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公交车灭火装置。
背景技术
公交车作为便捷的出行工具,是广大市民的出行首选,然而在上下班高峰期或一些人员密集场所,常常导致公交车内人员拥挤,在过于密集的人数情况时,一旦车厢内发生火灾,在慌张的人群和拥挤的情况下,车厢内放置的几个灭火器,乘客一是拿不到,而是太过拥挤使用范围有限,根本无法起到作用。现在虽然有一些文献设想在公交车顶设置水箱,在车厢内顶部设置喷水管,但该种方式一是要对车体做较大改动;二是需要多个喷水管,影响美观;三是在车厢拥挤的情况下,仅仅靠顶部的几个喷水管,在水箱的水有限的情况下,仅能将乘客淋湿,却无法对车厢内底面的火源直接喷水,更无法覆盖全车厢;现有的公交车内都设置有用钢管制作的扶杆结构,该扶杆结构设置在车厢内的各处,利用该扶杆结构成为了一种可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公交车灭火装置,安全隐蔽,全方位覆盖车厢内,能够快速的灭火。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公交车灭火装置,包括设置在车顶的水箱、设置在车厢内前中后部的若干个用于监测温度和烟雾的传感器、设置在车厢内的用钢管制作的扶杆,所述扶杆包括设置在车厢前中部的若干根竖杆、连接在相邻竖杆间的横杆以及设置在车厢顶后部的长横杆,所述水箱内注满灭火剂,所述竖杆和横杆相连通,所述竖杆、横杆和长横杆的侧壁上均间隔设置有喷射孔,所述车顶上还设置有与水箱相连通的水管,所述水管上连接有多个支管,该些支管分别穿过车顶后与竖杆和长横杆相连通,所述支管上设置有阀门,该阀门为电磁阀,还包括自动控制系统和手控系统,所述自动控制系统接受传感器数据并控制电磁阀的启闭,所述手控系统设置驾驶位置上供司机直接控制电磁阀的启闭。
进一步的,所述灭火剂为水系灭火剂。
进一步的,所述竖杆在高于横杆的部分不设置喷射孔。
进一步的,所述水管上还设置有水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装置通过在车顶设置水箱,将车厢内原有的扶杆结构上开设喷射孔,通过水管连通水箱和扶杆,进而使得灭火装置隐藏在扶杆内,安全隐蔽;同时公交车内的扶杆设置在车厢内的所有区域,一旦发生火灾,通过喷射孔能在车厢内形成全方位的灭火剂雨,无论的顶部还是底部;无论车厢内再拥挤,也能快速的将火灭掉;而且本装置对现有车辆的改造容易,成本低廉,具有推广价值和经济效益。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中:1-公交车,2-水箱,3-水管,4-竖杆,5-横杆,6-长横杆,7-喷射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公交车1灭火装置,包括设置在车顶的水箱2、设置在车厢内前中后部的若干个用于监测温度和烟雾的传感器、设置在车厢内的用钢管制作的扶杆,所述扶杆包括设置在车厢前中部的若干根竖杆4、连接在相邻竖杆间的横杆5以及设置在车厢顶后部的长横杆6,所述水箱2内注满灭火剂,所述竖杆4和横杆5相连通,所述竖杆4的侧壁上设置有喷射孔7,所述横杆5和长横杆6的侧壁上均间隔设置有喷射孔7,所述车顶上还设置有与水箱相连通的水管3,所述水管3上连接有多个支管,该些支管分别穿过车顶后与竖杆和长横杆相连通,所述支管上设置有电磁阀,还包括自动控制系统和手控系统,所述自动控制系统接受传感器数据并控制电磁阀的启闭,所述手控系统设置驾驶位置上供司机直接控制电磁阀的启闭。
本实施例中,所述灭火剂为水系灭火剂。
本实施例中,所述竖杆在高于横杆的部分不设置喷射孔。
本实施例中,所述水管上还设置有水泵,用于加速水流。
一旦车厢内发生火灾时,自动控制系统检测到传感器报警信号,打开支管上的电磁阀,水箱内的灭火剂通过扶杆上的喷射孔在车厢内形成全方位的灭火剂雨,如果自动控制系统失效,司机可以直接通过手控系统手动打开灭火装置,达到快速灭火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