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卤制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卤制桶.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0891942.3 (22)申请日 2015.11.11 A23L 5/10(2016.01) (73)专利权人 湖南省华文食品有限公司 地址 414000 湖南省岳阳市康王开发区白石 岭南路 (72)发明人 刘特元 (74)专利代理机构 岳阳市科明专利事务所 43203 代理人 彭乃恩 陈庆元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卤制桶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领域, 特别是指一 种用于卤制品加工的卤制桶。一种卤制桶, 包括 上部开口的桶体, 覆盖该开口的桶盖, 置于桶体内 部、 设置有网孔的内胆, 置于桶体底部的地脚,。
2、 其 中 : 所述的桶体的桶壁设置有夹层, 所述的夹层 内设置保温层, 桶体和内胆之间设置加热装置, 桶 体表面还设置有温度变送器。本实用新型卤制桶 设置有桶盖、 保温层、 加热装置和温度变送器, 能 实时监控卤水的温度, 最大限度地保持卤水温度 的稳定, 缩短卤制时间, 保定卤制效果 ; 采用电动 控制开合的桶盖和可整体取出的内胆, 固定设置 的卤水出入口, 能避免人工操作时对卤水和卤制 品造成污染, 保证干净卫生。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5233371 U 2016.05.18 C。
3、N 205233371 U 1.一种卤制桶, 包括上部开口的桶体, 覆盖该开口的桶盖, 置于桶体内部的带有网孔的 内胆, 置于桶体底部的地脚,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桶体的桶壁设置有夹层, 所述的夹层内设 置保温层, 桶体和内胆之间设置加热装置, 桶体表面还设置有温度变送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卤制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加热装置为蒸汽盘管, 设置 于内胆的周围和底部, 设置于内胆周围的蒸汽盘管的进汽口和出水口设置于桶体的外表 面, 设置于内胆底部的蒸汽盘管的进汽口设置于桶体的外表面, 出水口设置于桶体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卤制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桶体外表面还设。
4、置有卤水入 口, 桶体底部设置有卤水排放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卤制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桶盖与桶体由电动连接装置 连接, 所述的电动连接装置包含开盖电机、 减速机、 开盖臂, 所述的减速机固定在桶体的上 边缘, 开盖电机连接减速机的输入端, 开盖臂一端固定在减速机的输出端, 另一端设置在桶 盖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卤制桶, 其特征在于: 桶盖上还设置有拉手。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233371 U 2 一种卤制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领域, 特别是指一种用于卤制品加工的卤制桶。 背景技术 0002 在采用传统工艺方法进。
5、行卤制品加工时, 使用的卤制桶没有密封盖和保温结构, 使得卤制过程中的温度控制难以掌握, 卤制时间长; 0003 传统工艺方法是将卤水和待卤制品直接倒进卤制桶, 在卤制后, 用手揭开桶盖, 再 用漏勺或者其他网状物将卤制品捞出, 倒出卤水, 这样的操作过程, 各环节都容易造成污 染, 无法保证卤制品的卫生状况, 质量得不到保证, 既不利于卤制品的保存, 还可能危害食 用者的身体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 提供一 种卤制过程稳定快速、 卫生的卤制桶。 0005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卤制桶, 包括上部开口的桶体, 覆盖。
6、该开口的 桶盖, 置于桶体内部、 设置有网孔的内胆, 置于桶体底部的地脚, 其中: 所述的桶体的桶壁设 置有夹层, 所述的夹层内设置保温层, 桶体和内胆之间设置加热装置, 桶体表面还设置有温 度变送器。 000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的加热装置为蒸汽盘管, 设置于内胆的周围和底部, 设 置于内胆周围的蒸汽盘管的进汽口和出水口设置于桶体的外表面, 设置于内胆底部的蒸汽 盘管的进汽口设置于桶体的外表面, 出水口设置于桶体的底部。 000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的桶体外表面还设置有卤水入口, 桶体底部设置有卤 水排放口。 000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的桶盖与桶体由电动连接装置连接。
7、, 所述的电动连接 装置包含开盖电机、 减速机、 开盖臂, 所述的减速机固定在桶体的上边缘, 开盖电机连接减 速机的输入端, 开盖臂一端固定在减速机的输出端, 另一端设置在桶盖上。 000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桶盖上还设置有拉手。 0010 本实用新型卤制桶设置有桶盖、 保温层、 加热装置和温度变送器, 能实时监控卤水 的温度, 最大限度地保持卤水温度的稳定, 缩短卤制时间, 保定卤制效果; 0011 采用电动控制开合的桶盖和可整体取出的内胆, 固定设置的卤水出入口, 能避免 人工操作时对卤水和卤制品造成污染, 保证干净卫生。 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
8、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4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各接口示意图。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5233371 U 3 0015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连接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 述。 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选实施例。 但是, 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 现, 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 相反地, 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 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17 需要说明的是, 当元件被认为是 “设置” 在另一个元件上, 它可以是直接设置或连 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
9、时存在居中元件。 0018 除非另有定义, 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 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 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0019 如图1、 图2所示, 一种卤制桶, 包括上部开口的桶体1, 覆盖该开口的桶盖2, 置于桶 体1内部、 设置有网孔的内胆3, 置于桶体1底部的地脚4, 其中: 所述的桶体1的桶壁设置有夹 层, 所述的夹层内设置保温层5, 桶体1和内胆3之间设置加热装置6, 桶体1表面还设置有温 度变送器7。 0020 在上述实施例中, 所述的地脚4数量为三个或三个以上, 所述的温度变送器7可以 。
10、是一个, 也可以是环绕设置于桶体1外侧的两个或以上。 0021 在上述实施例中, 所述的内胆3是放置在桶体1内部且可以被取出, 内胆3的周围 和/或底面设置有网孔, 用于内胆3内外卤水的流通。 0022 更优地, 如图2、 图3所示, 所述的加热装置6为蒸汽盘管, 设置于内胆3的周围和底 部, 设置于内胆3周围的蒸汽盘管的进汽口601和出水口602设置于桶体1的外表面, 设置于 内胆3底部的蒸汽盘管的进汽口603设置于桶体1的外表面, 出水口604设置于桶体1的底部。 0023 在上述实施例中, 所述的两个蒸汽盘管的进汽口和出水口也可以分布设置在桶体 1的其他部位, 只要保证蒸汽盘管中的冷凝水。
11、能够排出即可。 0024 优选地, 如图3所示, 所述的桶体1外表面还设置有卤水入口8, 桶体1底部设置有卤 水排放口9, 卤水入口接到外部的卤水生产设备, 卤水排放口接外部的卤水回收设备, 为便 于安装, 可以在卤水排放口转接如图3中所示的延长管901, 将卤水排放口延伸至方便与卤 水回收设备连接的地方。 0025 如图4所示, 所述的桶盖2与桶体1由电动连接装置连接, 所述的电动连接装置包含 开盖电机1001、 减速机1002、 开盖臂1003, 所述的减速机1002固定在桶体1的上边缘, 开盖电 机1001连接减速机1002的输入端, 开盖臂1003一端固定在减速机1002的输出端, 另。
12、一端设 置在桶盖2上。 0026 在上述实施例中, 所述的开盖臂1003与桶盖2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固定连接, 如焊 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的, 如用螺钉拧上。 0027 开盖电机运转, 输出端经减速机减速后将开盖臂带动, 使桶盖打开或关闭。 0028 如图1所示, 桶盖2上还设置有拉手11, 可以通过人工方式将桶盖打开或关闭。 0029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是: 0030 打开卤水入口, 使上一道工序制作的卤水进入桶体内, 达到一定量时, 启用外部的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5233371 U 4 蒸汽装置, 将蒸汽送入蒸汽盘管, 加热卤水, 蒸汽放热形成的冷凝水通过出水口排出; 0。
13、031 在桶体侧面设置了一个或多个温度变送器, 连接到外部的温度表等指示温度的装 置, 实时监测桶体内部卤水的温度, 在达到一定温度时, 可通过自动或人工方式控制送入蒸 汽盘管中的蒸汽的流量, 使卤水保持温度在一定范围内, 由于桶体周围设置了保温层, 故保 持温度所需的热蒸汽大量减少; 0032 卤水达到所需温度后, 将事先装好定量待卤物 (例如鱼仔) 的内胆放入桶体内, 卤 水即通过网孔进入内胆, 与待卤物充分混合, 关闭桶盖, 卤制开始; 0033 卤制结束后, 打开桶盖, 用清洁的装置将内胆取出, 滤出卤水, 将卤制品送入下一 道工序, 若需要将卤水排出, 打开卤水排放口即可。 0034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 并非 对本实用新型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的前提下, 本领域中工 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 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 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5233371 U 5 图1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5233371 U 6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5233371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