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甘蓝型冬油菜的施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甘蓝型冬油菜的施肥方法.pdf(11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412586.0 (22)申请日 2018.05.03 (71)申请人 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地址 741001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赤峪路2 号 (72)发明人 雷建明 张建学 王亚宏 郭岷江 裴国平 张岩 张亚宏 范提平 王芙蓉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1350 代理人 汤东凤 (51)Int.Cl. A01C 21/00(2006.01) C05G 1/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甘蓝型冬油菜的施肥方法 。
2、(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蓝型冬油菜的施肥方 法, 通过将肥料按对应小区撒到地表, 用钉耙将 肥料刨入土中, 最后进行开沟手撒播种; 肥料为 尿素、 过磷酸钙、 硫酸钾的施肥量分别为45kg/ 亩、 2040kg/亩、 816kg/亩。 本发明通过K肥配 合N与P肥的使用, 三者合理配套施用达到最高的 产量, 操作简单, 施肥简单一次到位就能达到高 产的目的, 具有省事、 省力、 省时的特点, 能有效 的降低劳动成本。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3页 CN 108668585 A 2018.10.19 CN 108668585 A 1.一种甘蓝型冬油菜的施肥方法, 通过将肥料按对应。
3、小区撒到地表, 用钉耙将肥料刨 入土中, 最后进行开沟手撒播种; 其特征在于, 所述肥料为尿素、 过磷酸钙、 硫酸钾的施肥量 分别为45kg/亩、 2040kg/亩、 816kg/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蓝型冬油菜的施肥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肥料为尿素、 过磷 酸钙、 硫酸钾的施肥量分别为45kg/亩、 40kg/亩、 8kg/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甘蓝型冬油菜的施肥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尿素中单位总氮质 量分数不小于46.4, 粒径为0.85mm2.80m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甘蓝型冬油菜的施肥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磷酸钙中有效 P2O5的质量分数不小于12。。
4、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甘蓝型冬油菜的施肥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硫酸钾中K2O的质量 分数不小于52。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8668585 A 2 一种甘蓝型冬油菜的施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甘蓝型冬油菜的施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传统情况下, 要达到冬油菜的的高产水平, 施肥分为基肥、 苗肥、 返青肥、 花期肥 四大类, 操作起来费时费力, 劳动成本高。 本发明一种肥料配比, 要求只在播期施一次基肥 就能实现高产的施肥技术, 在保证丰产的前提下, 显著降低了劳动力成本与时间成本。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
5、在于提供一种甘蓝型冬油菜的施肥方法, 旨在解决甘蓝型冬油菜施 肥耗时耗力的问题。 0004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甘蓝型冬油菜的施肥方法, 通过将肥料按对应小区撒 到地表, 用钉耙将肥料刨入土中, 最后进行开沟手撒播种; 其特征在于, 所述肥料为尿素、 过 磷酸钙、 硫酸钾的施肥量分别为45kg/亩、 2040kg/亩、 816kg/亩。 0005 优选地, 所述肥料为尿素、 过磷酸钙、 硫酸钾的施肥量分别为45kg/亩、 40kg/亩、 8kg/亩。 0006 优选地, 所述尿素中单位总氮质量分数不小于46.4, 粒径为0.85mm2.80mm。 0007 优选地, 所述过磷酸钙中有效P。
6、2O5的质量分数不小于12。 0008 优选地, 所述硫酸钾中K2O的质量分数不小于52。 0009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甘蓝型冬油菜的施肥方法。 在本发明中, 一 是根据田块面积, 计算出所需N、 P、 K重量; 二是将配比好的三种肥料混合后, 播种前一次性 施入田块作基肥; 三是正常进行中耕除草, 整个生育期再不需要施入任何肥料就能达到高 产水平。 本发明是一个甘蓝型冬油菜N、 P、 K丰产施肥配方, 较传统施肥方法省时省力, 操作 性强。 通过一系列基肥试验研究表明, N肥施用量与小区产量呈现出极强的正相关, 田间栽 培时大量的N肥投入是高产、 丰产的重要保证之一; 而P。
7、肥的施用量与小区产量呈现出负相 关, 在油菜种植的过程中, P肥可以少量施用, 不可大量投入, 否则, 投入产出比将增大, 减少 了种植收益; K肥梯度的变化对小区产量的影响并不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但在K肥的施用 上, 并不是越多越好, 或者是越少越好, 而是要配合N与P肥的使用, 三者合理配套施用才能 达到最高的产量。 本发明试验结果显示, 当N、 P、 K作为基肥, 一次性施用量分别为45kg/亩、 40kg/亩、 8kg/亩时, 田间表现为高产水平, 是最佳肥料配比。 0010 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操作简单, 施肥 简单一次到位就能达到高产的目。
8、的, 具有省事、 省力、 省时的特点, 能有效的降低劳动成本。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同N不同P、 K肥比下的小区产量; 0012 图2是同N不同P、 K肥比下的小区产量; 说 明 书 1/6 页 3 CN 108668585 A 3 0013 图3是同N不同P、 K肥比下的小区产量; 0014 图4是同P不同N、 K肥比下的小区产量; 0015 图5是同P不同N、 K肥比下的小区产量; 0016 图6是同P不同N、 K肥比下的小区产量; 0017 图7是同K不同N、 P肥比下的小区产量; 0018 图8是同K不同N、 P肥比下的小区产量; 0019 图9是同K不同N、 P肥比下的小区产量。
9、。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 对 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 并 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1 一、 试验设计 0022 试验选地在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中梁试验站二台地第一大棚, 大棚长50米, 宽8 米。 0023 用分度为1克的电子秤准确称量各个肥料配比, 装袋混匀。 0024 2016年8月28日种甘蓝型试验。 种前试验地旋耕杷平, 不施底肥。 方法为先将肥料 按对应小区撒到地表, 在用钉耙刨入土中, 最后进行开沟手撒播种。 0025 甘蓝型肥料试验为N、 P。
10、、 K的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 共3因素3水平9小区。 各小 区长7m, 宽2m, 面积14M2, 小区南北间距0.8m, 东西间距1m, 每小区播种10行, 南北走向。 试验 品种为天油2255(常规种), 于2016年8月28日开沟手撒播种。 0026 N、 P、 K肥料分别为: 尿素、 过磷酸钙、 硫酸钾, 施用量梯度见下表1: 0027 表1甘蓝型试验肥料配比表 0028 0029 正交试验见下表2: 0030 表2甘蓝型试验肥料配比表 说 明 书 2/6 页 4 CN 108668585 A 4 0031 0032 二、 肥料信息 0033 1、 尿素 0034 昆仑牌尿素, 总氮4。
11、6.4, 粒径范围d0.85mm-2.80mm, 执行标准GB2440-2001, 优 等品, 净含量40kg,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宁夏石化分公司。 0035 2、 过磷酸钙 0036 堂丰牌粒状过磷酸钙, 有效P2O512, 执行标准: Q/YAF01-2005, XK13-214- 00566, 净含量40kg, 云南祥丰化肥股份有限公司, 昆明安宁复合肥原料厂。 0037 3、 硫酸钾 0038 鑫慧丰牌硫酸钾, 抗盐碱, 原产地俄罗斯, K2O52, 执行标准: Q/HF01-2007, 登 记证号: 农肥(2007)临字0526号, 重量20kg, 上海慧丰农化研制开发有。
12、限公司。 0039 三、 试验结果 0040 2016年8月28日开沟手撒播种, 出苗后10月25日间苗, 定苗, 10月21、 次年3月2日进 行两次中耕锄草, 分别于9月27日、 次年3月15日喷甲基异柳磷防治蓝跳甲等害虫, 其他管理 同大田生产。 各小区于2017年6月25日取样5株, 风干后进行室内考种, 6月28日收割, 7月4日 机打晾晒, 称重, 各小区分别计产, 考种结果见下表3。 0041 表3甘蓝型肥料试验考种结果表 0042 0043 说明: 甘肥113代表N1P1K3, 甘肥333代表N3P3K3, 以此类推。 说 明 书 3/6 页 5 CN 108668585 A 。
13、5 0044 1、 N肥 0045 1.1、 同N不同P、 K肥比下的小区实际产量 0046 对表3中的同N不同P、 K小区进行分类归纳, 对小区实际产量进行绘图, 得到图1、 2、 3。 0047 从图1可以看出, 当N肥施用量为45kg/亩时, 小区的产量随着P肥施用量的减少而 递减, P肥为40kg/亩时出现小区产量最大值, 为甘肥113, 产量为6.18kg, P肥为20kg/亩时出 现小区产量最小值, 为甘肥132, 产量为6.04kg, 小区产量甘肥113甘肥121甘肥132, 规律 明显, 变化可寻。 0048 从图2可以看出, 当N肥施用量为35kg/亩时, 小区的产量随着P肥。
14、施用量的递减而 增加, P肥为20kg/亩时出现小区产量最大值, 为甘肥231, 产量为5.61kg, P肥为40kg/亩时出 现小区产量最小值, 为甘肥212, 产量为3.86kg, 小区产量甘肥231甘肥223甘肥212, 变化 明显, 规律可寻。 0049 从图3可以看出, 当N肥施用量为25kg/亩时, 整条曲线呈现出V字形, 也就是当P、 K 施用量为试验梯度量的最大或最小是均比中间施用量的产量要高, 产量最高小区为甘肥 333, 此时N、 P、 K三者的使用量为试验设置值得最小值, N肥5kg/亩, P肥20kg/亩, K肥8kg/亩。 0050 1.2、 N的变化对产量的影响 0。
15、051 按照表3中N肥的梯度变化将各小区的产量列出制成下表4。 0052 表4 N肥梯度变化产量表 0053 0054 从上表4中可以看出, 随着N素梯度由N1向N3的转变, N肥的施用量越少, 小区产量 随之也越少, N肥施用量与小区产量呈现出极强的正相关, 经数据分析相关系数R2 0.9787, 线性公式为Y4.098X+102.25(亩产量, kg)。 其中, 当N肥施用量为45kg/亩时, 小区 的平均亩产量达到290.15kg, 是高产、 丰产水平, 可见, 在油菜的生长中, N肥的需求量较大, 直接影响着栽培产量。 0055 2、 P肥 0056 2.1、 同P不同N、 K肥比下的。
16、小区实际产量 0057 对表3中的同P不同N、 K小区进行分类归纳, 对小区实际产量进行绘图, 得到图4、 5、 6。 0058 从表3及图4、 图5可以看出, 当P肥的梯度为40kg/亩与30kg/亩时, 整个图形呈现出 说 明 书 4/6 页 6 CN 108668585 A 6 V字形, 小区产量的最低值均出现在K肥为梯度2时, 也就是K的施用量为12kg/亩时, 小区产 量分别为3.86kg与3.52kg。 当P肥的梯度为40kg/亩, 小区产量最高值出现在甘肥113, 产量 为6.18kg。 当P肥的梯度为30kg/亩, 小区产量最高值出现在甘肥121, 产量为6.06kg, 此时,。
17、 小区的产量随着N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0059 从图6可以看出, 整个图像呈现出倒置的V字, 也就是, 当P肥梯度为20kg/亩时, 小 区的产量随着N肥的增加而增加, 当N肥梯度为1时产量最大, 出现小区为甘肥132, 产量为 6.04kg, 当N肥梯度为3时产量最小, 出现小区为甘肥333, 产量为4.88kg。 0060 2.2、 P的变化对产量的影响 0061 按照表3中P肥的梯度变化将各小区的产量列出制成下表5。 0062 表5 P肥梯度变化表 0063 0064 从上表5中可以看出, P肥的施用量与小区产量呈现出负相关, 相关系数R2 0.9053, 线性公式为Y-1.0405。
18、X+287.99(亩产量, kg), 也就是, 随着P肥施用量的增加小区 产量随之而小幅减少, 反之, 随着P肥施用量的减少小区产量随之而小幅度增加。 当P肥施用 量为40kg/亩时, 小区平均产量为234.41kg/亩, 当P肥施用量为20kg/亩时, 小区平均产量为 262.51kg/亩, 小区的产量随之P肥的减少而小幅递增。 该分析说明, 在油菜种植的过程中, P 肥可以少量施用, 不可大量投入, 否则, 投入产出比将增大, 减少了种植收益。 0065 3、 K肥 0066 3.1、 同K不同P、 N肥比下的小区实际产量 0067 对表3中的同K不同N、 P小区进行分类归纳, 对小区实际。
19、产量进行绘图, 得到图7、 8、 9。 0068 从图7可以看出, 当K肥施用量在梯度1水平, 也就是16kg/亩时, 小区的平均产量为 260.13kg/亩, 各小区的产量随着N肥的递增而增加, N肥施用越多小区产量越高, 反之越少, 二者显示出线性正相关。 小区产量从大到小依次为甘肥121甘肥231甘肥311。 小区甘肥 121产量最高为6.06kg, 小区甘肥311产量最低为4.72kg, 面积同为9.3m2, 二者产量相差 1.34kg。 0069 从图8可以看出, 当K肥施用量在梯度2水平, 也就是12kg/亩时, 小区的平均产量为 212.96kg/亩, 各小区的产量随着N肥的递增。
20、而增加, N肥施用越多小区产量越高, 反之越少, 二者显示出一定的线性正相关。 小区产量从大到小依次为甘肥132甘肥212甘肥322。 小区 甘肥132产量最高为6.04kg, 小区甘肥322产量最低为3.52kg, 面积同为9.3m2, 二者产量相 说 明 书 5/6 页 7 CN 108668585 A 7 差2.52kg, 差异明显。 0070 从图9可以看出, 当K肥施用量在梯度3水平, 也就是8kg/亩时, 小区的平均产量为 263.94kg/亩, 各小区的产量随着N肥与P肥的施用量的递增而增加, N肥与P肥施用越多小区 产量越高, 反之越少, N、 P二者与小区产量呈现出一定的线性。
21、正相关。 小区产量从大到小依 次为甘肥113甘肥223甘肥333。 小区甘肥113产量最高为6.18kg, 小区甘肥333产量最低为 4.88kg, 二者产量相差1.3kg。 0071 3.2、 K的变化对产量的影响 0072 按照表3中K肥的梯度变化将各小区的产量列出制成下表6。 0073 表6 K肥梯度变化表 0074 0075 从上表6中可以看出, K肥梯度的变化对小区产量的影响并不呈现出一定的相关 性, 但就整体分析而讲, 当K肥的施用量固定时, 小区的产量随着N肥的施用量的增加而增 加, 这个规律是明显的, 也是通用的。 K肥施用梯度为3, 也就是8kg/亩时, 小区的平均产量最 高。
22、, 为5.54kg, 合236.94kg/亩; K肥施用梯度为2, 也就是12kg/亩时, 小区的平均产量最低, 为4.47kg, 合212.96kg/亩。 因此, 在K肥的施用上, 并不是越多越好, 或者是越少越好, 而是 要配合N与P肥的使用, 三者合理配套施用才能达到最高的产量, 取得最高的收益。 0076 四、 结论 0077 甘蓝型的N、 P、 K试验表明, N肥施用量与小区产量呈现出极强的正相关, 田间栽培 时大量的N肥投入是高产、 丰产的重要保证之一; 而P肥的施用量与小区产量呈现出负相关, 在油菜种植的过程中, P肥可以少量施用, 不可大量投入, 否则, 投入产出比将增大, 减。
23、少了 种植收益; K肥梯度的变化对小区产量的影响并不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但在K肥的施用上, 并不是越多越好, 或者是越少越好, 而是要配合N与P肥的使用, 三者合理配套施用才能达到 最高的产量。 全域小区产量最高的是甘肥113, 产量为6.18kg, 合计亩产294.43kg, 这是N、 P、 K的施用量为45kg/亩、 40kg/亩、 8kg/亩, 这也是本组试验的最佳施肥量, 可以在大田生产上 推广使用。 007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明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6/6 页 8 CN 108668585 A 8 图1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9 CN 108668585 A 9 图4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10 CN 108668585 A 10 图7 图8 图9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11 CN 108668585 A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