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一种螃蟹养殖装置.pdf

  • 上传人:狗**
  • 文档编号:7219325
  • 上传时间:2019-09-30
  • 格式:PDF
  • 页数:5
  • 大小:336.72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21330970.3

    申请日:

    20171016

    公开号:

    CN207305779U

    公开日:

    2018050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61/60

    主分类号:

    A01K61/60

    申请人:

    浙江海洋大学

    发明人:

    周建民,解志龙,于小雯,许文军,沈海琪,程丹,金凡力,马嘉城

    地址:

    316022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长峙岛海大南路1号

    优先权:

    CN201721330970U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贾森君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螃蟹养殖装置,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螃蟹养殖存活率低的问题。本螃蟹养殖装置,包括筒状的养殖笼,所述养殖笼包括位于上部且实心的上柱体和位于下部且呈镂空网格状的下笼体,所述下笼体具有只可容纳一只螃蟹的养殖腔,所述下笼体还开设有可供螃蟹进入养殖腔内的敞口。本螃蟹养殖装置通过下笼体独特的养殖腔配合敞口的设计,在一只螃蟹进入养殖腔内后,第二只螃蟹不能进入,从而起到在螃蟹蜕壳时防止自相残杀的作用,提高了存活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螃蟹养殖装置,包括筒状的养殖笼(1),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笼(1)包括位于上部且实心的上柱体(1a)和位于下部且呈镂空网格状的下笼体(1b),所述下笼体(1b)具有只可容纳一只螃蟹的养殖腔(1b1),所述下笼体(1b)还开设有可供螃蟹进入养殖腔(1b1)内的敞口(1b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螃蟹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笼体(1b)的底部还可拆卸连接有若干插脚(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螃蟹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脚(2)具有三个且沿周向分布,所述插脚(2)螺纹连接在下笼体(1b)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螃蟹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柱体(1a)上还开设有若干通孔(1a1),所述通孔(1a1)贯穿至下笼体(1b)的养殖腔(1b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螃蟹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柱体(1a)的顶部还设有轴承(3),所述轴承(3)的外圈固定在上柱体(1a)的顶部,内圈上固定有连接环(4)。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螃蟹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笼(1)呈锥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螃蟹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笼(1)采用PVC材料制成。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螃蟹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梭子蟹是现存蟹类中经济价值最大的一种,其中三疣梭子蟹数量最多,产量最大,约占梭子蟹总产量的90%。广泛分布我国沿海,但由于上世纪末渔民的过度捕捞以及陆地海洋的污染加剧,造成三疣梭子蟹资源急剧减少的严峻形势,进行沿海池塘海水养殖成为一大亮点。目前,浙江梭子蟹养殖面积可达20多万亩,产值达10亿多元。但是目前梭子蟹围塘养殖模式和相关技术仍相对滞后,目前梭子蟹从苗期到上市养成的平均成活率仅为5-10%左右,养殖平均亩产仅50Kg左右。这主要由于梭子蟹在蜕壳期间,一旦相遇就会发生残杀,导致死亡和低成活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螃蟹养殖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螃蟹养殖的存活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螃蟹养殖装置,包括筒状的养殖笼,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笼包括位于上部且实心的上柱体和位于下部且呈镂空网格状的下笼体,所述下笼体具有只可容纳一只螃蟹的养殖腔,所述下笼体还开设有可供螃蟹进入养殖腔内的敞口。

    实心的上柱体的设置用于遮光,适应螃蟹喜阴爱凉的特性,下笼体为镂空的网格状结构,用于供水和氧气流通用,为螃蟹提供流动的海水和丰富的氧气。而且下笼体独特的养殖腔配合敞口的设计,在一只螃蟹进入养殖腔内后,第二只螃蟹不能进入,从而起到在螃蟹蜕壳时防止自相残杀的作用,提高了存活率。

    在上述的螃蟹养殖装置中,所述下笼体的底部还可拆卸连接有若干插脚。插脚的设计,能够插入到池塘泥土中,起到稳固的作用,增加本装置在水中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螃蟹养殖装置中,所述插脚具有三个且沿周向分布,所述插脚螺纹连接在下笼体的底部。三个插脚的设置,稳定性较好,而且螺纹可拆,携带也比较方便。

    在上述的螃蟹养殖装置中,所述上柱体上还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贯穿至下笼体的养殖腔。通孔的设计便于迅速排出空气,有利于装置迅速下沉。

    在上述的螃蟹养殖装置中,所述上柱体的顶部还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圈固定在上柱体的顶部,内圈上固定有连接环。连接环上可以用铁丝穿起来,可以更好将装置固定和更方便将本装置在池塘里摆放。

    在上述的螃蟹养殖装置中,所述养殖笼呈锥状。养殖笼呈锥状,设置为背面斜坡形,颜色为灰色,根据梭子蟹习性,可以更好地吸引梭子蟹,让梭子蟹把本装置当做自己的家。而且,还可以堆叠到一起,有利于装置的运输。

    在上述的螃蟹养殖装置中,所述养殖笼采用PVC材料制成。PVC材料,价格低廉,可塑性好,可以在阳光下暴晒而不产生对梭子蟹有毒的化学成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螃蟹养殖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下笼体独特的养殖腔配合敞口的设计,在一只螃蟹进入养殖腔内后,第二只螃蟹不能进入,从而起到在螃蟹蜕壳时防止自相残杀的作用,提高了存活率。2、养殖笼整体独特的结构设计,适应螃蟹喜阴爱凉的特性,能够为螃蟹提供流动的海水和丰富的氧气,可以更好地吸引梭子蟹,让梭子蟹把本装置当做自己的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螃蟹养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养殖笼;1a、上柱体;1a1、通孔;1b、下笼体;1b1、养殖腔;1b2、敞口;2、插脚;3、轴承;4、连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螃蟹养殖装置,包括筒状的养殖笼1,养殖笼1采用PVC材料制成,价格低廉,可塑性好,可以在阳光下暴晒而不产生对梭子蟹有毒的化学成分。养殖笼1呈锥状,设置为背面斜坡形,颜色为灰色,根据梭子蟹习性,可以更好地吸引梭子蟹,让梭子蟹把本装置当做自己的家,而且,还可以堆叠到一起,有利于装置的运输。养殖笼1包括位于上部且实心的上柱体1a和位于下部且呈镂空网格状的下笼体1b。

    实心的上柱体1a的设置用于遮光,适应螃蟹喜阴爱凉的特性。上柱体1a上还开设有若干通孔1a1,通孔1a1贯穿至下笼体1b的养殖腔1b1,便于迅速排出空气,有利于装置迅速下沉。上柱体1a的顶部还设有轴承3,轴承3的外圈固定在上柱体1a的顶部,内圈上固定有连接环4,连接环4上可以用铁丝穿起来,可以更好将装置固定和更方便将本装置在池塘里摆放。

    下笼体1b为镂空的网格状结构,用于供水和氧气流通用,为螃蟹提供流动的海水和丰富的氧气。下笼体1b具有只可容纳一只螃蟹的养殖腔1b1,下笼体1b还开设有可供螃蟹进入养殖腔1b1内的敞口1b2,在一只螃蟹进入养殖腔1b1内后,第二只螃蟹不能进入,从而起到在螃蟹蜕壳时防止自相残杀的作用,提高了存活率。

    下笼体1b的底部还可拆卸连接有若干插脚2,能够插入到池塘泥土中,起到稳固的作用,增加本装置在水中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插脚2具有三个且沿周向分布,所述插脚2螺纹连接在下笼体1b的底部。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关 键  词:
    一种 螃蟹 养殖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螃蟹养殖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21932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