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白茶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白茶具有地域唯一、工艺天然和功效独特等特性,中医药理证明, 白茶性清凉、消热降火、消暑解毒、具有治病之功效,特别是随着近 年来欧美国家对白茶进行的深入研究发现,白茶具有以下功效:
1、防癌、抗癌、防暑、解毒、治牙痛,白茶的自由基含量最低, 黄酮含量最高,氨基酸含量平均值高于其他茶类,具有降血压、降血 脂、降血糖、抗氧化、抗辐射、抗肿瘤,使人体免疫力细胞的干扰素 分泌量增加5倍等作用,白茶提取物对引起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感 染、肺炎等细菌生长具有预防作用,尤其是陈年的白茶可用作患麻 疹的幼儿的退烧药,其退烧效果比抗生素更好。
2、保健茶市场调研显示,白茶除了含有其他茶叶固有的营养成 分外,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活性酶,国内外医学研究证明长期饮用白 茶可以显著提高体内脂酶(lipoproteinlipase)活性,促进脂肪分解代谢, 有效控制胰岛素分泌量,延缓萄葡粉的肠吸收,分解体内血液多余的 糖分,促进血糖平衡。白茶含丰富多种氨基酸,其性寒凉,具有退热 祛暑解毒之功。
3、白茶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它被人体吸收后,能迅速转 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能合成视紫红质,能使眼睛在暗光下看东西 更清楚,可预防夜盲症与干眼病。同时白茶还有防辐射物质,对人体 的造血机能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能减少电视辐射的危害。因此在看电 视过程中多喝一些白茶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尤其是少年儿童更应提 倡多喝白茶,有利于保护眼睛,健体。
4、白茶片富含的二氢杨梅素等黄酮类天然物质。当酒精摄入过 量,超过人体肝脏的代谢能力和解毒能力时,酒精就会对肝细胞产生 直接或间接损害、刺激脂肪合成、缺氧、产生乙醛而诱导各有关酶系 活性而导致扰乱肝脏代谢等等。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导致酒精性肝 炎、脂肪肝、肝纤维化以致肝硬化甚至肝癌等的发生。另外,乙醇的 代谢物乙醛是造成酒后第二天头昏和恶醉的主要原因,是给肝脏带来 损害的主要物质。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白茶片富含的二氢杨梅素等 黄酮类天然物质可以保护肝脏,加速乙醇代谢产物乙醛迅速分解,变 成无毒物质,降低对肝细胞的损害。另一方面,二氢杨梅素能够改善 肝细胞损伤引起的血清乳酸脱氢酶活力增加,抑制肝性M细胞胶原 纤维的形成,从而起到保肝护肝的作用,大幅度降低乙醇对肝脏的损 伤,使肝脏正常状态迅速得到恢复。同时,二氢杨梅素起效迅速,并 且作用持久,是保肝护肝,解酒醒酒的良品。
传统白茶通过采摘-萎凋-烘干-保存四个工序完成,如公开号为 CN103349092A的发明专利一种白茶加工工艺,其工艺为:鲜叶采摘- 预处理-晾青-杀青-理条定型-烘干-拣剔包装,如公开号为 CN101933543A的发明专利一种制备白茶的工艺流程,其工艺为:萎 凋-杀青-第一理条-第二理条-冷却回潮-第三理条-风选;公开号为CN 102396609A的专利文件对白茶的加工,采用采摘-摊青-理条-杀青- 做形-头烘-二烘-三烘-包装工序。上述工序都是传统的做法,无法将 白茶的营养物充分发挥出。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白茶的加工工艺。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白茶的加工工艺,其加工工艺如下:
(1)采摘;
(2)低温萎凋,低温萎凋温度控制在25~30℃,时间控制在 20~30h,将茶叶的相对湿度控制在65~70%;
(3)高温萎凋,高温萎凋温度控制在80~85℃,时间控制在5~8min, 将茶叶的相对湿度控制在63~68%;
(4)第一阶段的急速冷却,将步骤(3)得到的茶叶放入急速冷 却机中,将茶叶的温度降至1~5℃,保持10~20min;
(5)酸处理,将步骤(4)的茶叶放在室温中摊晾至室温,然后 喷洒质量浓度为10~15%的食用酸,处理时间为1~2h;
(6)中和处理,在步骤(5)中茶叶中喷洒质量浓度为6~10%的 碳酸氢钠,处理时间3~5min;
(7)酶处理,将步骤(6)的茶叶用蒸馏水清洗,晾干后喷洒质 量浓度为0.6-1.2%的分解酶,处理时间为1-2h;
(8)初烘,将步骤(7)的茶叶用蒸馏水清洗,晾干后用烘干机 进行初烘,烘干机温度控制在90~100℃,时间为5~10min;
(9)第二阶段的急速冷却,将步骤(8)得到的茶叶放入急速冷 却机中,将茶叶的温度降至1~5℃,保持5~10min;
(10)复烘,烘干机温度控制在80~90℃,时间为10~20min;
(11)第三阶段的急速冷却,将步骤(10)得到的茶叶放入急速 冷却机中,将茶叶的温度降至1~5℃,保持5~10min;
(12)低温长烘,烘干机温度控制在65~70℃,时间为40~50min;
(13)第四阶段的急速冷却,将步骤(12)得到的茶叶放入急速 冷却机中,将茶叶的温度降至1~5℃,保持30-60min;
(14)将步骤(13)得到的茶叶在干燥容器中回温后,进行包装。
进一步的,所述的食用酸为醋酸或柠檬酸。
进一步的,所述的分解酶为果胶酶和纤维素酶。
进一步的,所述的果胶酶与纤维素酶比例为:1:0.6~1.2。
上述步骤中,所述的急速冷却是指在30s内将温度降至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发明的工艺制作的白茶,通过食 用酸处理,可以充分杀死茶叶表面的病菌和中和茶叶上的农药,并且 破坏茶叶的部分细胞壁,使该白茶的营养物质更容易被浸泡出;通过 对用食用酸处理茶叶喷洒分解酶,进一步的对茶叶细胞壁进行分解, 并且生成β-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和纤维二糖等营养物质;通过四个 不同阶段的急速冷却,可降低茶叶内含物中的“酚氨比”,将表现涩 味的茶多酚比例下降,提高体现鲜爽特征的游离态氨基酸类化合物比 例含量,同时减少白茶中中顺-3-已烯醇、苯甲醇等易挥发的芳香物质 的挥发,提高茶叶的整体品质。本方法制作的白茶既不破坏酶的活性, 又不促进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显现,汤味鲜爽,营养价值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 于所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白茶的加工工艺,其加工工艺如下:
(1)采摘;选择“一芽一叶”的新鲜茶叶采摘,最好是早上进 行采摘,采摘后对茶叶用清水清洗;
(2)低温萎凋,低温萎凋温度控制在25~30℃,时间控制在 20~30h,将茶叶的相对湿度控制在65~70%;低温萎凋主要是去除茶 叶中的部分水分;
(3)高温萎凋,高温萎凋温度控制在80~85℃,时间控制在5~8min, 将茶叶的相对湿度控制在63~68%;高温萎凋温度较高且时间短,主 要作用是杀死茶叶表面的大部分细菌;同时对茶叶进行杀青,避免制 成的白茶有青涩味道;
(4)第一阶段的急速冷却,将步骤(3)得到的茶叶放入急速冷 却机中,将茶叶的温度降至1~5℃,保持10~20min;所述的急速冷却 是指在30s内将茶叶温度降至1-5℃,急速冷却主要作用是降低茶叶内 含物中的“酚氨比”,将表现涩味的茶多酚比例下降,提高体现鲜爽 特征的游离态氨基酸类化合物比例含量,同时减少茶叶中顺-3-已烯 醇、苯甲醇等易挥发的茶叶芳香物质的挥发,提高茶叶的整体品质。
(5)酸处理,将步骤(4)的茶叶放在室温中摊晾至室温,然后 喷洒质量浓度为10~15%的食用酸,处理时间为1~2h;所述的食用酸 可选择醋酸、柠檬酸,其作用是杀死茶叶表面剩余细菌,同时其主要 作用是分解茶叶表面的部分细胞壁;
(6)中和处理,在步骤(5)中茶叶中喷洒质量浓度为6~10%的 碳酸氢钠,处理时间3~5min;在步骤(5)中加入有食用酸,若不用 碱性试剂中和,其制成的白茶有微酸性,影响口感,故此采用碳酸氢 钠与食用酸进行中和,取出茶叶表明的食用酸;
(7)酶处理,将步骤(6)的茶叶用蒸馏水清洗,晾干后喷洒质 量浓度为0.6-1.2%的分解酶,处理时间为1-2h;使用蒸馏水进行清洗 时避免清洗时带入细菌,同时运用蒸馏水清洗掉茶叶表面附着的食用 酸与碳酸氢钠的反应物;上述中分解酶为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其质量 比为1:0.6~1.2;茶叶通过果胶酶和纤维素酶作用,可以分解出β-半乳 糖醛酸、葡萄糖和纤维二糖等营养物质,不仅可以使茶叶有微甜味道, 同时其茶叶表明的细胞壁被破坏,茶叶本身含有的中顺-3-已烯醇、苯 甲醇等物质更容易被浸泡出;
(8)初烘,将步骤(7)的茶叶用蒸馏水清洗,晾干后用烘干机 进行初烘,烘干机温度控制在90~100℃,时间为5~10min;此步骤在 去除茶叶中部分水分的同时灭失步骤(7)喷洒的分解酶的活性;
(9)第二阶段的急速冷却,将步骤(8)得到的茶叶放入急速冷 却机中,将茶叶的温度降至1~5℃,保持5~10min;所述的急速冷却是 指在30s内将茶叶温度降至1-5℃,急速冷却主要作用是降低茶叶内含 物中的“酚氨比”,将表现涩味的茶多酚比例下降,提高体现鲜爽特 征的游离态氨基酸类化合物比例含量,同时减少茶叶中顺-3-已烯醇、 苯甲醇等易挥发的茶叶芳香物质的挥发,提高茶叶的整体品质。
(10)复烘,烘干机温度控制在80~90℃,时间为10~20min;此 步骤主要是去除茶叶中的大部分水分;
(11)第三阶段的急速冷却,将步骤(10)得到的茶叶放入急速 冷却机中,将茶叶的温度降至1~5℃,保持5~10min;所述的急速冷却 是指在30s内将茶叶温度降至1-5℃,急速冷却主要作用是降低茶叶内 含物中的“酚氨比”,将表现涩味的茶多酚比例下降,提高体现鲜爽 特征的游离态氨基酸类化合物比例含量,同时减少茶叶中顺-3-已烯 醇、苯甲醇等易挥发的茶叶芳香物质的挥发,提高茶叶的整体品质。
(12)低温长烘,烘干机温度控制在65~70℃,时间为40~50min; 此步骤主要是去除茶叶中的剩余水分;处理后的茶叶水分保持在 5~8%;
(13)第四阶段的急速冷却,将步骤(12)得到的茶叶放入急速 冷却机中,将茶叶的温度降至1~5℃,保持30-60min;所述的急速冷 却是指在30s内将茶叶温度降至1-5℃,急速冷却主要作用是降低茶叶 内含物中的“酚氨比”,将表现涩味的茶多酚比例下降,提高体现鲜 爽特征的游离态氨基酸类化合物比例含量,同时减少茶叶中顺-3-已烯 醇、苯甲醇等易挥发的茶叶芳香物质的挥发,提高茶叶的整体品质。
(14)将步骤(13)得到的茶叶在干燥容器中回温后,进行包装。
下面提供本申请人实施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一
(1)采摘;选择“一芽一叶”的新鲜茶叶采摘,最好是早上进 行采摘,采摘后对茶叶用清水清洗;
(2)低温萎凋,低温萎凋温度控制在25℃,时间控制在30h,将 茶叶的相对湿度控制在65~70%;
(3)高温萎凋,高温萎凋温度控制在85℃,时间控制在5min,将 茶叶的相对湿度控制在63~68%;
(4)第一阶段的急速冷却,将步骤(3)得到的茶叶放入急速冷 却机中,将茶叶的温度降至1℃,保持10min;
(5)酸处理,将步骤(4)的茶叶放在室温中摊晾至室温,然后 喷洒质量浓度为15%的醋酸,处理时间为1h;
(6)中和处理,在步骤(5)中茶叶中喷洒质量浓度为10%的碳 酸氢钠,处理时间3min;
(7)酶处理,将步骤(6)的茶叶用蒸馏水清洗,晾干后喷洒质 量总浓度为1.2%的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处理时间为1h;其中果胶酶与 纤维素酶的比例为1:0.6;
(8)初烘,将步骤(7)的茶叶用蒸馏水清洗,晾干后用烘干机 进行初烘,烘干机温度控制在100℃,时间为5min;
(9)第二阶段的急速冷却,将步骤(8)得到的茶叶放入急速冷 却机中,将茶叶的温度降至1℃,保持5min;
(10)复烘,烘干机温度控制在90℃,时间为10min;
(11)第三阶段的急速冷却,将步骤(10)得到的茶叶放入急速 冷却机中,将茶叶的温度降至1℃,保持5min;
(12)低温长烘,烘干机温度控制在70℃,时间为40min;
(13)第四阶段的急速冷却,将步骤(12)得到的茶叶放入急速 冷却机中,将茶叶的温度降至1℃,保持30min;
(14)将步骤(13)得到的茶叶在干燥容器中回温后,进行包装。
实施例二
(1)采摘;选择“一芽一叶”的新鲜茶叶采摘,最好是早上进 行采摘,采摘后对茶叶用清水清洗;
(2)低温萎凋,低温萎凋温度控制在30℃,时间控制在20h,将 茶叶的相对湿度控制在65~70%;
(3)高温萎凋,高温萎凋温度控制在80℃,时间控制在8min,将 茶叶的相对湿度控制在63~68%;
(4)第一阶段的急速冷却,将步骤(3)得到的茶叶放入急速冷 却机中,将茶叶的温度降至5℃,保持20min;
(5)酸处理,将步骤(4)的茶叶放在室温中摊晾至室温,然后 喷洒质量浓度为10%的柠檬酸,处理时间为2h;
(6)中和处理,在步骤(5)中茶叶中喷洒质量浓度为6%的碳 酸氢钠,处理时间5min;
(7)酶处理,将步骤(6)的茶叶用蒸馏水清洗,晾干后喷洒质 量总浓度为0.6%的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处理时间为2h;其中果胶酶与 纤维素酶的比例为1:1.2;
(8)初烘,将步骤(7)的茶叶用蒸馏水清洗,晾干后用烘干机 进行初烘,烘干机温度控制在90℃,时间为10min;
(9)第二阶段的急速冷却,将步骤(8)得到的茶叶放入急速冷 却机中,将茶叶的温度降至5℃,保持10min;
(10)复烘,烘干机温度控制在80℃,时间为20min;
(11)第三阶段的急速冷却,将步骤(10)得到的茶叶放入急速 冷却机中,将茶叶的温度降至5℃,保持10min;
(12)低温长烘,烘干机温度控制在65℃,时间为40min;
(13)第四阶段的急速冷却,将步骤(12)得到的茶叶放入急速 冷却机中,将茶叶的温度降至5℃,保持60min;
(14)将步骤(13)得到的茶叶在干燥容器中回温后,进行包装。
实施例三
(1)采摘;选择“一芽一叶”的新鲜茶叶采摘,最好是早上进 行采摘,采摘后对茶叶用清水清洗;
(2)低温萎凋,低温萎凋温度控制在28℃,时间控制在25h,将 茶叶的相对湿度控制在65~70%;
(3)高温萎凋,高温萎凋温度控制在83℃,时间控制在6min,将 茶叶的相对湿度控制在63~68%;
(4)第一阶段的急速冷却,将步骤(3)得到的茶叶放入急速冷 却机中,将茶叶的温度降至3℃,保持15min;
(5)酸处理,将步骤(4)的茶叶放在室温中摊晾至室温,然后 喷洒质量浓度为13%的柠檬酸,处理时间为1.5h;
(6)中和处理,在步骤(5)中茶叶中喷洒质量浓度为8%的碳 酸氢钠,处理时间4min;
(7)酶处理,将步骤(6)的茶叶用蒸馏水清洗,晾干后喷洒质 量总浓度为1%的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处理时间为1.5h;其中果胶酶与 纤维素酶的比例为1:1;
(8)初烘,将步骤(7)的茶叶用蒸馏水清洗,晾干后用烘干机 进行初烘,烘干机温度控制在95℃,时间为8min;
(9)第二阶段的急速冷却,将步骤(8)得到的茶叶放入急速冷 却机中,将茶叶的温度降至3℃,保持8min;
(10)复烘,烘干机温度控制在85℃,时间为15min;
(11)第三阶段的急速冷却,将步骤(10)得到的茶叶放入急速 冷却机中,将茶叶的温度降至3℃,保持8min;
(12)低温长烘,烘干机温度控制在68℃,时间为45min;
(13)第四阶段的急速冷却,将步骤(12)得到的茶叶放入急速 冷却机中,将茶叶的温度降至3℃,保持50min;
(14)将步骤(13)得到的茶叶在干燥容器中回温后,进行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