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一种枇杷除核通筒及其枇杷除核工艺.pdf

  • 上传人:Y0****01
  • 文档编号:7149191
  • 上传时间:2019-09-28
  • 格式:PDF
  • 页数:11
  • 大小:656.55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0895220.3

    申请日:

    20180808

    公开号:

    CN109077328A

    公开日:

    2018122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23N4/04,A23L19/00

    主分类号:

    A23N4/04,A23L19/00

    申请人:

    浙江台州一罐食品有限公司

    发明人:

    孙敏华

    地址:

    318020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江口街道德俭路58号

    优先权:

    CN201810895220A

    专利代理机构:

    台州市中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潘浙军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枇杷除核通筒及其枇杷除核工艺,所述通筒包括大孔等径的通筒大头和小孔等径的通筒通杆,通筒大头的侧壁斜向后设置有果蒂出口;通筒大头顶部设置有上刀口;通筒通杆顶部设置有下刀口。本发明设计的通筒具有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的特点,能有效提升枇杷除核时的通口质量、提高枇杷的去核速度。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枇杷除核通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大孔等径的通筒大头和小孔等径的通筒通杆,通筒大头的侧壁斜向后设置有果蒂出口;通筒大头顶部设置有上刀口;通筒通杆顶部设置有下刀口。 2.一种枇杷除核工艺,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通筒进行加工操作,整个除核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a.将枇杷原料分成大、中、小三个级别,分别进入车间生产加工,对枇杷进行热烫、去皮,根据枇杷的大中小规格,分别使用大号通筒、中号通筒和小号通筒;b.将去除外皮后的枇杷拿在左手,枇杷果蒂向上,左手拇指和食指、中指等手指将枇杷握紧;c.右手拇指和食指中指抓紧通筒,通筒大头朝下插入;d.将通筒大头朝枇杷果蒂部位插入,直至果核处,转动通筒,利用上刀口切除果蒂并使果核松动,退出通筒,此时果蒂将被通筒带出,若果蒂没有随通筒带出,使用镊子将果蒂去除,可看见果内果核;e.去除果蒂后,采用通筒通杆在果把处通入枇杷内,利用下刀口的切入定位,将枇杷内果核逐个分别从果蒂去除侧通出,而后用镊子去除核膜,完成整个枇杷除核过程。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枇杷加工工具及其加工方法,具体为一种枇杷除核通筒及其枇杷除核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枇杷除核通筒结构如图1所示,整个通筒1′为圆锥筒结构,大的一头为通筒大头11′,小的一头为通筒小头12′,其结构相对比较简单,但经多年的使用发现,其用于枇杷除核比较麻烦,严重影响了枇杷的除核加工效率。

    以上通筒的枇杷除核工艺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1. 对枇杷2′进行热烫、去皮。

    2.将去除外皮后的枇杷2′拿在左手,枇杷果蒂21′向上,左手拇指和食指、中指等手指将枇杷2′握紧。

    3.右手拇指和食指中指抓紧通筒1′,通筒大头11′朝下插入枇杷2′。

    4.将通筒大头11′朝枇杷果蒂21′部位插入,直至果核22′处,之后退出通筒大头11′,此时果蒂21′将被通筒1′带出,若果蒂21′没有随通筒1′带出,使用镊子将果蒂去除,此时枇杷可看见果内果核22′,其结构如图2所示。

    5.去除果蒂21′后,倒置枇杷2′,采用通筒小头12′在枇杷果把处23′通入枇杷2′内,将枇杷内果核22′从去除果蒂21′侧通出。而后再用镊子去除核膜,完成整个枇杷除核过程,其结构如图3所示。

    以上通筒1结构简单但使用比较麻烦,严重影响了枇杷2的除核加工效率,具体存在以下不足:

    1、枇杷通筒1′尺寸只有一个级别,加工中枇杷2′原料不分级,使得枇杷2′去核时大的枇杷通口不够大,通出核后枇杷2′裂口较多,小的枇杷2′通口太大,生产消耗增加且形状难看,保证不了枇杷2′的通口质量。

    2、枇杷通筒大头11′、小头12′没有刀口,生产时去核速度慢,通口不整齐,小通口通枇杷核22′时易打滑,容易造成大通口裂口,通核不顺利。

    3、枇杷通筒大头11′至小头12′是圆锥筒状,在进行通核过程中小头12′直径会逐渐变大,若员工用力过大会使小头11′洞口变大或开裂,导致枇杷半成品形状不符合要求。

    4、通筒1′没有设计果蒂21′出口,通了的果蒂21′都陷在通筒1′内,通了2-5个枇杷就得要用专用通杆疏通一下通筒1′,严重影响了枇杷的去核速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枇杷除核通筒其枇杷除核工艺,其中的通筒具有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的特点,能有效提升枇杷除核时的通口质量、提高枇杷的去核速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枇杷除核通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大孔等径的通筒大头和小孔等径的通筒通杆,通筒大头的侧壁斜向后设置有果蒂出口;通筒大头顶部设置有上刀口;通筒通杆顶部设置有下刀口。

    一种枇杷除核工艺,采用所述通筒进行加工操作,整个除核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a.将枇杷原料分成大、中、小三个级别,分别进入车间生产加工,对枇杷进行热烫、去皮,根据枇杷的大中小规格,分别使用大号通筒、中号通筒和小号通筒;

    b.将去除外皮后的枇杷拿在左手,枇杷果蒂向上,左手拇指和食指、中指等手指将枇杷握紧;

    c.右手拇指和食指中指抓紧通筒,通筒大头朝下插入;

    d.将通筒大头朝枇杷果蒂部位插入,直至果核处,转动通筒,利用上刀口切除果蒂并使果核松动,退出通筒,此时果蒂将被通筒带出,若果蒂没有随通筒带出,使用镊子将果蒂去除,可看见果内果核。

    e.去除果蒂后,采用通筒通杆在果把处通入枇杷内,利用下刀口的切入定位,将枇杷内果核逐个分别从果蒂去除侧通出,而后用镊子去除核膜,完成整个枇杷除核过程。

    本发明设计的通筒由等径的通筒大头和通筒通杆组合构成,其中的通筒大头用于去除果蒂,其中的通筒通杆用于去除果把并顶出果核,其相比现有传统通筒具有以下优点:

    1.通筒大头的等径设置,使得一种规格的通筒通孔大小不变,为适应不同大小的枇杷加工需要,需配备大中小三种尺寸规格的通筒,并对原料枇杷按大中小分类进行加工,其可保证加工过程中枇杷核和通筒大头的孔径基本一致,使除核顺利,消耗降低,且枇杷通口开裂果小,能充分保证枇杷通口质量。

    2.枇杷通筒大头和通筒通杆顶部都有刀口设计,其能保证通口整齐,提高枇杷去核速度;同时通筒大头上的上刀口转动过程中可使果核松动,而通杆上的下刀口可固定枇杷核,使得通核过程不打滑,顺利将核通出。

    3. 枇杷通筒的通杆,其为等径结构,伸入过程中外径不会变大,可减小枇杷小通口裂口及避免通成大口现象,保证枇杷半成品形状一致。

    4.通筒大头侧壁斜向后设置有果蒂出口,使得操作过程中通筒大头内的果蒂能及时从该出口排出,减少了老通筒使用专用杆去除通筒内果蒂的操作,提升了枇杷去核加工的速度。

    附图说明

    图1、现有通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现有通筒去除果蒂的结构示意图;

    图3、现有通筒顶出果核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通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去除果蒂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顶出果核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一种枇杷除核通筒,整个通筒1包括大孔等径的通筒大头11和小孔等径的通筒通杆12,通筒大头12的侧壁斜向后设置有果蒂出口13;通筒大头11顶部设置有上刀口111;通筒通杆12顶部设置有下刀口121。

    为更加详细地说明本发明通筒的操作使用方法,以下提供了一种采用所述通筒1的枇杷2除核工艺,其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将枇杷2原料分成大、中、小三个级别,分别进入车间生产加工,对枇杷2进行热烫、去皮,根据枇杷2的大中小规格,分别使用大号通筒、中号通筒和小号通筒。

    2.将去除外皮后的枇杷2拿在左手,枇杷果蒂21向上,左手拇指和食指、中指等手指将枇杷2握紧;

    3.右手拇指和食指中指抓紧通筒1,通筒大头11朝下插入;

    4.将通筒大头11朝枇杷果蒂21部位插入,直至果核22处,转动通筒1,利用上刀口111切除果蒂21并使果核22松动,退出通筒1,此时果蒂21将被通筒1带出,若果蒂21没有随通筒1带出,使用镊子将果蒂21去除,可看见果内果核22,其结构如图2所示。

    4.去除果蒂21后,采用通筒通杆12在果把23处通入枇杷2内,利用下刀口121的切入定位,将枇杷内果核22逐个分别从果蒂21去除侧通出,而后用镊子去除核膜,完成整个枇杷除核过程,其结构如图3所示。

    以上由等径的通筒大头11和通筒通杆12组合构成的枇杷通筒1,其相比现有传统锥形筒形的通筒具有以下优点:

    1.通筒大头11的等径设置,使得一种规格的通筒1通孔大小不变,为适应不同大小的枇杷加工需要,需配备大中小三种尺寸规格的通筒,并对原料枇杷2按大中小分类进行加工,其可保证加工过程中枇杷果核22和通筒大头11的孔径基本一致,使除核顺利,消耗降低,且枇杷通口开裂果小,能充分保证枇杷2通口质量。

    2.枇杷通筒大头11和通筒通杆12顶部都有刀口设计,其能保证大小通口整齐,提高枇杷2去核速度;同时通筒大头11上的上刀口111转动过程中可使果核22松动,而通杆12上的下刀口121可固定枇杷果核22,使得通核过程不打滑,顺利将果核22通出。

    3.枇杷通筒1的小通杆12,其为等径结构,伸入过程中外径不会变大,可减小枇杷2小通口裂口及避免通成大口现象,保证枇杷2半成品形状一致。

    4.通筒大头11侧壁斜向后设置有果蒂出口13,使得操作过程中通筒大头11内的果蒂21能及时从该出口出去,减少了老通筒使用专用杆去除通筒内果蒂的操作,提升了枇杷去核加工的速度。

    综上,本发明设计的一种枇杷除核通筒,其具有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的特点,能有效提升枇杷除核时的通口质量、提高枇杷的去核速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关 键  词:
    一种 枇杷 核通筒 及其 工艺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枇杷除核通筒及其枇杷除核工艺.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14919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