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箱.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行箱.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335475 U (45)授权公告日 2012.07.18 CN 202335475 U *CN202335475U* (21)申请号 201120466958.1 (22)申请日 2011.11.22 A45C 5/04(2006.01) A45C 13/00(2006.01) (73)专利权人 山东科技大学 地址 266510 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前湾港路 579 号 (72)发明人 林雪 (74)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37205 代理人 王连君 (54) 实用新型名称 旅行箱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旅行箱, 该箱体。
2、的背部 装有向上伸的拉杆, 所述箱体的底部装有行走轮, 所述箱体两侧边的下部均装有一组爬行轮, 与现 有技术相比, 拉本实用新型上楼时, 只需把爬行轮 弹出, 拉着拉杆即可通过爬行轮带动箱子爬楼梯, 非常的方便实用, 而不用爬楼时, 可把爬行轮推进 箱体内, 不占空间。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3 页 1/1 页 2 1. 一种旅行箱, 包括有箱体, 该箱体的背部装有向上伸的拉杆, 所述箱体的底部装有行 走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箱体两侧边的。
3、下部均装有一组爬行轮。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旅行箱,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每组爬行轮有三个轮子, 所述轮子 通过各自的固定轴与一转轴连接, 该转轴通过一轴承与一伸缩杆连接, 所述伸缩杆的其中 一节外套有复位弹簧, 另一节所述伸缩杆与所述拉杆的底部连接, 所述拉杆的底部设有伸 缩杆的锁紧扣, 该锁紧扣的控制按钮装在所述拉杆的顶端。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335475 U 2 1/2 页 3 旅行箱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旅行箱。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在市面上销售的大型旅行箱, 一般包括有箱体, 箱体的三个侧面的开口通过 拉链来接合, 箱体的上端面和左侧。
4、面一般设有提耳, 箱体的上端面还设有拉杆, 箱体的底部 装有行走轮, 这样的箱体只能在地面上行走, 却无法爬楼梯。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旅行箱, 它可以解决现有的旅行箱爬楼梯有困难的问题。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它包括有箱体, 该箱体 的背部装有向上伸的拉杆, 所述箱体的底部装有行走轮, 所述箱体两侧边的下部均装有一 组爬行轮。 0005 上述技术方案中, 更具体的方案是 : 所述每组爬行轮有三个轮子, 所述轮子通过各 自的固定轴与一转轴连接, 该转轴通过一轴承与一伸缩杆连接, 所述伸缩杆的其中一节外 套有复位弹簧, 另一节所。
5、述伸缩杆与所述拉杆的底部连接, 所述拉杆的底部设有伸缩杆的 锁紧扣, 该锁紧扣的控制按钮装在所述拉杆的顶端。 0006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 0007 由于箱体底部在装有行走轮的同时, 其两侧边的下部均还装有一组爬行轮, 上楼 时, 只需把爬行轮弹出, 拉着拉杆即可通过爬行轮带动箱子爬楼梯, 非常的方便实用, 而不 用爬楼时, 可把爬行轮推进箱体内, 不占空间。 附图说明 0008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9 图 2 是爬行轮伸出的结构示意图。 0010 图 3 是爬行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以下结合附图。
6、实例,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 0012 如图 1、 图 2 和图 3 所示的本实施例, 它包括有箱体 1, 该箱体的背部装有向上伸的 拉杆 2, 箱体 1 的底部装有行走轮 3, 箱体 1 两侧边的下部均装有一组爬行轮 4, 每组爬行轮 有三个轮子, 轮子通过各自的固定轴 5 与一转轴 6 连接, 该转轴通过一轴承与一伸缩杆连 接, 伸缩杆有两节管子组成, 伸缩杆 9-1 外套有复位弹簧 7, 伸缩杆 9-2 与拉杆 2 的底部连 接, 拉 杆 2 的底部设有伸缩杆的锁紧扣, 该锁紧扣的控制按钮 8 装在拉杆 2 的顶端, 当要爬 楼时, 按下拉杆 2 顶端的控制按钮 8, 锁紧扣立刻。
7、松开伸缩杆, 伸缩杆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 往外伸, 爬行轮伸出了箱体外, 拉动拉杆, 爬行轮即可爬行, 而当用不着爬行轮时, 把爬行轮 说 明 书 CN 202335475 U 3 2/2 页 4 往箱体内一推, 锁紧扣即可缩进伸缩杆, 非常的方便实用。 0013 当然, 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 改型、 添加或替换, 也应 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202335475 U 4 1/3 页 5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335475 U 5 2/3 页 6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335475 U 6 3/3 页 7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335475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