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吊针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吊针装置.pdf(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820041679.2 (22)申请日 2018.01.10 (73)专利权人 常州智绿园艺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科教城天润科 技大厦C座906 (72)发明人 陈雁 (74)专利代理机构 常州智慧腾达专利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2328 代理人 曹军 (51)Int.Cl. A01G 7/06(2006.01) A01C 23/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植物吊针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吊针装置。 所述植 物。
2、吊针装置包括营养袋、 输送软管以及调节件, 所述营养袋包括仿形袋体与两个橡皮捆扎带, 所 述仿形袋体的正面为平面, 其上形成有透明观察 区, 所述仿形袋体的背面形成有弧形适配面, 所 述仿形袋体的顶部凸设有手指扣, 所述两个橡皮 捆扎带分别设置于所述弧形适配面的相对两侧, 所述橡皮捆扎带邻近所述仿形袋体的一端设置 有粘胶层, 所述输送软管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仿 形袋体的底部, 所述输送软管的直径沿远离所述 营养袋的方向逐渐减小, 所述调节件包括框架以 及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框架内的抵压辊。 所述植物 吊针装置便于观察所述营养袋内的营养物质且 便于挂设。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2。
3、07820619 U 2018.09.07 CN 207820619 U 1.一种植物吊针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营养袋、 输送软管以及调节件, 所述营养袋包 括仿形袋体与两个橡皮捆扎带, 所述仿形袋体的正面为平面, 其上形成有透明观察区, 所述 仿形袋体的背面形成有弧形适配面, 所述仿形袋体的顶部凸设有手指扣, 所述两个橡皮捆 扎带分别设置于所述弧形适配面的相对两侧, 所述橡皮捆扎带邻近所述仿形袋体的一端设 置有粘胶层, 所述输送软管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仿形袋体的底部, 所述输送软管的直径沿 远离所述营养袋的方向逐渐减小, 所述调节件包括框架以及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框架内的抵 压辊, 所述框架上。
4、设置有套设孔, 所述套设孔的周缘设置有硅胶环, 所述框架通过所述硅胶 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输送软管的中部位置, 所述抵压辊的周面设置有缓冲层, 所述缓冲层 抵压于所述输送软管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吊针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指扣包括连接体与扣体, 所 述连接体凸设于所述仿形袋体的顶部, 所述扣体设置于所述连接体的顶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吊针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体为圆柱形, 所述扣体为 环形钢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物吊针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扣体的顶部形成有调整缝隙, 所述调整缝隙为条形狭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吊针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
5、送软管包括主软管与多个分 叉管, 所述主软管连接于所述仿形袋体的底部, 所述多个分叉管设置于所述主软管的底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物吊针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套设于所述主软管上, 所 述主软管的底部横向设置有连通管, 所述多个分叉管均凸设于所述连通管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物吊针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分叉管均与所述连通管垂 直, 所述连通管的直径大于所述分叉管的直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植物吊针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叉管的端部设置有控制件, 所述控制件用于控制所述分叉管的启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植物吊针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管上设置有收叠卡扣。
6、, 所 述收叠卡扣与所述手指扣相互卡扣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植物吊针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叠卡扣上形成有狭长卡扣, 所述狭长卡扣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手指扣的轴向平行。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820619 U 2 植物吊针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吊针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果林的栽培过程中, 经常需要采用植物吊针装置对果树进行营养浇灌。 植物吊 针装置一般包括营养袋、 输送软管以及调节件, 所述输送软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营养袋上, 另一端形成有浇灌口, 所述调节件设置于所述输送软管上, 用于对所述输送软管的流量进 行调节。 然而, 。
7、对于普通的营养袋, 由于其上印刷有广告彩页, 不能观察到其内的营养液以 了解是否变质或者剩下余量多少。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基于此, 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较为方便地观察营养袋内部情况的植物吊针装置。 0004 一种植物吊针装置, 包括营养袋、 输送软管以及调节件, 所述营养袋包括仿形袋体 与两个橡皮捆扎带, 所述仿形袋体的正面为平面, 其上形成有透明观察区, 所述仿形袋体的 背面形成有弧形适配面, 所述仿形袋体的顶部凸设有手指扣, 所述两个橡皮捆扎带分别设 置于所述弧形适配面的相对两侧, 所述橡皮捆扎带邻近所述仿形袋体的一端设置有粘胶 层, 所述输送软管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仿形袋体的底部, 所。
8、述输送软管的直径沿远离所述 营养袋的方向逐渐减小, 所述调节件包括框架以及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框架内的抵压辊, 所 述框架上设置有套设孔, 所述套设孔的周缘设置有硅胶环, 所述框架通过所述硅胶环滑动 地套设于所述输送软管的中部位置, 所述抵压辊的周面设置有缓冲层, 所述缓冲层抵压于 所述输送软管上。 0005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 所述手指扣包括连接体与扣体, 所述连接体凸设于所述 仿形袋体的顶部, 所述扣体设置于所述连接体的顶部。 0006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 所述连接体为圆柱形, 所述扣体为环形钢扣。 0007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 所述扣体的顶部形成有调整缝隙, 所述调整缝隙为条形 。
9、狭槽。 0008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 所述输送软管包括主软管与多个分叉管, 所述主软管连 接于所述仿形袋体的底部, 所述多个分叉管设置于所述主软管的底部。 0009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 所述框架套设于所述主软管上, 所述主软管的底部横向 设置有连通管, 所述多个分叉管均凸设于所述连通管上。 0010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 所述多个分叉管均与所述连通管垂直, 所述连通管的直 径大于所述分叉管的直径。 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 所述分叉管的端部设置有控制件, 所述控制件用于控制 所述分叉管的启闭。 0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 所述连通管上设置有收叠卡扣, 所述收叠卡扣与所述。
10、手 指扣相互卡扣合。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7820619 U 3 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 所述收叠卡扣上形成有狭长卡口, 所述狭长卡扣的长度 方向与所述手指扣的轴向平行。 0014 由于所述仿形袋体上形成有弧形适配面, 因此使得所述仿形袋体能够较好地吻合 树干的表面, 且结合所述粘胶层, 使得所述仿形袋的初始定位较为方便。 由于所述仿形袋体 上形成有透明观察区, 因此能够较为方便地观察到所述仿形袋体内的营养液, 以了解是否 变质或者剩下余量多少。 另外, 由于所述仿形袋体的顶部设置有手指扣, 因此方便利用手扣 住所述手指扣以拿走所述植物吊针装置。 而且由于所述框架可。
11、以沿所述输送软管上下滑 动, 因此方便了其他身高较矮的人来调节所述输送软管的流量。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一实施例的植物吊针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16 图2为图1所示植物吊针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17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 述。 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 但是, 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 实现, 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 相反地, 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 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19 需要说明的是, 当元件被称为 “。
12、固定于” 另一个元件, 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 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 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 “连接” 另一个元件, 它可以是直接连接 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 “垂直的” 、“水平的” 、“左” 、 “右” 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0 除非另有定义, 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 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 目的, 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 “及/或” 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 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
13、2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吊针装置。 所述植物吊针装置包括营养袋、 输送软管以 及调节件。 例如, 所述营养袋包括仿形袋体与两个橡皮捆扎带, 所述仿形袋体的正面为平 面, 其上形成有透明观察区, 所述仿形袋体的背面形成有弧形适配面。 例如, 所述仿形袋体 的顶部凸设有手指扣, 所述两个橡皮捆扎带分别设置于所述弧形适配面的相对两侧, 所述 橡皮捆扎带邻近所述仿形袋体的一端设置有粘胶层。 例如, 所述输送软管可拆卸地连接于 所述仿形袋体的底部, 所述输送软管的直径沿远离所述营养袋的方向逐渐减小, 所述调节 件包括框架以及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框架内的抵压辊。 例如, 所述框架上设置有套设孔, 所述 套。
14、设孔的周缘设置有硅胶环, 所述框架通过所述硅胶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输送软管的中部 位置。 例如, 所述抵压辊的周面设置有缓冲层, 所述缓冲层抵压于所述输送软管上。 0022 请参阅图1及图2, 一种植物吊针装置100, 包括营养袋20、 输送软管30以及调节件 40, 所述营养袋20包括仿形袋体21与两个橡皮捆扎带23, 所述仿形袋体21的正面为平面, 其 上形成有透明观察区211, 所述仿形袋体21的背面形成有弧形适配面213, 所述仿形袋体21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7820619 U 4 的顶部凸设有手指扣25, 所述两个橡皮捆扎带23分别设置于所述弧形适配面213的相对两。
15、 侧, 所述橡皮捆扎带23邻近所述仿形袋体21的一端设置有粘胶层231, 所述输送软管30可拆 卸地连接于所述仿形袋体21的底部, 所述输送软管30的直径沿远离所述营养袋20的方向逐 渐减小, 所述调节件40包括框架41以及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框架41内的抵压辊43, 所述框架 41上设置有套设孔411, 所述套设孔411的周缘设置有硅胶环, 所述框架41通过所述硅胶环 滑动地套设于所述输送软管30的中部位置, 所述抵压辊43的周面设置有缓冲层, 所述缓冲 层抵压于所述输送软管30上。 0023 例如, 所述植物吊针装置100在使用时, 利用手指扣住所述手指扣25, 然后将所述 仿形袋体21的弧形。
16、适配面213贴设于树干上, 利用所述橡皮捆扎带23的粘胶层231粘接于树 干上, 以实现定位, 然后将所述两个橡皮捆扎带23捆设于树干上。 将所述输送软管30对准树 根等需要浇灌的地方, 利用所述调节件40调节输送软管30的流量, 从而实现对树根的浇灌。 当所述仿形袋体21挂设得较高时, 可以拨动所述调节件40的框架41移动, 使得所述调节件 40的位置变低, 以方便进行调节。 0024 由于所述仿形袋体21上形成有弧形适配面213, 因此使得所述仿形袋体21能够较 好地吻合树干的表面, 且结合所述粘胶层231, 使得所述仿形袋的初始定位较为方便。 由于 所述仿形袋体21上形成有透明观察区21。
17、1, 因此能够较为方便地观察到所述仿形袋体21内 的营养液, 以了解是否变质或者剩下余量多少。 另外, 由于所述仿形袋体21的顶部设置有手 指扣25, 因此方便利用手扣住所述手指扣25以拿走所述植物吊针装置100。 而且由于所述框 架41可以沿所述输送软管30上下滑动。 因此, 方便了其他身高较矮的人来调节所述输送软 管30的流量。 0025 请一并参阅图3, 例如, 为了便于设置所述手指扣25, 所述手指扣25包括连接体251 与扣体253, 所述连接体251凸设于所述仿形袋体21的顶部, 所述扣体253设置于所述连接体 251的顶部。 所述连接体251为圆柱形, 所述扣体253为环形钢扣。。
18、 所述扣体253的顶部形成有 调整缝隙2531, 所述调整缝隙2531为条形狭槽。 通过设置所述连接体251, 使得所述扣体253 能够距离所述仿形袋体21一段距离, 以方便使用者用手扣住所述手指扣25。 0026 请再次参阅图1及图2, 例如, 为了便于同时对多颗树木进行浇灌, 所述输送软管30 包括主软管31与多个分叉管33, 所述主软管31连接于所述仿形袋体21的底部, 所述多个分 叉管33设置于所述主软管31的底部。 所述框架41套设于所述主软管31上, 所述主软管31的 底部横向设置有连通管35, 所述多个分叉管33均凸设于所述连通管35上。 所述多个分叉管 33均与所述连通管35垂。
19、直, 所述连通管35的直径大于所述分叉管33的直径。 通过设置多个 分叉管33, 可以对树根的周缘进行浇灌, 也方便利用所述多个分叉管33分别对多个树根进 行浇灌。 0027 例如, 为了便于控制所述分叉管33的启闭, 所述分叉管33的端部设置有控制件(图 未示), 所述控制件用于控制所述分叉管33的启闭。 所述连通管35上设置有收叠卡扣(图未 示), 所述收叠卡扣与所述手指扣25相互卡扣合。 所述收叠卡扣上形成有狭长卡口, 所述狭 长卡扣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手指扣25的轴向平行。 通过所述控制件的设置, 使得所述分叉管 33的启闭的控制较为方便, 另外, 由于所述连通管35上设置有收叠卡扣, 因。
20、此方便了利用所 述收叠卡扣对所述手指扣25的卡合, 进而使得所述植物吊针装置100能够较为方便地被收 叠, 减小其体积, 以利于运送。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7820619 U 5 0028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 为使描述简洁, 未对上述实 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 然而, 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 在矛盾, 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29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 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 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 应当指出的是, 对于本领域的普 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都 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因此,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7820619 U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7 CN 207820619 U 7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8 CN 207820619 U 8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9 CN 207820619 U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