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抗菌除臭剂.pdf

  • 上传人:00****42
  • 文档编号:7203867
  • 上传时间:2019-09-29
  • 格式:PDF
  • 页数:12
  • 大小:629.06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96429.X

    申请日:

    20080509

    公开号:

    CN101300976A

    公开日:

    2008111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N25/30,A01N25/32,A01N33/12,A01N37/46,A01N31/02,A01N63/00,A01P1/00,A61L9/013

    主分类号:

    A01N25/30,A01N25/32,A01N33/12,A01N37/46,A01N31/02,A01N63/00,A01P1/00,A61L9/013

    申请人:

    增井吉晴,富田阿津子

    发明人:

    增井吉晴,富田阿津子,平田英雄,大槻公一

    地址:

    日本爱知县

    优先权:

    2007-126603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丁香兰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抗菌除臭剂,该抗菌除臭剂增强了抗菌除臭作用。本发明的抗菌除臭剂含有表面活性剂和氨基酸,由此利用氨基酸抑制表面活性剂对人畜的毒性,而不阻碍其所具有的抗菌作用;同时,通过含有核酸而增强除臭作用;并且利用从贝类的身体提取得到的氨基酸和核酸,使抗菌和除臭作用同时得到提高;而且,通过对水实施将水团簇细化的处理,得到活性水,将该活性水作为稀释液加入,或者在所述活性水中混合醇而制成稀释液,由此进一步提高了浸透性,从而使抗菌和除臭作用同时得到进一步增强。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抗菌除臭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除臭剂被配制成含有表面活性剂以及从生物体中提取得到的氨基酸和核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除臭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酸和核酸是利用蛋白质分解酶将贝类的身体分解并经提取而得到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菌除臭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抗菌除臭剂中加入了活性水作为稀释液,所述活性水是对水实施将水团簇细化的处理而得到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菌除臭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性水中混合具有降低该活性水的表面张力的作用的醇而制成稀释液。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菌除臭剂,虽然该抗菌除臭剂将对生态系统的危险抑 制到低水平消毒剂(例如,季铵盐、两性表面活性剂、氯己定等)的程度, 但是其显现出高水平消毒剂(例如,福尔马林、戊二醛、过氧乙酸制剂等) 同等以上的抗菌作用,而且其还具有除臭作用。

    背景技术

    以往提供了各种抗菌剂,但是,一般而言,抗菌作用越强的抗菌剂, 自然对人畜的毒性越大,因此使用目的、对象物、范围等受到限制,并 且要求使用者具有专业知识,显示出强力抗菌作用的抗菌剂不是任何人 都能随便使用的。

    另一方面,还提供了很多类型的除臭剂,已知有利用多种多样的方 法的除臭剂,例如,使用药品、微生物、光催化剂等将异味成分进行化 学分解,或者使用活性炭、沸石、硅胶等将异味成分进行物理吸附,或 者使用香料来掩盖异味成分,等等。

    但是,对医院、老人院等的寝具类、衣服实施抗菌处理时,需要格 外考虑安全,并且抗菌的同时还要求除臭,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没 有发现一种所有人皆可随便使用并以高水平同时兼备抗菌和除臭双重作 用的抗菌除臭剂。

    于是,本申请的发明人发明了一种抗菌除臭剂,该抗菌除臭剂含有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豆 类的热水提取液(该提取液为如下得到的液体:将豆类浸渍在水中,粉碎 成泥状,将其在100℃左右加热10分钟~20分钟,接着在80℃左右加热 20分钟~60分钟,将所得到的溶液过滤,在过滤后得到的液体中加入水 和凝集剂,然后在100℃左右加热20分钟~60分钟,将固体物质分离而 得到的液体(pH4.5左右))(参见下述专利文献1)。

    含有所述豆类热水提取液的抗菌除臭剂兼备强力的抗菌作用和除臭 作用的同时,对人畜的安全性极高,并且使用的便利性优异,因而在需 要者中获得好评,发明人达到了所期望的目的。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529059号公报(权利要求书)

    然而,细菌种类也有多种,形成了芽孢的蜡样芽胞杆菌、炭疽菌、 小型细菌等对药剂的抵抗力高,并且利用药剂的杀菌不能避免出现因筛 选(screening)产生的耐性菌的可能性,为了驱除这些抵抗力高的菌类,希 望开发出一种在保持安全性的同时更强力的抗菌除臭剂。

    发明内容

    通过使本发明的抗菌除臭剂含有表面活性剂和氨基酸,利用氨基酸 来抑制表面活性剂对人畜的毒性,而不阻碍表面活性剂所具有的抗菌作 用;而且,通过使本发明的抗菌除臭剂含有核酸来增强除臭作用;并且 氨基酸和核酸为从贝类的身体提取得到的物质,由此使抗菌和除臭作用 同时得到提高;而且,通过对水实施水团簇(cluster)细化的处理,得到活 性水,将该活性水作为稀释液加入,或者在所述活性水中混合醇而制成 稀释液来加入,由此进一步提高浸透性,从而使抗菌和除臭作用同时得 到进一步增强。

    简而言之,因为本发明的抗菌除臭剂被配制成含有表面活性剂以及 从生物体中提取得到的氨基酸和核酸,所以表面活性剂的浸透性自然较 高,因此能够使抗菌除臭剂到达抗菌除臭的对象物(例如寝具类的床单、 衣服的纤维)的极微小的空隙间、细菌类本身的表面的极微小的凹凸、空 隙间,并且利用氨基酸来抑制表面活性剂的毒性的同时,还能够使表面 活性剂的抗菌作用和核酸的除臭作用一同得到强力地发挥。

    因此,本发明的抗菌除臭剂还能适用于抵抗力高的细菌类,并且安 全性高,对任何物均能轻松使用,使用的便利性非常好。

    尽管自然界的氨基酸和核酸有很多种类,但是利用蛋白质分解酶分 解贝类的身体并经提取而得到的氨基酸和核酸具有优异的抗菌和除臭双 重作用,由于将这样的氨基酸和核酸与表面活性剂进行混合,因此可以 得到更强力的抗菌除臭剂。

    对水实施水团簇细化的处理,得到活性水,将该活性水作为稀释液 加入,因此提高了抗菌除臭剂的浸透性,从而能够实现抗菌除臭作用的 提高。

    由于在活性水中混合具有降低其表面张力的作用的醇来制成稀释 液,因此利用醇将稀释液的团簇更小地分割,使抗菌除臭剂的浸透性得 到进一步提高,并能够实现抗菌除臭作用的飞跃性提高等等,其实用效 果非常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抗菌除臭剂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发明的抗菌除臭剂被配制成含有表面活性剂以及从生物体中提取 得到的氨基酸和核酸。

    关于上述各成分的含量,当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小于700mg/l时,即 使对一般细菌(被认为是耐药性最低的种类)也未显示出抗菌效果,当表面 活性剂的含量大于280000mg/l时,即使在下述的氨基酸含量为最大值的 情况下,也不能抑制其对人畜的毒性,因此作为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以 700mg/l~280000mg/l的范围为宜。

    此外,当氨基酸的含量小于400mg/l时,即使在上述的表面活性剂 的含量为最小值的情况下,也不能抑制其对人畜的毒性,当氨基酸的含 量大于150000mg/l时,氨基酸发生结晶而出现白浊沉淀,因此作为氨基 酸的含量,以400mg/l~150000mg/l的范围为宜。

    此外,当核酸的含量小于350mg/l时,显示不出对甲醛等醛类、苯、 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化合物的除臭效果,当核酸的含量大于130000mg/l 时,核酸发生结晶而出现白浊沉淀,因此作为核酸的含量,以350mg/l~ 130000mg/l的范围为宜。

    对于表面活性剂,例如,1)作为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以举出苯 扎氯铵(CAS No.8001-54-5)(Benzalkonium chloride);2)作为两性离子表 面活性剂,可以举出十二烷基氨基丙酸(日本化妆品工业联合会表示名称: 月桂氨基丙酸)(N-Lauryl β-Aminopropionic acid);3)作为非离子型表面活 性剂,可以举出丙二醇(CAS No.57-55-6)(Propylene glycol),等等,这些 表面活性剂均具有优异的抗菌除臭作用。

    用于本发明的氨基酸和核酸来自生物体,并且将形成了生物体的蛋 白质分解并进行提取而得到的氨基酸(即,α-氨基酸)抑制表面活性剂的毒 性,而不阻碍表面活性剂的抗菌作用。

    此外,核酸作为生物体的遗传信息传递物质存在于细胞内,从生物 体中提取得到的核酸发挥优异的除臭作用。

    作为氨基酸和核酸的提取方法,例如,首先将蛤仔(あさり)、文蛤、 牡蛎等双壳类的身体从贝壳中分离,进行清洗后,在纯净水中浸渍,向 其中加入蛋白质分解酶(Protease),同时加热到该蛋白质分解酶显示出活 性的最佳温度范围,一边保持在该最佳温度范围,一边缓慢搅拌24小时 左右,接下来进行过滤,得到作为滤液的贝类提取液。

    在所述贝类提取液中包含大量的诸如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 双甘氨肽、丙氨酸、精氨酸、色氨酸、蛋氨酸等氨基酸和诸如肌苷酸、 鸟苷酸、腺嘌呤、乳清酸等核酸。

    相对于此,未发现在作为背景技术给出的上述豆类的热水提取液中 含有核酸。

    替换氨基酸和核酸的提取源进行了许多试验,结果表明,以它们的 提取量以及提取得到的氨基酸和核酸的种类为理由进行考虑,从贝类的 身体提取得到的氨基酸和核酸发挥出最优异的抗菌除臭作用。

    此外,来自生物体的氨基酸和核酸会自发进行氧化,因而逐渐就不 能发挥出它们的特性(氨基酸所具备的抑制表面活性剂的毒性的作用,核 酸所具备的除臭作用),但是可以通过添加抗氧化剂来防止其特性劣化。

    从安全性方面考虑,作为抗氧化剂,例如以还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乙 二胺四乙酸二钠(CAS No.6381-92-6)(Et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 disodium salt dihydrate)为宜。

    还可以在上述构成(表面活性剂、氨基酸和核酸)中进一步添加高浸透 性的活性水作为稀释液,该活性水是对水实施水团簇细化的处理而得到 的。

    在通常的水中,2个以上的水分子通过氢键而缔合、聚集,并形成 团簇(水分子的聚集体),聚集的水分子数越多,团簇尺寸越大,越不能进 入物品的微小空隙间,因而浸透性自然较低,相对于此,对于团簇被分 割、细化的水而言,浸透性变高。

    作为将水团簇进行分割、细化的处理方法,可以举出,例如利用电 的方法、利用极微小的气泡的方法、利用磁的方法等。

    利用电的方法是指如下方法:在水中添加极微量的食盐等电解质, 将电施加到浸渍在该水溶液中的电极上,不进行完全电解,而在完全电 解的前阶段取出在电极周围生成的活性水(所谓碱性离子水)。

    利用极微小的气泡的方法是指如下方法:在水中生成极微小的气泡 (所谓的微米气泡和纳米气泡),利用这种气泡将水团簇分割以使水活化。

    此外,利用磁的方法是指如下方法:在水的流通通路旁侧配置永久 磁铁或电磁铁,使与水的流通方向正交的磁力线与水分子发生作用,从 而使水活化。

    此外,还可以在上述活性水中混合具有降低其表面张力的作用的醇 来制成稀释液。

    作为用于混合的醇,脂肪族的醇、脂环族化合物的醇、芳香族化合 物的醇、一元醇或多元醇等任何种类的醇均可,但是因醇而导致活性水 的表面张力的降低是因为醇分子的羟基所具有的极性的干预,因此为了 利用该极性,以在醇的结构中不具有极性的部分较小且低分子量的醇为 宜,并且从醇的品质和获得后的稳定性以及对人畜的安全性的角度考虑, 以例如乙醇、丙醇等为宜。

    对于活性水与醇的混合比,以重量比计,当醇与活性水的比小于 0.10∶1时,则不能显示出表面张力降低,即使醇与活性水的比大于0.39∶1, 也不能显示出表面张力有更进一步的变化,因此对于活性水和醇的混合 比,以醇与活性水的比为0.10~0.39∶1的范围为宜。

    下面,给出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首先,如下所述,配制抗菌除臭剂I~III,并对各抗菌除臭剂的抗菌 性和除臭性进行确认试验。

    抗菌除臭剂I

    在表面活性剂中混合在上述背景技术中给出的豆类热水提取液,并 加入抗氧化剂,加入纯净水作为稀释液,配制成以下组成,得到抗菌除 臭剂I作为与本发明的抗菌除臭剂进行比较的对象。

    ·表面活性剂

    苯扎氯铵                            2000mg/l

    十二烷基氨基丙酸                    400mg/l

    丙二醇                              400mg/l

    ·豆类热水提取液

    氨基酸                              1600mg/l

    ·抗氧化剂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400mg/l

    抗菌除臭剂II

    在表面活性剂中混合上述第4页第10行~第4页第19行中给出的 贝类提取液,加入抗氧化剂,并向其中加入纯净水作为稀释液,配制成 以下组成,得到抗菌除臭剂II。

    ·表面活性剂

    苯扎氯铵                            2000mg/l

    十二烷基氨基丙酸                    400mg/l

    丙二醇                              400mg/l

    ·贝类提取液

    氨基酸                              1600mg/l

    核酸                                1400mg/l

    ·抗氧化剂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400mg/l

    抗菌除臭剂III

    在表面活性剂中混合上述第4页第10行~第4页第19行中给出的 贝类提取液,并加入抗氧化剂,向其中加入如上述第5页第17行~第5 页第28行那样将活性水和醇混合得到的混合液以及纯净水来作为稀释 液,配制成以下组成,得到抗菌除臭剂III。

    ·表面活性剂

    苯扎氯铵                        2000mg/l

    十二烷基氨基丙酸                400mg/l

    丙二醇                          400mg/l

    ·贝类提取液

    氨基酸                          1600mg/l

    核酸                            1400mg/l

    ·抗氧化剂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400mg/l

    除臭试验1

    首先,在锥形烧瓶上加上密封栓,在维持密封的状态下,将微注射 器插入所述密封栓,利用该微注射器将已通过预备试验确认的预定量的 甲醛注入锥形烧瓶中,使所述全部量的甲醛挥发,从而将锥形烧瓶内部 的空气中的甲醛浓度调整为5ppm。

    接下来,同样地在维持密封的状态下,利用微注射器将0.5ml抗菌 除臭剂I注入锥形烧瓶中,30分钟后利用气体检测管(ガステツクス社, 甲醛用No.91L)测定锥形烧瓶内部的甲醛浓度。

    此外,在相同条件下对抗菌除臭剂II和III以及未加入抗菌除臭剂的 空白样也同样地进行试验。

    其结果列于下表1。

    表1

      30分钟后的浓度   (ppm)   减少率   (%)   空白样   5.0   0.0   抗菌除臭剂I   4.1   18.0   抗菌除臭剂II   1.3   74.0   抗菌清臭剂III   痕量   99.9以上

    除臭试验2

    以与上述的除臭试验1相同方式,对甲苯浓度调整成120ppm的空 气进行除臭试验。

    此外,在测定中使用气体检测管(ガステツクス社,甲苯用No.122L)。

    其结果列于下表2。

    表2

      30分钟后的浓度   (ppm)   减少率   (%)   空白样   120.0   0.0   抗菌除臭剂I   100.0   16.7   抗菌除臭剂II   10.0   91.7   抗菌除臭剂III   痕量   99.9以上

    通过过去的试验已确认到抗菌除臭剂I对氨显示出优异的除臭作用, 但如表1和表2所示,抗菌除臭剂I对甲醛和甲苯未能得到良好的结果。

    相对于此,抗菌除臭剂II和III对甲醛和甲苯显示出优异的除臭作用, 抗菌除臭剂III显示出比抗菌除臭剂II更优异的除臭作用。

    此外,通过其他试验可确认到抗菌除臭剂II和III对氨也显示出优异 的除臭作用。

    抗菌性和病毒灭活试验

    对于抗菌除臭剂I、II和III的抗菌作用,以及对于抗菌除臭剂II和 III的病毒灭活作用,进行了确认试验。

    其结果列于下表3和表4。

    表3

    *表中的①和⑦为委托(社)爱知县药剂师会进行试验得到的结果, ②~⑥以及⑧为委托(财)日本食品分析中心进行试验得到的结果。

    表4

    *表中的⑨为委托(财)岛根县环境保健公社进行试验得到的结果,⑩ 为委托三井农林(株)进行试验得到的结果,为委托(财)日本食品分析中 心进行试验得到的结果,为委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 物流行病研究所进行试验得到的结果,为委托鸟取大学农学部附属鸟 由来人兽共通感染症疫学研究中心进行试验得到的结果。

    如表3所示,抗菌除臭剂I和II对被称为一般细菌的耐药性较低的 细菌类显示出极优异的抗菌作用,由表4的关于枯草杆菌的结果可知, 与抗菌除臭剂II相比,抗菌除臭剂III的抗菌作用更优异,此外,对于抗 菌除臭剂II未能灭活的病毒类,抗菌除臭剂III也显示出非常大的灭活作 用。

    顺便提及,本发明的抗菌除臭剂中的稀释液可以如抗菌除臭剂II所 示的那样仅仅是纯净水,当希望产生更强力的抗菌除臭作用时,可以以 上述活性水为稀释液,或者可以在活性水中混合醇来制成稀释液,此外 也可以是如抗菌除臭剂III所示那样在活性水和醇的混合液中混合纯净水 来制成稀释液,关于纯净水与混合液的混合比例,如果所述混合液与纯 净水的比小于0.05∶1,则浸透力的变化较小,不能显示出抗菌作用的提高, 因此关于纯净水与所述混合液的混合比例,以活性水和醇的混合液与纯 净水的比为大于等于0.05∶1为宜。

    此外,将纯净水与活性水混合来作为稀释液的抗菌除臭剂显示出大 约介于抗菌除臭剂II和III的中间的抗菌作用,以及显示出对病毒的灭活 作用。

    关 键  词:
    抗菌 除臭剂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抗菌除臭剂.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20386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