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常规早籼稻的育种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常规早籼稻的育种方法.pdf(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187279.8 (22)申请日 2016.03.29 A01H 1/02(2006.01) A01H 1/04(2006.01) (71)申请人 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所) 地址 314016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 双桥 (72)发明人 徐伟东 杨尧城 蔡金洋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3224 代理人 沈自军 (54) 发明名称 一种常规早籼稻的育种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常规早籼稻的育种方法, 该方法包括 : 以嘉育253为母本, G01-139为父本, 进行杂交。
2、, 获得第一杂交种 ; 将所述第一杂交种 进行多代自交, 以农艺性状和产量作为选育指标, 筛选株系, 获得性状稳定的株系 ; 以获得的所述 株系为父本, 浙农 43 为母本, 进行杂交, 获得第二 杂交种 ; 将所述第二杂交种进行多代自交, 以农 艺性状和产量作为选育指标, 并进行稻瘟病接种, 筛选获得常规早籼稻。 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 育种 效率高、 成本节约, 选育出的常规早籼稻品种产量 高、 品质好且抗病。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1页 CN 105660386 A 2016.06.15 CN 1。
3、05660386 A 1.一种常规早籼稻的育种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1)以嘉育253为母本, G01-139为父本, 进行杂交, 获得第一杂交种; (2)将所述第一杂交种进行多代自交, 以农艺性状和产量作为选育指标, 筛选株系, 获 得性状稳定的株系; (3)以步骤(2)中获得的所述株系为父本, 浙农43为母本, 进行杂交, 获得第二杂交种; (4)将所述第二杂交种进行多代自交, 以农艺性状和产量作为选育指标, 并进行稻瘟病 接种, 筛选获得常规早籼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种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2)和步骤(4)中, 所述自交的代数 为48代。 3.如权利要求1所。
4、述的育种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2)和步骤(4)中, 农艺性状包括: 株 高、 株型、 有效穗数、 穗型、 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种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4)中, 选育的株系的抗稻瘟病等级 为34级或者以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种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稻瘟病的接种方式为: 将稻瘟病菌 的孢子悬液喷施于三叶期水稻叶片表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育种方法, 其特征在于, 喷施后, 对幼苗进行保湿和遮光处理, 24 小时后取消遮光处理, 以叶片上褐色斑点分布数量和面积为依据, 筛选剔除感病材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种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1)。
5、和步骤(3)中, 所述杂交前, 各亲 本进行分期播种, 嘉育253和G01-139的播期相差5天。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5660386 A 2 一种常规早籼稻的育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水稻育种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常规早籼稻的育种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三大粮食作物之一, 早籼稻产量作为水稻总产重要组成部 分, 用途广泛, 包括口粮、 饲料用量和工业用粮等。 早籼稻的种植受气候和地理条件的影响, 在我国, 主要种植地区分布于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方福平,徐春春,庞乾林.我国早稻发 展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9,30(12):。
6、25-28)。 0003 改革开放以来, 受稻作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 我国的早籼稻种植面积 锐减, 其每年的用量缺口不断加大(杨尧城,吴伟,蔡金洋,等.浙江省早籼稻高产育种的现 状与思考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5):620-624)。 利用有限的甚至不断缩减的耕地资 源, 如何尽可能多的提高单产, 值得每个农业从业者深思。 而采用良法, 培育新的品种, 为种 粮者提供良种, 是每个育种者的责任。 0004 水稻育种经历过两次绿色革命, 矮化育种和杂交育种, 都为水稻的增产带来质的 飞跃。 育种家在矮化育种的基础上, 进行杂交选育, 利用亲本间的优势互补, 创制新的种质 资源。
7、。 随着杂交稻育种进程的加速, 早籼杂交稻也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发展(杨国才,周雷,刘 凯,等.长江中游杂交早稻的现状及发展措施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2):275-278)。 0005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 我国主要推广的三系杂交早稻有威优系列等组合, 比如威 优49、 威优1126、 威优402等, 但种植面积不大, 规模较小(伍先知.杂交早稻推广中的若干问 题J.种子世界,1984(5)。 90年代, 随着早籼不育系金23A的育成(夏胜平,李伊良 ,贾先 勇,等.籼型优质米不育系金23A的选育J.杂交水稻,1992(5):29-31), 便先后出现一大批 较为优质高产的新组合金优。
8、402、 金优974和金优463等。 进入新世纪, 两系杂交早稻发展也 取得较大突破, 以株1S为母本(杨远柱,唐平徕,杨文才,等.水稻广亲和温敏不育系株1S的 选育及应用J.杂交水稻,2000,15(2):6-7), 育种家配制了大量的杂交组合, 比如株两优 819、 株两优4024等。 0006 早杂组合在产量方面较常规早籼稻有了较大的提高, 但在品质和抗性方面并没有 很大的改善, 而且种植杂交稻的成本远高于种植常规稻。 杂交种子生产程序较繁琐, 种子生 产成本高, 市售的杂交种子价格往往几倍于常规稻种子, 而且杂交稻不宜留种, 而常规稻种 子则相反, 一是种子价格便宜, 二是农民可以选择。
9、自己留种, 大大降低了种粮成本(杨国才, 周雷,刘凯,等.长江中游杂交早稻的现状及发展措施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2):275- 278)。 0007 现阶段随着种粮结构和模式的调整, 种粮的经济效益被摆在尤为突出的位置。 面 对种植早杂品种增产带来的经济效益不足以弥补因成本投入增加幅度的境况时, 种粮者则 不愿意选择杂交品种, 而更偏好种植常规品种。 0008 因此, 早籼稻育种领域, 培育常规品种依然是大势所趋, 以满足种粮者所需。 说 明 书 1/6 页 3 CN 105660386 A 3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常规早籼稻的育种方法, 该方法操作简单、 育种效率。
10、高、 节约成 本, 选育出的常规早籼稻品种产量高、 品质好且抗病。 0010 一种常规早籼稻的育种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11 (1)以嘉育253为母本, G01-139为父本, 进行杂交, 获得第一杂交种; 0012 (2)将所述第一杂交种进行多代自交, 以农艺性状和产量作为选育指标, 筛选株 系, 获得性状稳定的株系; 0013 (3)以步骤(2)中获得的所述株系为父本, 浙农43为母本, 进行杂交, 获得第二杂交 种; 0014 (4)将所述第二杂交种进行多代自交, 以农艺性状和产量作为选育指标, 并进行稻 瘟病接种, 筛选获得高产、 抗病且性状稳定的常规早籼稻。 0015 以优质高。
11、产的亲本嘉育253作为母本, 以早熟、 广适性好的G01-139为父本, 进行杂 交获得的后代经过筛选后能够具备亲本的优良特性; 经多代自交后, 后代性状稳定; 再将性 状稳定的后代作为父本, 以高产、 抗病性强的浙农43作为母本, 进行杂交, 并通过产量筛选、 稻瘟病接种筛选的手段, 得到最终获得的性状稳定的后代具有产量高、 抗病、 品质好的优 点。 0016 上述育种方法中, 采用杂交-多代自交稳定-再杂交-再多代自交稳定的形式获得 后代能够更稳定地保留亲本的性状优势, 不会因为多代繁种后性状退化。 此外, 上述育种方 法中, 品种的选择以及杂交顺序也会对最终获得的后代品质有影响。 001。
12、7 为了利于杂交, 需将各亲本进行分期播种, 嘉育253和G01-139的播期相差5天, 分 两期, 以便能够选用抽穗期相近的单株进行杂交。 0018 杂交时, 父本去雄方法采用温汤去雄, 杂交前一天将需要去雄的亲本从大田挖出, 确保最小限度的损伤根系, 并做好标记, 聚集到一起, 杂交完成后, 按照标记分别将挖出的 亲本还田, 以更加高效的去雄杂交, 克服早籼稻花时早、 杂交工作紧凑的不利因素。 0019 收获种子脱粒时, 应选取稻穗中上部分的籽粒, 发芽率等遗传条件相对较好, 为下 一代优选提供条件。 0020 步骤(2)和步骤(4)中, 自交的代数根据后代性状的稳定程度而定; 作为优选,。
13、 所述 自交的代数为48代。 0021 多代自交过程中, 后代农艺性状和产量的筛选非常重要, 作为优选, 步骤(2)和步 骤(4)中, 农艺性状包括: 株高、 株型、 有效穗数、 穗型、 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 一般选择熟期 适宜、 高产、 中大型穗、 结实率高、 多蘖、 株型紧凑、 倒三叶挺直、 茎秆粗壮、 抗病性强、 米质 优、 后期转色佳等性状中的至少两个以上。 0022 为确保后代抗病性强, 作为优选, 步骤(4)中, 选育的株系的抗稻瘟病等级为34 级或者以上。 0023 在抗稻瘟病方面的筛选中, 稻瘟病接种方式会对最终筛选出的后代的抗病性有影 响。 作为优选, 所述稻瘟病的接种方式为。
14、: 将稻瘟病菌的孢子悬液喷施于三叶期水稻叶片表 面。 为了能说明所使用菌种的有效性和直观反映抗病情况, 接种采用的对照材料为嘉育293 和原丰早, 和株系材料一起播种于水泥槽, 一起接种。 说 明 书 2/6 页 4 CN 105660386 A 4 0024 进一步地, 喷施后, 对幼苗进行保湿和遮光处理, 24小时后取消遮光处理, 以叶片 上褐色斑点分布数量和面积为依据, 筛选剔除感病材料。 0025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6 本发明以嘉育253为母本、 G01-139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后代, 经多代自交、 农艺性 状筛选, 获得性状稳定的后代; 再以该后代为父。
15、本、 以浙农43为母本进行杂交获得后代, 经 多代自交、 农艺性状筛选和稻瘟病接种筛选, 获得目标性状的后代; 该后代不仅产量高且抗 稻瘟病、 稻米品质好、 广适性好。 附图说明 0027 图1为实施例1中常规早籼稻的选育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 下列选育过程中未详细提及的技 术内容均采用常规育种方法。 0029 育种材料: 0030 嘉育253, 系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高产、 熟期适中早籼稻, 200年国 家审定, 编号: 国审稻2006009, 可购于嘉兴市农科院。 0031 G01-139, 系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
16、的适应性较强的品系, 可购于嘉兴 市农科院。 0032 浙农43, 系浙江大学选育的稻瘟病抗性强、 结实率高的品种, 可购于浙江大学。 0033 金早47和中早39为对照品种, 分别是金华市农科院和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早籼 常规稻品种, 分别可购于金华市农科院和中国水稻研究所。 0034 原丰早和嘉育293为接种对照品种, 可购于嘉兴市农科院。 0035 育种过程中, 所有栽培条件均按照常规大田管理进行, 以符合生产实际; 筛选获得 稳定株系之后, 进行小区测产试验; 同时设立对照品种, 收获期筛选产量较对照增产5以 上的株系, 并且考察稻米品质, 择优定型新的品系; 成熟期每个品系随机抽取6。
17、株, 进行室内 考种, 考察株高、 有效穗、 穗长、 每穗粒数、 结实率、 千粒重等指标。 0036 下列实施例中, 稻瘟病菌种由当地省农科院提供。 稻瘟病接种过程如下: 将接种用 的备份材料(株系选择的时候, 被选中的每个单株选三个穗一起脱粒, 脱下的种子分成两 份, 一份为下一代播种材料; 另一份为接种材料, 也可作为备份材料)播种于6米1米的水 泥槽中, 于幼苗三叶期进行喷雾接种; 喷雾完用尼龙薄膜和黑布覆盖, 以进行保湿和遮光处 理, 24小时后揭去黑布, 保留尼龙薄膜。 一周以后进行检查, 考察幼苗叶片的发病情况, 叶片 上褐色斑点分布较多或者斑点较大者为感病材料, 记录下编号, 进。
18、行淘汰。 0037 实施例1 0038 一种高产优质抗病的常规早籼稻的选育, 具体步骤如下: 0039 (1)育种当年正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 播种亲本, 以嘉育253为母本, G01-139为 父本, 至抽穗开花期, 进行杂交, 获得第一杂交种F1代; 0040 (2)当年秋季(7月下旬)取F1代种子, 播种、 移培, 经秋季加代, 混收真杂种, 生育期 偏迟的予以舍弃, 获得第一杂交种F2代; 说 明 书 3/6 页 5 CN 105660386 A 5 0041 (3)当年冬季(11月下旬), 取F2代种子, 在海南进行播种、 移培, 经海南冬季加代, 成熟期分单株选择, 考察每个单。
19、株的株高、 株型、 有效穗数、 穗型和结实率, 择优入选, 获得 第一杂交种F3代; 0042 (4)次年正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 取F3代种子, 播种、 移培, 考察每个单株的株 高、 株型、 有效穗数、 穗型和结实率, 选择表型优异的株系, 获得第一杂交种F4代; 0043 (5)次年秋季(7月下旬), 取F4代种子, 播种、 栽培, 筛选性状稳定的株系做父本, 以 结实率高、 抗病性强的浙农43为母本, 进行杂交, 成熟期获得第二杂交种F1代; 0044 (6)次年冬季(11月下旬), 取F1代种子, 在海南进行播种、 栽培, 经海南冬季加代, 混收真杂种, 生育期偏迟的予以舍弃, 。
20、获得第二杂交种F2代; 0045 (7)第三年正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 取F2代种子, 播种、 栽培, 经加代, 成熟期分 单株选择, 考察每个单株的株高、 株型、 有效穗数、 穗型和结实率, 择优入选, 获得第二杂交 种F3代; 0046 (8)第三年秋季(7月下旬), 取F3代种子, 播种、 栽培, 考察每个单株的株高、 株型、 有效穗数、 穗型和结实率, 并进行稻瘟病接种, 选择抗病、 表型优异的株系, 获得第二杂交种 F4代; 0047 (9)重复步骤(6)(8)一次, 获得性状稳定且产量和品质高的常规早籼稻。 0048 采用常规方法对常规早籼稻进行考种和小区产量测定, 对上述常规。
21、早籼稻的产 量、 主要经济性状、 抗性和品质进行品比实验, 获得结果如下表14所示: 0049 表1新选育常规早籼稻与对照产量表现的比较 0050 0051 表2常规早籼稻与对照金早47的主要经济性状比较 0052 说 明 书 4/6 页 6 CN 105660386 A 6 0053 0054 表3常规早籼稻抗稻瘟病表现 0055 0056 表4常规早籼稻与对照金早47在稻米品质方面的比较 0057 0058 总结: 0059 1、 产量表现: 0060 2011-2012两年, 常规早籼稻的亩产分别为515.0kg和477.1kg, 比对照金早47分别 增产10.8和11.9, 达极显著水。
22、平。 2014年常规早籼稻平均亩产为491.4公斤, 比对照中早 39增产5.7, 达显著水平, (见表1)。 说 明 书 5/6 页 7 CN 105660386 A 7 0061 2、 经济性状: 0062 常规早籼稻的平均株高81.4cm, 与对照金早47相仿; 每亩有效穗19.9万, 比对照多 0.5万左右, 成穗率70.6, 高于对照; 穗长17.2cm, 每穗总粒数130.5粒, 多于对照; 每穗实 粒数103.5粒, 结实率79.4; 千粒重27.1克, 比金早47高0.8克(见表2)。 0063 3、 抗病性: 0064 经连续三年水泥槽接种试验, 结果表明, 新选育的常规早籼。
23、稻抗性均优于对照。 其 中2012年和2013年表现为中抗稻瘟病, 抗性试验表明, 新选育的常规早籼稻基本达到预期 (见表3)。 0065 4、 米质: 0066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对两年试样品检测: 实施例1制备的常规 早籼稻平均糙米率82.4, 精米率74.5, 整精米率61.7, 籽粒长宽比2.3, 垩白粒率 94, 垩白度19.5, 透明度3级, 碱消值5.3级, 胶稠度83mm, 直链淀粉含量26.8。 与对照 金早47相比较, 稻米外观品质优于对照, 直链淀粉含量比对照高2.3个百分点, 胶稠度(胶 长)长28mm。 两年稻米各项指标分别达到部颁食用稻品种品质5等和6等, 与对照金早47相仿 (见表4)。 说 明 书 6/6 页 8 CN 105660386 A 8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9 CN 105660386 A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