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硒米粉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富硒米粉的制备方法.pdf(4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2273593 B (45)授权公告日 2013.06.12 CN 102273593 B *CN102273593B* (21)申请号 201110241894.X (22)申请日 2011.08.23 A23L 1/164(2006.01) A01G 16/00(2006.01) (73)专利权人 南京市六合区远望富硒大米专业 合作社 地址 211500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经济开发区 新集路 (72)发明人 吴建苏 谢谋程 尹正丰 胡兴锁 李家明 吴兆斌 许春香 CN 101406272 A,2009.04.15, CN 85107995 A,1987.05.2。
2、7, CN 101390613 A,2009.03.25, 王志民等 . 多糖肽富锌富硒麦芽食品的研 制 .四川工业学院学报 .2001,( 第 1 期 ), (54) 发明名称 一种富硒米粉的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属于人类生活必需品的米粉制备技术 领域, 涉及富硒米粉制备方法。首先在水稻吐穗 扬花初期, 将配好的富硒剂喷施到水稻叶面上, 间 隔 7 天后, 再用此方法喷洒第二次, 成熟后即可收 获, 所述富硒剂是浓度 40-80ppm 亚硒酸钠水溶 液 ; 收获的水稻采用常规方法制备米粉, 在制备 过程中添加富硒麦芽粉, 得到的富硒米粉中的硒 含量 140-280g/kg ; 富硒。
3、麦芽粉通过以下方法 制备 ; 小麦籽实, 在1530的温度范围内, 用重 量百分浓度 0.04-0.06的亚硒酸钠溶液浸泡发 芽, 将这种麦芽在小于 70的温度下进行干燥, 然后磨成粉, 得到了富硒麦芽粉。 本方法制得的米 粉具有食用安全、 无毒副作用、 吸收利用率高、 营 养价值高等优点。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杨燕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2273593 B CN 102273593 B *CN102273593B* 1/1 页 2 1。
4、. 一种富硒米粉的制备方法, 主要通过常规的水稻栽培和米粉制备方法制得富硒 米粉, 其特征是在水稻吐穗扬花初期, 将配好的富硒剂喷施到水稻叶面上, 间隔 7 天后, 再用此方法喷洒第二次, 成熟后即可收获, 所述富硒剂是亚硒酸钠水溶液, 配制浓度是 40-80ppm ; 收获的水稻采用常规方法制备米粉, 在制备过程中添加富硒麦芽粉, 得到的富硒 米粉中的硒含量 140-280g/kg ; 所述富硒麦芽粉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 小麦籽实, 在 15 30的温度范围内, 用重量百分浓度 0.04-0.06的亚硒酸钠溶液浸泡发芽, 将这种麦芽在 小于 70的温度下进行干燥, 然后磨成粉, 得到了富硒麦。
5、芽粉。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273593 B 2 1/2 页 3 一种富硒米粉的制备方法 0001 技术领域 : 本发明属于人类生活必需品的米粉制备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改良 的富硒米粉制备方法。 0002 背景技术 : 硒是人和动物重要的微量元素, 是构成高等动物体生物代谢不可缺少 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部分。人体缺硒会导致克山病、 大骨节病等, 而补硒有益于 运动机体提高免疫力。国际硒学会推荐成人硒日摄入量 60-400g,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日 摄入量 50-200g。最近中国营养学会的营养调查结果表明, 中国成人每日的硒摄入量仅 26-32g。 人体缺硒, 在补硒过程中。
6、, 如果食用亚硒酸钠容易造成硒中毒, 因此寻找合适的, 天然的富硒食品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0003 硒被国内外科学家誉为 “生命之火、 抗癌之王” 、 素有 “细胞保护神” 之美称。经过 科学家多年的研究发现, 人类的克山病、 肝病、 糖尿病等 40 多种疾病与缺硒密切相关, 硒能 提高人体免疫力、 清除自由基、 保护心脏和肝脏、 防止体内产生毒性物质等。 0004 硒的类型主要有无机硒和有机硒。无机硒化合物如亚硒酸钠、 硒酸钠、 硫化硒、 二 硫化硒等不易为人体吸收, 上且有毒副作用, 所以不主张作为硒源使用 ; 有机硒化合物主要 有富硒小麦、 富硒水稻、 富硒酵母、 硒化卡拉胶、 富硒。
7、麦芽粉等。 0005 谷物及谷物制品, 尤其是米粉制品, 一直是中国大众喜欢的主食之一, 在米粉及其 制品中进行硒强化, 既有利于人体吸收, 也易为消费者所接受。 这些产品中的含硒蛋白被人 体的吸收率很高, 而且在熟制过程中硒的烹调损失率较低, 对改善人体免疫力和提高抗病 能力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0006 发明内容 :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改良的富硒米粉的制备方法。 0007 本发明的方法是这样来实现的 : 主要通过常规的水稻栽培和米粉制备方法制得 富硒米粉, 其改进是在水稻吐穗扬花初期, 将配好的富硒剂喷施到水稻叶面上, 间隔 7 天 后, 再用此方法喷洒第二次, 成熟后即可收获, 所述富。
8、硒剂是亚硒酸钠水溶液, 配制浓度是 40-80ppm ; 收获的水稻采用常规方法制备米粉, 在制备过程中添加富硒麦芽粉, 得到的富硒 米粉中的硒含量 140-280g/kg ; 所述富硒麦芽粉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 小麦籽实, 在 15 30的温度范围内, 用重量百分浓度 0.04-0.06的亚硒酸钠溶液浸泡发芽, 将这种麦芽在 小于 70的温度下进行干燥, 然后磨成粉, 得到了富硒麦芽粉。 0008 本发明方法从水稻生长期就通过小剂量的硒液喷施, 增加水稻的有机硒含量, 在 后期制备米粉过程中又通过添加富硒麦芽的方法达到富硒的目的。在所有有机硒的形态 中, 以麦芽硒的生物活性最高, 吸收利用率。
9、最好, 麦芽硒是以小麦作为硒转化的活性载体, 通过发芽过程的吸收转化作用, 使硒富集在麦芽所含的氨基酸、 蛋白质等分子上, 从而获得 的一种富含天然有机硒的生物制品。 与亚硒酸钠等无机硒相比, 硒麦芽具有食用安全、 无毒 副作用、 吸收利用率高、 营养价值高 ( 如高水平的维生素, 高质量的蛋白等 ) 等优点。 0009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 充分利用米粉消费量比较高的特点, 在产品配方中添加了经 过生物转化技术完成的由无机硒向有机硒的转化产品富硒麦芽粉, 使米粉中的硒含量 显著提高, 并以有机状态存在, 更利于人体吸收, 实现了消费大众 “食疗” 补硒的目的。 0010 具体实施方式 : 下面。
10、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法加以详细描述。 说 明 书 CN 102273593 B 3 2/2 页 4 0011 实施例 1 : 先制备富硒剂, 即配制高纯度的亚硒酸钠水溶液, 充分搅拌均匀, 在水 稻扬花灌浆期均匀喷洒在水稻叶面上, 通过水稻的自身功能进行转化, 使无机硒转化为有 机硒, 间隔 7 天后, 再用此方法喷洒第二次, 成熟后即可收获, 富硒剂亚硒酸钠水溶液的配 制浓度是 40-65ppm, 喷洒以叶面湿润不滴水为宜 ; 成熟收获的水稻通过常规方法制备成富 硒米粉, 制备过程中添加富硒麦芽粉。 0012 富硒麦芽粉通过下述方法制备 : 小麦籽实在 24 25, 用重量百分浓度 0.05。
11、-0.06的亚硒酸钠溶液浸泡78小时, 沥干, 然后在此温度下发芽, 发芽时每天早晚 两次用水冲洗翻拌, 促使发芽均匀, 防止麦层结毡, 促使麦层适当降温, 并驱入新鲜空气, 排 出碳酸气。注意在前一次用水翻拌后, 还需用上述含硒亚硒酸钠溶液浸渍 10 分钟。在整个 发芽期间要控制空气湿度, 使能保持麦粒既有的水分。经过五天麦芽可长至 2cm 左右, 新鲜 麦芽在室温下风干24小时, 麦芽枯萎, 然后在小于70干燥68小时, 其含水量降至小于 11, 磨粉, 可得到含硒量为 (4010)ppm 的富硒麦芽粉, 其中有机硒含量大于 97。 0013 实施例 2 : 先制备富硒剂, 即配制高纯度的。
12、亚硒酸钠水溶液, 充分搅拌均匀, 在水 稻扬花灌浆期均匀喷洒在水稻叶面上, 通过水稻的自身功能进行转化, 使无机硒转化为有 机硒, 间隔 7 天后, 再用此方法喷洒第二次, 成熟后即可收获, 亚硒酸钠水溶液的配制浓度 是 65-80ppm, 喷洒以叶面湿润不滴水为宜 ; 成熟收获的水稻通过常规方法制备成富硒米 粉, 制备过程中添加富硒麦芽粉。 0014 富硒麦芽粉通过下述方法制备 : 小麦籽实在 20 25, 用重量百分浓度 0.04-0.05的亚硒酸钠溶液浸泡78小时, 沥干, 然后在此温度下发芽, 发芽时每天早晚 两次用水冲洗翻拌, 促使发芽均匀, 防止麦层结毡, 促使麦层适当降温, 并驱。
13、入新鲜空气, 排 出碳酸气。注意在前一次用水翻拌后, 还需用上述含硒亚硒酸钠溶液浸渍 8 分钟。在整个 发芽期间要控制空气湿度, 使能保持麦粒既有的水分。经过五天麦芽可长至 1.8cm 左右, 新 鲜麦芽在室温下风干24小时, 麦芽枯萎, 然后在小于70干燥68小时, 其含水量降至小 于 11, 磨粉, 可得到含硒量为 (4010)ppm 的富硒麦芽粉, 其中有机硒含量大于 95。 0015 本实施例方法所生产的米粉产品中的硒含量可以达到 140-280g/kg, 质量比较 稳定, 添加富硒麦芽后没有对面制食品的制作特性和食用特性形成不良影响 ; 在经过保质 期实验时, 其硒的含量和质量没有发生变化。 说 明 书 CN 102273593 B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