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棚拱杆分支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大棚拱杆分支套.pdf(8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189581.9 (22)申请日 2016.11.01 (73)专利权人 成都佳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 611730 四川省成都市郫县成都现代 工业港南片区 (72)发明人 谢俊 谢健 (51)Int.Cl. A01G 9/1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大棚拱杆分支套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棚拱杆分支套, 包 括镀锌钢主管固定管 (1) , 镀锌钢主管固定管 (1) 设置有开口部 (4) , 开口部 (4) 上设置有对称分布 的镀锌。
2、钢连接片 (2) , 两侧的镀锌钢连接片 (2) 上 设置倾斜布置的镀锌钢支管压条 (3) 。 本实用新 型的有益效果是: 取代了现有的绑接方式, 增加 了温室大棚骨架连接的稳定性, 提高了安装和拆 卸的工作效率, 同时减轻了安装人员的劳动强 度, 延长了大棚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06149994 U 2017.05.10 CN 206149994 U 1.一种大棚拱杆分支套, 包括镀锌钢主管固定管 (1) ,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镀锌钢主管 固定管 (1) 设置有开口部 (4) , 开口部 (4) 上设置有对称分布的镀锌钢连接片 (2) , 两侧的镀 锌。
3、钢连接片 (2) 上设置倾斜布置的镀锌钢支管压条 (3) , 在镀锌钢主管固定管 (1) 安装在待 固定主管 (5) 上, 镀锌钢支管压条 (3) 与镀锌钢连接片 (2) 的连接处设置有限位部 (7) , 管压 条 (3) 上设置有支管固定孔 (8) , 镀锌钢支管压条 (3) 夹在待固定支管I (6) 上并通过安装在 支管固定孔 (8) 的螺栓组件固定, 待固定支管I (6) 的端部顶紧限位部 (7) , 镀锌钢连接片 (2) 上设置有锁紧定位孔 (10) , 待固定支管II (11) 通过安装在锁紧定位孔 (10) 上的螺栓组件固 定在镀锌钢连接片 (2) 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
4、棚拱杆分支套,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镀锌钢主管固定管 (1) 上设置有主管固定孔 (9) , 镀锌钢主管固定管 (1) 通过安装在主管固定孔 (9) 中的螺栓组件 固定在待固定主管 (5) 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棚拱杆分支套,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镀锌钢主管固定管 (1) 、 镀锌钢连接片 (2) 以及镀锌钢支管压条 (3) 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棚拱杆分支套,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镀锌钢支管压条 (3) 与 镀锌钢主管固定管 (1) 的夹角为100-130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棚拱杆分支套,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镀锌钢主管固定管 (1) 的长度为50-15。
5、0cm。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149994 U 2 一种大棚拱杆分支套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装备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大棚拱杆分支套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 新型的设施农业装备受到业界人士的追捧。 其中, 温室大棚作为现代农业装备, 它不受时间 和空间的限制, 可以在高原、 深山、 沙漠等特殊环境下进行农业生产, 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 和应用。 温室塑料大棚一般跨度较大, 长度也较长, 压杆和拱杆都需用几根连接起来使用, 而拱杆与立柱的搭接处也需连接固定。 目前所使用的拱杆与立。
6、柱的连接装置中, 大多采用 绑接方式的方式来固定的, 将所有连接部分绑接以达到大棚骨架稳定的目的, 但采用绑结 方法来固定拱杆与立柱方式, 连接牢固程度较差, 同时不方便拆卸、 搭建大棚效率低, 如果 绑接处理不好, 不但大棚骨架不稳定, 而且易损伤棚膜, 大棚的使用寿命较低。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棚拱杆分支套, 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增 加大棚骨架的稳定程度, 同时提高大棚搭建和拆卸的效率, 延长大棚的使用寿命。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大棚拱杆分支套, 包括镀 锌钢主管固定管, 所述的镀锌钢主管固定管设置有开口部, 开口。
7、部上设置有对称分布的镀 锌钢连接片, 两侧的镀锌钢连接片上设置倾斜布置的镀锌钢支管压条, 在镀锌钢主管固定 管安装在待固定主管上, 镀锌钢支管压条与镀锌钢连接片的连接处设置有限位部, 管压条 上设置有支管固定孔, 镀锌钢支管压条夹在待固定支管I上并通过安装在支管固定孔的螺 栓组件固定, 待固定支管I的端部顶紧限位部, 镀锌钢连接片上设置有锁紧定位孔, 待固定 支管II通过安装在锁紧定位孔上的螺栓组件固定在镀锌钢连接片上。 0005 所述的镀锌钢主管固定管上设置有主管固定孔, 镀锌钢主管固定管通过安装在主 管固定孔中的螺栓组件固定在待固定主管上。 0006 所述的镀锌钢主管固定管、 镀锌钢连接片。
8、以及镀锌钢支管压条一体成型, 增加了 分支套的整体稳定性。 0007 所述的镀锌钢支管压条与镀锌钢主管固定管的夹角为100-130 , 可根据现场施工 和设计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 0008 所述的镀锌钢主管固定管的长度为50-150cm。 0009 镀锌钢主管固定管表面光滑, 大棚棚膜可以直接覆盖在分支套表面, 避免了由于 工作人员在安装和拆卸大棚骨架时给棚膜带来的损伤。 同时镀锌钢支管压条的形状与待固 定支管I的形状一致, 可为圆管或方管的结构形式。 通常情况下, 待固定主管采60的圆管, 支管采用32或25的圆管或方管。 00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1 (1) 、 使用分支套。
9、可以同时实现多根拱杆与立柱的连接, 取代了现有的绑接方式,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6149994 U 3 增加了温室大棚骨架连接的稳定性; 0012 (2) 、 拱杆与立柱之间采用分支套连接并通过螺栓组件固定, 便于安装和拆卸, 提 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减轻了安装人员的劳动强度; 0013 (3) 、 使用分支套, 分支套表面光滑, 棚膜可直接覆盖在分支套上, 避免了由于绑扎 带来的棚膜损伤, 延长了大棚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0017 图4位本实用新型。
10、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18 图5位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0019 图中, 1-镀锌钢主管固定管, 2-镀锌钢连接片, 3-镀锌钢支管压条, 4-开口部, 5-待 固定主管, 6-待固定支管I, 7-限位部, 8-支管固定孔, 9-主管固定孔, 10-锁紧定位孔, 11-待 固定支管II。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0021 如图1、 图2所示, 一种大棚拱杆分支套, 包括镀锌钢主管固定管1, 所述的镀锌钢主 管固定管1设置有开口部4, 开口部4上设置有对称分布的镀锌钢连接片2, 两侧的镀锌。
11、钢连 接片2上设置倾斜布置的镀锌钢支管压条3, 在镀锌钢主管固定管1安装在待固定主管5上, 如图3所示, 镀锌钢支管压条3与镀锌钢连接片2的连接处设置有限位部7, 管压条3上设置有 支管固定孔8, 镀锌钢支管压条3夹在待固定支管I6上并通过安装在支管固定孔8的螺栓组 件固定, 待固定支管I6的端部顶紧限位部7, 镀锌钢连接片2上设置有锁紧定位孔10, 待固定 支管II11通过安装在锁紧定位孔10上的螺栓组件固定在镀锌钢连接片2上。 0022 所述的镀锌钢主管固定管1上设置有主管固定孔9, 镀锌钢主管固定管1通过安装 在主管固定孔9中的螺栓组件固定在待固定主管5上。 0023 所述的镀锌钢主管固。
12、定管1、 镀锌钢连接片2以及镀锌钢支管压条3一体成型。 0024 作为优选, 所述的镀锌钢支管压条3与镀锌钢主管固定管1的夹角为100-130 , 经 过多次试验, 该角度为镀锌钢支管压条3与镀锌钢主管固定管1的最佳受力范围。 0025 所述的镀锌钢主管固定管1的长度为50-150cm, 根据待固定主管5上需要固定的点 位来确定其长度。 0026 作为优选, 如图4所示, 镀锌钢连接片2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镀锌钢支管压条3, 可 以实现待固定主管5左右两侧的待固定支管I6与主管之间的连接, 实现左右多管连接。 0027 作为优选, 如图5所示, 镀锌钢连接片2上至少设置多个锁紧定位孔10, 镀锌。
13、钢连接 片2的一侧设置有镀锌钢支管压条3, 可以实现待固定主管5下方的多组待固定支管II11与 待固定主管5的连接, 实现上方的多管连接。 0028 安装时, 先将镀锌钢主管固定管1套在待固定主管5上, 然后将镀锌钢支管压条3夹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6149994 U 4 在待固定支管I6上并先预紧, 然后将镀锌钢连接片2夹住待固定支管II11用螺栓固定, 最后 将全部的螺栓组件固定即可。 拆卸时, 卸下螺栓即可。 本实用新型不仅用在温室大棚骨架额 连接结构之间, 还可以用于其它骨架及结构的连接之中。 0029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 所披露的形式, 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 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 修改和环境, 并 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 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 而本领域 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 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6149994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6 CN 206149994 U 6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7 CN 206149994 U 7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8 CN 206149994 U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