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干烧开水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防干烧开水煲.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505029 U (45)授权公告日 2012.10.31 CN 202505029 U *CN202505029U* (21)申请号 201220013287.8 (22)申请日 2012.01.12 A47J 27/21(2006.01) A47J 36/24(2006.01) (73)专利权人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250118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新沙北路 12 号 (72)发明人 朱泽春 李鑫 王鹏波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防干烧开水煲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干烧开水煲, 包括 设有开口的非封闭的环状发热管和设有双致动片 的温控器。
2、, 以环状发热管的圆心为基点作X轴和Y 轴, 环状发热管关于 X 轴对称, 环状发热管的中心 线与 X 轴的交点为环状发热管温度最高点, 所述 致动片关于X轴对称设置且其中心偏离X轴20 23mm, 所述致动片的中心与所述环状发热管温度 最高点之间沿 X 轴正方向上的距离为 42 45mm。 本实用新型使双致动片能够快速感应到发热管传 导过来的温度, 及时动作断开电源, 节省能源及增 加安全性 ; 另外致动片的中心位置偏离 Y 轴, 可以 充分利用空间, 外形减小, 可以更省材料, 节省成 本。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3、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2 页 1/1 页 2 1. 一种防干烧开水煲, 包括设有开口的非封闭的环状发热管 (1) 和设有双致动片 (2) 的温控器 (4) , 以环状发热管的圆心为基点作X轴和Y轴, 环状发热管关于X轴对称, 环状发 热管的中心线与X轴的交点为环状发热管温度最高点,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致动片关于X轴对 称设置且其中心偏离X轴2023mm, 所述致动片的中心与所述环状发热管温度最高点之间 沿 X 轴方向上的距离为 42 45mm。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防干烧开水煲,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双致动片中的一个致 动。
4、片设在第一象限上, 另一个致动片设在第四象限上。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一种防干烧开水煲,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环状发热管的半 径为 47 49mm。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一种防干烧开水煲,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环状发热管的半径为 47.25mm。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一种防干烧开水煲,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环状发热管环设 在发热盘 (3) 上。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一种防干烧开水煲,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环状发热管的圆心与 发热盘的中心重合, 所述双致动片与发热盘良好热接触。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一种防干烧开水煲, 其特征在于 。
5、: 所述双致动片与发热盘贴 合。 8.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一种防干烧开水煲,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双致动片与发热盘之 间具有间隙。 9.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一种防干烧开水煲,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温控器上设有与电源 电连接的连接端子, 所述致动片与发热盘之间良好热接触并能产生突跳使连接端子与电源 断开。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505029 U 2 1/2 页 3 一种防干烧开水煲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 特别是一种防干烧开水煲。 背景技术 0002 对于市场上现有无绳开水煲, 当干烧发生时, 致动片不能第一时间感应到温度的 急剧上升, 导致发热盘干烧时。
6、间长, 加热位置温度高, 加速壶体塑胶件老化, 甚至导致火灾。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防干烧开水煲, 干烧快速断电, 节约能 源而且保障安全。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 一种防干烧开水煲, 包括 设有开口的非封闭的环状发热管和设有双致动片的温控器, 以环状发热管的圆心为基点作 X 轴和 Y 轴, 环状发热管关于 X 轴对称, 环状发热管的中心线与 X 轴的交点为环状发热管温 度最高点, 所述致动片关于 X 轴对称设置且其中心偏离 X 轴 20 23mm, 所述致动片的中心 与所述环状发热管温度最高点之间沿 X 轴方向上的。
7、距离为 42 45mm。 0005 进一步的, 所述双致动片中的一个致动片设在第一象限上, 另一个致动片设在第 四象限上。 0006 进一步的, 所述环状发热管的半径为 47 49mm。 0007 进一步的, 所述环状发热管的半径为 47.25mm。充分利用发热盘空间, 使装配结构 得到合理优化, 致动片突跳更准确有效。 0008 进一步的, 所述环状发热管环设在发热盘上。 0009 进一步的, 所述环状发热管的圆心与发热盘的中心重合, 所述双致动片与发热盘 良好热接触。 0010 进一步的, 所述双致动片与发热盘贴合。保证良好的热传导。 0011 进一步的, 所述双致动片与发热盘之间具有间隙。
8、。 保证致动片有足够的跳动空间, 实现准确有效地突跳。 0012 进一步的, 所述温控器上设有与电源电连接的连接端子, 所述致动片与发热盘之 间良好热接触并能产生突跳使连接端子与电源断开。 0013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 在开水煲将水烧开后, 双致动片 能够快速感应到发热管传导过来的温度, 及时动作断开电源, 节省能源及增加安全性 ; 另外 致动片的中心位置偏离 Y 轴, 可以充分利用空间, 外形减小, 可以更省材料, 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001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 0015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 0016 图 2。
9、 为致动片相对发热盘位置的示意图。 说 明 书 CN 202505029 U 3 2/2 页 4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如图 1 和 2 所示, 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 一种防干烧开水煲, 包括设有开口的非 封闭的环状发热管 1 和设有双致动片 2 的温控器 4, 以环状发热管 1 的圆心 A 为基点作 X 轴 和 Y 轴, 环状发热管 1 关于 X 轴对称, 环状发热管 1 的中心线与 X 轴的交点为环状发热管 1 温度最高点 C, 所述致动片 2 关于 X 轴对称设置且其中心偏离 X 轴 20 23mm, 即图 2 中标 注的 L1 ; 所述致动片 2 的中心与所述环状发热管 1 温度最。
10、高点 C 之间沿 X 轴方向上的距离 为 42 45mm, 即图 2 中标注的 L2。 0018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双致动片2中的一个致动片2设在第一象限上, 另一个致动片 2 设在第四象限上。所述环状发热管 1 的半径为 47 49mm, 如 47mm、 48mm 或 49mm ; 优选环 状发热管 1 的半径为 47.25mm。 0019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环状发热管 1 环设在发热盘 3 上。所述环状发热管 1 的圆心 A 与发热盘 3 的中心 B 重合, 所述双致动片 2 与发热盘 3 良好热接触。而双致动片 2 与发热 盘 3 贴合, 保证致动片 2 与发热盘 3 之间良好热传导。
11、。也可以在双致动片 2 与发热盘 3 之 间设置间隙, 但间隙不应当过大。 0020 上述实施例中, 所述温控器 4 上设有与电源电连接的连接端子, 所述致动片 2 与 发热盘 3 之间良好热接触并能产生突跳使连接端子与电源断开, 从而起到干烧过热保护作 用。 0021 本实用新型根据现有发热盘 3 的构造及热传导方向规律, 找到离发热管 1 近而且 热量聚集最集中的地方, 又要结合开水煲的发热管 1 和温控器 4 的装配尺寸, 放置致动片 2 的位置达到一个优化的状态 : 在产品外形尽可能小的同时, 使致动片2尽可能离发热管1温 度最高点 C 近, 又要使开水煲能够正常工作, 不会在水没烧开。
12、之前就断开电源。也就是说要 使致动片 2 能够快速感应到温度急剧上升的同时, 还要保证开水煲能够将水烧开, 在开水 煲正常工作烧开水之前, 致动片 2 不能产生突跳。这样综合考虑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使 得开水煲在正常工作时烧开水, 在干烧时快速断电, 节约能源而且保障安全。 0022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 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 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 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 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 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说 明 书 CN 202505029 U 4 1/2 页 5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505029 U 5 2/2 页 6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505029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