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一种气液混合装置.pdf

  • 上传人:00062****4422
  • 文档编号:7236727
  • 上传时间:2019-10-01
  • 格式:PDF
  • 页数:13
  • 大小:306.03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20258093.7

    申请日:

    20170316

    公开号:

    CN206660357U

    公开日:

    2017112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2C5/02

    主分类号:

    A62C5/02

    申请人:

    成都启特安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张璐,王靖,胡翔,冉辉,汤茂斌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区)新航路4号顺康新科孵化园

    优先权:

    CN201720258093U

    专利代理机构: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王芸;刘童笛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液混合装置,包括混合主体,所述混合主体包括泡沫液进口和与泡沫液进口相通的泡沫液出口,所述泡沫液进口和泡沫液出口之间为泡沫液混合腔,该泡沫液混合腔上设有多个用于通入压缩空气的空气进口,所述空气进口与泡沫液进口相通,该气液混合装置通过将压缩空气从多个方向与混合泡沫液接触、混合,使形成的泡沫直径更加均匀,稳定性更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压缩空气从一个方向与混合泡沫液进行混合发泡的问题,该气液混合装置结构简单,通过将压缩空气与混合泡沫液充分接触、撞击,使混合泡沫液充分发泡、发泡倍数较高,具有较好的发泡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气液混合装置,包括混合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主体包括泡沫液进口和与泡沫液进口相通的泡沫液出口,所述泡沫液进口和泡沫液出口之间为泡沫液混合腔,该泡沫液混合腔上设有多个用于通入压缩空气的空气进口,所述空气进口与泡沫液进口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主体上安装有与泡沫液混合腔适配的压缩空气盖,该压缩空气盖上设有与多个所述空气进口相通的内凹槽,所述压缩空气盖安装在气液混合装置上时,所述内凹槽与外部封闭,所述内凹槽上开设有用于通入压缩空气的总进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液进口和泡沫液出口为圆形管路,所述泡沫液混合腔为发泡管路,且三者的轴线相互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液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进口为圆形管路,其直径小于发泡管路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液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空气进口布置在发泡管路上,且处于同一平面上,且该平面与发泡管路的轴线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液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管路的直径同时小于泡沫液进口和泡沫液出口管路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液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管路与泡沫液进口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段,所述发泡管路和泡沫液出口管路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渡段,使发泡管路分别与泡沫液进口和泡沫液出口管路圆滑过渡。 8.根据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气液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进口为四个。 9.根据权利要求2-7之一所述的气液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空气盖与混合主体为一体式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7之一所述的气液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空气盖与混合主体为可分离式连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气液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在消防系统中,泡沫灭火是比较常用的灭火方式,采用泡沫灭火的方式,由于泡沫的密度小,所以能覆盖在易燃液体的表面上,一方面能降低液面的温度,使液体表面降温,另一方面液体完全被泡沫覆盖以后,形成一个隔绝层,隔断空气与液面的接触,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泡沫灭火的方式可用来扑灭A类火灾,且非常适宜用来扑救B类火灾,如汽油、柴油等液体火灾。

    在使用泡沫灭火方式进行灭火时,需要混合泡沫液进行发泡,发泡倍数越高,发泡能力就越强,就能达到较好的发泡效果。在使用气液混合装置对混合泡沫液进行发泡时,气液混合装置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发泡效果,现有技术中,通过在混合泡沫液的管道上垂直接入压缩空气管道,将压缩空气通入混合泡沫液的管道上进行混合。

    采用上述的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

    1、压缩空气进入混合泡沫液管道后,与混合泡沫液混合面积小,无法使混合泡沫液和压缩空气充分接触,导致形成的泡沫直径离散不均匀、自析时间短,发泡效果不理想;

    2、由于压缩空气管路通向混合泡沫液管道时,压缩空气只从一个方向与混合泡沫液接触、撞击,导致压缩空气不能与混合泡沫液充分撞击,大大降低了泡沫的起泡能力,使得混合泡沫液的发泡倍数低而且泡孔不均匀、稳定性差;

    3、压缩空气从管路进入混合泡沫液的管道后,在与混合泡沫液撞击过程中,压缩空气的压力变小,使得发泡倍数低,发泡能力差,不能达到预订的发泡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压缩空气与混合泡沫液不能充分接触、撞击导致发泡倍数低、发泡能力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气液混合装置,该气液混合装置通过将压缩空气从多个方向与混合泡沫液接触、混合,使形成的泡沫直径更加均匀,稳定性更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压缩空气从一个方向与混合泡沫液进行混合发泡的问题,该气液混合装置结构简单,通过将压缩空气与混合泡沫液充分接触、撞击,使混合泡沫液充分发泡、发泡倍数较高,具有较好的发泡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气液混合装置,包括混合主体,所述混合主体包括泡沫液进口和与泡沫液进口相通的泡沫液出口,所述泡沫液进口和泡沫液出口之间为泡沫液混合腔,该泡沫液混合腔上设有多个用于通入压缩空气的空气进口,所述空气进口与泡沫液进口相通。

    混合主体包括泡沫液进口和泡沫液出口,所述泡沫液进口用于通入混合泡沫液,所述泡沫液出口用于排出(输出)发泡后的混合泡沫液,泡沫液进口和泡沫液出口相通,使泡沫液从进口一端进入后在泡沫液混合腔进行充分接触、撞击、发泡,发泡后的泡沫液从泡沫液出口排出,发泡后的泡沫液用于灭火等需要泡沫液的场合。

    泡沫液混合腔用于泡沫液的发泡,通过在泡沫液混合腔上开设多个空气进口,多个所述空气进口同时用于通入压缩空气,使压缩空气从多个进口进入泡沫液混合腔中,从而达到与混合泡沫液充分接触、撞击的目的,开设多个空气进口后,压缩空气与混合泡沫液接触面积更大,接触更充分,从而解决了从一个方向通入压缩空气导致接触、撞击不充分的问题,使使混合泡沫液充分发泡、发泡倍数较高,具有较好的发泡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混合主体上连接有与泡沫液混合腔适配的压缩空气盖,所述压缩空气盖上设有与多个所述空气进口相通的内凹槽,该压缩空气盖安装在混合主体上时,所述内凹槽与外部封闭,所述内凹槽上开设有用于通入压缩空气的总进气口。

    设置压缩空气盖,并且在压缩空气盖上布置有内凹槽,所述压缩空气盖与混合主体连接后,其位于泡沫液混合腔的外侧,压缩空气盖的内凹槽与外部空间成封闭状态,同时该内凹槽与泡沫液混合腔上的空气进气口相通,使压缩空气通过内凹槽进入空气进气口,在压缩空气盖上开设有总进气口,该总进气口与内凹槽是相通的,气液混合装置在工作时,通过总进气口与压缩空气外部接口连接,向压缩空气盖内部供气,气体从内凹槽进入空气进气口,然后在泡沫液混合腔内与泡沫液混合、撞击并发泡。

    采取上述结构,可以简化压缩空气外部接口与气液混合装置的连接,由于在气液混合装置上设置有多个空气进气口,需要同时与压缩空气外部接口连接,采取这种结构,只需要通过总进气口即可完成压缩空气的供给,结构更加简单实用,而且可以保证各个空气进气口进入的空气压力是相同的,使形成的泡沫直径更加均匀、自析时间更长,发泡效果非常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泡沫液进口和泡沫液出口为圆形管路,所述泡沫液混合腔为发泡管路,且三者的轴线重叠。

    发泡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泡沫液进口管路和泡沫液出口管路连接,且三者的轴线重叠,处于同一直线上,即发泡管路、泡沫液进口管路和泡沫液出口管路同心连接,气液混合装置在使用时,泡沫液进口用于输入混合泡沫液,泡沫液出口用于输出发泡后的泡沫液,泡沫液在发泡管路内进行撞击、混合。

    将泡沫液进口、泡沫液出口和泡沫液混合腔均布置为圆形管路,使泡沫液在气液混合装置中混合时,保持较好的流动性,便于及时输入、输出,而发泡管路、泡沫液进口管路和泡沫液出口管路同心连接,能进一步加强混合泡沫液在装置中流通的顺畅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空气进口为圆形管路,其直径小于发泡管路的直径。通过总进气口源源不断地向压缩空气盖的内凹槽中输入压缩空气,输入的压缩空气压力保持不变,现有技术中,压缩空气通过管路通向混合泡沫液管道时,由于压力小,难以有效冲击、接触,发泡率较低。

    采取上述结构,使压缩空气通过内凹槽进入空气进口后,由于空气进口管路的直径较小,所以在空气进口管路内,压缩空气的流动速度快,压力更大,能对通过发泡管路的混合泡沫液形成冲击效果,从而保证压缩空气与混合泡沫液充分撞击、接触,使得发泡倍数高,发泡能力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多个所述空气进口布置在发泡管路上,且处于同一平面上,且该平面与发泡管路的轴线垂直。

    将多个所述空气进口布置在同一平面上,使通过空气进口的多股压缩空气能对经过的泡沫液同时进行混合发泡,使形成的泡沫泡孔更加均匀,而且采取这种方式,也能使发泡率达到较高的程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发泡管路的直径同时小于泡沫液进口和泡沫液出口管路的直径。将发泡管路的直径布置为同时小于泡沫液进口和泡沫液出口管路的直径,有效降低了混合泡沫液与压缩空气接触时的截面宽度,从而保证压缩空气能将混合泡沫液击穿,二者充分接触混合,使混合泡沫液充分发泡,发泡率更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空气进口为四个,且四个所述空气进口均匀布置。四个所述空气进口沿发泡管路的外壁外围一圈均匀布置,使混合泡沫液与压缩空气接触混合时,每个方向上受到的撞击力是均匀相同的,发泡后的泡沫泡孔更加均匀,自析时间长,泡沫的稳定性较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发泡管路与泡沫液进口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段,所述发泡管路和泡沫液出口管路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渡段,使发泡管路分别与泡沫液进口和泡沫液出口管路圆滑过渡。所述泡沫液出口管路和泡沫液进口管路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过渡段和第二过渡结构为两个尺寸相同的大小头,第一过渡段的大径端与泡沫液进口管路端部连接,第一过渡段的小径端与发泡管路连接,同样的,第二过渡段的小径端与发泡管路连接,第二过渡段的大径端与泡沫液出口管路的端部连接,第一过渡段分别与发泡管路和泡沫液进口管路连接时,在连接处为圆滑过渡,第二过渡段分别与发泡管路和泡沫液出口管路连接时,在连接处也为圆滑过渡,保证泡沫液在管路中顺畅流动,保证发泡过程的正常进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压缩空气盖与混合主体为一体式连接。

    采取一体式结构,能有效保证压缩空气盖与混合主体之间连接紧密,不会存在泄漏,压力降低的情况,使通过压缩空气盖内的压缩空气保持较高的压力,从而实现压缩空气与泡沫液的充分撞击、接触、发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压缩空气盖与混合主体为可分离式连接。

    压缩空气盖与混合主体设置为分离式连接结构,能对压缩空气盖进行自由拆卸,方便维护、保养。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泡沫液混合腔上开设多个空气进口,多个所述空气进口同时用于通入压缩空气,使压缩空气从多个进口进入泡沫液混合腔中,从而达到与混合泡沫液充分接触、撞击的目的,开设多个空气进口后,压缩空气与混合泡沫液接触面积更大,接触更充分,从而解决了从一个方向通入压缩空气导致接触、撞击不充分的问题,使使混合泡沫液充分发泡、发泡倍数较高,具有较好的发泡效果;

    2、设置压缩空气盖,并设有与多个空气进气口相通的内凹槽,在内凹槽上布置统一的总进气口,可以简化压缩空气外部接口与气液混合装置的连接,由于在气液混合装置上设置有多个空气进气口,需要同时与压缩空气外部接口连接,采取这种结构,只需要通过总进气口即可完成压缩空气的供给,结构更加简单实用,而且可以保证各个空气进气口进入的空气压力是相同的,使形成的泡沫直径更加均匀、自析时间更长,发泡效果非常好;

    3、将空气进气口的管路直径设置为直径小于发泡管路的直径,使压缩空气通过内凹槽进入空气进口后,由于空气进口管路的直径较小,所以在空气进口管路内,压缩空气的流动速度快,压力更大,能对通过发泡管路的混合泡沫液形成冲击效果,从而保证压缩空气与混合泡沫液充分撞击、接触,使得发泡倍数高,发泡能力强;

    4、将发泡管路的直径布置为同时小于泡沫液进口和泡沫液出口管路的直径,有效降低了混合泡沫液与压缩空气接触时的截面宽度,从而保证压缩空气能将混合泡沫液击穿,二者充分接触混合,使混合泡沫液充分发泡,发泡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1的气液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2的气液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3的气液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混合主体,11-泡沫液进口,12-泡沫液出口,13-空气进口,14-泡沫液混合腔,15-第一过渡段,16-第二过渡段,2-压缩空气盖,21-内凹槽,22-总进气口,3-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气液混合装置,包括混合主体1,所述混合主体1包括泡沫液进口11和与泡沫液进口11相通的泡沫液出口12,所述泡沫液进口11和泡沫液出口12之间为泡沫液混合腔14,该泡沫液混合腔14上设有多个用于通入压缩空气的空气进口13,所述空气进口13与泡沫液进口11相通。

    混合主体1包括泡沫液进口11和泡沫液出口12,所述泡沫液进口11用于通入混合泡沫液,所述泡沫液出口12用于排出(输出)发泡后的混合泡沫液,泡沫液进口11和泡沫液出口12相通,使泡沫液从进口一端进入后在泡沫液混合腔14内充分接触、撞击、发泡,发泡后的泡沫液从泡沫液出口12排出,发泡后的泡沫液用于灭火等需要泡沫液的场合。

    泡沫液混合腔用于泡沫液的发泡,通过在泡沫液混合腔上开设多个空气进口,多个所述空气进口同时用于通入压缩空气,使压缩空气从多个进口进入泡沫液混合腔中,从而达到与混合泡沫液充分接触、撞击的目的,开设多个空气进口后,压缩空气与混合泡沫液接触面积更大,接触更充分,从而解决了从一个方向通入压缩空气导致接触、撞击不充分的问题,使使混合泡沫液充分发泡、发泡倍数较高,具有较好的发泡效果。

    混合主体1上连接有与泡沫液混合腔14适配的压缩空气盖2,所述压缩空气盖2上设有与多个所述空气进口13相通的内凹槽21,该压缩空气盖2安装在混合主体1上时,所述内凹槽21与外部封闭,所述内凹槽21上开设有用于通入压缩空气的总进气口22。

    泡沫液进口11和泡沫液出口12为圆形管路,所述泡沫液混合腔14为发泡管路,且三者的轴线重叠。

    发泡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泡沫液进口11管路和泡沫液出口12管路连接,且三者的轴线重叠,处于同一直线上,即发泡管路、泡沫液进口11管路和泡沫液出口12管路同心连接,气液混合装置在使用时,泡沫液进口11用于输入混合泡沫液,泡沫液出口12用于输出发泡后的泡沫液,泡沫液在发泡管路内进行撞击、混合。

    将泡沫液进口、泡沫液出口和泡沫液混合腔均布置为圆形管路,使泡沫液在气液混合装置中混合时,保持较好的流动性,便于及时输入、输出,而发泡管路、泡沫液进口管路和泡沫液出口管路同心连接,能进一步加强混合泡沫液在装置中流通的顺畅性。

    多个所述空气进口13布置在发泡管路上,且处于同一平面上,且该平面与发泡管路的轴线垂直,将多个所述空气进口13布置在同一平面上,使通过空气进口13的多股压缩空气能对经过的泡沫液同时进行混合发泡,使形成的泡沫泡孔更加均匀,而且采取这种方式,也能使发泡率达到较高的程度。

    发泡管路的直径同时小于泡沫液进口11和泡沫液出口12管路的直径,将发泡管路的直径布置为同时小于泡沫液进口11和泡沫液出口12管路的直径,有效降低了混合泡沫液与压缩空气接触时的截面宽度,从而保证压缩空气能将混合泡沫液击穿,二者充分接触混合,使混合泡沫液充分发泡,发泡率更高。

    空气进口13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所述空气进口13均匀布置,四个所述空气进口13沿发泡管路的外壁外围一圈均匀布置,使混合泡沫液与压缩空气接触混合时,每个方向上受到的撞击力是均匀相同的,发泡后的泡沫泡孔更加均匀,自析时间长,泡沫的稳定性较好。

    本实施的气液混合装置通过在泡沫液混合腔上开设多个空气进口,多个所述空气进口同时用于通入压缩空气,使压缩空气从多个进口进入泡沫液混合腔中,从而达到与混合泡沫液充分接触、撞击的目的,开设多个空气进口后,压缩空气与混合泡沫液接触面积更大,接触更充分,从而解决了从一个方向通入压缩空气导致接触、撞击不充分的问题,使使混合泡沫液充分发泡、发泡倍数较高,具有较好的发泡效果。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气液混合装置,包括混合主体1,所述混合主体1包括泡沫液进口11和与泡沫液进口11相通的泡沫液出口12,所述泡沫液进口11和泡沫液出口12之间为泡沫液混合腔14,该泡沫液混合腔14上设有多个用于通入压缩空气的空气进口13,所述空气进口13与泡沫液进口11相通。

    混合主体1包括泡沫液进口11和泡沫液出口12,所述泡沫液进口11用于通入混合泡沫液,所述泡沫液出口12用于排出(输出)发泡后的混合泡沫液,泡沫液进口11和泡沫液出口12相通,使泡沫液从进口一端进入后在泡沫液混合腔14内充分接触、撞击、发泡,发泡后的泡沫液从泡沫液出口12排出,发泡后的泡沫液用于灭火等需要泡沫液的场合。

    泡沫液混合腔用于泡沫液的发泡,通过在泡沫液混合腔上开设多个空气进口,多个所述空气进口同时用于通入压缩空气,使压缩空气从多个进口进入泡沫液混合腔中,从而达到与混合泡沫液充分接触、撞击的目的,开设多个空气进口后,压缩空气与混合泡沫液接触面积更大,接触更充分,从而解决了从一个方向通入压缩空气导致接触、撞击不充分的问题,使使混合泡沫液充分发泡、发泡倍数较高,具有较好的发泡效果。

    混合主体1上连接有与泡沫液混合腔14适配的压缩空气盖2,所述压缩空气盖2上设有与多个所述空气进口13相通的内凹槽21,该压缩空气盖2安装在混合主体1上时,所述内凹槽21与外部封闭,所述内凹槽21上开设有用于通入压缩空气的总进气口22。

    设置压缩空气盖2,并且在压缩空气盖2上布置有内凹槽21,所述压缩空气盖2与混合主体1连接后,位于泡沫液混合腔14的外侧,压缩空气盖2的内凹槽21与外部空间成封闭状态,同时该内凹槽21与泡沫液混合腔14上的空气进气口13相通,使压缩空气通过内凹槽21进入空气进气口13,在压缩空气盖2上开设有总进气口22,该总进气口22与内凹槽21是相通的,气液混合装置在工作时,通过总进气口22与压缩空气外部接口连接,向压缩空气盖2内部供气,气体从内凹槽21进入空气进气口13,然后在泡沫液混合腔14内与泡沫液混合、撞击并发泡。

    采取上述结构,可以简化压缩空气外部接口与气液混合装置的连接,由于在气液混合装置上设置有多个空气进气口,需要同时与压缩空气外部接口连接,采取这种结构,只需要通过总进气口即可完成压缩空气的供给,结构更加简单实用,而且可以保证各个空气进气口进入的空气压力是相同的,使形成的泡沫直径更加均匀、自析时间更长,发泡效果非常好。

    泡沫液进口11和泡沫液出口12为圆形管路,所述泡沫液混合腔14为发泡管路,且三者的轴线重叠。

    发泡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泡沫液进口11管路和泡沫液出口12管路连接,且三者的轴线重叠,处于同一直线上,即发泡管路、泡沫液进口11管路和泡沫液出口12管路同心连接,气液混合装置在使用时,泡沫液进口11用于输入混合泡沫液,泡沫液出口12用于输出发泡后的泡沫液,泡沫液在发泡管路内进行撞击、混合。

    将泡沫液进口、泡沫液出口和泡沫液混合腔均布置为圆形管路,使泡沫液在气液混合装置中混合时,保持较好的流动性,便于及时输入、输出,而发泡管路、泡沫液进口管路和泡沫液出口管路同心连接,能进一步加强混合泡沫液在装置中流通的顺畅性。

    空气进口13为圆形管路,其直径小于发泡管路的直径,通过总进气口22源源不断地向压缩空气盖2的内凹槽21中输入压缩空气,输入的压缩空气压力保持不变,现有技术中,压缩空气通过管路通向混合泡沫液管道时,由于压力小,难以有效冲击、接触,发泡率较低。

    采取上述结构,使压缩空气通过内凹槽进入空气进口后,由于空气进口管路的直径较小,所以在空气进口管路内,压缩空气的流动速度快,压力更大,能对通过发泡管路的混合泡沫液形成冲击效果,从而保证压缩空气与混合泡沫液充分撞击、接触,使得发泡倍数高,发泡能力强。

    多个所述空气进口13布置在发泡管路上,且处于同一平面上,且该平面与发泡管路的轴线垂直,将多个所述空气进口13布置在同一平面上,使通过空气进口13的多股压缩空气能对经过的泡沫液同时进行混合发泡,使形成的泡沫泡孔更加均匀,而且采取这种方式,也能使发泡率达到较高的程度。

    发泡管路的直径同时小于泡沫液进口11和泡沫液出口12管路的直径,将发泡管路的直径布置为同时小于泡沫液进口11和泡沫液出口12管路的直径,有效降低了混合泡沫液与压缩空气接触时的截面宽度,从而保证压缩空气能将混合泡沫液击穿,二者充分接触混合,使混合泡沫液充分发泡,发泡率更高。

    空气进口13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所述空气进口13均匀布置,四个所述空气进口13沿发泡管路的外壁外围一圈均匀布置,使混合泡沫液与压缩空气接触混合时,每个方向上受到的撞击力是均匀相同的,发泡后的泡沫泡孔更加均匀,自析时间长,泡沫的稳定性较好。

    发泡管路与泡沫液进口11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段15,所述发泡管路和泡沫液出口12管路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渡段16,使发泡管路分别与泡沫液进口11和泡沫液出口12管路圆滑过渡,所述泡沫液出口12管路和泡沫液进口11管路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过渡段15和第二过渡段16为两个尺寸相同的大小头,第一过渡段15的大径端与泡沫液进口11管路端部连接,第一过渡段15的小径端与发泡管路连接,同样的,第二过渡段16的小径端与发泡管路连接,第二过渡段16的大径端与泡沫液出口12管路的端部连接,第一过渡段15分别与发泡管路和泡沫液进口11管路连接时,在连接处为圆滑过渡,第二过渡段16分别与发泡管路和泡沫液出口12管路连接时,在连接处也为圆滑过渡,保证泡沫液在管路中顺畅流动,保证发泡过程的正常进行。

    压缩空气盖2与混合主体1为可分离式连接,压缩空气盖2与混合主体1设置为分离式连接结构,能对压缩空气盖2进行自由拆卸,方便维护、保养。压缩空气盖2与混合主体1连接时,在压缩空气盖2和混合主体1上分别对应开设螺纹,通过螺纹进行连接,在二者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密封圈3,通过密封圈3加强二者之间的密封,避免压缩空气盖2与混合主体1之间的内凹槽22与外界密封不紧密,导致压缩空气的压力减小,影响正常的发泡过程。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气液混合装置,包括混合主体1,所述混合主体1包括泡沫液进口11和与泡沫液进口11相通的泡沫液出口12,所述泡沫液进口11和泡沫液出口12之间为泡沫液混合腔14,该泡沫液混合腔14上设有多个用于通入压缩空气的空气进口13,所述空气进口13与泡沫液进口11相通。

    混合主体1包括泡沫液进口11和泡沫液出口12,所述泡沫液进口11用于通入混合泡沫液,所述泡沫液出口12用于排出(输出)发泡后的混合泡沫液,泡沫液进口11和泡沫液出口12相通,使泡沫液从进口一端进入后在泡沫液混合腔14内充分接触、撞击、发泡,发泡后的泡沫液从泡沫液出口12排出,发泡后的泡沫液用于灭火等需要泡沫液的场合。

    泡沫液混合腔用于泡沫液的发泡,通过在泡沫液混合腔上开设多个空气进口,多个所述空气进口同时用于通入压缩空气,使压缩空气从多个进口进入泡沫液混合腔中,从而达到与混合泡沫液充分接触、撞击的目的,开设多个空气进口后,压缩空气与混合泡沫液接触面积更大,接触更充分,从而解决了从一个方向通入压缩空气导致接触、撞击不充分的问题,使使混合泡沫液充分发泡、发泡倍数较高,具有较好的发泡效果。

    混合主体1上连接有与泡沫液混合腔14适配的压缩空气盖2,所述压缩空气盖2上设有与多个所述空气进口13相通的内凹槽21,该压缩空气盖2安装在混合主体1上时,所述内凹槽21与外部封闭,所述内凹槽21上开设有用于通入压缩空气的总进气口22。

    设置压缩空气盖2,并且在压缩空气盖2上布置有内凹槽21,所述压缩空气盖2与混合主体1连接后,位于泡沫液混合腔14的外侧,压缩空气盖2的内凹槽21与外部空间成封闭状态,同时该内凹槽21与泡沫液混合腔14上的空气进气口13相通,使压缩空气通过内凹槽21进入空气进气口13,在压缩空气盖2上开设有总进气口22,该总进气口22与内凹槽21是相通的,气液混合装置在工作时,通过总进气口22与压缩空气外部接口连接,向压缩空气盖2内部供气,气体从内凹槽21进入空气进气口13,然后在泡沫液混合腔14内与泡沫液混合、撞击并发泡。

    采取上述结构,可以简化压缩空气外部接口与气液混合装置的连接,由于在气液混合装置上设置有多个空气进气口,需要同时与压缩空气外部接口连接,采取这种结构,只需要通过总进气口即可完成压缩空气的供给,结构更加简单实用,而且可以保证各个空气进气口进入的空气压力是相同的,使形成的泡沫直径更加均匀、自析时间更长,发泡效果非常好。

    泡沫液进口11和泡沫液出口12为圆形管路,所述泡沫液混合腔14为发泡管路,且三者的轴线重叠。

    发泡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泡沫液进口11管路和泡沫液出口12管路连接,且三者的轴线重叠,处于同一直线上,即发泡管路、泡沫液进口11管路和泡沫液出口12管路同心连接,气液混合装置在使用时,泡沫液进口11用于输入混合泡沫液,泡沫液出口12用于输出发泡后的泡沫液,泡沫液在发泡管路内进行撞击、混合。

    将泡沫液进口、泡沫液出口和泡沫液混合腔均布置为圆形管路,使泡沫液在气液混合装置中混合时,保持较好的流动性,便于及时输入、输出,而发泡管路、泡沫液进口管路和泡沫液出口管路同心连接,能进一步加强混合泡沫液在装置中流通的顺畅性。

    空气进口13为圆形管路,其直径小于发泡管路的直径,通过总进气口22源源不断地向压缩空气盖2的内凹槽21中输入压缩空气,输入的压缩空气压力保持不变,现有技术中,压缩空气通过管路通向混合泡沫液管道时,由于压力小,难以有效冲击、接触,发泡率较低。

    采取上述结构,使压缩空气通过内凹槽进入空气进口后,由于空气进口管路的直径较小,所以在空气进口管路内,压缩空气的流动速度快,压力更大,能对通过发泡管路的混合泡沫液形成冲击效果,从而保证压缩空气与混合泡沫液充分撞击、接触,使得发泡倍数高,发泡能力强。

    多个所述空气进口13布置在发泡管路上,且处于同一平面上,且该平面与发泡管路的轴线垂直,将多个所述空气进口13布置在同一平面上,使通过空气进口13的多股压缩空气能对经过的泡沫液同时进行混合发泡,使形成的泡沫泡孔更加均匀,而且采取这种方式,也能使发泡率达到较高的程度。

    发泡管路的直径同时小于泡沫液进口11和泡沫液出口12管路的直径,将发泡管路的直径布置为同时小于泡沫液进口11和泡沫液出口12管路的直径,有效降低了混合泡沫液与压缩空气接触时的截面宽度,从而保证压缩空气能将混合泡沫液击穿,二者充分接触混合,使混合泡沫液充分发泡,发泡率更高。

    空气进口13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所述空气进口13均匀布置,四个所述空气进口13沿发泡管路的外壁外围一圈均匀布置,使混合泡沫液与压缩空气接触混合时,每个方向上受到的撞击力是均匀相同的,发泡后的泡沫泡孔更加均匀,自析时间长,泡沫的稳定性较好。很显然地,空气进口的数量也可以采用两个、三个,也可以采用五个及以上。

    混合主体和压缩空气盖的材质以不锈钢为优良,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材质制得。

    发泡管路与泡沫液进口11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段15,所述发泡管路和泡沫液出口12管路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渡段16,使发泡管路分别与泡沫液进口11和泡沫液出口12管路圆滑过渡,所述泡沫液出口12管路和泡沫液进口11管路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过渡段15和第二过渡段16为两个尺寸相同的大小头,第一过渡段15的大径端与泡沫液进口11管路端部连接,第一过渡段15的小径端与发泡管路连接,同样的,第二过渡段16的小径端与发泡管路连接,第二过渡段16的大径端与泡沫液出口12管路的端部连接,第一过渡段15分别与发泡管路和泡沫液进口11管路连接时,在连接处为圆滑过渡,第二过渡段16分别与发泡管路和泡沫液出口12管路连接时,在连接处也为圆滑过渡,保证泡沫液在管路中顺畅流动,保证发泡过程的正常进行。

    压缩空气盖2与混合主体1为一体式连接,采取一体式结构,能有效保证压缩空气盖2与混合主体1之间连接紧密,不会存在泄漏,压力降低的情况,使通过压缩空气盖2内的压缩空气保持较高的压力,从而实现压缩空气与泡沫液的充分撞击、接触、发泡。当采用一体式结构时,考虑到加工问题,可以分别制作压缩空气盖和混合主体,然后再将二者进行焊接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关 键  词:
    一种 混合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气液混合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23672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