-溢水口Ⅲ、17-紫外灯、18-固定板、19-固定环、20-充气软管、21-曝气孔、22-增氧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如图1-4所示,所述的用于丝尾鳠的二级培育池包括培育池本体1、出水管、排水管8、水泵10、沉淀池Ⅰ9、沉淀池Ⅱ12、消毒池14、增氧装置。

    所述培育池本体1底部截面呈V形,利于鱼苗排泄物和饲料残渣集中到底部,培育池本体1底部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孔板2,孔板2、培育池本体1底部、培育池本体1侧壁之间的区域形成缓冲区4,两个孔板2上安装有弧形板3,饲料以及丝尾鳠鱼苗的粪便能够沿弧形板3滑落到缓冲区内,弧形板3、两个孔板2以及培育池本体1底部之间的区域形成排污区,缓冲区4内的污水能够从孔板2进入排污区进行集中处理,并将丝尾鳠鱼苗阻挡在缓冲区4,不仅能将污物排出,还能防止鱼苗受伤和逃逸。

    为了防止孔板2受到腐蚀,孔板2采用混泥土制成,不容易受到水流和氧气的侵蚀,延长使用寿命。

    排污区中部位置安装有出水管,出水管与排水管8连通,所述出水管8包括出水筛管5、出水筛孔6、内管7,内管7设置在出水筛管5内,内管7与出水筛管5的间距为2-5cm,不仅能够保证丝尾鳠鱼苗粪便及饲料的排出,还能防止水流速度过大,出水筛管5上均匀间隔开设有出水筛孔6,排污区的水通过出水筛管5表面上设置的出水筛孔6流入出水筛管5与内管7间隙,可以减缓水流速度,防止产生漩涡,随后进入排水管8,排水管8与沉淀池Ⅰ9连接,排水管8上设有水泵10,沉淀池Ⅰ9安装在沉淀池Ⅱ12的内侧壁上,为了提高沉淀池Ⅰ9和沉淀池Ⅱ12的沉淀效果,沉淀池Ⅰ9的底部高于沉淀池Ⅱ12的底部,且沉淀池Ⅰ9和沉淀池Ⅱ12的顶部齐平。

    沉淀池Ⅰ9靠近顶部位置设有溢水口Ⅰ11,溢水口Ⅰ11上连接有导水管Ⅰ,导水管Ⅰ伸入沉淀池Ⅱ12内,经过第一次沉淀的水可以通过导水管Ⅰ导入沉淀池Ⅱ12内,沉淀池Ⅱ12靠近顶部位置设有溢水口Ⅱ13,溢水口Ⅱ13上连接有导水管Ⅱ,导水管Ⅱ与设置在培育池本体1外壁上的消毒池14连接,经过第二次沉淀的水可以通过导水管Ⅱ进入消毒池14,消毒池14通过溢水口Ⅲ16与培育池本体1连通,使得进入培育池本体1的水流速度缓慢,避免水流冲击丝尾鳠鱼苗,出水管的水流入到沉淀池Ⅰ9和沉淀池Ⅱ12中沉淀分离后,流入消毒池14进行消毒,实现了培育池本体1内养殖水的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防止环境污染。

    消毒池14上还连接有进水管15,进水管15与外部水源连接,如果沉淀后的水不足以供给培育池本体1,可以通过外部水源进行补充,消毒池14顶部安装有紫外灯17,紫外灯17与外部电源连接,紫外灯17可以对消毒池14内的水进行紫外消毒,保持水质清新,利于丝尾鳠鱼苗的健康成长。为了防止紫外灯17受到水汽的影响,紫外灯17外套设有石英灯罩,防止消毒池14内的水汽腐蚀紫外灯17,延长紫外灯17的使用寿命。

    培育池本体1内还设有增氧装置,增氧装置包括固定板18、固定环19、充气软管20、曝气孔21、增氧机22,所述固定板18安装在弧形板3上,为了确保弧形板3能够将丝尾鳠鱼苗的粪便和饲料残渣导入缓冲区4,固定板18设计为与弧形板3类似的具有一定弧度的板。充气软管20的一端呈S形通过固定环19固定在固定板18上,此种结构的设计,可以增大充气软管20在培育池本体1内的面积,充气软管20的另一端与培育池本体1外的增氧机22连接,固定板18上的充气软管20上开设有曝气孔21;通过在固定板18上设置带有微小曝气孔21的充气软管20,启动增氧机22工作,可将外界空气通过充气软管20直接吹到培育池本体1底部,增加水体的含氧量,解决培育池本体1内的丝尾鳠缺氧的问题,保持水中溶氧充足。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丝尾鳠鱼苗养殖在培育池本体1内,饲料残渣以及丝尾鳠鱼苗的粪便沿弧形板3滑落到缓冲区4内,缓冲区4内的污水从孔板2进入排污区,并将丝尾鳠鱼苗阻挡在缓冲区4,排污区的水通过出水筛管5表面上设置的出水筛孔6流入出水筛管5与内管7的间隙,然后通过排水管8流入到沉淀池Ⅰ9中进行第一次沉淀分离,沉淀分离后的水进入沉淀池Ⅱ12进行第二次沉淀分离,之后流入消毒池14进行消毒,最后又通过溢水口Ⅲ16流入培育池本体1内,培育过程中,可以启动增氧机22,通过充气软管20上的微小曝气孔21,将外界空气吹到培育池本体1底部,增加水体的含氧量。

    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中,饲料以及丝尾鳠鱼苗的粪便能够沿弧形板滑落到缓冲区内,缓冲区内的污水能够从孔板进入排污区进行集中处理,并将丝尾鳠鱼苗阻挡在缓冲区,防止鱼苗受伤和逃逸。排污区的水通过出水筛管表面上设置的出水筛孔流入出水筛管与内管间隙,可以减缓水流速度,防止产生漩涡,出水管的水流入到沉淀池Ⅰ和沉淀池Ⅱ中沉淀分离后,流入消毒池进行消毒,实现了培育池本体内养殖水的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防止环境污染。通过在固定板上设置带有微小曝气孔的充气软管,利用增氧机可将外界空气通过充气软管直接吹到培育池本体底部,增加水体的含氧量,解决培育池本体内的丝尾鳠缺氧的问题,保持水中溶氧充足。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关 键  词:
    一种 用于 丝尾鳠 二级 培育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用于丝尾鳠的二级培育池.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25377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