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一种小麦吸浆虫成虫采集网.pdf

  • 上传人:sha****007
  • 文档编号:7124449
  • 上传时间:2019-09-26
  • 格式:PDF
  • 页数:5
  • 大小:338.49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20002213.X

    申请日:

    20110106

    公开号:

    CN201995498U

    公开日:

    2011100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M5/02

    主分类号:

    A01M5/02

    申请人:

    何运转,王宁,刘顺

    发明人:

    何运转,王宁,刘顺,秦秋菊,黎丹

    地址:

    071000 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植物保护学院

    优先权:

    CN201120002213U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麦吸浆虫预测预报与研究工作中的专用的成虫采集网,具体公开了一种小麦吸浆虫成虫采集网,该采集网具有上宽下窄的圆锥状外形结构,在网底至往上三分之一的部位,粘结并固定一层丝绸内壁(1),在采集网的底部粘接固定一个透明塑料制作的柱状容器(2),柱状容器2的内壁分布有半个小米粒状的半圆形凸起(3),其分布密度为9个/平方厘米,凸起中央带有微小细孔(4)。除适用于小麦吸浆虫成虫的采集外,还适用于其它弱小昆虫(如:蚜虫、粉虱、蓟马等)标本的采集。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小麦吸浆虫成虫采集网,其特征在于:该采集网具有上宽下窄的圆锥状外形结构,在网底至往上三分之一的部位,粘结并固定一层丝绸内壁(1),在采集网的底部粘接固定一个透明塑料制作的柱状容器(2),柱状容器2的内壁分布有半个小米粒状的半圆形凸起(3),其分布密度为9个/平方厘米,凸起中央带有微小细孔(4)。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小麦吸浆虫成虫采集网,其特征在于:该柱状容器(2)的柱高6.5-7.5厘米,柱直径3.5-4.5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小麦吸浆虫成虫采集网,其特征在于:该采集网的长度为1-1.5米。

    说明书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昆虫采集网,尤其涉及用于采集小麦吸浆虫的成虫采集网。

    背景技术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的害虫,2009年全国小麦吸浆虫发生面积达266.67万亩,对我国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由于小麦吸浆虫虫体小,发生隐蔽,一年中有10个月在土壤中生活,并且成虫只在早晨和傍晚活动,难以发现,所以做好预测预报对有效适时防治尤为重要。目前,小麦吸浆虫的预测预报方法主要有:幼虫的淘土法和成虫的网捕法。在采用成虫网捕调查时,需要采用手持捕虫网,顺麦垄逆风行走,网口下部紧贴小麦穗颈,边走边左右往返捕虫,每点捕10复网,然后统计并计算捕获的小麦吸浆虫成虫数。

    目前通常采用的采集网都是用常规网状材料(例如尼龙纱、珠罗纱、细纱布等)制作的、上宽下窄呈圆锥形且最宽处附有一杆状物的网,然而由于小麦吸浆虫成虫具有自身的特性,其个体微小并非常柔弱,在往返捕虫时大部分虫体与网壁摩擦而破损,并且在完成10复网后,小麦吸浆虫成虫往往统统滚落在网底,几乎粘混成一片甚至一团,特别难以倒出来,由此给统计成虫数量带来很大的实际困难,容易产生较大的误差,导致最终预测预报结果的不准确。

    鉴于此,本申请人经过2年多的研究,经过多次改进、试验与实践,设计研制了一种专门用于小麦吸浆虫预测预报与研究统计工作中,能够大量地、持续不断地采集弱小昆虫标本的采集网,该采集网能减少虫体与网壁摩擦而产生的虫体破损,并且不让滚落在网底的成虫成团,以便于预测预报研究工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采集网具有如下结构:该采集网基本采用传统的采集网的上宽下窄的圆锥状外形结构,如附图1所示,总长度为1-1.5米。在采集网的网底至往上三分之一的部位,粘结并固定一层丝绸内壁1,在采集网的底部粘接固定一个透明塑料制作的柱状容器2,柱状容器2的内壁分布有大量半个小米粒状的半圆形凸起3,凸起中央带有微小细孔4,如附图2和3所示;该柱状容器2的柱高6.5-7.5厘米,柱直径3.5-4.5厘米。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采集网可以使得在采集小麦吸浆虫的成虫时,当昆虫进入网底往上的三分之一处初步大量与网壁开始接触时,受到丝绸内壁1的保护,昆虫被该光滑柔软的丝绸内壁保护起来,减少了与网壁摩擦而产生的虫体破损;随后当昆虫滑落到采集网底部的柱状容器2时,昆虫可以均匀散落并附着在柱状容器2内壁上的半圆形凸起3上,不会粘混成一片甚至一团,容易磕倒出来,使得采集者能够在短时间内大量地、持续不断地采集小麦吸浆虫的成虫标本,方便了虫口的统计,使预测预报的结果更加精准。

    柱状容器2设置在柱状容器2的直径大小与采集网的锥形底部的直径大小相同之处,以使得采集到的昆虫完全落入柱状容器2中。设置柱状容器2之处不用固定丝绸内壁1。柱状容器2内壁的半圆形凸起3的密度为9个/平方厘米,该密度的凸起与凸起中央所带有的微小细孔4能够提高柱状容器2的透气性,使得在夏天捕虫时短时间内虫体不易腐烂。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采集网的制作方法如下:

    选择丝绸、粘结和固定丝绸和柱状容器所需的强力快速粘胶与细丝线;

    柱状容器2:可以选择找专业的制作机构按本实用新型说明和附图所示制作,也可以选择自己手工按本说明书和附图所示制作。在选择自己手工制作时,首先需要选购小型的质地轻薄的透明塑料制作的柱状容器,调整该容器的形状为:杯高6.5-7.5厘米,口径3.5-4.5厘米的圆柱形容器;选购的柱状容器的质地一定要轻薄,以容器的总体质量不超过10克为标准;该容器还要有一定的硬度以维持其柱状容器的形状,以在捕虫网底粘接并固定后不会改原有形状为标准。

    自己手工制作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柱状容器2的方法:用细头解剖针或小号缝针,将上述容器用酒精灯火焰烧热后在选购或整改后的符合上述标准的透明塑料制作的柱状容器的杯壁与杯底细密而缓慢地从外向内打孔,打孔的速度越慢凸起的形状越会接近半个小米粒的大小与形状,带微小细孔的半个小米粒状的半圆形凸起的密度以每平方厘米9个为宜,以便在网捕吸浆虫成虫时提高其透气性。

    制作方法:将按照网形状裁剪好的丝绸固定在网底至往上三分之一的部位,随后将上述特定的柱状容器缝接并固定在网底部。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专门用于小麦吸浆虫预测预报与研究工作中的成虫采集的采集网,除适用于小麦吸浆虫成虫的采集外,还适用于其它弱小昆虫(如:蚜虫、粉虱、蓟马等)标本的采集。该实用新型采集网结构简单、容易制作、成本低廉,精巧而完美的结构设计,解决了弱小虫体在向网底滑行时与网壁产生快速摩擦对虫体造成严重的损伤,同时也解决了昆虫统统滚落在网底,几乎粘混成一片甚至一团,由此昆虫数量很难统计并容易产生较大误差,导致最终预测预报结果的不准确的巨大难题。本实用新型专用于弱小昆虫标本捕捉的采集网,能够大量的持续不断的采集弱小昆虫的标本,是一项非常实用而有价值的新型小麦吸浆虫成虫以及其它弱小昆虫预测预报与研究工作的专用采集工具。

    附图说明

    附图1:本实用新型采集网的侧面图

    附图2:本实用新型的柱状容器2的主视图

    附图3:柱状容器2的内壁分布的半圆形凸起3的局部放大图

    柱状容器2的内壁分布有大量半个小米粒状的半圆形凸起3,凸起中央带有微小细孔4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采集网具有如下结构:采集网具有上宽下窄的圆锥状外形结构,最宽处带有一根竹杆,该采集网采用尼龙纱材料制得,其总长度为1.2米。在采集网的网底至往上三分之一的部位(即40厘米处)粘结并固定一层丝绸内壁1,在采集网的底部粘接固定了一个透明塑料制作的、高度为7厘米、直径为4厘米的柱状容器2,该容器2的内壁分布有大量半个小米粒状的半圆形凸起3,凸起中央带有微小细孔4,半圆形凸起3的密度为9个/平方厘米。

    采用该采集网进行捕集昆虫时,在捕10复网的情形下,成虫不会成团,且虫体与网壁摩擦而产生的虫体破损情形大大减少。

    关 键  词:
    一种 小麦 吸浆虫 成虫 采集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小麦吸浆虫成虫采集网.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12444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