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毛豆脱荚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毛豆脱荚机.pdf(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239192.6 (22)申请日 2016.03.28 (73)专利权人 葛锦刚 地址 276000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北城新 区天津路杏坛中心城6号楼2单元601 室 (72)发明人 李丽华 葛锦刚 (51)Int.Cl. A23N 15/1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青毛豆脱荚机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青毛豆脱荚机, 属于 农业机械技术领域。 包括机体, 机体上部设有脱 荚滚筒, 与脱荚滚筒上均匀分布的多个弹性齿构 成脱荚机构; 机体后。
2、端平行于脱荚滚筒轴线方 向, 设有上下布置的夹持带, 与夹持带之夹持区 段上下的压带装置构成夹持输送机构; 机体下部 设有风机, 风机和脱荚滚筒之间水平方向设有输 送皮带, 机体前端设有茎叶引导辊筒, 茎叶引导 辊筒和输送带间隙的下部设有振动筛, 机体右下 端设有电动机或发动机, 机架底部设有转场用轮 子,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 操作简单、 方便, 使得 毛豆脱荚迅速, 干净, 夹持带代替了双手握持毛 豆秸秆, 夹持带输送秸秆快速, 劳动强度更低, 降 低了毛豆的收获成本。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CN 205728003 U 2016.11.30 CN 205728003 U 1。
3、.青毛豆脱荚机, 包括机体(1)、 夹持带(3)、 压带装置(8)、 脱荚滚筒(2)和分选机构, 其 特征在于: 所述机体(1)上部设有脱荚滚筒(2), 所述机体(1)后端平行于脱荚滚筒(2)的轴 线方向设有夹持带(3), 所述夹持带(3)的夹持区段设有压带装置(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毛豆脱荚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脱荚滚筒(2)周圈安装有脱 荚齿(10), 所述脱荚齿(10)底部绕成弹簧状固定于所述脱荚滚筒(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毛豆脱荚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带(3)包括弹性胶层 (22)、 皮带层(23)和导向条(24), 其中所述夹持带(3)的夹持面附有弹。
4、性胶层(22), 所述夹 持带(3)的背面设有导向条(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毛豆脱荚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带装置(8)包括压带轮 (13)、 压带轮支撑件(16)、 位置控制装置(15)和弹簧(14), 其中所述压带轮(13)设置在压带 轮支撑件(16)的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毛豆脱荚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选机构包括风机(5)、 茎叶 引导辊筒(6)和振动筛(7)。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728003 U 2 青毛豆脱荚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青毛豆脱荚机。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是世界上。
5、最大的青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目前国内青毛豆脱荚采摘主要是人 工采摘, 劳动强度高、 青毛豆采摘效率低, 在加上劳动力短缺, 致使劳动力成本不断升高, 严 重制约了青毛豆的大面积种植。 0003 国内外同类产品有采用1、 对辊软齿脱荚、 夹持链条喂料的脱荚方案, 该方案存在 压力大时荚断秸秆, 压力小又夹持不牢容易滑脱, 不能同时夹持多株毛豆秸秆, 否则容易形 成夹持链条间有间隙, 造成秸秆滑脱, 对辊塑胶软齿机构的脱荚速度慢, 夹持毛豆秸秆过多 时易造成脱荚不净现象。 0004 或国内采用2、 脱荚滚筒上加塑胶软齿, 用手握持毛豆秸秆来回、 左右摆动通过脱 荚滚筒的脱荚方案, 该方案存在手动。
6、握持劳动强度过大, 塑胶软齿脱荚效果差, 需手动握持 反复摆动, 反正两面交替通过滚筒脱荚齿, 否则脱荚不净, 同时一次不能握持过多毛豆秸 秆, 否则脱荚效果不佳。 0005 进口自走式青毛豆采摘机, 多采用梳刷式脱荚辊紧贴地面直接从秸秆上脱下毛豆 荚, 然后通过脱荚辊的转动, 离心力把脱下的毛豆甩进输送带上的方案, 经多家用户使用, 由于毛豆荚在秸秆上的位置非常接近地面, 致使脱下来的靠近地面的毛豆荚无法全部送入 输送带, 造成抛洒过多, 而且脱荚辊幅宽尺寸大, 造成脱荚辊一侧已经铲起大量的泥土, 另 一侧却还脱荚不净, 同时其价格昂贵 (国外产品都是百万元以上) , 不适应国内的毛豆种植 。
7、方式, 只适用于大田块的收获, 小田块无法使用。 因此, 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 上述问题。 。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不足而提供了一种青毛豆脱荚机。 0007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青毛豆脱荚机, 包括机体、 夹持 带、 压带装置、 脱荚滚筒和分选机构, 机体上部设有脱荚滚筒, 且所述脱荚滚筒上均匀分布 的多个弹性齿构成脱荚机构; 机体后端平行于脱荚滚筒轴线方向设有上下布置的夹持带, 与夹持带的夹持区段的压带装置构成夹持输送机构; 机体下部设有风机, 风机和脱荚滚筒 之间水平方向设有输送皮带, 机体前端设有茎叶引导辊筒,。
8、 茎叶引导辊筒和输送带间隙的 下部设有振动筛, 所述输送皮带、 所述风机、 所述茎叶引导辊筒和振动筛构成; 机体下端设 有电动机或发动机, 机体底部设有转场用轮子。 更进一步该机的分选机构和动力也可以采 用外加的方式解决; 其先进之处在于: 夹持带的夹持面加弹性胶层, 通过压带装置时, 压力 造成夹持带的弹性变形, 增加了对毛豆秸秆的接触面积, 从而增加了对秸秆握持力度, 多个 压带装置采取单独控制, 减少压带装置之间的互相影响, 每个压带装置都始终紧压夹持带, 减少了秸秆从夹持带间滑脱的机会, 所述夹持带的背面设有导向条; 脱荚机构的脱荚齿底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57280。
9、03 U 3 部绕成簧状固定于脱荚滚筒上, 弹性足、 脱荚能力强, 对毛豆损伤小。 工作时, 在动力和传动 系统的驱动下, 夹持带夹持毛豆秸秆的根部, 沿着脱荚滚筒轴线方向输送, 毛豆秸秆从脱荚 滚筒的一侧移动到另一侧, 脱荚滚筒高速旋转, 其上多个弹性脱荚齿依次梳刷毛豆荚, 使其 从秸秆上脱离; 脱下的毛豆荚和夹杂的茎叶经输送带的传送向前移动, 在风机的风力作用 下, 茎叶顺着茎叶引导辊筒被吹出机体, 毛豆比较重则从传送带与茎叶引导辊筒的间隙掉 到振动筛上, 经振动筛的晃动, 残余的细小秸秆从振动筛片之间的狭缝掉落, 毛豆则在振动 筛上滑动从振动筛一端调入外置的容器中。 0008 所述夹持带。
10、包括弹性胶层、 皮带层和导向条, 其中所述夹持带的夹持面附有弹性 胶层, 所述夹持带的背面设有导向条。 0009 进一步, 所述压带装置包括压带轮、 压带轮支撑件、 位置控制装置和弹簧, 其中所 述压带轮设置在压带轮支撑件的端部。 0010 进一步, 所述分选机构包括风机、 茎叶引导辊筒和振动筛。 00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 操作简单、 方便, 使得毛豆脱荚迅速, 干 净, 夹持带代替了双手握持毛豆秸秆, 夹持带输送秸秆快速, 劳动强度更低, 降低了毛豆的 收获成本。 非常适用于各种规模的青毛豆收获的需要。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切面的结构示意图。 。
11、0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切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脱荚效果的示意图。 0015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脱荚滚筒的侧视切面结构示意图。 0016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脱荚齿结构图以及和脱荚滚筒连接的正面、 背面和侧面结构 示意图。 0017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带装置的实现方式示意图。 0019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带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 图9为夹持带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1 其中: 1、 机架2、 脱荚滚筒3、 夹持带4、 风机5、 输送带6、 茎叶引导辊筒7、 振动筛8、 压 带装置9、 脱荚齿固定杆。
12、10、 脱荚齿11、 脱荚滚筒端板12、 脱荚滚筒轴13、 压带轮14、 弹簧15、 位置控制装置16、 压带轮支撑件17、 夹持带驱动轮18、 夹持带从动轮19、 挡片20、 弹簧挡片 21、 压带轮轴22、 弹性胶层23、 皮带层24、 导向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3 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 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范围。 0024 如图1、 图2、 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青毛豆脱荚机, 包括包括机体1、 夹持带3、 压带 装置8、 脱荚滚筒2和分选机构, 机体1上部设有脱荚滚筒2, 所述脱荚滚筒2上均匀分布有的。
13、 多个弹性脱荚齿10构成脱荚机构机,; 机体1后端平行于脱荚滚筒2的轴线方向设有上下布 置的夹持带3, 与夹持带3的夹持区段上下的压带装置8构成秸秆夹持输送机构; 机体1下部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5728003 U 4 设有风机4, 风机4和脱荚滚筒2之间水平方向设有输送皮带5, 机体1前端设有茎叶引导辊筒 6, 茎叶引导辊筒6和输送带5的间隙的下部设有振动筛7。 0025 如图4、 图5所示, 脱荚滚筒2包括脱荚齿10、 脱荚齿固定杆9和脱荚滚筒端板11, 所 述脱荚滚筒2周圈安装有脱荚齿10, 脱荚齿10由直径5-8mm的钢丝制成且其底部绕成弹簧状 固定于脱荚齿固定杆9上。
14、, 脱荚齿固定杆9固定在脱荚滚筒端板9上; 脱荚滚筒2通过脱荚滚 筒轴12、 轴承和轴承座固定于机体1上。 0026 如图6、 图7、 图8和图9所示, 压带装置8包括压带轮13、 压带轮支撑件16、 弹簧14和 位置控制装置15, 压带轮13通过轴承和压带轮轴21连接, 压带轮轴21固定在压带轮支撑件 16上, 压带轮支撑件16穿过弹簧14套在位置控制装置15中, 露出部分钻孔穿B型销和挡片19 防止落下, 位置控制装置15固定在机体1上, 压带轮13压在夹持带3上, 如图6、 图7所示, 压带 装置8在夹持带3的夹持区段上下采取不同方式加压,夹持带3通过夹持带驱动轮17和从动 轮18驱动。。
15、 0027 输送皮带5安装于脱荚滚筒2下方的箱式机体1上, 并通过张紧调整机构调节; 风机 4安装于机体1下部; 茎叶引导辊筒6通过轴、 轴承、 轴承座固定在机体1上, 振动筛7通过摆臂 和机体1连接, 通过偏心摇臂驱动, 包括输送带5、 风机4、 茎叶引导辊筒6和振动筛7的分选机 构也可以采用外置方式解决。 0028 脱荚滚筒2, 夹持带3、 风机4, 输送皮带5、 茎叶引导辊筒6和振动筛7均由内置或外 加的电动机或发动机带动。 0029 如图3所示, 在动力和传动系统的驱动下, 夹持带3夹持毛豆秸秆的根部, 沿着脱荚 滚筒2轴线方向输送, 毛豆秸秆从脱荚滚筒2的一侧移动到另一侧, 脱荚滚筒。
16、2高速旋转, 其 上多个弹性脱荚齿10依次梳刷毛豆荚, 使其从秸秆上脱离; 脱下的毛豆荚和夹杂的茎叶经 输送皮带5的传送向前移动, 在风机4的风力作用下, 茎叶顺着茎叶引导辊筒6被吹出机体, 毛豆比较重则从输送皮带5与茎叶引导辊筒6的间隙掉到振动筛7上, 经振动筛7的晃动, 残 余的细小秸秆从振动筛片之间的狭缝掉落, 毛豆则在振动筛7上滑动从振动筛7一端调入外 置的容器中。 0030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 操作简单、 方便, 使得毛豆脱荚迅速, 干净, 夹持带代替了双 手握持毛豆秸秆, 夹持带输送秸秆快速, 劳动强度更低, 降低了毛豆的收获成本。 非常适用 于各种规模的青毛豆收获的需要, 对青毛豆的的大面积的种植必将起到很大作用。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5728003 U 5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6 CN 205728003 U 6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7 CN 205728003 U 7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8 CN 205728003 U 8 图 7 图 8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9 CN 205728003 U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