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走式遥控小麦覆膜施肥播种机,尤其是适合旱作小麦播种时施肥的农 业机械研究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小麦施肥播种机为牵引式,通过拖拉机的三点悬挂机构悬挂和牵引作业。播种施 肥机具设计制造时需要考虑拖拉机的机型、轮距、轮宽等因素,以避免车轮碾压农膜;且拖 拉机牵引时自身也消耗一定功率,造成能源浪费。特别在小田块地头作业时,拖拉机牵引式 机具施肥播种的转弯半径大,需要倒车调整才能按要求播种施肥,且拖拉机易碾压相邻地块 的作物。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走式遥控小麦覆 膜施肥播种机,其不仅能避免上述的各种局限,而且在播种机施肥时能实现遥控作业,结构 紧凑,节省能源,工作效率较高,作业质量稳定。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走式遥控小麦覆膜施肥播种机,包括 机架、伺服电机、控制箱、遥控器、手动方向盘、蓄电池、变速箱、发动机、组合肥箱、种 箱、铲柄、转向控制杆、地轮、镇压轮、播种开沟器、肥料开沟器、覆土器、整形轮、膜架、 起垄板、转向驱动轮,所述伺服电机、控制箱、手动方向盘、蓄电池、变速箱、发动机、组 合肥箱和种箱安装在机架的上面,所述铲柄和转向控制杆固定在机架上,所述地轮、播种开 沟器、肥料开沟器、整形轮、膜架、起垄板和转向驱动轮安装在机架的下面;
所述伺服电机上安装有转向齿轮,所述伺服电机通过导线与控制箱及蓄电池连接,所述 转向控制杆上方加工有齿槽,所述转向控制杆下方与转向驱动轮相连接;
所述发动机通过V带与变速箱相连接,所述变速箱通过万向节轴与转向驱动轮相连接;
所述肥料开沟器上安装有覆土器,所述播种开沟器上安装有镇压轮;
所述地轮通过链轮以及链条分别与种箱的排种器及组合肥箱的排肥器相连接,地轮工作 时实现排肥和排种作业。
本发明一种自走式遥控小麦覆膜施肥播种机的工作原理:
将该播种机运至田间,发动柴油机,变速器调至工作位置,由遥控器通过蓄电池、控制 箱、伺服电机与转向齿轮操作转向,变速器输出动力通过万向轴带动转向驱动轮向前行走作 业。当播种机在转向驱动轮的带动下工作时,起垄板、膜架、整形轮、覆土器同时动作完成 覆膜作业,播种机地轮转动并通过链轮传动带动肥箱和种箱排肥和播种,完成施肥与播种作 业,最后镇压轮压实,从而实现自走式遥控小麦覆膜施肥播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播种机自带动力,遥控操作,不需要拖拉机牵引,不受拖拉机机 型、轮距、轮宽等因素的影响,转弯半径小,作业灵活,避免碾压农膜及相邻地块作物;没 有拖拉机牵引,减少了拖拉机对田地的碾压,节省能源,提高作业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自走式遥控小麦覆膜施肥播种机的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一种自走式遥控小麦覆膜施肥播种机的俯视图。
图中:1.机架 2.伺服电机 3.控制箱 4.手动方向盘 5.蓄电池 6.变速箱 7.V带 8. 发动机 9.U型螺栓 10.夹板 11.铲柄 12.组合肥箱 13.种箱 14.螺杆 15.弹簧 16.链轮 17.链条 18.地轮 19.链轮 20.镇压轮 21.种管 22.播种开沟器 23.肥管 24.肥料开沟 器 25.覆土器 26.整形轮 27.膜架 28.起垄板 29.万向节轴 30.转向驱动轮 31.调节 轴 32.调节管轴 33.转向控制杆 34.转向齿轮 35.排肥器 36.排种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自走式遥控小麦覆膜施肥播种机的原理图,包括机架1、伺服电机2、 控制箱3、蓄电池5、变速箱6、V带7、发动机8、U型螺栓9、夹板10、铲柄11、组合肥箱12、 种箱13、螺杆14、链轮16、链条17、地轮18、链轮19、镇压轮20、种管21、播种开沟器22、 肥管23、肥料开沟器24、覆土器25、整形轮26、膜架27、起垄板28、万向节轴29、转向驱动 轮30、调节轴31、调节管轴32、转向控制杆33、转向齿轮34、排肥器35、排种器36,所述伺 服电机2、控制箱3、蓄电池5、变速箱6、发动机8、组合肥箱12、种箱13固定安装在机架1的 上面,起垄板28、万向节轴29、转向驱动轮30、调节轴31、调节管轴32、转向控制杆33、地 轮18、链轮19、镇压轮20、播种开沟器22、肥料开沟器24、整形轮26、膜架27等安装在机架1 的下面;
所述组合肥箱12上安装有排肥器35,所述种箱13上安装有排种器36,所述排肥器35 和排种器36分别通过链条和链轮16连接,所述链轮16通过链条17和链轮19连接,所述链 轮19安装在地轮18上;
在机架1和地轮18之间安装有由螺杆14和弹簧15组成的调节装置。
图2为本发明一种自走式遥控小麦覆膜施肥播种机的俯视图,所述转向驱动轮30和地轮 18均为左右各一个。
上面以具体实例予以说明本发明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实例,根据 上述的说明内容,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 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