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沙滩防风林建设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沙滩防风林建设方法.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560045.8 (22)申请日 2017.07.11 (71)申请人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地址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钟灵街50号江 苏省农业科学院 (72)发明人 宋伟 张志勇 刘红江 刘海琴 闻学政 张迎颖 秦红杰 王岩 (74)专利代理机构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2231 代理人 刘娟娟 (51)Int.Cl. A01G 23/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沙滩防风林建设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沙滩防风林建设。
2、方法, 沙 滩防风林建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挖种植 穴, S2: 铺设灌溉系统, S3: 种植穴内铺设防水透 气膜和可降解海绵, S4: 种植穴内填入育苗基质、 水葫芦渣和硅藻土, S5: 幼苗种植, S6: 用围栏将 种植穴围住, 阻挡风沙, S7: 定期维护, 幼苗成林。 本发明将沿岸海水采用物理的方法处理得到灌 溉用水, 节省了灌溉管道系统的铺设, 同时也节 约了底下水的使用, 种植穴内铺设的防水透气膜 可以阻挡海岸沙土中的海水渗入, 结合种植穴内 的育苗基质, 可以使得防风林幼苗的存活率提高 30以上。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CN 109220685 A 2019.01。
3、.18 CN 109220685 A 1.一种沙滩防风林建设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沙滩防风林建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挖种植穴; S2: 铺设灌溉系统; S3: 种植穴内铺设防水透气膜和可降解海绵; S4: 种植穴内填入育苗基质、 水葫芦渣和硅藻土; S5: 幼苗种植; S6: 用围栏将种植穴围住, 阻挡风沙; S7: 定期维护, 幼苗成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沙滩防风林建设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S1步骤中的种植 穴在开挖时, 应对幼苗种植区的场地进行平整, 然后依据幼苗的胸径和土壤规格确定种植 穴的尺寸, 同时对开挖种植穴的区域覆盖薄膜, 利用阳光的照射, 使得种植。
4、穴区域的土壤升 温至35以上, 高温处理约一个月, 实现土壤的照射杀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沙滩防风林建设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S2步骤中的灌溉 系统所使用的水可采用物理方法淡化后的海水做为水源, 且灌溉系统由过滤器、 输水管网、 控制阀和灌水器组成, 过滤器与水源的出水管连接, 然后依据种植穴的分布, 铺设输水管 网, 然后将输水管道的出水端均通过控制阀与灌水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沙滩防风林建设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S3步骤中的防水 透气膜为聚四氟乙烯防水透气膜, 依据种植穴的尺寸选择合适尺寸的袋状防水透气膜, 袋 状防水透气膜置于种植穴的内部。 5.根据权。
5、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沙滩防风林建设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S3步骤中的可降 解海绵置于防水透气膜的底部, 且可降解海绵的边侧设有若干条海绵条, 海绵条与防水透 气膜的内部粘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沙滩防风林建设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S4步骤中的育苗 基质由有机基质和无机基质两部分组成, 其中有机基质由草炭、 秸秆、 芦苇末、 刨花、 树皮、 菇渣和碳化稻壳组成; 无机基质由岩棉、 蛭石和石砾组成; 且育苗基质与水葫芦渣按照2: 1 混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沙滩防风林建设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S4步骤中硅藻土 由含有矽藻素的天然硅藻与有机土壤混合制成。 8.根据。
6、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沙滩防风林建设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S5步骤中围栏截 面为直角三角形, 采用可降解塑料材质制成, 且围栏的表面设有若干个孔径小于1毫米的开 孔。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沙滩防风林建设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降解海绵的中 部设有直径大于10CM的孔, 且可降解海绵的厚度小于1厘米。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9220685 A 2 一种沙滩防风林建设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风林建设方法, 具体为一种沙滩防风林建设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防风林是利用森林的防护、 绿化、 净化、 防风固沙、 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等功能, 以 。
7、防御自然灾害、 维护基础设施、 保护生产、 改善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群 落。 根据其防护目的和效能, 分为水源涵养林、 水土保持林、 防风固沙林、 农田牧场防护林、 护路林、 护岸林、 海防林和环境保护林等。 0003 而沙滩防风林在种植时, 由于沙滩的土壤一般为沙土, 在幼苗种植时, 沙土的存水 性较差, 进而需要架设复杂的林木灌溉管道网, 增加了防风林建设的成本, 且沙滩土壤中的 海水容易渗入幼苗的种植穴内, 海水会对幼苗的根部造成一定的侵蚀, 降低了幼苗的成活 率, 继而增加了沙滩防风林建设的成本。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方法建设沙滩防风林时, 。
8、需要架设复杂的林木灌 溉管道网, 增加了防风林建设的成本, 且沙滩土壤中的海水容易渗入幼苗的种植穴内, 海水 会对幼苗的根部造成一定的侵蚀, 降低了幼苗的成活率的缺陷, 提供一种沙滩防风林建设 方法, 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沙滩防风林建设方法, 所述沙滩 防风林建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 S1: 挖种植穴; 0007 S2: 铺设灌溉系统; 0008 S3: 种植穴内铺设防水透气膜和可降解海绵; 0009 S4: 种植穴内填入育苗基质、 水葫芦渣和硅藻土; 0010 S5: 幼苗种植; 0011 S6: 用围栏将种植穴围住, 阻挡。
9、风沙; 0012 S7: 定期维护, 幼苗成林。 0013 进一步的, 所述S1步骤中的种植穴在开挖时, 应对幼苗种植区的场地进行平整, 然 后依据幼苗的胸径和土壤规格确定种植穴的尺寸, 同时对开挖种植穴的区域覆盖薄膜, 利 用阳光的照射, 使得种植穴区域的土壤升温至35以上, 高温处理约一个月, 实现土壤的照 射杀菌。 0014 进一步的, 所述S2步骤中的灌溉系统所使用的水可采用物理方法淡化后的海水做 为水源, 且灌溉系统由过滤器、 输水管网、 控制阀和灌水器组成, 过滤器与水源的出水管连 接, 然后依据种植穴的分布, 铺设输水管网, 然后将输水管道的出水端均通过控制阀与灌水 器连接。 0。
10、015 进一步的, 所述S3步骤中的防水透气膜为聚四氟乙烯防水透气膜, 依据种植穴的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9220685 A 3 尺寸选择合适尺寸的袋状防水透气膜, 袋状防水透气膜置于种植穴的内部。 0016 进一步的, 所述S3步骤中的可降解海绵置于防水透气膜的底部, 且可降解海绵的 边侧设有若干条海绵条, 海绵条与防水透气膜的内部粘接固定。 0017 进一步的, 所述S4步骤中的育苗基质由有机基质和无机基质两部分组成, 其中有 机基质由草炭、 秸秆、 芦苇末、 刨花、 树皮、 菇渣和碳化稻壳组成; 无机基质由岩棉、 蛭石和石 砾组成; 且育苗基质与水葫芦渣按照2: 1混合。
11、。 0018 进一步的, 所述S4步骤中硅藻土由含有矽藻素的天然硅藻与有机土壤混合制成。 0019 进一步的, 所述S5步骤中围栏截面为直角三角形, 采用可降解塑料材质制成, 且围 栏的表面设有若干个孔径小于1毫米的开孔。 0020 进一步的, 所述可降解海绵的中部设有直径大于10CM的孔, 且可降解海绵的厚度 小于1厘米。 0021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种沙滩防风林建设方法, 将沿岸海水采 用物理的方法处理得到灌溉用水, 节省了灌溉管道系统的铺设, 同时也节约了底下水的使 用, 种植穴内铺设的防水透气膜可以阻挡海岸沙土中的海水渗入, 结合种植穴内的育苗基 质, 可以使得。
12、防风林幼苗的存活率提高30以上, 种植穴内铺设的海绵可以吸收种植穴内 多余的水分, 避免积水对幼苗的根部造成病害, 海绵条可以通过毛细作用将海绵内吸入的 水分引流到种植穴的中部, 对种植穴内的育苗基质进行湿润, 提高幼苗的存活率, 同时也提 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在幼苗成林后, 可以将防水透气膜从种植穴的土壤内扯出, 可降解吸 水海绵在6-12个月后降解, 使得林木的根部可以自由的扎根, 提高林木的成林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
13、 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 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3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沙滩防风林建设方法, 沙滩防风林建设的方法包 括以下步骤: 0024 S1: 挖种植穴; 0025 S2: 铺设灌溉系统; 0026 S3: 种植穴内铺设防水透气膜和可降解海绵; 0027 S4: 种植穴内填入育苗基质、 水葫芦渣和硅藻土; 0028 S5: 幼苗种植; 0029 S6: 用围栏将种植穴围住, 阻挡风沙; 0030 S7: 定期维护, 幼苗成林。 0031 S1步骤中的种植穴在开挖时, 应对幼苗种植区的场地进行平整, 然后依据幼苗。
14、的 胸径和土壤规格确定种植穴的尺寸, 同时对开挖种植穴的区域覆盖薄膜, 利用阳光的照射, 使得种植穴区域的土壤升温至35以上, 高温处理约一个月, 实现土壤的照射杀菌, 利用高 温可以对土壤中的一些病菌进行照射杀菌, 同时高温照射可以杀死土壤中的一些害虫的虫 卵。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9220685 A 4 0032 S2步骤中的灌溉系统所使用的水可采用物理方法淡化后的海水做为水源, 且灌溉 系统由过滤器、 输水管网、 控制阀和灌水器组成, 过滤器与水源的出水管连接, 然后依据种 植穴的分布, 铺设输水管网, 然后将输水管道的出水端均通过控制阀与灌水器连接, 减少灌 溉管道的。
15、架设成本, 同时避免使用地下水资源。 0033 S3步骤中的防水透气膜为聚四氟乙烯防水透气膜, 依据种植穴的尺寸选择合适尺 寸的袋状防水透气膜, 袋状防水透气膜置于种植穴的内部, 种植穴内铺设的防水透气膜可 以阻挡海岸沙土中的海水渗入。 0034 S3步骤中的可降解海绵置于防水透气膜的底部, 且可降解海绵的边侧设有若干条 海绵条, 海绵条与防水透气膜的内部粘接固定, 海绵条可以通过毛细作用将海绵内吸入的 水分引流到种植穴的中部, 对种植穴内的育苗基质进行湿润, 提高幼苗的存活率。 0035 S4步骤中的育苗基质由有机基质和无机基质两部分组成, 其中有机基质由草炭、 秸秆、 芦苇末、 刨花、 树。
16、皮、 菇渣和碳化稻壳组成; 无机基质由岩棉、 蛭石和石砾组成; 且育苗 基质与水葫芦渣按照2: 1混合, 可以使得防风林幼苗的存活率保证在30以上。 0036 S4步骤中硅藻土由含有矽藻素的天然硅藻与有机土壤混合制成。 0037 S5步骤中围栏截面为直角三角形, 采用可降解塑料材质制成, 且围栏的表面设有 若干个孔径小于1毫米的开孔, 使得围栏在起到防风固沙的同时, 避免围栏影响到幼苗的光 合作用。 0038 可降解海绵的中部设有直径大于10CM的孔, 且可降解海绵的厚度小于1厘米, 在保 证可降解海绵可以吸取种植穴底部的积水时, 同时可以使得可降解海绵在6-12个月内全部 降解。 0039 。
17、具体操作时, 选择合适的幼苗种植地, 对幼苗种植区的场地进行平整, 然后依据幼 苗的胸径和土壤规格确定种植穴的尺寸, 在种植穴内注入一定的淡水, 然后利用薄膜对开 挖种植穴的土地区域覆盖薄膜, 利用阳光的照射, 使得种植穴区域的土壤升温至35以上, 高温处理约一个月, 实现土壤的照射杀菌, 然后将种植穴顶部的薄膜撕去, 随后利用多菌灵 消毒法对照射后的种植穴再次杀菌,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每平方米用药1.5克, 多菌 灵杀菌谱广, 能防治多种真菌病害, 对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防治效果很好; 在沿海岸 的处建设蓄水池, 利用光照使得蓄水池内的海水进行蒸发, 蒸发的蒸汽通过冷凝设备将蒸 。
18、发作用形成的淡水进行收集, 作为灌溉用的水源, 然后将过滤器与水源的出水管连接, 然后 依据种植穴的分布, 铺设输水管网, 将输水管道的出水端均通过控制阀与灌水器连接, 灌水 器可以通过制成杆固定在种植穴的顶部; 然后依据种植穴的尺寸选择合适尺寸袋状的聚四 氟乙烯防水透气膜, 并将袋状防水透气膜置于种植穴的内部, 防水透气膜顶部的边缘用泥 土与种植穴的穴口进行压实, 随后将可降解海绵置于防水透气膜的内部, 并将海绵条与防 水透气膜的内部粘接固定; 随后由将育苗基质与水葫芦渣按照2 1混合, 倒入种植穴内, 并 灌溉一定的清水; 随后将幼苗的根部植入种植穴内, 并在种植穴的顶部铺设一层厚度为2-。
19、5 公分的砾石, 防止育苗基质被风沙吹出种植穴, 同时砾石也可以对幼苗的根部起到一定的 固定作用; 然后在每个种植穴的外围利用围栏围住, 围栏的底部插入沙土中进行固定, 围栏 架设的高度应小于幼苗高度的一半, 使得围栏在起到防风固沙的同时, 避免围栏影响到幼 苗的光合作用; 最后就是利用灌溉系统对幼苗进行定期的灌溉, 洒落在种植穴顶部外围薄 膜上的水可以通过薄膜的撕口流入种植穴内, 确保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种植穴内铺设的防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9220685 A 5 水透气膜可以阻挡海岸沙土中的海水渗入, 结合种植穴内的育苗基质, 可以使得防风林幼 苗的存活率提高30以上, 。
20、种植穴内铺设的海绵可以吸收种植穴内多余的水分, 避免种植 穴底部长时间积水对幼苗的根部造成病害, 海绵边缘连接的海绵条可以通过毛细作用将海 绵内吸入的水分引流到种植穴的中部, 对种植穴内的育苗基质进行湿润, 提高幼苗的存活 率; 在幼苗成林后, 可以将防水透气膜从种植穴的土壤内扯出, 可降解吸水海绵在6-12个月 后降解, 使得林木的根部可以自由的扎根, 提高林木的成林率。 0040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其依然可 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9220685 A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