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自动化的萎凋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便于自动化的萎凋装置.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250814.5 (22)申请日 2016.03.29 (73)专利权人 贵州省黎平县侗乡媛茶厂 地址 557399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 州黎平县德凤镇兴黎商贸城右3号 (72)发明人 潘盛敏 (74)专利代理机构 贵阳派腾阳光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0 代理人 管宝伟 (51)Int.Cl. A23F 3/06(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便于自动化的萎凋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
2、型提供了一种便于自动化的萎凋 装置, 包括箱体、 风机、 筛网、 出料板、 连接扇叶、 出料线缆、 出料导向轮、 提板、 提网线缆、 提网导 向轮、 出料控制轴; 所述箱体顶部开口, 其下部侧 面设置有风机, 箱体内中部水平放置有筛网; 所 述箱体上于高于筛网的一侧面有出料板, 出料板 底部可转动连接使得箱体可侧面开口; 所述出料 板边沿位置于箱体内侧固定有连接扇叶, 连接扇 叶为可张合扇形体, 连接扇叶的扇形另一边沿固 定于筛网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易于改造、 操作方 便的结构, 可直接在原有简易萎凋箱的基础上进 行改造完成, 通过现有技术中极易实现的自动化 通电控制即可实现自动出料及复位, 。
3、从而能有效 解决自动化萎凋设备更换成本高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5695394 U 2016.11.23 CN 205695394 U 1.一种便于自动化的萎凋装置, 包括箱体(11)、 风机(12)、 筛网(13)、 出料板(14)、 连接 扇叶(21)、 出料线缆(23)、 出料导向轮(24)、 提板(31)、 提网线缆(33)、 提网导向轮(34)、 出 料控制轴(41),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11)顶部开口, 其下部侧面设置有风机(12), 箱体 (11)内中部水平放置有筛网(13); 所述箱体(11)上于高于筛网(13)的一侧面有出料板 (14)。
4、, 出料板(14)底部可转动连接使得箱体(11)可侧面开口; 所述出料板(14)边沿位置于 箱体(11)内侧固定有连接扇叶(21), 连接扇叶(21)为可张合扇形体, 连接扇叶(21)的扇形 另一边沿固定于筛网(13)上; 所述筛网(13)上相对于出料板(14)所在一侧的另一侧边沿可 转动固定有提板(31), 提板(31)放置于筛网(13)上方; 所述提网线缆(33)一端固定在提板 (31)上, 另一端通过提网导向轮(34)绕行于箱体(11)后侧并缠于出料控制轴(41)上, 所述 出料线缆(23)一端连接于出料板(14), 另一端通过出料导向轮(24)绕行于箱体(11)后侧并 缠于出料控制轴(。
5、41)上, 出料线缆(23)和提网线缆(33)在出料控制轴(41)上的缠绕方向相 反, 且出料线缆(23)在出料控制轴(41)上缠绕半径大于提网线缆(33)在出料控制轴(41)上 的缠绕半径; 所述出料控制轴(41)由电机带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自动化的萎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11)内于筛网 (13)上方边壁上固定有导向块(22), 导向块(22)与出料板(14)所在侧面垂直, 导向块(22) 靠提板(31)的一端为坡面, 导向块(22)靠出料板(14)的一端以垂直方向将连接扇叶(21)覆 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自动化的萎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11)。
6、内于提板 (31)中部两侧固定有限位块(32), 限位块(32)将提板(31)限位于垂直方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自动化的萎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料板(14)的外侧上 接近端部位置水平固定有条状的缓冲块(2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自动化的萎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扇叶(21)由第一 扇叶(51)、 第二扇叶(52)、 第三扇叶(53)同轴依次叠装在转动轴(54)上; 第一扇叶(51)在靠 第二扇叶(52)的一面上于扇形边沿位置分别固定有第一底限位块(61)和第一顶限位块 (62), 第一底限位块(61)固定在筛网(13)上; 第二扇叶(52)的扇形边沿位置分别。
7、固定有第 二底限位块(63)和第二顶限位块(64), 第二底限位块(63)固定在靠第一扇叶(51)的一面 上, 第二顶限位块(64)固定在靠第三扇叶(53)的一面上; 第三扇叶(53)在靠第二扇叶(52) 的一面上于扇形边沿位置分别固定有第三底限位块(65)和第三顶限位块(66), 第三顶限位 块(66)固定在出料板(14)上; 第一扇叶(51)、 第二扇叶(52)、 第三扇叶(53)相互错位安装, 使得第二底限位块(63)在第一底限位块(61)和第一顶限位块(62)之间、 第二顶限位块(64) 在第三底限位块(65)和第三顶限位块(66)之间。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
8、5695394 U 2 一种便于自动化的萎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自动化的萎凋装置, 属于茶叶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原有的茶叶萎凋大多通过摊晾完成, 后来有了简易的萎凋箱, 简易的萎凋箱一般 是在一个木制箱体下方放置电热丝, 箱体侧面安装风机, 箱体内高于风机的位置水平放置 筛网, 这种萎凋箱制作容易、 成本低廉, 受到广泛采用, 但就目前而言, 其自动化程度不高, 再之后由于技术的发展, 为了提高萎凋的自动化程度, 减少茶叶生产的人工成本, 出现了各 种各样的自动化萎凋装置, 其自动化主要体现在萎凋完成的出料, 其中有些采用筛网兼做 传送带的方式并加长筛网。
9、长度, 使萎凋成为流水作业, 有些则采用烘干筒的方式, 直接以烘 干来完成萎凋, 但这些方式都并未被广泛采用, 其主要原因在于设备成本较高, 如此让广大 茶叶加工者在短时间内都购置新设备显然并不现实, 而其结构又导致茶叶加工者无法很容 易的将原有的萎凋箱进行改造, 以至于虽然自动化技术有所发展, 但技术应用于实践的情 况并不乐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自动化的萎凋装置, 该便于自 动化的萎凋装置通过易于改造、 操作方便的结构, 可直接在原有简易萎凋箱的基础上进行 改造完成, 从而能有效解决萎凋设备更换成本高的问题。 0004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
10、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000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于自动化的萎凋装置, 包括箱体、 风机、 筛网、 出料板、 连 接扇叶、 出料线缆、 出料导向轮、 提板、 提网线缆、 提网导向轮、 出料控制轴; 所述箱体顶部开 口, 其下部侧面设置有风机, 箱体内中部水平放置有筛网; 所述箱体上于高于筛网的一侧面 有出料板, 出料板底部可转动连接使得箱体可侧面开口; 所述出料板边沿位置于箱体内侧 固定有连接扇叶, 连接扇叶为可张合扇形体, 连接扇叶的扇形另一边沿固定于筛网上; 所述 筛网上相对于出料板所在一侧的另一侧边沿可转动固定有提板, 提板放置于筛网上方; 所 述提网线缆一端固定在提板上, 另一端通过。
11、提网导向轮绕行于箱体后侧并缠于出料控制轴 上, 所述出料线缆一端连接于出料板, 另一端通过出料导向轮绕行于箱体后侧并缠于出料 控制轴上, 出料线缆和提网线缆在出料控制轴上的缠绕方向相反, 且出料线缆在出料控制 轴上缠绕半径大于提网线缆在出料控制轴上的缠绕半径; 所述出料控制轴由电机带动。 0006 所述箱体内于筛网上方边壁上固定有导向块, 导向块与出料板所在侧面垂直, 导 向块靠提板的一端为坡面, 导向块靠出料板的一端以垂直方向将连接扇叶覆盖。 0007 所述箱体内于提板中部两侧固定有限位块, 限位块将提板限位于垂直方向。 0008 所述出料板的外侧上接近端部位置水平固定有条状的缓冲块。 00。
12、09 所述连接扇叶由第一扇叶、 第二扇叶、 第三扇叶同轴依次叠装在转动轴上; 第一扇 叶在靠第二扇叶的一面上于扇形边沿位置分别固定有第一底限位块和第一顶限位块, 第一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5695394 U 3 底限位块固定在筛网上; 第二扇叶的扇形边沿位置分别固定有第二底限位块和第二顶限位 块, 第二底限位块固定在靠第一扇叶的一面上, 第二顶限位块固定在靠第三扇叶的一面上; 第三扇叶在靠第二扇叶的一面上于扇形边沿位置分别固定有第三底限位块和第三顶限位 块, 第三顶限位块固定在出料板上; 第一扇叶、 第二扇叶、 第三扇叶相互错位安装, 使得第二 底限位块在第一底限位块和第一顶。
13、限位块之间、 第二顶限位块在第三底限位块和第三顶限 位块之间。 00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易于改造、 操作方便的结构, 可直接在原有简易 萎凋箱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完成, 通过现有技术中极易实现的自动化通电控制即可实现自动 出料及复位, 从而能有效解决自动化萎凋设备更换成本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是图1的后侧方位视图; 0013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0014 图4是图1中连接扇叶的爆炸图。 0015 图中: 11-箱体, 12-风机, 13-筛网, 14-出料板, 21-连接扇叶, 22-导向块, 23-出料 线缆, 24-出。
14、料导向轮, 25-缓冲块, 31-提板, 32-限位块, 33-提网线缆, 34-提网导向轮, 41- 出料控制轴, 51-第一扇叶, 52-第二扇叶, 53-第三扇叶, 54-转动轴, 61-第一底限位块, 62- 第一顶限位块, 63-第二底限位块, 64-第二顶限位块, 65-第三底限位块, 66-第三顶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0017 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便于自动化的萎凋装置, 包括箱体11、 风机12、 筛网13、 出 料板14、 连接扇叶21、 出料线缆23、 出料导向轮24、 提板31、 提网线缆。
15、33、 提网导向轮34、 出料 控制轴41; 所述箱体11顶部开口, 其下部侧面设置有风机12, 箱体11内中部水平放置有筛网 13; 所述箱体11上于高于筛网13的一侧面有出料板14, 出料板14底部可转动连接使得箱体 11可侧面开口; 所述出料板14边沿位置于箱体11内侧固定有连接扇叶21, 连接扇叶21为可 张合扇形体, 连接扇叶21的扇形另一边沿固定于筛网13上; 所述筛网13上相对于出料板14 所在一侧的另一侧边沿可转动固定有提板31, 提板31放置于筛网13上方; 所述提网线缆33 一端固定在提板31上, 另一端通过提网导向轮34绕行于箱体11后侧并缠于出料控制轴41 上, 所述出。
16、料线缆23一端连接于出料板14, 另一端通过出料导向轮24绕行于箱体11后侧并 缠于出料控制轴41上, 出料线缆23和提网线缆33在出料控制轴41上的缠绕方向相反, 且出 料线缆23在出料控制轴41上缠绕半径大于提网线缆33在出料控制轴41上的缠绕半径; 所述 出料控制轴41由电机带动。 0018 由此, 通过电机的通电控制, 出料控制轴41被带动转动, 即可通过出料线缆23使得 出料板14打开、 通过提网线缆33使得筛网13具备倾斜角度, 从而从出料板14处出料, 电机反 转在现有技术中只需要给反向电流即可, 而电机反转则可将出料板14关闭成为箱体11边 壁、 将筛网13放平确保萎凋受热均匀。
17、, 可见对于出料的控制只要安装一直流电机并连接于 简单的开关电路, 可以电流相反的两套电池连接直流电机供电并连接好开关控制电路, 该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5695394 U 4 连接控制属于常规技术。 0019 为避免萎凋过程中及萎凋完成后出料过程中茶叶卡在连接扇叶21位置, 所述箱体 11内于筛网13上方边壁上固定有导向块22, 导向块22与出料板14所在侧面垂直, 导向块22 靠提板31的一端为坡面, 导向块22靠出料板14的一端以垂直方向将连接扇叶21覆盖。 0020 为避免操作过程中提网线缆33放线过多导致提板31倒下影响整体工作正常, 所述 箱体11内于提板31中部。
18、两侧固定有限位块32, 限位块32将提板31限位于垂直方向。 0021 考虑到出料板14在出料时, 可能会搭在后续设备(如炒茶机)上, 而一旦出料线缆 23放线过快则容易打坏出料板14, 因此为避免出料板14的损坏, 所述出料板14的外侧上接 近端部位置水平固定有条状的缓冲块25。 0022 如图4所示, 作为连接扇叶21的一种具体方案, 所述连接扇叶21由第一扇叶51、 第 二扇叶52、 第三扇叶53同轴依次叠装在转动轴54上; 第一扇叶51在靠第二扇叶52的一面上 于扇形边沿位置分别固定有第一底限位块61和第一顶限位块62, 第一底限位块61固定在筛 网13上; 第二扇叶52的扇形边沿位置。
19、分别固定有第二底限位块63和第二顶限位块64, 第二 底限位块63固定在靠第一扇叶51的一面上, 第二顶限位块64固定在靠第三扇叶53的一面 上; 第三扇叶53在靠第二扇叶52的一面上于扇形边沿位置分别固定有第三底限位块65和第 三顶限位块66, 第三顶限位块66固定在出料板14上; 第一扇叶51、 第二扇叶52、 第三扇叶53 相互错位安装, 使得第二底限位块63在第一底限位块61和第一顶限位块62之间、 第二顶限 位块64在第三底限位块65和第三顶限位块66之间。 由此, 第二底限位块63卡在第一底限位 块61和第一顶限位块62之间, 能对第二扇叶52相对于第一扇叶51的位置进行限位, 第二顶 限位块64卡在第三底限位块65和第三顶限位块66之间, 能对第三扇叶53相对于第二扇叶52 的位置进行限位, 从而整体结构对出料板14相对于筛网13的活动范围进行限位。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5695394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5695394 U 6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5695394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