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壁挂式顶端渗灌种植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壁挂式顶端渗灌种植装置.pdf(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111334.4 (22)申请日 2018.02.05 (71)申请人 珠海市墙语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19000 广东省中山市坦洲镇南坦路 68号洲际新天枫丹苑二期2栋103 (72)发明人 邓泳强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44202 代理人 温旭 (51)Int.Cl. A01G 9/02(2018.01) A01G 27/06(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壁挂式顶端渗灌种植装置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壁挂式渗。
2、灌种植装置, 属 于植物立体空间栽培技术领域。 该渗灌种植装置 包括种植槽和位于种植槽后侧的储水槽; 种植槽 包括第一背板、 左右两个侧板、 前板和第一底板, 第一背板、 左右两个侧板、 前板和第一底板围成 一端开口的腔体, 第一底板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透 气孔; 储水槽包括第二背板和第二底板, 第二背 板、 第二底板与两个侧板的延伸处围成储水槽; 储水槽内设置有两块隔板, 两块隔板将储水槽分 隔成两个安装格和位于两个安装格之间的储水 格; 储水格内的水通过吸水条引流至种植槽内。 该种植装置结构简单、 安装便捷, 采用吸水条顶 端渗灌的方式能够实现自动浇水, 实现了灌溉用 水的循环利用, 同时保证。
3、了植物成活率, 提高观 赏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108307860 A 2018.07.24 CN 108307860 A 1.一种壁挂式渗灌种植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用于放置基质的种植槽和位于所述种 植槽后侧的储水槽; 所述种植槽包括第一背板、 左右两个侧板、 前板和第一底板, 所述第一 背板、 左右两个侧板、 前板和第一底板围成一端开口的腔体, 所述第一底板上均匀设置有多 个透气孔; 所述储水槽包括第二背板和第二底板, 所述第二背板、 第二底板与两个侧板的延 伸处围成所述储水槽; 所述储水槽内设置有两块隔板, 两块所述隔板将储水槽分隔成两个 供供水管穿过的安。
4、装格和位于两个安装格之间的储水格; 所述储水格内的水通过吸水条引 流至所述种植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渗灌种植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底板对应于每个 所述透气孔的位置上设置有防塞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壁挂式渗灌种植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塞器的横截面呈Y 字形、 十字形、“” 形、“*” 形或米字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渗灌种植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一背板 的连接处之间设置有数个均匀布设的第一加强筋; 每个所述第一加强筋的顶部向上延伸有 用于与吸水条连接的凸起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渗灌种植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底。
5、板与第一背板 或第二背板之间设置有数个均匀分布的第二加强筋; 每个所述第二加强筋上设置有用于连 接吸水条的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渗灌种植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背板上设置有多 个用于放置吸水条的缺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渗灌种植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底板通过连接板 与所述前板连接, 所述连接板与第一底板所在水平线具有倾斜夹角 。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壁挂式渗灌种植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夹角 为30 60 。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壁挂式渗灌种植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板与前板的连接 处上设置有第三加强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6、壁挂式渗灌种植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背板上设置有 多个悬挂耳。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8307860 A 2 一种壁挂式顶端渗灌种植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植物立体空间栽培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壁挂式渗灌种植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经济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 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楼宇林立的城市中由于高密度的建筑群, 导致 “温室效应” 愈演愈烈, 而城市绿化作为缓 解 “温室效应” 的有效手段, 已引起城市规划、 建筑、 环境等各方面专家的关注。 在城市空间 绿化中, 垂直绿化由于具有美化环境、 净化空气、 增加绿化。
7、覆盖率、 充分利用墙体等空间、 回 归大自然、 节能环保的优点深受人们青睐。 0003 现有技术中的垂直绿化种植装置是将若干装有基质的种植装置固定在固定架上, 再将固定架固定在墙体上, 人们便可以在基质中种植植物, 来美化环境、 绿化空气。 但是以 上种植装置不仅安装繁琐、 使用不方便, 同时还需要人工定时浇水, 增加了额外的人力和物 力, 由于人工浇灌的水流量大、 冲击力强, 造成花盆水土流失或者因水的冲击和浇水过多而 造成植物死亡。 也有一些种植装置采用滴灌管来给植物浇水, 灌溉时需要很大的水量和压 力, 经常由于水质含有些许杂质就会引起滴灌头堵塞, 造成植物由于得不到灌溉而大面积 死亡;。
8、 还有一些种植装置在其底部设置储水箱以解决浇水问题, 容易影响植物根系的呼吸 作用而造成根系腐烂使得植物死亡。 在立体种菜方面, 目前一般是采用人手对土培蔬菜浇 水或者采用水培蔬菜技术进行栽培, 但是人工浇水种菜浪费人力物力, 容易出现灌溉不彻 底, 水培蔬菜技术设备昂贵, 只能大面积种植才能降低成本, 而且不能灵活移动位置, 不能 在普通用户家庭中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壁挂式渗灌种植装置, 该 种植装置结构简单、 安装便捷, 采用吸水条顶端渗灌的方式能够实现自动浇水, 实现了灌溉 用水的循环利用, 同时保证了植物成活率, 提高观赏性。
9、。 0005 为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种壁挂式渗灌种植装置, 其包括用于放置基质的种植槽和位于所述种植槽后侧 的储水槽; 所述种植槽包括第一背板、 左右两个侧板、 前板和第一底板, 所述第一背板、 左右 两个侧板、 前板和第一底板围成一端开口的腔体, 所述第一底板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透气孔; 所述储水槽包括第二背板和第二底板, 所述第二背板、 第二底板与两个侧板的延伸处围成 所述储水槽; 所述储水槽内设置有两块隔板, 两块所述隔板将储水槽分隔成两个供供水管 穿过的安装格和位于两个安装格之间的储水格; 所述储水格内的水通过吸水条引流至所述 种植槽内。 0007 作。
10、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 所述第一底板对应于每个所述透气孔的位置上设置 有防塞器。 0008 进一步优选地, 所述防塞器的横截面呈Y字形、 十字形、“” 形、“*” 形或米字形。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8307860 A 3 0009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 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一背板的连接处之间设置有数个 均匀布设的第一加强筋; 每个所述第一加强筋的顶部向上延伸有用于与吸水条连接的凸起 部。 0010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 所述第二底板与第一背板或第二背板之间设置有数 个均匀分布的第二加强筋; 每个所述第二加强筋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吸水条的凹槽。 0011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
11、实施方式, 所述第一背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吸水条的缺 口。 0012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 所述第一底板通过连接板与所述前板连接, 所述连 接板与第一底板所在水平线具有倾斜夹角 。 进一步优选地, 所述倾斜夹角 为3060 。 0013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 所述连接板与前板的连接处上设置有第三加强筋。 0014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 所述第二背板上设置有多个悬挂耳。 0015 相比现有技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 本发明所述的壁挂式渗灌种植装置将储水槽设置在种植槽的后侧, 使其与种植槽 一体化, 再通过吸水条利用虹吸原理将储水格内的水渗灌至种植槽的基质内, 不。
12、仅有效保 证植物能够得到充分的灌溉, 能够很好地防止由于浇灌水压大、 冲击力强而导致的基质流 失的问题, 而且能够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将储水槽设置在种植槽底部容易存在影响植物根 系呼吸作用而造成根系腐烂植物死亡的问题。 另外, 在种植槽底部上设置有透气孔, 使得种 植槽基质内过多的水分可以沿透气孔进入下一层种植装置中, 实现灌溉用水的循环利用, 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进一步地, 在透气孔上设置有防塞板, 一方面能够防止基质进入透气 孔中造成堵塞, 另一方面也能防止植物根部堵塞透气孔, 可以更好地将多余的水排出, 有效 避免因疏水不及时而引起植物根部腐烂; 采用悬挂耳结构进行壁挂, 安装便捷, 大。
13、大提高城 市绿化率。 本发明的壁挂式渗灌装置结构简单、 安装便捷, 采用吸水条顶端渗灌的方式能够 实现自动浇水, 实现了灌溉用水的循环利用, 使得植物能够很好地通风透气采光, 有效保证 植物的成活率, 大大提高了观赏性, 尤其适用于城市立体绿化和立体栽培农作物, 市场推广 前景好。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壁挂式渗灌种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壁挂式渗灌种植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壁挂式渗灌种植装置的俯视图; 0020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壁挂式渗灌种植装置的仰视图; 0021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图4的D-D向剖视图。
14、; 0022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图4的E-E向剖视图; 0023 附图标号说明: 1、 种植槽; 11、 第一背板; 12、 侧板; 13、 前板; 14、 第一底板; 15、 连接 板; 16、 缺口; 2、 储水槽; 21、 第二背板; 22、 第二底板; 23、 隔板; 3、 透气孔; 4、 滴水柱; 5、 防塞 器; 6、 第一加强筋; 61、 凸起部; 7、 第二加强筋; 71、 凹槽; 8、 第三加强筋; 9、 第四加强筋; 10、 悬挂耳。 具体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8307860 A 4 0024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
15、0025 参照图1图6, 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壁挂式渗灌种植装置, 包括种植槽1和储水槽 2, 种植槽1用于放置泥土等种植基质, 储水槽2用于盛放灌溉用水, 储水槽2固定设置在种植 槽1的后侧。 优选地, 为了便于加工和降低生产成本, 种植槽1与储水槽2一体成型。 0026 具体地, 种植槽1包括第一背板11、 左右两个侧板12、 前板13和第一底板14。 第一背 板11、 左右两个侧板12、 前板13和第一底板14共同围成一端开口的腔体, 该腔体用于容置种 植基质。 第一底板14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用于通风疏水的透气孔3; 为了使多余的水顺利排 出, 第一底板14远离腔体的一侧对应于透气孔3的位置。
16、上设置有滴水柱4, 该滴水柱4为贯通 的圆筒状, 多余的水可以沿着滴水柱4滴落到下一层种植装置中, 一方面能够防止灌溉用水 沿着第一底板14的底部流淌开来影响美观, 另一方面使灌溉用水准确滴落到下一层种植装 置中, 实现灌溉用水的循环利用。 进一步地, 随着长时间使用种植基质和植物根系会进入透 气孔3和滴水柱4中, 容易造成透气孔3和滴水柱4堵塞, 因此在第一底板14对应于每个透气 孔3的位置上设置有防塞器5, 该防塞器5使腔体与透气孔3、 滴水柱4依次连通; 优选地, 防塞 器5的横截面呈Y字形、 十字形、“” 形、“*” 形或米字形。 0027 具体地, 储水槽2包括第二背板21和第二底板。
17、22, 第二背板21、 第二底板22与两个 侧板12的延伸处围成储水槽2; 储水槽2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两块隔板23, 两块隔板23将储水 槽2分隔成两个供供水管穿过的安装格和位于两个安装格之间的储水格。 每个安装格上均 设置有一个供供水管穿过的通孔, 通过供水管将灌溉用水输送到储水格中。 优选地, 第二底 板22所在水平线高于第一底板14所在水平线, 这样吸水条在储水槽2的一端便高于位于种 植槽1的另一端, 使得两端之间具有压差, 储水格便可通过吸水条利用虹吸原理将灌溉用水 渗灌、 引流至种植槽1内, 使种植槽1内的植物得到充分的灌溉。 0028 为了加强本发明的结构牢固性, 第一底板14和第一。
18、背板11的连接处之间设置有数 个均匀布设的第一加强筋6。 第一底板14通过连接板15与前板13连接, 连接板15与第一底板 14所在水平线具有倾斜夹角 , 设置有连接板15一方面能够减少种植槽1的角落处、 使其便 于清洁, 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得种植装置的结构更为牢固; 连接板15倾斜设置, 能够避免遮挡 阳光而影响下一层种植装置内的植物的通风采光。 优选地, 该倾斜夹角 为3060 。 为了进 一步加强本发明的结构牢固性, 第二底板22与第一背板11和/或第二背板21之间设置有数 个均匀分布的第二加强筋7, 连接板15与前板13的连接处上设置有第三加强筋8, 第二底板 22远离储水格的一侧与第一。
19、背板11之间设置有数个均匀布设的第四加强筋9。 0029 为了便于将吸水条固定在储水槽2和种植槽1内, 每个第一加强筋6的顶部向上延 伸有用于与吸水条连接的凸起部61, 第一背板11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吸水条的缺口16, 每个第二加强筋7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吸水条的凹槽71。 在安装吸水条时, 先将吸水条的一端 打结, 然后将吸水条的结头卡接在第二加强筋7的凹槽71内, 将吸水条的另一端绕过缺口 16, 然后系在第一加强筋6的凸起部61上。 优选地, 吸水条可以是吸水棉绳或尼龙绳等吸水 性强的材料制成的。 优选地, 第一背板11上的缺口16呈U形。 第二背板21上设置有多个悬挂 耳10, 使得本发。
20、明安装时将其直接悬挂起来即可, 安装简便, 使用方便。 0030 综上所述, 本发明的壁挂式渗灌种植装置结构简单, 安装使用便捷, 占地面积小, 不仅实现立体空间的充分利用, 大大提高了城市绿化率, 有效保证植物能够得到充分的灌 溉, 能够很好地防止由于浇灌水压大、 冲击力强而导致的基质流失的问题, 通风疏水采光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8307860 A 5 好, 能够很好地满足城市立体绿化的需求, 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种植蔬菜或水果, 让人 们吃上自己种的放心蔬果, 市场推广前景好。 0031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 要求保护的范围。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8307860 A 6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7 CN 108307860 A 7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8 CN 108307860 A 8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9 CN 108307860 A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