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揉捻机转动加压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茶叶揉捻机转动加压装置.pdf(10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252827.7 (22)申请日 2017.09.27 (73)专利权人 浙江上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324000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经济开 发区凯旋南路8号 (72)发明人 姜晓亮 余超 周金亮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33109 代理人 尉伟敏 (51)Int.Cl. A23F 3/1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茶叶揉捻机转动加压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处理机器, 具体而 言涉及一种茶叶揉捻机转。
2、动加压装置。 本实用新 型一种茶叶揉捻机转动加压装置, 包括转动机构 和加压机构转动机构包括动力装置、 揉桶、 转动 轴和支撑架, 动力装置包括电机和转轴, 电机带 动转轴转动, 转动轴包括第一转动轴、 第二转动 轴和第三转动轴, 第一转动轴的一端与转轴连 接, 第一转动轴以第一转动轴与转轴的连接点为 中心转动, 支撑架的包括运转臂和框架, 揉桶与 框架固定连接; 加压机构包括支柱、 横杆和压盖, 支柱底部固定连接在支撑架上, 压盖通过万向接 头与横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助于在茶叶大量上 市时对茶叶进行连续揉捻, 提高了生产效率, 可 以调节对茶叶的揉捻的压力, 有助于提高茶叶的 质量。 权利。
3、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 CN 207836675 U 2018.09.11 CN 207836675 U 1.一种茶叶揉捻机转动加压装置, 包括: 转动机构: 所述的转动机构包括动力装置、 揉桶、 转动轴和支撑架, 所述的动力装置包 括电机和转轴, 所述的电机带动所述的转轴转动, 所述的转动轴包括第一转动轴、 第二转动 轴和第三转动轴, 所述的第一转动轴的一端与所述的转轴连接, 所述的第一转动轴以第一 转动轴与所述的转轴的连接点为中心转动, 所述的支撑架包括运转臂和框架, 所述的运转 臂包括第一运转臂第二运转臂和第三运转臂, 所述的第一运转臂和所述的第一转动轴枢轴 连接, 所述的第二。
4、运转臂和所述的第二转动轴枢轴连接, 所述的第三运转臂和所述的第三 转动轴枢轴连接, 所述的第二、 三转动轴的另一端枢轴连接在揉捻机支架上, 所述的揉桶与 所述的框架固定连接; 加压机构: 所述的加压机构包括支柱、 横杆和压盖, 所述的支柱包括第一支柱和第二支 柱, 所述的第一、 二支柱底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支撑架上, 所述的第一支柱和横杆铰接, 所 述的第二支柱包括第二支柱上部和第二支柱下部, 所述的第二支柱上部与所述的第二支柱 下部螺纹连接,所述的压盖通过万向接头与所述的横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揉捻机转动加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横杆包括 外壳、 丝杆、 手轮、 丝杆。
5、螺母和配重块, 所述的丝杆与所述的手轮固定连接, 所述的手轮带动 丝杆转动, 所述的配重块与所述的丝杆螺母固定连接, 所述的丝杆螺母连接在所述的丝杆 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揉捻机转动加压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的揉桶顶 部设有引导槽, 所述的引导槽的横截面为u形或v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揉捻机转动加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压盖包括 悬吊杆、 金属罩与压块, 所述的悬吊杆一端与所述的万向接头固定连接, 一端与所述的压块 固定连接且所述的悬吊杆位于所述的金属罩的横截面的中心位置, 所述的压块固定连接在 所述的金属罩底部, 所述的金属罩为圆台形, 且金属罩从。
6、上到下横截面的直径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茶叶揉捻机转动加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压块底部 为凹陷状态且从边缘到中心逐渐下凹程度增强, 所述的压块表面设有若干根凸条, 所述的 凸条的横截面为半圆形, 所述的压块底部中心位置设有凸块, 所述的凸块为锥形。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836675 U 2 一种茶叶揉捻机转动加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处理机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茶叶揉捻机转动加压装 置。 背景技术 0002 茶叶的揉捻指的是把经过杀青或萎凋变软的鲜叶用手工或机器揉成条形、 针形、 颗粒、 片等要求的形状就叫揉捻。 。
7、揉捻的功用除了做形, 主要是造成细胞破碎、 茶汁溢出, 溢 出的茶汁附着在已成形的叶表面, 干燥后冲泡才能泡出颜色和滋味。 所以揉捻是做各种茶 都必有的一道加工工序。 0003 而目前多用手工揉捻的方法处理茶叶, 而随着茶叶自动化生产线的发展也有一些 揉茶机械出现, 但是这些揉茶机多是运用搅拌装置在揉桶中对茶叶进行揉捻, 完成揉捻操 作后停止机械然后将揉捻好的茶叶排出, 再重新加入茶叶进行揉捻, 当新茶上市的时候, 由 于需要揉捻大量的茶叶, 然而揉捻这一工序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揉桶不可能无限制的 加高, 单次处理的茶叶的量极为有限, 那么茶叶的生产因此而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严重影响 生产。
8、效率。 0004 因此目前需要一种有助于进行连续进行茶叶揉捻的茶叶揉捻机转动加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提供一种茶叶揉捻机转动加压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 术方案: 0006 一种茶叶揉捻机转动加压装置, 包括: 0007 转动机构: 所述的转动机构包括动力装置、 揉桶、 转动轴和支撑架, 所述的动力装 置包括电机和转轴, 所述的电机带动所述的转轴转动, 所述的转动轴包括第一转动轴、 第二 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 所述的第一转动轴的一端与所述的转轴连接, 所述的第一转动轴以 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的转轴的连接点为中心转动, 所述的支撑架的包括运转臂和框架, 所述 的运转。
9、臂包括第一运转臂第二运转臂和第三运转臂, 所述的第一运转臂和所述的第一转动 轴枢轴连接, 所述的第二运转臂和所述的第二转动轴枢轴连接, 所述的第三运转臂和所述 的第三转动轴枢轴连接, 所述的第二、 三转动轴的另一端枢轴连接在揉捻机支架上, 所述的 揉桶与所述的框架固定连接; 0008 加压机构: 所述的加压机构包括支柱、 横杆和压盖, 所述的支柱包括第一支柱和第 二支柱, 所述的第一、 二支柱底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支撑架上, 所述的第一支柱和横杆铰 接, 所述的第二支柱包括第二支柱上部和第二支柱下部, 所述的第二支柱上部与所述的第 二支柱下部螺纹连接,所述的压盖通过万向接头与所述的横杆连接。 0。
10、009 在实际使用本发明时将本发明安装在揉捻机上, 让本发明揉桶的运动范围在揉盘 的上方且不超过揉盘的范围。 0010 首先, 在使用本发明来对茶叶进行揉捻操作时, 将茶叶倒入揉桶中, 随着茶叶的不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207836675 U 3 断加入, 茶叶逐渐在揉桶中堆积, 逐渐将压盖撑起, 同时受到压盖的重力作用, 而在本发明 运转时, 电机带动转轴旋转, 然后转轴带动第一转动轴以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的转轴的连接 点为中心转动, 然后由第一转动轴带动支撑架运动, 再由支撑架带动第二转动轴以第二转 动轴和揉捻机支架的枢轴连接点为中心转动, 从而使得揉桶与加压机构一起在揉盘上方作。
11、 圆周运动, 揉桶和加压机构的圆周运动和压盖的压力配合作用完成对茶叶的揉捻, 于此同 时将揉盘里的已经揉捻好的茶叶不断排出, 实现对茶叶的不间断揉捻。 0011 本发明通过采用将转动机构和加压机构在揉盘上方进行运动实现对茶叶的揉捻, 而经过挤压的茶叶则会从揉桶底部离开本发明的转动加压机构, 便于在揉茶的同时进行揉 捻完的茶叶的出料, 将进料和出料的同步进行, 解决了在传统工艺中, 在揉捻完毕之后需要 停止机械然后将揉捻好的茶叶排出, 再重新加入茶叶进行揉捻, 工艺复杂效率低的问题, 可 以在本发明运转时不间断地连续进行茶叶揉捻工作。 而且本发明将揉桶连同加压装置一起 在揉盘上方运动, 通过压盖。
12、和揉桶的两次揉捻作用有利于提高揉茶的效率。 0012 作为优选, 所述的横杆包括外壳、 丝杆、 手轮、 丝杆螺母和配重块, 所述的丝杆与所 述的手轮固定连接, 所述的手轮带动丝杆转动, 所述的配重块与所述的丝杆螺母固定连接, 所述的丝杆螺母连接在所述的丝杆上。 0013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来对茶叶进行揉捻操作时, 先摇动手轮, 通过手轮转动丝杆, 使 得丝杆螺母带动配重块在丝杆上移动, 通过配重块的移动可以调节加压机构对茶叶的压 力, 从而可以使本实用新型针对不同情况调节在揉茶时对茶叶的压力, 使操作人员可以针 对采集的茶叶的大小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也提高了本实用新型揉捻出的茶叶的质量。 001。
13、4 作为优选, 在所述的揉桶顶部设有引导槽, 所述的引导槽的横截面为u形或v形。 0015 通过在揉桶的顶部加设引导槽, 可以防止茶叶在加入揉桶时洒落在揉桶外, 同时 减少了加入茶叶时的工作量, 节约了人力成本, 而引导槽的结构有助于茶叶顺利快速地进 入到揉桶中, 进一步减小了茶叶散落在揉桶外的可能性。 0016 作为优选, 所述的压盖包括悬吊杆、 金属罩与压块, 所述的悬吊杆一端与所述的万 向接头固定连接, 一端与所述的压块固定连接且所述的悬吊杆位于所述的金属罩的横截面 的中心位置, 所述的压块固定连接在所述的金属罩底部, 所述的金属罩为圆台形, 且金属罩 从上到下横截面的直径逐渐增大。 0。
14、017 以万向接头连接金属压盖和横杆可以使得压盖在使用时可以随转动机构转动而 产生晃动, 在晃动时可以加强压块底部对于茶叶的揉捻作用, 而且锥形的设计可以保证茶 叶不被压盖阻挡住而顺利地进入揉桶。 0018 作为优选, 所述的压块底部为凹陷状态且从边缘到中心逐渐下凹程度增强, 所述 的压块表面设有若干根凸条, 所述的凸条的横截面为半圆形, 所述的压块底部中心位置设 有凸块, 所述的凸块为锥形。 0019 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中, 将压块底部设计为凹陷的状态, 此时在茶叶不断加入揉 桶的过程中, 随着茶叶的量不断增多, 压盖被茶叶顶起, 配合转动机构带动加压机构在揉盘 上转动, 此时茶叶会经过压盖。
15、的边缘进入到压块的凹陷处内。 通过在凹陷处内设置有凸块 和凸条可以增大在揉捻当中茶叶所受的力的大小, 从而加强本实用新型揉捻的效率, 同时 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凹陷可以加大茶叶与压盖之间的作用面积, 从而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 的揉捻的效率。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207836675 U 4 0020 而且在用普通揉茶机进行揉捻时, 施加在茶叶上的力是不变的, 而本实用新型在 进行揉捻的茶叶的过程中, 茶叶由在压块下方受到揉捻作用, 首先在凹陷处受到较小的压 力在凸块和凸条的位置上受到较大的力, 该设计较好的还原了人工揉捻茶叶时所依照的 “轻、 重、 轻” 的揉捻技巧, 在最初的时候, 。
16、茶叶还比较脆弱, 在凹陷处受到所以轻压在挤出茶 汁的同时较轻的压力也不会损坏茶叶的整体结构, 茶叶比较湿润, 受到凸块和凸条的重压 加快茶叶的成型, 再在凹陷处受到轻压有利于茶叶的成型, 从而可以提高揉捻出的茶叶的 质量品质。 0021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 有助于在茶叶大量上市时对茶叶进行连续揉 捻, 提高了生产效率 (2) 提高了茶叶揉捻的效果, 有助于提高茶叶的质量 (3) 可以调节对茶 叶的揉捻的压力, 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压盖的结构示意图;。
17、 0025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案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解释: 0027 一种茶叶揉捻机转动加压装置, 包括: 0028 如图1所示, 转动机构2: 所述的转动机构2安装在所述的揉捻机支架1上, 所述的转 动机构2包括动力装置21、 揉桶22、 转动轴23和支撑架24, 在所述的揉桶22顶部设有引导槽 221, 所述的引导槽221的横截面为u形或v形, 所述的动力装置21包括电机211和转轴212, 所 述的电机211带动所述的转轴212转动, 所述的转动轴23包括第一转动轴231和第二转动轴 232和第三转轴233, 所述的支撑架2。
18、4包括运转臂241和框架242, 所述的运转臂包括第一运 转臂2411第二运转臂2412和第三运转臂2413, 所述的第一运转臂2411和所述的第一转动轴 231枢轴连接, 所述的第二运转臂2412和所述的第二转动轴232枢轴连接, 所述的第三运转 臂2413和所述的第三转动轴233枢轴连接, 所述的第二转动轴232和第三转动轴233的另一 端枢轴连接在揉捻机支架1上, 所述的揉桶22与所述的框架固定连接, 所述的第一转动轴 231的一端与所述的转轴212连接, 所述的第一转动轴231以第一转动轴231与所述的转轴 212的连接点为中心转动, 所述的第一转动轴231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支撑架24的。
19、一端枢轴连 接, 所述的支撑架24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二转动轴232枢轴连接, 所述的揉桶22与所述的框 架242固定连接; 0029 加压机构3: 所述的加压机构3包括支柱31、 横杆32和压盖33, 所述的横杆32包括外 壳321、 丝杆322、 手轮323、 丝杆螺母324和配重块325, 所述的丝杆322与所述的手轮323固定 连接, 所述的手轮323带动丝杆322转动, 所述的配重块325与所述的丝杆螺母324固定连接, 所述的丝杆螺母324连接在所述的丝杆322上, 所述的支柱31包括第一支柱311和第二支柱 312, 所述的外壳321上设有滑槽3211, 所述的配重块325滑动连接。
20、在所述的滑槽3211内, 所 述的第一支柱311和第二支柱312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支撑架24上, 所述的第一支柱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207836675 U 5 311和横杆32铰接, 所述的第二支柱312包括第二支柱上部3121和第二支柱下部3122, 所述 的第二支柱上部3121与所述的横杆32铰接, 所述的第二支柱下部, 所述的压盖33通过万向 接头与所述的横杆32连接, 所述的第二支柱上部3121与所述的第二支柱下部3122螺纹连 接, 所述的压盖33包括悬吊杆331、 金属罩332与压块333, 所述的悬吊杆331一端与所述的万 向接头固定连接, 一端与所述的压块3。
21、33固定连接且所述的悬吊杆331位于所述的金属罩 332的横截面的中心位置, 所述的压块333固定连接在所述的金属罩332底部, 所述的金属罩 332为圆台形, 且金属罩332从上到下横截面的直径逐渐增大。 所述的压块333底部为凹陷状 态且从边缘到中心逐渐下凹程度增强, 所述的压块333底部中心位置设有凸块3332, 所述的 凸块3332为锥形, 所述的压块333表面设有若干根凸条3331, 所述的凸条3331的横截面为半 圆形。 0030 使用本发明来对茶叶进行揉捻操作时, 先摇动手轮323, 通过手轮323转动丝杆 322, 使得丝杆螺母324带动配重块325在丝杆322上移动, 通过配。
22、重块325的移动可以调节加 压机构3对茶叶的压力, 由于将所述的配重块325滑动连接在滑槽中, 可以防止滑块在丝杆 螺母324的作用下在横杆32上长时间的滑动造成滑块与横杆32磨损, 影响配重块325的作 用, 同时也减小了滑块在滑动时所受的摩擦力, 减少了工作人员调节配重块325位置时所用 的人力成本, 提高了生产效率, 从而可以使本发明针对不同情况调节在揉茶时对茶叶的压 力, 使操作人员可以针对采集的茶叶的大小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也提高了本发明揉捻出的 茶叶的质量。 0031 然后将茶叶倒入揉桶22中, 随着茶叶的不断加入, 茶叶逐渐在揉桶22中堆积, 逐渐 将压盖33撑起, 同时受到压盖。
23、33的重力作用, 而在本发明运转时, 电机211带动转轴212旋 转, 然后转轴212带动第一转动轴231以以第一转动轴231与所述的转轴212的连接点为中心 转动, 然后由第一转动轴231带动支撑架24运动, 再由支撑架24带动第二、 三转动轴以第二、 三转动轴和揉捻机支架1的枢轴连接点为中心转动, 从而使得揉桶22与加压机构3一起在揉 捻机支架1的揉盘上方作圆周运动, 揉桶22和加压机构3的圆周运动和压盖33的压力配合作 用完成对茶叶的揉捻, 然后在脱离揉桶时会经过揉桶22边缘的再一次揉捻。 0032 而且随着茶叶不断进入揉桶22中, 在经过揉捻之后已经揉捻好的茶叶积攒在揉捻 机支架1的揉。
24、盘的下层, 有助于工作人员将以处理好的茶叶取出, 该设计有助于茶叶的收集 和后续包装, 提高了本发明的生产效率。 本发明采用这种设计可以在不断加入未处理茶叶 的同时使已经处理过的茶叶及时取出, 可以连续处理茶叶, 提高了本发明的生产效率, 实现 了在绿茶大规模上市时需要快速处理的生产要求。 0033 本发明通过进料和出料的同步进行, 解决了在传统工艺中, 在揉捻完毕之后需要 停止机械然后将揉捻好的茶叶排出, 再重新加入茶叶进行揉捻, 工艺复杂效率低的问题, 可 以在本发明运转时不间断地连续进行茶叶揉捻工作。 而且本发明将揉桶22连同加压装置一 起在揉捻机支架1的揉盘上方运动, 通过压盖33和揉。
25、桶22的两次揉捻作用有利于提高揉茶 的效率。 0034 而且本发明通过在揉桶22的顶部加设引导槽, 可以防止茶叶在加入揉桶22时洒落 在揉桶22外, 同时减少了加入茶叶时的工作量, 节约了人力成本, 而引导槽的结构有助于茶 叶顺利快速地进入到揉桶22中, 进一步减小了茶叶散落在揉桶22外的可能性。 0035 在本发明的方案中, 将压块333底部设计为凹陷的状态, 此时在茶叶不断加入揉桶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207836675 U 6 22的过程中, 随着茶叶的量不断增多, 压盖33被茶叶顶起, 配合转动机构2带动加压机构3在 揉捻机支架1上转动, 此时茶叶会经过压盖33的边缘进入。
26、到压块333的凹陷处内。 通过在凹 陷处内设置有凸块3332和凸条3331可以增大在揉捻当中茶叶所受的力的大小, 从而加强本 发明揉捻的效率, 同时本发明设置了凹陷可以加大茶叶与压盖33之间的作用面积, 从而进 一步提高本发明的揉捻的效率。 0036 而且在用普通揉茶机进行揉捻时, 施加在茶叶上的力是不变的, 而本发明在进行 揉捻的茶叶的过程中, 茶叶由在压块333下方受到揉捻作用, 首先在凹陷处受到较小的压力 在凸块3332和凸条3331的位置上受到较大的力, 该设计较好的还原了人工揉捻茶叶时所依 照的 “轻、 重、 轻” 的揉捻技巧, 在最初的时候, 茶叶还比较脆弱, 在凹陷处受到所以轻压。
27、在挤 出茶汁的同时较轻的压力也不会损坏茶叶的整体结构, 茶叶比较湿润, 受到凸块3332和凸 条3331的重压加快茶叶的成型, 再在凹陷处受到轻压有利于茶叶的成型, 从而可以提高揉 捻出的茶叶的质量品质。 0037 而且通过板材冲压有助于提高生产率, 降低成本, 提高产品精度, 有助于减小该部 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磨损, 提高了本发明的使用寿命。 0038 由于茶叶揉捻的环境多为潮湿环境, 在揉捻过程中茶叶的组织液被挤压出来, 逐 渐挥发造成了揉捻使用条件较为潮湿, 而配重块由于需要在滑槽内滑动, 如果发生锈蚀会 严重影响到本发明的使用, 因此本发明的配重块采用不锈钢材料有助于减少锈蚀提高本发 明的使用寿命, 保证了配重块在滑槽的顺利滑动, 有助于本发明在揉捻茶叶时调节对于茶 叶的压力。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207836675 U 7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8 CN 207836675 U 8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9 CN 207836675 U 9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10 CN 207836675 U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