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具技术领域,确切的说是钓鱼竿,更确切的说是后通内走线的中通式钓鱼竿。
背景技术
钓鱼是一项怡情养性的休闲活动,不但可亲近大自然抒解平日的工作与生活压力,同时可培养自己的耐性。依照走线不同,钓鱼竿可分为外穿式钓鱼竿和中通式钓鱼竿;其中,中通式钓鱼竿根据排线的不同,还可分为前排线和后排线。中通式钓鱼竿由于采用钓线导入至竿体内部,可避免外穿式钓鱼竿存在的缠线问题。
现有中通式钓鱼竿的主要结构为:包括有主竿,主竿为中空管状体,主竿内穿设有多根内竿,多根内竿为管径不同的中空管状体,并呈内外相互套设;主竿尾端插接有握杆,握杆为中空管状体,握杆上固定有渔轮,渔轮经电工胶带绑缚在握杆上,再经热缩套管包固,热缩套管同时外包整个握杆,握杆上开设有钓线导入孔,钓线导入孔通向主竿的内管孔,渔轮的卷线轮上卷设有钓线,钓线沿钓线导入孔穿入主竿内,并依次穿过各内竿,最终从位于顶端的内竿穿出;由于钓线从顶端内竿穿出后,钓线弯折角度大,因此为保护钓线,在顶端内竿的竿稍上通常套有竿头导环,竿头导环通常结构为不锈钢细管,不锈钢细管内设有陶瓷环,起到对钓线的防磨保护;在主竿的前端盖设有前端盖,在内竿收于主竿内后,盖上前端盖,起到防护作用。后通线:钓线经导线管从握杆尾端向钓鱼竿内部走线;前排线:在握杆位于渔轮前方管壁上开孔,实现钓线从钓鱼竿内部走线,前排线需要在握杆侧壁打孔,会损伤钓鱼竿。
其中,钓线较为理想的为尼龙钓线——切水好、入水快、有弹性;但它存在不耐磨,磨损后易断;而现有中通式钓鱼竿内对于钓线的防磨结构设计不合理,因此钓线采用大马力线,而大马力线虽然具有耐磨、拉力强的优点,但其存在伸缩性差,几乎无弹性,切水性差。因此将大马力线作为钓线,容易漂浮在水面上,入水难,以及当钓钩挂住杂物上时,不易脱开等缺陷。为此,现有采用的方式将连在钓鱼竿上的大马力线作为母线,大马力线上固定一接头,在垂钓时,大马力线上接上尼龙钓线(传统这连接的尼龙钓线称为主线,主线通常是4.5m的鱼竿配4.5m的主线、5.4m的鱼竿配5.4m的主线以此类堆,主线上设有太空豆、线垂、浮标座、子线连接环);这样虽然缓解了大马力线造成的不便(在垂钓过程中,仍然会碰到大马力线给垂钓带来不便的问题),但同时也造成了结构复杂,操作繁琐的问题;且由于存在接头,钓线上受力点分布不合理,使得垂钓时抛竿极不确准,也很难抛的出去。
同时,现有的中通钓鱼竿还存在如下缺陷:
1、握杆外采用热缩套管包覆,不仅外观不美观,而且容易脏,同时清理不便,采用热缩套管包覆下存在缝隙,污物进入缝隙处,清理不便。
2、渔轮的固定采用电工胶带绑固后,再经热缩套管包固,不仅存在外观不美观,而且渔轮固定不牢固,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热缩套管容易磨损造成渔轮脱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使用方便的中通式钓鱼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通式钓鱼竿,包括有主竿,主竿为中空管状体,主竿内穿设有多根内竿,多根内竿为管径不同的中空管状体,并呈内外相互套设,主竿尾端插接有握杆,握杆为中空管状体,握杆上固定有渔轮,渔轮的卷线轮上卷绕有钓线,握杆的握持杆部上设有导线管,所述导线管的进线端口朝向渔轮,导线管的出线端插入握杆尾部,导线管与握杆连通,所述钓线经导线管依次穿过导线管、握杆、主竿、内竿,在顶端的内竿竿梢套设有竿头导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管的进线端设有防磨线导环,导线管的出线端设有防磨线导环,所述主竿和内竿的进线端均设有导线塞,导线塞中间设有防磨线导环,所述钓线为尼龙钓线。
本实用新型的钓鱼竿为后排线,渔轮上的钓线经导线管导入,并依此穿过握杆、主竿、内竿,具有钓线更隐蔽,对钓线的保护更好,结构更为紧凑的优点,在导线管的两端(导线管的进、出线端)、主竿的进线端上导线塞内以及内竿的进线端上导线塞内均采用防磨线导环设计,钓线经防磨线导线环实现支撑导向,钓线穿过钓鱼竿内部时实现良好的防磨处理,保证钓线的使用安全和寿命,从而实现钓线为尼龙钓线设计,尼龙钓线的设计有效的解决了传统大马力线存在的切水性差,入水难,弹性差等缺陷,同时可解决传统大马力线需要另接尼龙垂钓线的问题,可实现钓线为尼龙线一体线设计且把所有配件都安装在此线上(如太空豆、线垂、浮标座、子线连接环),使得钓鱼竿的结构得到简化,垂钓操作更为方便,以及钓线上的重力集中在鱼钩部位,抛竿准确,使垂钓舒适性和娱乐性得到改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渔轮与导线管的进线端之间设有压线导环,压线导环设于靠近渔轮的卷线轮位置,并位于渔轮的卷线轮斜下方,所述压线导环固定在握杆上,压线导环的环孔内设有供钓线穿过的防磨线导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用力拉动钓线收线时,由于尼龙钓线弹性较好,在外力突然变小或撤销时,尼龙钓线容易蹦出渔轮的卷线轮,而绕在渔轮的边缘,造成卡线或缠绕,容易造成对尼龙钓线的损伤,在渔轮与钓线导入孔之间设置压线导环,起到压线和钓线导线作用,能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有效的保护钓线,使得使用更为方便安全,且实现渔轮与钓线导入孔之间的钓线更有隐藏性,方便使用和保护钓线;压线导环上采用防磨线导环供钓线穿过,起到防磨作用,避免尼龙钓线损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线管为弹簧管,导线管外包覆有防护套,导线管包括有沿着握杆轴向设置的固定管段,固定管段后端延伸有可反向弯曲的曲形管段,曲形管段端部插入握杆尾端内实现导线管与握杆连通,所述导线管的固定管段经绑线缠绕绑缚在握杆上,握杆外包覆有环氧树脂外包层,导线管经绑线和环氧树脂外包层包固在握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线管为弹簧管设计,弹簧管具有弹性,可弯曲,在固定在握杆上后,形成固定管段和可弯曲的曲形管段,曲形管段具有弹性,方便安装,同时起到保护钓线的作用;导线管经绑线预先绑缚固定,再经环氧树脂进行外包固定,绑线之间存在的缝隙,便于环氧树脂进入进行包固,导线管固定牢固可靠,导线管依靠防护套避免环氧树脂进入导线管,而影响导线管性能;而且环氧树脂对握杆外包,形成的过渡面平滑光洁,不仅更耐脏,便于清洁,而且外观整洁美观,同时更为耐用,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握杆尾部可拆卸安装有尾帽,尾帽设有沿轴向延伸的通孔,通孔内固定有固定套管,所述导线管曲形管段端部插装在固定套管内,导线管出线端处的所述防磨线导环固定在套管内朝向握杆内的一端端口内,防磨线导环与导线管出线端对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尾帽的设计方便导线管安装固定,将对应在导线管出现断的防磨线导环经固定套管固定在尾帽内,一是方便防磨线导环的安装固定,同时能更好的对钓线进行保护,提高钓线的使用安全性和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套为热缩套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加工更为方便,热缩套管能与导线管贴合更为可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握杆上开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嵌槽,所述导线管的固定管段嵌装在嵌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线管的固定管段嵌入嵌槽内,实现对导线管预埋在握杆内,避免导线管凸出或过于凸出握杆,从而方便采用环氧树脂外包握杆,方便设置和达到美观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渔轮的固定脚座经绑线绑缚固定在握杆上,握杆外包覆有环氧树脂外包层,渔轮的固定脚座经绑线和环氧树脂外包层包固在握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渔轮的的固定脚座先经绑线绑缚固定在握杆上,再经环氧树脂进行外包固定,绑线之间存在的缝隙,便于环氧树脂进入进行包固,渔轮固定牢固可靠,而且环氧树脂对握杆外包,形成的过渡面平滑光洁,不仅更耐脏,便于清洁,而且外观整洁美观,同时更为耐用,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竿的进线端内设有内螺纹,相应导线塞上设有外螺纹,导线塞螺纹旋装在内竿的内螺纹孔内,导线塞相对于与内螺纹孔配合一端的另一端设有轴向限位凸缘,轴向限位凸缘与内竿的端部限位配合,轴向限位凸缘与内竿的端部之间垫设有防水橡胶圈,防水橡胶圈套设在导线塞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线塞与内竿的装配更为牢固可靠以及更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磨线导环可以为陶瓷制成的陶瓷导线环,或超硬质氧化铝制成的黑矿石导线环,或碳化矽制成的SIC导线环,或热硬度合金陶瓷导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直接从市场获得,便于加工。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通式钓鱼竿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A部分局部放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导线管与尾帽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压线导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内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5,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中通式钓鱼竿,包括有主竿1,主竿1为中空管状体,主竿1内穿设有多根内竿2,多根内竿2为管径不同的中空管状体,并呈内外相互套设,内竿2可伸入延长和全部收缩在主竿1内;主竿1尾端插接有握杆3,握杆3为中空管状体,握杆3上固定有渔轮4,渔轮4的卷线轮上卷绕有钓线5,为使得钓线走线更为方便,握杆2的握持杆部上设有导线管7,所述导线管7的进线端口74朝向渔轮4,导线管7的出线端75插入握杆3尾部,导线管7与握杆3连通;所述钓线5从导线管7的进线端74穿入,并从导线管7的出线端75穿出,钓线5经导线管7依次穿过导线管7、握杆3、主竿1、内竿2,实现钓线5在钓鱼竿内部走线;在顶端的内竿2竿梢套设有竿头导环21;所述导线管7的进线端74设有防磨线导环741,导线管7的出线端75设有防磨线导环751,即钓线5在导线管7的两端口处均采用防磨线导环支撑,实现防磨;所述主竿1和内竿2的进线端均设有导线塞22,导线塞22中间设有防磨线导环221,所述钓线5为尼龙钓线。
由于钓线采用尼龙钓线,当用力拉动钓线收线时(在鱼钩负重时),由于尼龙钓线弹性较好,在外力突然变小或撤销时,尼龙钓线容易蹦出渔轮的卷线轮,而绕在渔轮的边缘,造成卡线或缠绕,容易造成对尼龙钓线的损伤;为避免上述问题:在所述渔轮4与导线管7的进线端74之间设有压线导环6,压线导环6设于靠近渔轮4的卷线轮位置,并位于渔轮4的卷线轮斜下方,所述压线导环6固定在握杆3上,压线导环6的环孔内设有供钓线5穿过的防磨线导环61。压线导环可以单独设计固定在握杆上,也可采用与渔轮上固定脚座一体成型。压线导环靠近渔轮的卷线轮,位于渔轮的卷线轮斜下方,能够实现对钓线压线导向作用;而且能够实现将钓线隐藏,避免造成妨碍,方便使用、起到保护钓线,以及使得外观更为美观整洁。
所述导线管7为弹簧管,导线管7外包覆有防护套73,导线管7包括有沿着握杆3轴向设置的固定管段71,固定管段71后端延伸有可反向弯曲的曲形管段72,曲形管段72端部插入握杆3尾端内实现导线管7与握杆3连通;为方便导线管7插装在握杆3尾部,在所述握杆3尾部可拆卸安装有尾帽32,尾帽32采用螺纹旋装方式可拆卸安装在握杆3上;尾帽32设有沿轴向延伸的通孔321,导线管7插装在握杆3上尾帽32的通孔321内,实现导线管7插装在握杆3上。所述导线管7的固定管段71经绑线缠绕绑缚在握杆3上,达到对导线管7的预先固定,然后在握杆3外浇覆环氧树脂,在握杆3外形成环氧树脂外包层33(通常其为透明),导线管7经绑线和环氧树脂外包层33包固在握杆3上,包覆过程中,由于导线管外有防护套,避免环氧树脂流到导线管内,保证导线管使用可靠,而且采用绑线缠绕,绑线之间的缝隙便于环氧树脂填入,使得导线管固定更为牢固可靠。握杆采用环氧树脂外包,与以往的热缩套管相比,对握杆上的部件固定更牢固,而且环氧树脂流动性好,可对缝隙进行填充,达到表面更为光滑,不存在缝隙,而且表面光滑,外观更为整洁美观,更为耐脏,便于清洁;环氧树脂外包层也更为耐磨,使用寿命更长。
因此,为使得渔轮的固定在握杆上牢固,所述渔轮4的固定脚座41经绑线绑缚固定在握杆3上,握杆3外包覆有环氧树脂外包层33,渔轮4的固定脚座41经绑线和环氧树脂外包层33包固在握杆3上。
由于导线管7的固定管段71固定在握杆3上为凸起,为避免导线管7过于凸起,在所述握杆3上开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嵌槽(图中未示出),所述导线管7的固定管段71嵌装在嵌槽内。这样既实现导线管7内嵌,避免凸起或过于凸起,方便环氧树脂外包,同时达到对导线管7的定位,使得导线管固定牢固可靠以及导线管的固定操作方便。
为方便导线管7的出线端口处防磨线导环的安装,在尾帽32的通孔321内固定有固定套管322,导线管7出线端75处的所述防磨线导环751固定在固定套管322内,导线管7出线端75处的所述防磨线导环751固定在固定套管322朝向握杆3内的一端端口内,所述导线管7的曲形管段72端部插装在固定套管322内,防磨线导环751与导线管7出线端75对接。这样防磨线导环751固定在固定套管322内形成一个配件,固定在尾帽内方便装配和更换维护。同样为方便导线管7的进线端74处防磨线导环的安装,其采用:导线管7的进线端74外套接一套接管742,导线管7的进线端74处防磨线导环741固定在套接管742,这样形成一个配件,导线管7的进线端74处防磨线导环741与导线管7对接。当然也可直接将相应的防磨线导环嵌装在导线管进、出线端口内,但存在防磨线导环安装固定不便和不牢固的问题。
其中,所述防护套73为热缩套管。经热缩套管对导线管包覆,设计加工更为方便,热缩套管能与导线管贴合更为可靠。
为便于导线塞与内竿的装配,所述内竿2的进线端内设有内螺纹23,相应导线塞22上设有外螺纹,导线塞22螺纹旋装在内竿2的内螺纹孔23内,导线塞22相对于与内螺纹孔23配合一端的另一端设有轴向限位凸缘222,轴向限位凸缘222与内竿2的端部限位配合,轴向限位凸缘222与内竿2的端部之间垫设有防水橡胶圈223,防水橡胶圈223套设在导线塞22上。
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防磨线导环741、751、221、61可以为陶瓷制成的陶瓷导线环,或超硬质氧化铝制成的黑矿石导线环,或碳化矽制成的SIC导线环,或热硬度合金陶瓷导环。通常根据价格,选用陶瓷制成的陶瓷导线环。而且,现有常规的,防磨线导环外均采用金属固定座(如本实用新型中的压线导环6、固定套管322、套接管742)进行固定并形成配件,防磨线导环741、751、221、61均凸出金属固定座的端口,这样可保证钓线与防磨线导环接触,完全避免钓线与金属固定座边缘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