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吸浆虫成虫采集网.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小麦吸浆虫成虫采集网.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1995498 U (45)授权公告日 2011.10.05 CN 201995498 U *CN201995498U* (21)申请号 201120002213.X (22)申请日 2011.01.06 A01M 5/02(2006.01) (73)专利权人 何运转 地址 071000 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农业大学西 校区植物保护学院 专利权人 王宁 刘顺 (72)发明人 何运转 王宁 刘顺 秦秋菊 黎丹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小麦吸浆虫成虫采集网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麦吸浆虫预测预报 与研究工作中的专用的成虫采集网, 具体公开了 一种小麦吸浆。
2、虫成虫采集网, 该采集网具有上宽 下窄的圆锥状外形结构, 在网底至往上三分之一 的部位, 粘结并固定一层丝绸内壁 (1), 在采集网 的底部粘接固定一个透明塑料制作的柱状容器 (2), 柱状容器 2 的内壁分布有半个小米粒状的半 圆形凸起 (3), 其分布密度为 9 个 / 平方厘米, 凸 起中央带有微小细孔 (4)。除适用于小麦吸浆虫 成虫的采集外, 还适用于其它弱小昆虫 ( 如 : 蚜 虫、 粉虱、 蓟马等 ) 标本的采集。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CN 201995500 U1/。
3、1 页 2 1. 一种小麦吸浆虫成虫采集网, 其特征在于 : 该采集网具有上宽下窄的圆锥状外形结 构, 在网底至往上三分之一的部位, 粘结并固定一层丝绸内壁 (1), 在采集网的底部粘接固 定一个透明塑料制作的柱状容器 (2), 柱状容器 2 的内壁分布有半个小米粒状的半圆形凸 起 (3), 其分布密度为 9 个 / 平方厘米, 凸起中央带有微小细孔 (4)。 2. 根据权利要求 1 的小麦吸浆虫成虫采集网, 其特征在于 : 该柱状容器 (2) 的柱高 6.5-7.5 厘米, 柱直径 3.5-4.5 厘米。 3. 根据权利要求 1 的小麦吸浆虫成虫采集网, 其特征在于 : 该采集网的长度为 1。
4、-1.5 米。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1995498 U CN 201995500 U1/2 页 3 一种小麦吸浆虫成虫采集网 0001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昆虫采集网, 尤其涉及用于采集小麦吸浆虫的成虫 采集网。 0002 背景技术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的害虫, 2009 年全国小麦吸浆虫发生面积达 266.67 万亩, 对我国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由于小麦吸浆虫虫体小, 发生隐蔽, 一年中有 10 个月在土壤中生活, 并且成虫只在早晨和傍晚活动, 难以发现, 所以做好预测预报对有效 适时防治尤为重要。 目前, 小麦吸浆虫的预测预报方法主要有 : 幼虫的淘土法和成虫的网捕 法。。
5、在采用成虫网捕调查时, 需要采用手持捕虫网, 顺麦垄逆风行走, 网口下部紧贴小麦穗 颈, 边走边左右往返捕虫, 每点捕 10 复网, 然后统计并计算捕获的小麦吸浆虫成虫数。 0003 目前通常采用的采集网都是用常规网状材料(例如尼龙纱、 珠罗纱、 细纱布等)制 作的、 上宽下窄呈圆锥形且最宽处附有一杆状物的网, 然而由于小麦吸浆虫成虫具有自身 的特性, 其个体微小并非常柔弱, 在往返捕虫时大部分虫体与网壁摩擦而破损, 并且在完成 10 复网后, 小麦吸浆虫成虫往往统统滚落在网底, 几乎粘混成一片甚至一团, 特别难以倒出 来, 由此给统计成虫数量带来很大的实际困难, 容易产生较大的误差, 导致最。
6、终预测预报结 果的不准确。 0004 鉴于此, 本申请人经过 2 年多的研究, 经过多次改进、 试验与实践, 设计研制了一 种专门用于小麦吸浆虫预测预报与研究统计工作中, 能够大量地、 持续不断地采集弱小昆 虫标本的采集网, 该采集网能减少虫体与网壁摩擦而产生的虫体破损, 并且不让滚落在网 底的成虫成团, 以便于预测预报研究工作。 0005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采集网具有如下结构 : 该采集网基本采用传统的采 集网的上宽下窄的圆锥状外形结构, 如附图 1 所示, 总长度为 1-1.5 米。在采集网的网底至 往上三分之一的部位, 粘结并固定一层丝绸内壁 1, 在采集网的底部粘接固定一个透明。
7、塑料 制作的柱状容器 2, 柱状容器 2 的内壁分布有大量半个小米粒状的半圆形凸起 3, 凸起中央 带有微小细孔4, 如附图2和3所示 ; 该柱状容器2的柱高6.5-7.5厘米, 柱直径3.5-4.5厘 米。 0006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采集网可以使得在采集小麦吸浆虫的成虫时, 当昆虫进入网 底往上的三分之一处初步大量与网壁开始接触时, 受到丝绸内壁 1 的保护, 昆虫被该光滑 柔软的丝绸内壁保护起来, 减少了与网壁摩擦而产生的虫体破损 ; 随后当昆虫滑落到采集 网底部的柱状容器 2 时, 昆虫可以均匀散落并附着在柱状容器 2 内壁上的半圆形凸起 3 上, 不会粘混成一片甚至一团, 容易磕倒出。
8、来, 使得采集者能够在短时间内大量地、 持续不断地 采集小麦吸浆虫的成虫标本, 方便了虫口的统计, 使预测预报的结果更加精准。 0007 柱状容器2设置在柱状容器2的直径大小与采集网的锥形底部的直径大小相同之 处, 以使得采集到的昆虫完全落入柱状容器 2 中。设置柱状容器 2 之处不用固定丝绸内壁 1。柱状容器 2 内壁的半圆形凸起 3 的密度为 9 个 / 平方厘米, 该密度的凸起与凸起中央所 带有的微小细孔 4 能够提高柱状容器 2 的透气性, 使得在夏天捕虫时短时间内虫体不易腐 烂。 0008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采集网的制作方法如下 : 说 明 书 CN 201995498 U CN 2。
9、01995500 U2/2 页 4 0009 选择丝绸、 粘结和固定丝绸和柱状容器所需的强力快速粘胶与细丝线 ; 0010 柱状容器 2 : 可以选择找专业的制作机构按本实用新型说明和附图所示制作, 也 可以选择自己手工按本说明书和附图所示制作。在选择自己手工制作时, 首先需要选购小 型的质地轻薄的透明塑料制作的柱状容器, 调整该容器的形状为 : 杯高 6.5-7.5 厘米, 口径 3.5-4.5 厘米的圆柱形容器 ; 选购的柱状容器的质地一定要轻薄, 以容器的总体质量不超 过 10 克为标准 ; 该容器还要有一定的硬度以维持其柱状容器的形状, 以在捕虫网底粘接并 固定后不会改原有形状为标准。。
10、 0011 自己手工制作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柱状容器 2 的方法 : 用细头解剖针或小号缝 针, 将上述容器用酒精灯火焰烧热后在选购或整改后的符合上述标准的透明塑料制作的柱 状容器的杯壁与杯底细密而缓慢地从外向内打孔, 打孔的速度越慢凸起的形状越会接近半 个小米粒的大小与形状, 带微小细孔的半个小米粒状的半圆形凸起的密度以每平方厘米 9 个为宜, 以便在网捕吸浆虫成虫时提高其透气性。 0012 制作方法 : 将按照网形状裁剪好的丝绸固定在网底至往上三分之一的部位, 随后 将上述特定的柱状容器缝接并固定在网底部。 0013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专门用于小麦吸浆虫预测预报与研究工作中的成虫采集的 采集。
11、网, 除适用于小麦吸浆虫成虫的采集外, 还适用于其它弱小昆虫 ( 如 : 蚜虫、 粉虱、 蓟马 等 ) 标本的采集。该实用新型采集网结构简单、 容易制作、 成本低廉, 精巧而完美的结构设 计, 解决了弱小虫体在向网底滑行时与网壁产生快速摩擦对虫体造成严重的损伤, 同时也 解决了昆虫统统滚落在网底, 几乎粘混成一片甚至一团, 由此昆虫数量很难统计并容易产 生较大误差, 导致最终预测预报结果的不准确的巨大难题。本实用新型专用于弱小昆虫标 本捕捉的采集网, 能够大量的持续不断的采集弱小昆虫的标本, 是一项非常实用而有价值 的新型小麦吸浆虫成虫以及其它弱小昆虫预测预报与研究工作的专用采集工具。 附图说。
12、明 0014 附图 1 : 本实用新型采集网的侧面图 0015 附图 2 : 本实用新型的柱状容器 2 的主视图 0016 附图 3 : 柱状容器 2 的内壁分布的半圆形凸起 3 的局部放大图 0017 柱状容器 2 的内壁分布有大量半个小米粒状的半圆形凸起 3, 凸起中央带有微小 细孔 4 具体实施方式 : 0018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采集网具有如下结构 : 采集网具有上宽下窄的圆锥状外形结 构, 最宽处带有一根竹杆, 该采集网采用尼龙纱材料制得, 其总长度为 1.2 米。在采集网的 网底至往上三分之一的部位 ( 即 40 厘米处 ) 粘结并固定一层丝绸内壁 1, 在采集网的底部 粘接固定了一个透明塑料制作的、 高度为7厘米、 直径为4厘米的柱状容器2, 该容器2的内 壁分布有大量半个小米粒状的半圆形凸起 3, 凸起中央带有微小细孔 4, 半圆形凸起 3 的密 度为 9 个 / 平方厘米。 0019 采用该采集网进行捕集昆虫时, 在捕 10 复网的情形下, 成虫不会成团, 且虫体与 网壁摩擦而产生的虫体破损情形大大减少。 说 明 书 CN 201995498 U CN 201995500 U1/1 页 5 图 1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995498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