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1

无障碍交通优化方法.pdf

  • 上传人:r7
  • 文档编号:720982
  • 上传时间:2018-03-07
  • 格式:PDF
  • 页数:21
  • 大小:549.95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65152.1

    申请日:

    2015.04.09

    公开号:

    CN104775345A

    公开日:

    2015.07.15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1C 1/02申请日:20150409|||公开

    IPC分类号:

    E01C1/02; E01C1/04

    主分类号:

    E01C1/02

    申请人:

    何耀永

    发明人:

    何耀永

    地址:

    528300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环市北路461号德盛楼1座30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佛山市中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283

    代理人:

    薛家驹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无障碍交通优化方法,第一步骤:区域内通过大道划分出若干个小区;其中,相邻平行的大道上设置有相反方向行驶标志,车流走向设置为相反方向行驶;第二步骤:每个小区划分出小路和大街,其中,相邻平行的小路的车流走向设置为相反方向行驶;相邻平行的大街的车流走向设置为相反方向行驶;第三步骤:大街之间划分出小巷,相邻平行的小巷的车流走向设置为相反方向行驶;大道、小路、大街及小巷上分别设有单向行驶标志,车辆沿着单向车道行驶,有益效果是:利用大道、小路、大街和小巷的车流方向设置为相反方向行驶,能保持车道畅通和减少红绿信号灯使用;另外,配合旱桥能加快国道和大道的畅通。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无障碍交通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骤:区域内通过大道(1)划分出若干个小区;其中,相邻平行的大道(1)上设置有相反方向行驶标志,车流走向设置为相反方向行驶;
    第二步骤:每个小区划分出小路(2)和大街(3),其中,相邻平行的小路(2)的车流走向设置为相反方向行驶;相邻平行的大街(3)的车流走向设置为相反方向行驶;
    第三步骤:大街(3)之间划分出小巷(4),相邻平行的小巷(4)的车流走向设置为相反方向行驶;
    大道(1)、小路(2)、大街(3)及小巷(4)上分别设有单向行驶标志,车辆沿着单向车道行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障碍交通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道(1)的a交汇处内还设有旱桥(5),旱桥(5)连通北方向的大道和南方向的大道,大道(5)的a交汇处车流方向设置为西方向的大道向北方向的大道和东方向的大道,南方向的大道经旱桥(5)转向北方向的大道,或南方向的大道转向东方向的大道。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障碍交通优化方法,其方法是:所述小路(2)与大道(1)的b1相交汇处的车流走向设置为西方向的小路(2)转向南方向的大道,北方向的大道转向南方向的大道;所述小路(2)与大道(1)的b2相交汇处的走向设置为北方向的大道分别走向西大道小路(2)和南方向的大道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障碍交通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道(1)与大街(3)的C1交汇处车流走向设置为由东方向的大道分别向西方向大道和南方向的大街走向;大道(1)与大街(3)的C2交汇处车流方向设置为东方向的大道和南方向的大街向西方向的大道走向。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障碍交通优化方法,其方法是:所述大道(1)与小巷(4)的d1的交汇处车流走向设置为南方向的大道向北方向的大道和东方向的小巷走向;所述大道(1)与小巷(4)的d2的交汇处车流方向设置为南方向的大道和东方向的小巷向北方向的大道走向。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障碍交通优化方法,其方法是:所述小路(2)与大街(3)的e1交汇处车道走向设置为南方向的大街走向东方向的小路(2),西方向的小路(2)转向北方向的大街;所述小路(2)与大街(3)的e2交汇处的车流走向设置为北方向的大街转向东方向的小路,西方向的小路向东方向的小路和南方向的大街走向。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障碍交通优化方法,其方法是:所述大街(3)与小巷(4)的f1交汇处的车道走向设置为西方向的小巷转向南方向的大街,北方向的大街分别向南方向的大街和东方向的小巷走向;大街(3)与小巷(4)的f2交汇处的车流走向设置为北方向的大街分别转向西方向的小巷和南方向的大街走向,东方向的小巷转向南方向的大街。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障碍交通优化方法,其方法是:所述大道(1)设有与大道(1)相连通的国道(6)。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障碍交通优化方法,其方法是:所述国道(6)与大道(1)的g1相交汇处的车道走向设置为北方向的大道向西方向的大道和南方向的大道走向,西主向的国道往东方向的国道或转向南方向的大道内;国道(6)与大道(1)的g2相交汇处的车流走向设置为南方向的大道直向北方向的大道或转向东方向的国道。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障碍交通优化方法,其方法是:所述小区分为H区、I区、J区、K区、L区、M区、N区、O区和P区,所述小区是居住区或商业区或居委会或娱乐区或教育区。

    说明书

    无障碍交通优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通优化领域,具体是一种无障碍交通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量迅速增长,交通出现了日趋紧张的局面,拥堵经常发生,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受到制约,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已迫在眉睫。
    对于城市交通而言,交叉口是城市交通的关键。在交叉口,相交道路上运行的不同交通流在此选择和变换运行方向,是交通的集散点,交叉口作为城市道路网的基本单元,其通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的通行能力;现有的主次干道平面交叉路(包括十字和丁字路口),采取的交通优化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设置大型的互通式立交桥,一种是设置红绿信号灯来组织交通。采用互通式立交桥的形式,存在投资大,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空间大;因此在城区的主次干道平面交叉路口普遍架设立交桥不太现实,而且影响城市面貌等。
    目前,在城区的交叉路口,最常用的是采用红绿信号灯来组织交通,它相比立交架来讲,相对投资小及工程量小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组织城市平面交叉路的交通,但由于采用是以时间换空间的管理方式,也就是说:一种方向的车辆顺利通过路口时,是以另外一至三个方向的车辆停车待灯为代价的,因而不可避免的带来路口的行车延误和拥堵,以至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在交叉路较多的城市,红绿信号灯使用量较多,存在维护成本高和耗电量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保持车道畅通和无须设置使用红绿信号灯的无障碍交通优化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无障碍交通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骤:区域内通过大道划分出若干个小区;其中,相邻平行的大道上设置有相反方向行驶标志,车流走向设置为相反方向行驶;
    第二步骤:每个小区划分出小路和大街,其中,相邻平行的小路的车流走向设置为相反方向行驶;相邻平行的大街的车流走向设置为相反方向行驶;
    第三步骤:大街之间划分出小巷,相邻平行的小巷的车流走向设置为相反方向行驶;
    大道、小路、大街及小巷上分别设有单向行驶标志,车辆沿着单向车道行驶。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无障碍交通优化方法,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具体进一步,所述大道的a交汇处内还设有旱桥,旱桥连通北方向的大道和南方向的大道,大道的a交汇处车流方向设置为西方向的大道向北方向的大道和东方向的大道,南方向的大道经旱桥转向北方向的大道,或南方向的大道转向东方向的大道。
    具体进一步,所述小路与大道的b1相交汇处的车流走向设置为西方向的小路转向南方向的大道,北方向的大道转向南方向的大道;所述小路与大道的b2相交汇处的走向设置为北方向的大道分别走向西大道小路和南方向的大道上。
    具体进一步,所述大道与大街的c1交汇处车流走向设置为由东方向的大道分别向西方向大道和南方向的大街走向;大道与大街的c2交汇处车流方向设置为东方向的大道和南方向的大街向西方向的大道走向。
    具体进一步,所述大道与小巷的d1的交汇处车流走向设置为南方向的大道向北方向的大道和东方向的小巷走向;所述大道与小巷的d2的交汇处车流方向设置为南方向的大道和东方向的小巷向北方向的大道走向。
    具体进一步,所述小路与大街的e1交汇处车道走向设置为南方向的大街走向东方向的小路,西方向的小路转向北方向的大街;所述小路与大街的e2交汇处的车流走向设置为北方向的大街转向东方向的小路,西方向的小路向东方向的小路和南方向的大街走向。
    具体进一步,所述大街与小巷的f1交汇处的车道走向设置为西方向的小巷转向南方向的大街,北方向的大街分别向南方向的大街和东方向的小巷走向;大街与小巷的f2交汇处的车流走向设置为北方向的大街分别转向西方向的小巷和南方向的大街走向,东方向的小巷转向南方向的大街。
    具体进一步,所述大道设有与大道相连通的国道。
    具体进一步,所述国道与大道的g1相交汇处的车道走向设置为北方向的大道向西方向的大道和南方向的大道走向,西主向的国道往东方向的国道或转向南方向的大道内;国道与大道的g2相交汇处的车流走向设置为南方向的大道直向北方向的大道或转向东方向的国道。
    具体进一步,所述小区分为H区、I区、J区、K区、L区、M区、N区O区和P区。
    具体进一步,所述小区是居住区或商业区或居委会或娱乐区或教育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大道、小路、大街和小巷的车流方向设置为相反方向行驶,能保持车道畅通和避免红绿信号灯使用;另外,配合旱桥能加快国道和大道的畅通。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和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小区的道路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交汇点的道路示意图。
    图4是图2的b1交汇点的道路示意图。
    图5是图2的b2交汇点的道路示意图。
    图6是图2的c1交汇点的道路示意图。
    图7是图2的c2交汇点的道路示意图。
    图8是图2的d1交汇点的道路示意图。
    图9是图2的d2交汇点的道路示意图。
    图10是图2的e1交汇点的道路示意图。
    图11是图2的e2交汇点的道路示意图。
    图12是图2的f1交汇点的道路示意图。
    图13是图2的f2交汇点的道路示意图。
    图14是图1的g1交汇点的道路示意图。
    图15是图1的g2交汇点的道路示意图。
    以下是附图标记说明
    大道1;小路2;大街3;小巷4;旱桥5;国道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至图15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无障碍交通优化方法。
    大道:小区与小区(如图1所示,小区分为H区、I区、J区、K区、L区、M区、O区和P区;其代表生活区,商业区,居委等)之间的道路设置为大道1,如图1所示,以纵横(相对纵横)设置;相邻平行(相对平行)的两条的大道1设置为相反方向;纵向与横向的大道1的交汇以跨线旱桥解决,如图1或如图3所示。
    纵向的大道1与横向的大道1之间的转向须服从另一大道1的方向设置,如图3或图1所示。
    大道1与小路2之间的转向须互相服从设置,如图4所示。
    大道1与大街3之间的转向须互相服从设置,如图5所示。
    大道1与小巷4之间的转向须互相服从设置,如图6所示。
    小路2:两条相邻平行(相对平行)的“大道”的连接道路设置,如图2所示;相邻平行(相对平行)的两条的小路2设置为相反方向;小路2与大街3之间的转向须互相服从设置,如图7所示;小路2与大道1交汇只设置转向,与另一小路2不设直行,如图4所示。
    大街:两条相邻平行(相对平行)的小路2的连接道路设置,如图2所示;相邻平行(相对平行)的两条的大街3设置为相反方向;小路2与大街3之间的转向须互相服从设置,如图7所示;大街3与小巷4之间的转向须互相服从设置,如图8所示;大街3与小路2、大道1交汇只设置转向,与另一大街3不设直行,如图7或图5所示。
    小巷:两条相邻平行(相对平行)的大街3的连接道路设置,如图2所示;相邻平行(相对平行)的两条的小巷4设置为相反方向;小巷4与大街3之间的转向须互相服从设置,如图8所示;小巷4与大街3、大道1交汇只设置转向,与另一小巷4不设直行,如图8所示或如图6所示。
    城市道路与省/国道的联通
     城市道路与省/国道的联通:以大道1与省/国道6(其中6表示省/国道)联通为主,大道1与省/国道6的交汇以跨线旱桥解决,如图9所示,大道1与省/国道6之间的转向须互相服从设置,如图9所示。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陈述一种无障碍交通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骤:区域内通过大道1划分出若干个小区;其中,相邻平行(即相对平行)的大道1上设置有相反方向行驶标志,车流走向设置为相反方向行驶;
    第二步骤:每个小区划分出小路2和大街3,其中,相邻平行(即相对平行)的小路2的车流走向设置为相反方向行驶;相邻平行的大街3的车流走向设置为相反方向行驶;
    第三步骤:大街3之间划分出小巷4,相邻平行(即相对平行)的小巷4的车流走向设置为相反方向行驶;
    大道1、小路2、大街3及小巷4上分别设有单向行驶标志,车辆沿着单向车道行驶,能保持车道畅通和减少红绿信号灯使用;另外,配合旱桥加快国道流通,避免使用红绿信号限制车流。
    附图1区域内设有大道1、小路2、大街3、小巷4,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相应调整,附图中直线只为方便图解释,但不只代表直线,道路交汇角度不受限制,为方便表述以直线或直角表示。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无障碍交通优化方法,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具体进一步,所述大道1的a交汇处内还设有旱桥5,旱桥5连通北方向的大道和南方向的大道,大道5的a交汇处车流方向设置为西方向的大道向北方向的大道和东方向的大道,南方向的大道经旱桥5转向北方向的大道,或南方向的大道转向东方向的大道。
    如图4和图5所示,具体进一步,所述小路2与大道1的b1相交汇处的车流走向设置为西方向的小路2转向南方向的大道,北方向的大道转向南方向的大道;所述小路2与大道1的b2相交汇处的走向设置为北方向的大道分别走向西大道小路2和南方向的大道上。
    如图6和图7所示,具体进一步,所述大道1与大街3的c1交汇处车流走向设置为由东方向的大道分别向西方向大道和南方向的大街走向;大道1与大街3的c2交汇处车流方向设置为东方向的大道和南方向的大街向西方向的大道走向。
    如图8和图9所示,具体进一步,所述大道1与小巷4的d1的交汇处车流走向设置为南方向的大道向北方向的大道和东方向的小巷走向;所述大道1与小巷4的d2的交汇处车流方向设置为南方向的大道和东方向的小巷向北方向的大道走向。
    如图10和图11所示,具体进一步,所述小路2与大街3的e1交汇处车道走向设置为南方向的大街走向东方向的小路2,西方向的小路2转向北方向的大街;所述小路2与大街3的e2交汇处的车流走向设置为北方向的大街转向东方向的小路,西方向的小路向东方向的小路和南方向的大街走向。
    如图12和图13所示,具体进一步,所述大街3与小巷4的f1交汇处的车道走向设置为西方向的小巷转向南方向的大街,北方向的大街分别向南方向的大街和东方向的小巷走向;大街3与小巷4的f2交汇处的车流走向设置为北方向的大街分别转向西方向的小巷和南方向的大街走向,东方向的小巷转向南方向的大街。
    如图12和图13所示具体进一步,所述大道1设有与大道1相连通的国道6,国道6与大道1的g1相交汇处的车道走向设置为北方向的大道向西方向的大道和南方向的大道走向,西主向的国道往东方向的国道或转向南方向的大道内;国道6与大道1的g2相交汇处的车流走向设置为南方向的大道直向北方向的大道或转向东方向的国道。
    如图1所示,具体进一步,所述小区分为H区、I区、J区、K区、L区、M区、O区和P区。
    如图1所示,具体进一步,所述小区是居住区或商业区或居委会或娱乐区或教育区。
    行人以行人天桥或行人遂道解决,以免人车争道,实现各行其道作用,起到保持交通畅顺作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关 键  词:
    障碍 交通 优化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无障碍交通优化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2098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