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白蚁的药剂以及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防治白蚁的药剂以及制备方法.pdf(1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10113859.8 (22)申请日 2015.03.16 A01N 47/02(2006.01) A01N 43/36(2006.01) A01P 7/04(2006.01) A01M 1/02(2006.01) A01M 1/20(2006.01) (73)专利权人 宜昌市康居害虫防治有限公司 地址 443000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献福路 32 号 (72)发明人 李为众 熊强 童严严 刘超华 (74)专利代理机构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代理人 蒋悦 CN 101642099 A,2010.02.10, WO 20。
2、04095926 A2,2004.11.11, 夏诚等 . 白蚁防治 (五) .中华卫生杀虫药 械 .2011, 第 17 卷 ( 第 5 期 ),387-389. (54) 发明名称 一种防治白蚁的药剂以及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白蚁的药剂, 制备方 法以及防治白蚁的装置。具体制备方法 : 称取组 合糖、 桉树皮粉、 氟虫腈 (或溴虫腈) 原粉加入适量 蒸馏水混合均匀并加热搅拌, 再加入以上比例的 冰醋酸、 对苯二酚混合, 用毛刷或高压喷枪均匀涂 刷于桉木浆纸上, 根据需要可制成丸状、 片状、 柱 状等形状烘干即可。防治白蚁的装置为圆柱状或 箱体状, 装置为防治白蚁药剂。
3、和饵料的载体。 本发 明得到的防治白蚁的药物具有长效的特性, 药物 能够稳定地均匀附着在纸上, 白蚁取食后返回群 体能互相传递, 对白蚁整个巢群的杀灭效果好, 同 时具有天然防腐、 防霉的特性, 实现在对环境友好 的前提下长期控制白蚁的效果。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刘文君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0页 附图5页 CN 104823993 B 2016.05.25 CN 104823993 B 1/1 页 2 1.一种防治白蚁的药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治白蚁的药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 成 : 纸 40-50。
4、 份、 组合糖 40-50 份、 树皮粉 5-20 份、 冰醋酸 0.5-1.5 份、 氟虫腈或溴虫腈原粉 0.001-0.01 份、 对苯二酚 0.00001-0.0001 份 ; 组分中所述的纸为桉木浆纸或松木浆纸, 纸张厚度 0.05-0.1mm ; 所述的组合糖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 50-70 份蔗糖、 5-10 份葡萄糖、 20-45 份壳 聚糖 ; 所述的树皮粉为粒度过 40-80 目的松树、 杉树、 槐树、 柳树、 樟树、 桉树、 梧桐、 杨树、 悬 铃木皮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防治白蚁的药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治白蚁的药剂包括如 下重量份的。
5、原料组成 : 纸 45 份、 组合糖 43 份、 树皮粉 17 份、 冰醋酸 1.2 份、 氟虫腈或溴虫腈 原粉 0.0046 份、 对苯二酚 0.000045 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治白蚁的药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树皮粉为桉树皮粉 和 / 或松树皮粉, 其中, 按重量份计, 桉树皮粉 50-70 份和 / 或松树皮粉 30-50 份, 粒度均过 60 目。 4.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防治白蚁的药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 骤 : 1) 按上述配比称取蔗糖、 葡萄糖、 壳聚糖、 树皮粉、 氟虫腈原粉加适量蒸馏水混合, 加热 搅拌均匀至浆糊状 ; 2) 。
6、按上述配比称取冰醋酸、 对苯二酚, 与步骤 1) 混合物混合, 搅拌 60min 以上, 至混合 均匀 ; 3) 将步骤 2) 中的混合物用毛刷涂刷于纸上或用高压喷枪均匀喷洒在纸面, 涂刷药量为 充分涂满纸的一面 ; 4) 将步骤 3) 中涂刷了混合物的纸制成丸状或片状或柱状, 置于 35-50的恒温烘箱中 干燥去水, 干燥时间不低于 48h ; 或采取真空冷冻干燥去水, 即可得到长效防治白蚁药剂 ; 步骤 (1) -(4) 均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823993 B 2 1/10 页 3 一种防治白蚁的药剂以及 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白蚁防治领域。
7、, 具体涉及一种长效防治白蚁的药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白蚁是一类广泛分布的社会性昆虫, 在地球上至少生存了 1.3 亿年以上。 0003 1999年, 全球因白蚁危害每年防治和修缮费用大约为220亿美元, 而到2010年, 每 年因白蚁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约达到400亿美元, 我国每年由白蚁造成的经济损失在20亿元 以上。我国白蚁种类有 476 种, 危害房屋建筑的白蚁有 70 多种, 除黑龙江、 吉林、 内蒙古、 宁 夏、 青海和新疆等 6 省 ( 区 ), 其余各省 ( 市、 区 ) 均有白蚁分布, 越往南危害越严重。随着 人类城乡建设涉及更多的白蚁栖息地以及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
8、, 白蚁危害呈现出逐年加 重的趋势, 并且入侵白蚁的种类呈现增加趋势。 0004 目前的白蚁防治主要从白蚁的监控和探测、 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 生物防治和白蚁 信息素的利用等方面进行。 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虽然对环境无污染, 但存在技术不成熟和成 本太高等缺点, 短期内难以推广应用, 我国的白蚁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 “毒土屏障法” 作 为一种传统且有效的白蚁预防方法从上世纪初开始应用并被沿用至今。 目前我国使用的白 蚁预防药剂主要有氰戊菊酯、 氯菊酯、 氯氰菊酯、 吡虫啉和联苯菊酯等杀虫剂。化学药剂在 房屋建筑物的白蚁预防上被广泛应用, 防治效果明显, 但弊端同样不容忽视。 大量高毒化学 。
9、药剂的长期使用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与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不相符合。 0005 随着我国全面履行 POPs 公约 , 已经全面禁止高毒高残留药剂并寻求替代方法。 诱杀系统因为其低毒、 用药量少并能有效控制白蚁危害被确立为我国白蚁综合治理的核心 技术之一。诱杀的原理是利用白蚁喜食的物质作为诱饵, 将白蚁引诱取食之后再采取喷粉 喷雾或直接制成毒饵让白蚁取食, 带毒白蚁返回群体后通过交哺和修饰行为互相传递最终 达到杀灭整巢白蚁的效果。 诱杀系统大大减少了化学药剂的使用量, 降低了对人畜安全、 环 境的威胁。 当前全国白蚁防治中心和浙江省正全面推行以诱杀系统为核心的白蚁监测控制 技术, 将促进白蚁防。
10、治技术和理念的升级换代。 但在实际应用中, 白蚁的诱杀仍存在以下问 题 : 0006 (1) 先诱集白蚁再喷粉、 喷雾或投放毒饵, 需要经常检查, 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增加 成本且对白蚁觅食活动可能造成干扰, 影响诱杀效果 ; 0007 (2) 直接投放毒饵, 需要选择对白蚁无驱避性或驱避性很弱的缓效药剂, 并采取措 施防止毒饵在较短时间内出现霉变。 0008 氟虫腈 (fipronil) 和溴虫腈均为苯基吡唑类杀虫剂、 杀虫谱广, 在白蚁防治中, 以氟虫腈或溴虫腈为有效成分的灭杀药剂或饵剂的专利也有报道, 如 : 发明人为陈列忠, 王世贵等, 公开号 CN101305721A, 公开日 2008。
11、 年 11 月 19 日 ; 发明人为姚志牛, 公开号 CN 101697732A, 公开日 2010 年 4 月 28 日 ; 发明人为林雁, 何利文等, 公开号 CN 102948419 A,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 发明人为林雁, 陈丹琦等, 公开号CN 102860306 A, 公开日2013年 1 月 9 日。 说 明 书 CN 104823993 B 3 2/10 页 4 0009 氟虫腈和溴虫腈对害虫以胃毒作用为主, 传递性好, 相对稳定。 在低浓度下对白蚁 无明显驱避性, 且毒杀作用比较缓慢, 适合开发成白蚁诱杀药剂的有效成分。 壳聚糖作为天 然多糖, 可完全降解, 对环。
12、境无害, 其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的大量研究报道也为本发明的申请 提供了参考依据。通过添加诱食剂、 包埋物质、 防霉剂及合适的载体, 克服毒饵易变质、 发 霉、 引诱力不强、 不能保持长效等弱点, 将是白蚁防治饵剂的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根据现有白蚁防治药物存在的用量大、 对环境污染大, 以及饵 剂引诱力不强、 持效期较短等问题, 提供一种用量少、 对环境没有污染且能保持长效的白蚁 诱杀药剂。 0011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防治白蚁药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0012 本发明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 0013 一种防治白蚁的药剂, 所述防治白蚁的药剂包括如下。
13、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 纸 40-50 份、 组合糖 40-50 份、 树皮粉 5-20 份、 冰醋酸 0.5-1.5 份、 氟虫腈 ( 或溴虫腈 ) 原粉 0.001-0.01 份、 对苯二酚 0.00001-0.0001 份。 0014 进一步优选为, 一种防治白蚁的药剂, 所述防治白蚁的药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 料组成 : 纸 45 份、 组合糖 43 份、 树皮粉 17 份、 冰醋酸 1.2 份、 氟虫腈原粉 0.0046 份、 对苯二 酚 0.000045 份。 0015 组分中所述的纸为桉木浆纸或松木浆纸, 纸张厚度 0.05-0.1mm。 0016 所述的组合糖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
14、成 : 50-70 份蔗糖、 5-10 份葡萄糖、 20-45 份壳聚糖。 0017 所述的树皮粉为粒度过 40-80 目的松树、 杉树、 槐树、 柳树、 樟树、 桉树、 梧桐、 杨 树、 悬铃木皮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8 所述的树皮粉为桉树皮粉和 / 或松树皮粉, 其中, 按重量份计, 桉树皮粉 50-70 份 和 / 或松树皮粉 30-50 份, 粒度均过 60 目。 0019 一种防治白蚁药剂的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0020 1) 按上述配比称取蔗糖、 葡萄糖、 壳聚糖、 树皮粉、 氟虫腈原粉加适量蒸馏水混合, 加 热搅拌均匀至浆糊状 ; 0021 2) 按上述配比称取冰醋酸。
15、、 对苯二酚, 与步骤 1) 混合物混合, 搅拌 60min 以上, 至 混合均匀 ; 0022 3) 将步骤 2) 中的混合物用毛刷涂刷于纸上或用高压喷枪均匀喷洒在纸面, 涂刷 药量为充分涂满纸的一面 ; 0023 4)将步骤3)中涂刷了混合物的纸制成丸状或片状或柱状, 置于35-50的恒温烘 箱中干燥去水, 干燥时间不低于 48h ; 或采取真空冷冻干燥去水, 即可得到长效防治白蚁药 剂。 0024 上述的步骤 (1)-(4) 均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0025 一种防治白蚁的饵剂包, 为采用塑料袋封装的防治白蚁的药剂, 其中塑料袋厚度 为 0.01-0.1mm, 封装方法为抽真空热封, 真空。
16、范围 0.01-0.1Mpa, 封口时间 0.5-5s。 0026 一种防治白蚁的装置, 该装置为圆柱状壳体, 圆柱状壳体为中空壳体, 圆柱状壳体 说 明 书 CN 104823993 B 4 3/10 页 5 一端设置有圆台, 圆台上端密封, 圆柱状壳体壁上设置有多条条形孔, 该条形孔上下可错列 设置, 也可并列设置 ; 在圆柱状壳体内靠圆台一端设置有可移动的柱塞, 柱塞空间分为四等 份, 柱塞内经格珊交叉设置有多个孔 ; 在圆柱状壳体另一端设置有筒盖, 筒盖内经格珊交叉 设置有四个等同的空间, 与柱塞大小一致。该装置圆柱状壳体外直径 59.5mm, 内直径 57mm, 长度 200mm, 。
17、; 筒盖和柱塞长均为 20mm。 0027 另一种防治白蚁的装置, 该装置还可以为箱体状, 箱体的侧壁上并排设置有多条 条形孔, 该条形孔上下为错列设置, 箱体的底部经格珊交叉设置成九宫格结构, 九宫格内错 列设置有 2-5 个圆孔, 用于排水以及白蚁进入, 其他格内为盛水区, 格珊上设置有溢水孔, 防止盛水区积水过多, 箱体的顶部设置有箱盖, 箱盖内壁上设置有米字形格珊, 中间有环形 结构, 用于焊接金属环。该装置长 宽 高为 165mm165mm101mm。 0028 上述两种防治白蚁的装置中, 多条条形孔上下还可以为并列设置。 0029 上述两种防治白蚁的装置中的圆筒、 柱塞、 筒盖、 。
18、格珊、 箱体、 箱盖均为 ABS 工程塑 料制成。 0030 通过本发明制备方法得到的长效防治白蚁的药物、 饵剂包及装置可用于房屋建 筑、 园林绿化、 农林水利等白蚁防治,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 0031 (1) 本发明与传统的化学防治相比, 大大减少药剂的使用量, 降低对环境的威胁 ; 0032 (2) 本发明长效防治白蚁的药剂, 有效药物为氟虫腈或溴虫腈, 在低浓度剂量下, 接触氟虫腈或溴虫腈的白蚁在 1-3 天内, 极少出现个体死亡, 带毒白蚁有充足的时间传递 给群体其他个体, 对白蚁群体致死率高 ; 0033 (3) 本发明在配方中使用组合糖, 将糖溶化后, 利用其。
19、黏性将各组分粘附在纸上, 增强 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其中蔗糖、 葡萄糖对多种白蚁具有较强的引诱力, 壳聚糖一般 作为药物缓释载体, 在本发明中能够提高各有效成分的稳定性, 特别是保持氟虫腈的长效 性 ; 0034 (4) 本发明在配方中使用低剂量冰醋酸和对苯二酚, 其中对苯二酚被认为是白蚁 诱食信息素的有效成分, 而冰醋酸使各组分混合时呈弱酸性, 在避光条件下能够避免氟虫 腈水溶光解。 0035 (5) 本发明以桉树皮粉、 松树皮粉、 组合糖、 对苯二酚为诱食剂, 以氟虫腈或溴虫腈 为有效药物, 以组合糖为防霉剂, 以壳聚糖为包埋物质, 以桉木浆纸或松木浆纸为载体, 将 各组分按配比混合, 能够。
20、诱杀多种白蚁, 通过包埋缓释, 延长药效期, 保持长效性。 0036 (6) 本发明以塑料袋封装饵剂形成饵剂包, 可防霉, 防止药剂逸散到环境中, 能够 保持药剂的长效性, 当白蚁数量较多时, 蛀蚀塑料袋方能取食到饵剂, 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0037 (7) 本发明防治白蚁的装置选用 ABS 工程塑料, 强度高、 耐热耐低温、 稳定性好、 耐 酸碱、 不易腐蚀 ; 装置底座设计有利于盛水、 排水, 有利于白蚁从底部进入装置 ; 在木块、 饵 剂包填充之后, 顶盖可与箱体焊接, 形成整体, 装置埋入地下之后, 不再对其经常进行检查, 符合白蚁生物学特性, 保持长效控制白蚁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
21、38 图1是白蚁对食物选择性试验装置图, 其中, a, 底部直径41cm的塑料盆 ; b, 底部直 径为 41mm, 高为 35mm 的塑料杯, b1, 塑料杯侧面宽度为 10mm 的开口, b2, 树皮粉。 说 明 书 CN 104823993 B 5 4/10 页 6 0039 图 2 是白蚁对几种树皮取食量比较。 0040 图 3 是本发明柱状、 片状药剂。 0041 图 4 是本发明被白蚁取食后外观图。 0042 图 5 为圆柱状防治白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 圆筒, 2. 柱塞, 3. 圆台, 4. 条 形孔, 5. 筒盖, 6. 格珊。 0043 图6为圆柱状防治白蚁装置。
22、的圆筒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圆筒, 3.圆台, 4.条形孔。 0044 图 7 为圆柱状防治白蚁装置的筒盖结构示意图, 其中, 5. 筒盖, 6. 格珊。 0045 图 8 为圆柱状防治白蚁装置的柱塞结构示意图, 其中, 2. 柱塞, 7. 孔。 0046 图 9 为箱体状防治白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8. 箱体, 9. 箱盖。 0047 图10为箱体状防治白蚁装置的箱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条形孔, 11.圆孔, 12.格 珊, 13. 溢水孔。 0048 图 11 为箱体状防治白蚁装置的箱盖结构示意图, 其中, 9. 箱盖, 14. 米字形格珊。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以下。
23、实验及实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但并不对本发明作形式上的限定。 0050 实施例 1 0051 一种防治白蚁药剂的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0052 1) 称取蔗糖 58kg、 葡萄糖 6.5kg、 壳聚糖 32.5kg、 松树皮粉 17kg( 粒度过 60 目 )、 氟虫腈 ( 或溴虫腈 ) 原粉 0.0046kg 加适量蒸馏水混合, 加热搅拌均匀至浆糊状 ; 0053 2)按上述配比称取冰醋酸1.2kg、 对苯二酚0.000045kg, 与步骤1)混合物混合, 搅 拌 60min 以上, 至混合均匀 ; 0054 3) 将步骤 2) 中的混合物用毛刷涂刷于纸上或用高压喷枪均匀喷洒在 4。
24、5kg 纸面, 涂刷药量为充分涂满纸的一面 ; 0055 4) 将步骤 3) 中涂刷了混合物的纸制成丸状或片状或柱状, 置于 45的恒温烘 箱中干燥去水, 干燥时间不低于 48h ; 或采取真空冷冻干燥去水, 即可得到长效防治白蚁药 剂。 0056 其中, 上述步骤 (1)-(4) 均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0057 实施例 2 0058 与实施例 1 的步骤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 松树皮粉替换为杉树皮粉。 0059 实施例 3 0060 与实施例 1 的步骤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 松树皮粉替换为槐树皮粉。 0061 实施例 4 0062 与实施例 1 的步骤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 松树皮粉替换为。
25、柳树皮粉。 0063 实施例 5 0064 与实施例 1 的步骤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 松树皮粉替换为樟树皮粉。 0065 实施例 6 0066 与实施例 1 的步骤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 松树皮粉替换为桉树皮粉。 0067 实施例 7 0068 与实施例 1 的步骤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 松树皮粉替换为梧桐树皮粉。 说 明 书 CN 104823993 B 6 5/10 页 7 0069 实施例 8 0070 与实施例 1 的步骤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 松树皮粉替换为杨树皮粉。 0071 实施例 9 0072 与实施例 1 的步骤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 松树皮粉替换为悬铃木皮粉。 0073 。
26、实施例 10 0074 与实施例 1 的步骤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 松树皮粉替换为桉树皮粉与松树皮粉的 混合物。 0075 实施例 11 0076 一种防治白蚁的饵剂包, 为采用塑料袋封装的防治白蚁的药剂, 其中塑料袋厚度 为 0.01-0.1mm, 封装方法为抽真空热封, 真空范围 0.01-0.1Mpa, 封口时间 0.5-5s。 0077 实施例 12 0078 一种防治白蚁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装置为圆柱状中空壳体, 其中一端为锥状, 壳体表面设置有多条条形孔, 该条形孔上下可错列设置, 也可并列设置 ; 在圆柱状壳体内靠 锥状一端设置有可移动的柱塞, 柱塞空间分为四等份, 柱塞内。
27、经格珊交叉设置有多个孔 ; 在 圆柱状壳体另一端设置有筒盖, 筒盖内经格珊交叉设置有四个等同的空间, 与柱塞大小一 致。 0079 所述的圆筒、 柱塞、 筒盖、 格珊均为 ABS 工程塑料制成。 0080 在筒盖内的四个等同的空间内设置 4 块木质材料, 木质材料另一端插入到柱塞内 的四个等同的空间内, 形成一个整体, 将该整体体置于圆柱状壳体中。将本实施例 1-10 中 任意防治白蚁药剂 ( 其中以实施例 1 效果最优 ) 采取本实施例 11 的方法制成的饵剂包置 于两块木质材料之间, 饵剂包的数量为 2-20 个。将该装置竖直埋设于土壤内或利用开孔器 开孔设置在有白蚁危害的或需要做白蚁长效。
28、预防的硬化地段, 其深度应穿破硬化层接触到 土壤。 0081 实施例 13 0082 一种防治白蚁的装置, 该装置还可以为箱体状, 箱体的侧壁上并排设置有多条条 形孔, 该条形孔上下为错列设置, 箱体的底部经格珊交叉设置成九宫格结构, 九宫格内错列 设置有 2-5 个圆孔, 用于排水以及白蚁进入, 其他格内为盛水区, 格珊上设置有溢水孔, 防 止盛水区积水过多, 箱体的顶部设置有箱盖, 箱盖内壁上设置有米字形格珊, 中间有环形结 构, 用于焊接金属环。 0083 所述的格珊、 箱体、 箱盖均为 ABS 工程塑料制成。 0084 在箱体内, 设置有木质材料, 木质材料数量为 2-20 块, 将本。
29、实施例 1-10 中任意防 治白蚁药剂 ( 其中以实施例 1 效果最优 ) 采取本实施例 11 的方法制成的饵剂包置于两块 木质材料之间, 饵剂包的数量为 2-20 个。将该装置水平埋设于发生白蚁活动或需要做白蚁 长效预防的土壤中, 其深度应使箱盖完全覆盖。 0085 白蚁对不同树皮的取食选择性 0086 实验材料和设备 : 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 Snyder, 采自湖北省宜 都市。 0087 松树皮粉、 杉树皮粉、 槐树皮粉、 柳树皮粉、 樟树皮粉、 桉树皮粉、 梧桐树皮粉、 杨树 皮粉、 悬铃木皮粉。其中桉树皮由南宁市白蚁防治所提供, 其余 8 种树皮。
30、均采自湖北省宜昌 说 明 书 CN 104823993 B 7 6/10 页 8 市点军区。 0088 电子天平 PL3002( 梅特勒 - 托力多仪器 ( 上海 ) 有限公司 ), 电热鼓风干燥箱 DHG9140B( 上海安亭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睿核” 高速多功能粉碎机 TQ-3007( 永康市天棋 盛世工贸有限公司 ), 智能恒温恒湿箱 HSX-350( 上海福玛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 0089 实验方法 : 取一定量细沙, 在恒温干燥箱烘干, 将干燥的细沙撒入塑料盆中 ( 直径 41cm), 细沙厚度约1-2mm。 在细沙上用小喷壶喷洒适量蒸馏水保持湿润, 并放一小块湿润棉 球作为水。
31、源。每种树皮称取 2g 左右, 放在塑料杯 ( 直径 41mm, 高度 35mm) 中间, 塑料杯一侧 设置开口, 宽度约 10mm。每种树皮 3 个重复, 盆中共计 27 个塑料杯, 随机排列并编号。将 约2000头工蚁置于盆中央, 在室内智能恒温恒湿箱(271, 855RH)黑暗条件中进行 测试。每天 7:00、 19:00 各观察 1 次, 按时喷水保持水分, 观察并记录各塑料杯中白蚁数量。 共观察5d, 以塑料杯中出现白蚁的累计数进行计数, 按以下公式计算白蚁对不同树皮的 “相 对反应率” , 设定累计出现最多白蚁数量的树皮的相对反应率为 100。 “相对反应率” 反映 了白蚁对树皮的。
32、喜食程度, 其数值越大, 则说明白蚁对该树皮趋性越大, 取食意向越强, 可 直观的看出各树皮间引诱力的差别。试验期间同时观察并记录各种树皮的发霉情况。 0090 5d 后, 取出各杯中的树皮, 清理其中白蚁, 充分烘干, 用精度为 0.01g 的电子天平 称取各杯中树皮重量, 计算被食量。 0091 0092 实施效果 : 在室内条件下, 黑胸散白蚁对桉树皮的相对反应率最高, 白蚁累计达到 458.33头, 其次是杉树皮和松树皮(表1).分析黑胸散白蚁在室内对9种树皮的取食量, 由 图 2 可知, 黑胸散白蚁在室内对桉树皮的取食量明显高于其他各种树皮。树皮被食量大小 排序为桉树皮 杉树皮 松树。
33、皮 槐树皮 樟树皮 梧桐树皮悬铃木皮 杨树皮柳树 皮。经方差分析, 桉树皮的被食量显著高于槐树、 樟树、 梧桐、 悬铃木、 杨树和柳树等 6 种树 皮, 但桉树皮与松树皮、 杉树皮的被食量无显著差异, 松树皮、 杉树皮与槐树、 樟树、 梧桐、 悬 铃木、 杨树和柳树等 6 种树皮的被食量也无显著差异 (F 3.887 ; df 8,18 ; P 0.008)。 在 9 种树皮中, 桉树皮的被食量最高, 达到 0.12g( 图 2)。 0093 表 1 黑胸散白蚁对树皮粉取食相对反应率 0094 0095 由表2可知, 在试验3d后, 除槐树和樟树部分重复出现轻度发霉外, 其他各树皮处 理均未发。
34、霉。而在试验 5d 后, 槐树和樟树已经严重发霉, 杉树、 柳树、 悬铃木 3 种树皮也出 现轻度发霉现象。 0096 在试验过程中, 随着部分树皮处理出现发霉现象, 白蚁对其趋性大大降低。松树、 桉树、 梧桐、 杨树等 4 种树皮在 5d 之内均没有发霉。 0097 表 2 树皮粉发霉情况 说 明 书 CN 104823993 B 8 7/10 页 9 0098 0099 注 :“” 表示没有发霉 ;“+” 表示轻度发霉 ;“+” 表示严重发霉。 0100 氟虫腈和溴虫腈对白蚁的室内毒杀效果 0101 实验方法 : 将氟虫腈原粉 ( 山东澳得利化工有限公司 )、 溴虫腈原粉 ( 山东澳得利 。
35、化工有限公司 ) 和毒死蜱原药 ( 江苏省苏州市江枫白蚁防治有限公司 ) 稀释成系列浓度。 用1ml刻度移液管移取药液1ml, 滴加在直径9cm滤纸上, 形成均匀药膜, 自然晾干后放入干 净直径 9cm 培养皿内。投入 30 头健壮黑胸散白蚁工蚁, 每个浓度重复四次, 并设蒸馏水空 白对照, 每天观察和记录白蚁死亡数并剔除死亡个体, 试验在 271、 黑暗条件下进行, 注 意滴加适量蒸馏水保持滤纸的湿润。计算 2 种药剂药后 1、 3、 5d 的校正死亡率, 用 Duncan 新复极差法对同一天不同药剂浓度处理的校正死亡率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0102 实施效果 : 在室内条件下, 药后 1d。
36、, 氟虫腈各浓度处理黑胸散白蚁校正死亡率均 在 16以下, 而同浓度毒死蜱校正死亡率显著高于氟虫腈 ; 药后 3d, 氟虫腈在 0.2ug/ml 以 上时, 校正死亡率较高, 同浓度毒死蜱校正死亡率与氟虫腈几无差异, 溴虫腈与氟虫腈各相 同浓度处理黑胸散白蚁校正死亡率差别不大, 均无显著差异 ; 药后 5 天, 除毒死蜱 0.05ug/ ml 外, 其余各处理校正死亡率均在 97以上。 0103 表 3 氟虫腈和吡虫啉对黑胸散白蚁室内毒杀效果 0104 说 明 书 CN 104823993 B 9 8/10 页 10 0105 本发明应用效果 0106 采用本发明制得防治白蚁的药剂在白蚁防治中。
37、的实践。 0107 实施方法 : 应用包含本发明的药剂对承接的白蚁防治业务进行处理, 在 6 个月至 2 年时间内对其进行 1 次以上回访复查直至蚁害被控制在合同规定的范围内。 0108 实施效果 : 在各个地点根据白蚁危害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白蚁防治, 但均 以本发明提供的药剂为核心技术。 经治理后, 未接到服务对象再次发现白蚁危害的投诉。 申 请人采取回访调查的方式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长效防治白蚁的药剂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价。 经观察, 除两个点有少量白蚁活动外, 其余 20 个地点的白蚁危害均被控制在合同规定的范 围内, 无白蚁活动迹象 ( 表 4)。 0109 由以上结果可知, 本发明提。
38、供的一种长效防治白蚁的药剂及制备方法, 针对性强, 根据实际情况制成不同剂型和形状, 特别适合房屋建筑的白蚁防治, 也可以设计专门的装 置, 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长效防治白蚁的药剂置于其中, 用于园林绿化、 堤坝水利等的白蚁 防治。 0110 表 4 建筑白蚁防治效果 0111 说 明 书 CN 104823993 B 10 9/10 页 11 0112 说 明 书 CN 104823993 B 11 10/10 页 12 说 明 书 CN 104823993 B 12 1/5 页 13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823993 B 13 2/5 页 14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823993 B 14 3/5 页 15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823993 B 15 4/5 页 16 图 5 图 6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823993 B 16 5/5 页 17 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823993 B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