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烯丙苯噻唑和甲霜灵的农药颗粒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含烯丙苯噻唑和甲霜灵的农药颗粒剂.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279440.4 (22)申请日 2016.04.28 (71)申请人 广西南宁益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 司 地址 530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 区民族大道131号航洋国际城C座3106 号房 (72)发明人 吴宝国 梁佳韬 (74)专利代理机构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 43205 代理人 许伯严 (51)Int.Cl. A01N 43/80(2006.01) A01N 37/46(2006.01) A01N 25/12(2006.01) A01P 3/00(20。
2、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含烯丙苯噻唑和甲霜灵的农药颗粒剂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烯丙苯噻唑和甲霜灵的 农药颗粒剂, 有效成分由以下重量比的成分组 成: 烯丙苯噻唑5-8, 甲霜灵1-3, 其中烯丙苯 噻唑和甲霜灵的重量比为: 5-8:1-3。 本发明用于 旱育秧期秧苗立枯病的防治,其配方增效显著, 内吸传导性好,能有效的控制病害, 具有省时省 工省力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CN 105851016 A 2016.08.17 CN 105851016 A 1.一种含烯丙苯噻唑和甲霜灵的农药颗粒剂, 其特征在于, 烯丙苯噻唑和甲霜灵的重 量比为: 5-8:1-3。。
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烯丙苯噻唑和甲霜灵的农药颗粒剂, 其特征在于, 烯丙苯噻 唑和甲霜灵的重量比为5: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烯丙苯噻唑和甲霜灵的农药颗粒剂, 其特征在于, 烯丙 苯噻唑的重量百分比为5-8, 甲霜灵的重量百分比为1-3。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含烯丙苯噻唑和甲霜灵的农药颗粒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 的农药颗粒剂适用于防治旱育秧期的秧苗立枯病。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5851016 A 2 一种含烯丙苯噻唑和甲霜灵的农药颗粒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烯丙苯噻唑和甲霜灵的农药颗粒剂 背景技术 0。
4、002 烯丙苯噻唑, 英文通用名为: probenazole,是日本明治制果药业株式会社开发的 一种诱导免疫型杀菌剂, 通过激发植物本身对病害的免疫(抗性)反应来实现防病效果, 通 过植物根部吸收, 并较迅速地渗透传导至植物体各部分。 通过烯丙苯噻唑处理水稻, 能促进 根系吸收, 并较为迅速地渗透传导至植物体各部分,保护作物不受稻瘟病菌和立枯病菌的 侵染。 0003 甲霜灵, 英文通用名为: metalaxyl, 属苯基酰胺类高效、 低毒、 低残留、 内吸性杀菌 剂, 能被植物的根、 茎、 叶吸收, 并随植物体内水份运转而转移到植物的各个器官, 有保护和 治疗作用。 可做茎叶处理、 种子处理和。
5、土壤处理, 对霜霉菌、 疫霉菌、 腐霉菌所引起的病害有 效。 0004 在我国,水稻育秧基本实现从水育秧到旱育秧的转变, 而目前秧苗病害仍主要以 药剂兑水喷雾进行防治, 比较费时费力。 在农村劳力短缺的情况下, 省力型防治病虫害的方 法越来越受关注, 本发明通过有效成分烯丙苯噻唑和甲霜灵复配, 制备成农药颗粒剂, 其内 吸传导性好,在育秧作业时或秧苗期施用, 能有效防治苗期立枯病,达到省时省工的效果。 0005 目前, 将烯丙苯噻唑与甲霜灵复配的研究未见有相关的报道。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提供一种含烯丙苯噻唑和甲霜灵的农药颗粒剂, 用 于旱育秧期秧苗立枯病的防治,其。
6、配方增效显著, 内吸传导性好,能有效的控制病害, 具有 省时省工省力的效果。 0007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含烯丙苯噻唑和甲霜灵的农药颗粒剂, 有效成分 由烯丙苯噻唑和甲霜灵组成, 其中烯丙苯噻唑和甲霜灵的重量比为: 5-8:1-3,优选的, 烯丙 苯噻唑和甲霜灵的重量比为5:2。 0008 所述的烯丙苯噻唑在农药颗粒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5-8, 甲霜灵在农药颗粒剂 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3。 0009 本发明的农药颗粒剂加入的辅助剂包括填料、 粘结剂、 分散剂、 润湿剂、 崩解剂、 稳 定剂或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稳定和药效发挥的物质, 都是农药制剂领域中常用或 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
7、。 0010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显著的技术效果: 0011 (1)烯丙苯噻唑和甲霜灵具有双重作用机制,相互混配病菌不易产生抗性。 0012 (2)室内生测结果表明, 烯丙苯噻唑和甲霜灵按一定的比例复配对秧苗立枯病菌 增效明显, 有利于减少农药施用量和降低农药成本。 0013 (3)本发明制备成农药颗粒剂,结合旱育秧作业时或育秧期间施用, 减轻了农事操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5851016 A 3 作, 有利于节约劳动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所述的百 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 0015 一、 制备实施例 001。
8、6 实施例1: 6烯丙苯噻唑甲霜灵颗粒剂(有效成分比5:1) 0017 配方: 按重量比称取烯丙苯噻唑5, 甲霜灵1, 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5, 十二烷 基硫酸钠3, 聚乙烯醇3.5, 膨润土补足至100。 0018 实施例2: 7烯丙苯噻唑甲霜灵颗粒剂(有效成分比5:2) 0019 配方: 按重量比称取烯丙苯噻唑5, 甲霜灵2, 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3, 十二烷 基硫酸钠3.5, 聚乙烯醇3, 凹凸棒土12, 高岭土补足至100。 0020 实施例3: 9烯丙苯噻唑甲霜灵颗粒剂(有效成分比7:2) 0021 配方: 按重量比称取烯丙苯噻唑7, 甲霜灵2, 十二烷基硫酸钠2.5, 羧甲基纤 维素3。
9、.5, 硅藻土15, 膨润土补足至100。 0022 实施例4: 11烯丙苯噻唑甲霜灵颗粒剂(有效成分比8:3) 0023 配方: 按重量比称取烯丙苯噻唑8, 甲霜灵3,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5, 十二烷 基硫酸钠2.5, 聚乙烯醇5, 高岭土补足至100。 0024 制备方法: 将上述实施例1-4所述的配方组分混合均匀, 粉碎, 加水润湿后充分搅 拌均匀, 再用螺杆挤压造粒机造粒, 干燥后过筛即得含烯丙苯噻唑甲霜灵颗粒剂。 0025 二、 生物活性实施例 0026 本发明实施例是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0027 实施例1: 烯丙苯噻唑、 甲霜灵及复配剂对水稻立枯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10、 0028 经预试确定各药剂有效抑制浓度范围后, 将烯丙苯噻唑、 甲霜灵及其混配剂按有 效成分含量梯度系列稀释5个浓度, 设清水对照。 参照 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 进行,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立枯病的毒力。 72h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 计算各处理净生长量、 菌丝生长抑制率。 0029 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机率值(y), 药液浓度( g/mL)转换成对数值(x), 以最小 二乘法求得毒力回归方程(ya+bx), 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EC50值。 0030 根据孙云沛法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 即CTC 80为拮抗 作用, 80CTC120为相。
11、加作用, CTC 120为增效作用。 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0031 供试药剂配比EC50(mg/L)共毒系数(CTC) 烯丙苯噻唑(A)/1.42/ 甲霜灵(B)/2.57/ A: B5:11.05146.6 A: B5:20.98167.0 A: B5:31.16146.9 A: B6:11.19127.2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5851016 A 4 A: B6:31.27131.9 A: B7:21.23128.2 A: B8:11.15129.6 A: B8:31.23131.4 A: B1:102.0372.9 0032 测定结果表明, 当烯丙苯噻唑和甲霜灵的配比为。
12、5-8:1-3时,共毒系数(CTC)大于 120, 增效作用明显。 0033 实施例2: 制备实施例2所得的制剂用于防治秧苗立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0034 (1)试验设计:将7烯丙苯噻唑甲霜灵(5:2)颗粒剂作为试验组1#, 施用量为 0.1公斤/m2; 以8烯丙苯噻唑颗粒剂为对照组1#,施用量为0.15公斤/m2; 以10甲霜灵颗 粒剂为对照组2#, 施用量为0.15公斤/m2, 设置1个空白对照组。 0035 (2)施药方法 0036 选择无病的育秧地块,平整育秧畦,将带有立枯病菌的土壤混合均匀,依次铺在即 将试验育秧畦上,要求畦上的带病土壤厚度一致。 将已经催好芽的谷种栽入土壤中,试验中。
13、 每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1m2, 按试验设计将试验组1#、 对照组1#、 对照组2#的对应药剂 按规定的用量均匀施于对应的小区上, 各小区中保持苗床环境一致。 0037 (3)试验结果 0038 药后12天, 结合秧苗立枯病高发期进行结果调查,计算发病率及防治效果, 经统计 分析, 试验组1#对秧苗立枯病的防治效果为86.75, 对照组1#对秧苗立枯病的防治效果为 72.23; 对照组2#对秧苗立枯病的防治效果为66.54。 从试验中看出, 烯丙苯噻唑与甲霜 灵混配后, 混配剂对秧苗立枯病增效明显, 既减少有效成分的使用量, 又表现出了优于单剂 的田间效果, 有助于减少农药使用成本。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5851016 A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