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螃蟹养殖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螃蟹养殖装置.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330970.3 (22)申请日 2017.10.16 (73)专利权人 浙江海洋大学 地址 316022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 道长峙岛海大南路1号 (72)发明人 周建民 解志龙 于小雯 许文军 沈海琪 程丹 金凡力 马嘉城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3246 代理人 贾森君 (51)Int.Cl. A01K 61/60(2017.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螃蟹养殖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螃蟹养殖装置, 属。
2、于 机械技术领域。 它解决了现有的螃蟹养殖存活率 低的问题。 本螃蟹养殖装置, 包括筒状的养殖笼, 所述养殖笼包括位于上部且实心的上柱体和位 于下部且呈镂空网格状的下笼体, 所述下笼体具 有只可容纳一只螃蟹的养殖腔, 所述下笼体还开 设有可供螃蟹进入养殖腔内的敞口。 本螃蟹养殖 装置通过下笼体独特的养殖腔配合敞口的设计, 在一只螃蟹进入养殖腔内后, 第二只螃蟹不能进 入, 从而起到在螃蟹蜕壳时防止自相残杀的作 用, 提高了存活率。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CN 207305779 U 2018.05.04 CN 207305779 U 1.一种螃蟹养殖装置, 包括筒状的养殖笼(1。
3、),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养殖笼(1)包括位于上 部且实心的上柱体(1a)和位于下部且呈镂空网格状的下笼体(1b), 所述下笼体(1b)具有只 可容纳一只螃蟹的养殖腔(1b1), 所述下笼体(1b)还开设有可供螃蟹进入养殖腔(1b1)内的 敞口(1b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螃蟹养殖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笼体(1b)的底部还可 拆卸连接有若干插脚(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螃蟹养殖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脚(2)具有三个且沿 周向分布, 所述插脚(2)螺纹连接在下笼体(1b)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螃蟹养殖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柱体(1a。
4、)上还 开设有若干通孔(1a1), 所述通孔(1a1)贯穿至下笼体(1b)的养殖腔(1b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螃蟹养殖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柱体(1a)的顶 部还设有轴承(3), 所述轴承(3)的外圈固定在上柱体(1a)的顶部, 内圈上固定有连接环 (4)。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螃蟹养殖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养殖笼(1)呈锥 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螃蟹养殖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养殖笼(1)采用 PVC材料制成。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305779 U 2 一种螃蟹养殖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
5、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螃蟹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梭子蟹是现存蟹类中经济价值最大的一种, 其中三疣梭子蟹数量最多, 产量最大, 约占梭子蟹总产量的90。 广泛分布我国沿海, 但由于上世纪末渔民的过度捕捞以及陆地 海洋的污染加剧, 造成三疣梭子蟹资源急剧减少的严峻形势, 进行沿海池塘海水养殖成为 一大亮点。 目前, 浙江梭子蟹养殖面积可达20多万亩, 产值达10亿多元。 但是目前梭子蟹围 塘养殖模式和相关技术仍相对滞后, 目前梭子蟹从苗期到上市养成的平均成活率仅为5- 10左右,养殖平均亩产仅50Kg左右。 这主要由于梭子蟹在蜕壳期间, 一旦相遇就会发生残 杀, 导致死亡和低。
6、成活率。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 提出了一种螃蟹养殖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如何提高螃蟹养殖的存活率。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螃蟹养殖装置, 包括筒状的 养殖笼,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养殖笼包括位于上部且实心的上柱体和位于下部且呈镂空网格 状的下笼体, 所述下笼体具有只可容纳一只螃蟹的养殖腔, 所述下笼体还开设有可供螃蟹 进入养殖腔内的敞口。 0005 实心的上柱体的设置用于遮光, 适应螃蟹喜阴爱凉的特性, 下笼体为镂空的网格 状结构, 用于供水和氧气流通用, 为螃蟹提供流动的海水和丰富的氧气。 而。
7、且下笼体独特的 养殖腔配合敞口的设计, 在一只螃蟹进入养殖腔内后, 第二只螃蟹不能进入, 从而起到在螃 蟹蜕壳时防止自相残杀的作用, 提高了存活率。 0006 在上述的螃蟹养殖装置中, 所述下笼体的底部还可拆卸连接有若干插脚。 插脚的 设计, 能够插入到池塘泥土中, 起到稳固的作用, 增加本装置在水中的稳定性。 0007 在上述的螃蟹养殖装置中, 所述插脚具有三个且沿周向分布, 所述插脚螺纹连接 在下笼体的底部。 三个插脚的设置, 稳定性较好, 而且螺纹可拆, 携带也比较方便。 0008 在上述的螃蟹养殖装置中, 所述上柱体上还开设有若干通孔, 所述通孔贯穿至下 笼体的养殖腔。 通孔的设计便于。
8、迅速排出空气, 有利于装置迅速下沉。 0009 在上述的螃蟹养殖装置中, 所述上柱体的顶部还设有轴承, 所述轴承的外圈固定 在上柱体的顶部, 内圈上固定有连接环。 连接环上可以用铁丝穿起来, 可以更好将装置固定 和更方便将本装置在池塘里摆放。 0010 在上述的螃蟹养殖装置中, 所述养殖笼呈锥状。 养殖笼呈锥状, 设置为背面斜坡 形, 颜色为灰色, 根据梭子蟹习性, 可以更好地吸引梭子蟹, 让梭子蟹把本装置当做自己的 家。 而且, 还可以堆叠到一起, 有利于装置的运输。 0011 在上述的螃蟹养殖装置中, 所述养殖笼采用PVC材料制成。 PVC材料, 价格低廉, 可 说 明 书 1/2 页 3。
9、 CN 207305779 U 3 塑性好, 可以在阳光下暴晒而不产生对梭子蟹有毒的化学成分。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螃蟹养殖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 下笼体独特的养殖腔配合敞 口的设计, 在一只螃蟹进入养殖腔内后, 第二只螃蟹不能进入, 从而起到在螃蟹蜕壳时防止 自相残杀的作用, 提高了存活率。 2、 养殖笼整体独特的结构设计, 适应螃蟹喜阴爱凉的特 性, 能够为螃蟹提供流动的海水和丰富的氧气, 可以更好地吸引梭子蟹, 让梭子蟹把本装置 当做自己的家。 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本螃蟹养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中, 1、 养殖笼; 1a、 上柱体; 1a1、 通孔; 1b、。
10、 下笼体; 1b1、 养殖腔; 1b2、 敞口; 2、 插 脚; 3、 轴承; 4、 连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 的描述, 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16 如图1所示, 本螃蟹养殖装置, 包括筒状的养殖笼1, 养殖笼1采用PVC材料制成, 价 格低廉, 可塑性好, 可以在阳光下暴晒而不产生对梭子蟹有毒的化学成分。 养殖笼1呈锥状, 设置为背面斜坡形, 颜色为灰色, 根据梭子蟹习性, 可以更好地吸引梭子蟹, 让梭子蟹把本 装置当做自己的家, 而且, 还可以堆叠到一起, 有利于装置的运输。 养殖笼1包括位于。
11、上部且 实心的上柱体1a和位于下部且呈镂空网格状的下笼体1b。 0017 实心的上柱体1a的设置用于遮光, 适应螃蟹喜阴爱凉的特性。 上柱体1a上还开设 有若干通孔1a1, 通孔1a1贯穿至下笼体1b的养殖腔1b1, 便于迅速排出空气, 有利于装置迅 速下沉。 上柱体1a的顶部还设有轴承3, 轴承3的外圈固定在上柱体1a的顶部, 内圈上固定有 连接环4, 连接环4上可以用铁丝穿起来, 可以更好将装置固定和更方便将本装置在池塘里 摆放。 0018 下笼体1b为镂空的网格状结构, 用于供水和氧气流通用, 为螃蟹提供流动的海水 和丰富的氧气。 下笼体1b具有只可容纳一只螃蟹的养殖腔1b1, 下笼体1。
12、b还开设有可供螃蟹 进入养殖腔1b1内的敞口1b2, 在一只螃蟹进入养殖腔1b1内后, 第二只螃蟹不能进入, 从而 起到在螃蟹蜕壳时防止自相残杀的作用, 提高了存活率。 0019 下笼体1b的底部还可拆卸连接有若干插脚2, 能够插入到池塘泥土中, 起到稳固的 作用, 增加本装置在水中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 插脚2具有三个且沿周向分布, 所述插脚2 螺纹连接在下笼体1b的底部。 0020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 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 的方式替代, 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7305779 U 4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5 CN 207305779 U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