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组培容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植物组培容器.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820393580.9 (22)申请日 2018.03.22 (73)专利权人 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362411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湖头镇 横山村光电产业园 (72)发明人 李绍华 郑延海 李海滨 王雅缘 郑娜娜 巫杨文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汉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1479 代理人 冯华 (51)Int.Cl. A01H 4/00(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植物组培容器 (57。
2、)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 具 体涉及一种植物组培容器。 该组培容器包括下容 器和上容器, 下容器和上容器均包括底部封闭、 上部开口的容器本体; 使用时, 上容器倒扣在下 容器上, 二者的开口部可拆卸地连接。 本实用新 型通过将组培容器分为倒扣在一起的上下两部 分, 使得下容器的底部深度适中, 便于接种操作 和组培苗的取出,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组培苗利用 率。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08387522 U 2019.01.18 CN 208387522 U 1.一种植物组培容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培容器包括下容器和上容器, 所述下容器和上容器均包括底部。
3、封闭、 上部开口 的容器本体; 使用时, 所述上容器倒扣在下容器上, 二者的开口部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上容器的容器本体上开设有透气孔, 所述透气孔由透气膜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组培容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气孔为单一通孔或网状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组培容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气孔开设在所述上容器的底部, 所述上容器的底部内侧设置从透气孔周围向所 述上容器开口部延伸的安装孔段, 所述透气膜通过安装到所述安装孔段内的塑料螺钉或塑 料铆钉挤压覆盖在所述透气孔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组培容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容器开口部和所述上容器开口部螺纹连接或卡扣连。
4、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组培容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容器和所述上容器为广口容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组培容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容器和/或所述上容器为上粗下细的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植物组培容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容器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上容器的高度的2倍。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8387522 U 2 一种植物组培容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能够提高接种效率和组培 苗利用率的植物组培容器。 背景技术 0002 组织培养技术是在人为创造的无菌条件下将活的离体器官(如根、 茎。
5、、 叶、 茎段、 原 生质体)、 组织或细胞置于培养基内, 并放在适宜的环境中, 进行连续培养以获得细胞、 组织 或个体的技术。 这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和生物、 医药的研究。 0003 传统的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组培容器多为缩口或瓶身较高的组培瓶, 这种组培容 器往往由于瓶口较小, 或瓶身较深, 造成外植体接种不方便, 接种效率低。 另一方面, 缩口瓶 在组培苗长到一定的高度时, 会造成相互拥挤的现象, 而且缩口瓶在组培苗取出时受到的 阻力较大, 容易造成机械损伤, 降低组培苗的利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至少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接种效 率和组培。
6、苗利用率的植物组培容器。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植物组培 容器, 包括下容器和上容器, 所述下容器和上容器均包括底部封闭、 上部开口的容器本体; 使用时, 所述上容器倒扣在下容器上, 二者的开口部可拆卸地连接。 0006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所述上容器的容器本体上开设有透气孔, 所述透气孔由透气 膜覆盖。 0007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所述透气孔为单一通孔或网状开口。 0008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所述透气孔开设在所述上容器的底部, 所述上容器的底部内 侧设置从透气孔周围向所述上容器开口部延伸的安装孔段, 所述透气膜通过安装到所述安 装孔段内。
7、的塑料螺钉或塑料铆钉挤压覆盖在所述透气孔上。 0009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所述下容器开口部和所述上容器开口部螺纹连接或卡扣连 接。 001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所述下容器和所述上容器为广口容器。 001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所述下容器和/或所述上容器为上粗下细的结构。 001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所述下容器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上容器的高度的2倍。 0013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 通过将组培容器分为倒扣在一起的上 下两部分, 使得下容器的底部深度适中, 便于接种操作和组培苗的取出,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 组培苗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植。
8、物组培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8387522 U 3 0015 元件标号说明 0016 1 下容器 0017 2 上容器 0018 3 透气膜 0019 4 塑料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 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1 须知, 本说明书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 比例、 大小等, 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 的内容, 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 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 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 任何结构的修饰、 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
9、的调整, 在不影响本实 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 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 能涵盖的范围内。 同时,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 “上” 、“下” 、“左” 、“右” 、“中间” 及 “一” 等的 用语, 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 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 其相对关系的改变 或调整, 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 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0022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植物组培容器的一个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 植物组培容器包括 下容器1和上容器2两部分。 下容器1和上容器2均包括底部封闭、 上部开口的容器本体, 使用 时, 上容器2倒扣在下容器1上, 二者的。
10、开口部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 例如通过图1所示的螺 纹连接方式。 具体来说, 在下容器1开口部设置外螺纹, 在上容器2的开口部设置与下容器外 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反之亦可。 上述螺纹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由卡扣连接等方式替 代。 0023 上容器2的容器本体上开设透气孔(图中未示出), 本实施例中开设在上容器2的底 部, 透气孔可以是单一通孔, 也可为网状开口。 透气孔由透气膜3覆盖, 用于通气和滤菌。 透 气膜3可覆盖于上容器2的外侧, 也可如图1所示覆盖于上容器2的内侧。 透气膜3在上容器2 内侧的安装可采用如图1所示的结构: 上容器2的底部内侧设置从透气孔周围向上容器2开 口方向延伸的安。
11、装孔段, 安装孔段内壁设置内螺纹, 将透气膜3放入该安装孔段内, 再将塑 料螺钉4旋入该安装孔段, 从而通过挤压透气膜3, 使其覆盖在透气孔上。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 也可将塑料螺钉替换为塑料铆钉, 这种情况下, 安装孔段内壁可不必设置内螺纹。 0024 上述方案中, 组培容器分为倒扣在一起的上下两部分, 使得下容器相比现有技术 中的组培容器降低了高度, 便于接种操作和清洗, 且便于组培苗取出, 减少物理损伤, 提高 组培苗的利用率。 上下容器可以上下等高、 上高下短或下高上短。 采用下高上短的形式时, 优选下容器的高度小于或等于上容器高度的2倍。 0025 如图1所示, 本实施例中的下容器1和上。
12、容器2均为广口容器, 进一步提高了接种效 率和组培苗利用率。 并且下容器1和上容器2均为上粗下细的结构, 便于摞叠存放, 减少空间 占用。 0026 为有利于组培苗植株的生长, 组培容器优选采用高透光、 耐高温的材质, 提高光能 利用率, 并且满足耐120130高温消毒的要求。 0027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 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8387522 U 4 型。 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 对上述实施例进行 修饰或改变。 因此, 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 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 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8387522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208387522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