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棚食用菌的种植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大棚食用菌的种植方法.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4745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7.30 CN 103947450 A (21)申请号 201410083389.0 (22)申请日 2014.03.07 A01G 1/04(2006.01) A01G 9/14(2006.01) (71)申请人 雷晓琳 地址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安宁东路 805 号 (72)发明人 雷晓琳 (54) 发明名称 一种大棚食用菌的种植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种植技术领域, 具体是一 种大棚食用菌的种植方法, 包括选地搭棚、 培养料 的发酵、 铺料与播种、 发菌及出菇管理 ; 其特征在 于。
2、 : 第一步选地搭棚, 选择水稻收获后闲置的冬 水田来种植蘑菇, 当水稻在散籽后, 排干稻田水, 开始整地作厢 ; 作厢时, 将沟中的田地挖出, 垒在 厢边上, 形成土埂, 用以挡住培养料, 厢沟又作操 作人员的走道和排水之用, 在厢面上搭建人字棚, 人字棚中部用竹或木棒支撑成棚的中部立柱, 高 2.4 米, 立柱之间用大竹竿连接成顶梁, 用地膜覆 盖顶梁, 拉直两边成自然的三角形, 再用稀薄的稻 麦草用重型夹成大毛扇靠放在顶梁上, 起到遮光 的效果, 也可用黑色的塑料膜, 经过顶梁后, 两边 拉伸形成人字三角棚。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19)中华人民共。
3、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47450 A CN 103947450 A 1/1 页 2 1. 一种大棚食用菌的种植方法, 包括选地搭棚、 培养料的发酵、 铺料与播种、 发菌及出 菇管理 ; 其特征在于 : 第一步选地搭棚, 选择水稻收获后闲置的冬水田来种植蘑菇, 当水稻 在散籽后, 排干稻田水, 开始整地作厢 ; 作厢时, 将沟中的田地挖出, 垒在厢边上, 形成土埂, 用以挡住培养料, 厢沟又作操作人员的走道和排水之用, 在厢面上搭建人字棚, 人字棚中部 用竹或木棒支撑成棚的中部立柱, 高 2.4 米, 立柱之间用大。
4、竹竿连接成顶梁, 用地膜覆盖顶 梁, 拉直两边成自然的三角形, 再用稀薄的稻麦草用重型夹成大毛扇靠放在顶梁上, 起到遮 光的效果, 也可用黑色的塑料膜, 经过顶梁后, 两边拉伸形成人字三角棚, 而不使用毛扇遮 光, 人字棚的两头, 用草帘遮光, 棚外应做好四周的排水沟 ; 第二步培养料的发酵, 培养料的 配方与室内种菇相同, 采用一次发酵法和二次发酵法 ; 室外二次发酵法不用燃料加温, 而是 利用初秋的自然高温来达到二次发酵的效果, 方法是用砖、 石做垫墩, 高约 20 厘米, 在热墩 上放置木棒, 木棒上放置竹片, 尤如一个床架, 做成宽 1.5 米, 长不定的基座, 把经过前发酵 的料堆,。
5、 调水至用手捏料有 5 6 滴水, 再用石灰粉调 pH 值到 7.8 8, 然后将培养堆在基 座上, 预置木棒或竹成通气孔, 料堆成高 0.8 1 米, 通气孔作成丁字形, 当料堆好后, 抽出 木棒或竹子, 就自然成空洞, 作料内空气交换之通道, 用 0.5% 敌敌畏或三氯杀螨醇喷雾料 堆表面杀虫, 再在料堆四周用竹搭成一个简易的框架, 离料堆 20 厘米左右, 防止塑料薄膜 直贴到培养料上影响发酵, 最后罩上薄膜, 料堆在薄膜严密封闭中, 充分利用白天的阳光增 温, 加上料堆中积累的发酵热, 使料堆温度迅速上升到 62以上, 当高温结束后, 每天降温 1 2, 通风 3 4 次, 每次 30。
6、 分钟, 控温在 50左右, 6 7 天发酵结束, 最后将温度降 到 45以下时, 就可把料搬进人字棚 ; 第三步铺料与播种, 在料进棚前两天, 用 0.5% 的敌敌 畏对栽培床进行全部喷雾杀虫, 作好培养料进棚的准备, 然后进棚铺放培养料, 用温度计测 定料温, 若料温在 28以下就能够播种, 播种多使用班次粒种, 每瓶种可播 0.7 0.8 平方 米, 播前操作人员将手、 工具和菌种瓶用 0.1% 的高锰酸钾消毒, 播种时, 用菌种的 2/3 撒于 培养料的表面, 然后用手翻拌到料的踣, 再将余下 1/3 的种撒于料面, 并用干净木板轻轻压 实 ; 第四步发菌及出菇管理, 播种后的 3 天。
7、内, 紧闭人字棚, 棚两头用草帘遮严, 保温保湿, 以促使菌种萌发和吃料, 3 天后, 晚上可以适当掀开棚两头, 通风换气, 15 天后, 料内菌丝基 本长满, 就可以覆土了, 覆土采用湿土拌砻糠, 分次将粗土、 细土均匀覆盖在料面上, 当菌丝 长上土缝时, 开始喷一次重水, 促使蘑菇迅速长大, 在整个了菇期间, 对水分管理, 采用轻喷 勤喷, 保持覆土湿度即可, 开春后, 气温上升, 注意增加喷水量, 力争多出春菇, 4 月份整个稻 田种菇结束, 就可以拆去人字棚, 菌渣撒入稻田, 667平方米地的菌渣可撒27003300平方 米地。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一种大棚食用菌的种植方法, 。
8、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作厢包括 2 沟 3 厢式, 中厢 1.5 米, 边厢 1 米, 厢沟宽 0.3 米, 深 0.3 米, 长度 10 15 米 ; 3 沟两厢式, 厢宽 1.5 米, 沟宽 0.3 米。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一种大棚食用菌的种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铺料与播种, 所铺的培养料的含水量具体为 50%, 用手捏有 1 滴水为宜, 培养料的 pH 值为 7.3, 无氨味, 铺 料厚度在 16.5 厘米。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47450 A 2 1/3 页 3 一种大棚食用菌的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种植技术领域, 具体是一种大。
9、棚食用菌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中国的食用菌资源丰富, 也是最早栽培、 利用食用菌的国家之一。食用菌不仅味 美, 而且营养丰富, 常被人们称作健康食品, 如香菇不仅含有各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还具 有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 治疗高血压的作用, 还发现香菇、 蘑菇、 金针菇、 猴头中含有增强人 体抗癌能力的物质。 0003 传统的食用菌的种植主要是在室内, 室内栽培蘑菇, 要求一定的设施, 如房屋、 床 架等。 在种植过程中, 培养料和土粒的搬运又大大增加了菇农的种植成本和大量人工, 并且 菇房由于年年种菇, 房间内杂菌、 害虫的密度增大, 消毒灭虫工作稍有疏忽, 会造成蘑菇减 产, 质。
10、量降低。 近年来, 国家加强了对土地的管理, 要大规模发展食用菌, 建设标准化的蘑菇 房将会遇到较大困难。因此, 将蘑菇种植由室内向室外发展成了今后大规模种植蘑菇的方 向。 重庆沙坪坝区蘑菇生产基地的菇农, 在专家的技术指导下, 成功地在闲置的冬季稻田种 植, 其产量达到每平方米 7 9 千克, 而且设施简单, 成本低, 病虫害少, 降低了劳动强度和 用工量。种植蘑菇后的菌渣, 就地处理, 又成为稻田的有机农家肥, 创造了良好生态农业模 式, 取得了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双丰收。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棚食用菌的种植方法, 解决了室内食用菌种植 需要一定的设施和培养。
11、料和土粒的搬运工作, 从而增加了菇农的种植成 本和用工成本的 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 0006 一种大棚食用菌的种植方法, 包括选地搭棚、 培养料的发酵、 铺料与播种、 发菌及 出菇管理 ; 其特征在于 : 第一步选地搭棚, 选择水稻收获后闲置的冬水田来种植蘑菇, 当水 稻在散籽后, 排干稻田水, 开始整地作厢 ; 作厢时, 将沟中的田地挖出, 垒在厢边上, 形成土 埂, 用以挡住培养料, 厢沟又作操作人员的走道和排水之用, 在厢面上搭建人字棚, 人字棚 中部用竹或木棒支撑成棚的中部立柱, 高 2.4 米, 立柱之间用大竹竿连接成顶梁, 用地膜覆 盖。
12、顶梁, 拉直两边成自然的三角形, 再用稀薄的稻麦草用重型夹成大毛扇靠放在顶梁上, 起 到遮光的效果, 也可用黑色的塑料膜, 经过顶梁后, 两边拉伸形成人字三角棚, 而不使用毛 扇遮光, 人字棚的两头, 用草帘遮光, 棚外应做好四周的排水沟 ; 第二步培养料的发酵, 培养 料的配方与室内种菇相同, 采用一次发酵法和二次发酵法 ; 室外二次发酵法不用燃料加温, 而是利用初秋的自然高温来达到二次发酵的效果, 方法是用砖、 石做垫墩, 高约 20 厘米, 在 热墩上放置木棒, 木棒上放置竹片, 尤如一个床架, 做成宽 1.5 米, 长不定的基座, 把经过前 发酵的料堆, 调水至用手捏料有56滴水, 再。
13、用石灰粉调pH值到7.88, 然后将培养堆在 基座上, 预置木棒或竹成通气孔, 料堆成高 0.8 1 米, 通气孔作成丁字形, 当料堆好后, 抽 说 明 书 CN 103947450 A 3 2/3 页 4 出木棒或竹子, 就自然成空洞, 作料内空气交换之通道, 用 0.5% 敌敌畏或三氯杀螨醇喷雾 料堆表面杀虫, 再在料堆四周用竹搭成一个简易的框架, 离料堆 20 厘米左右, 防止塑料薄 膜直贴到培养料上影响发酵, 最后罩上薄膜, 料堆在薄膜严密封闭中, 充分利用白天的阳光 增温, 加上料堆中积累的发酵热, 使料堆温度迅速上升到 62以上, 当高温结束后, 每天降 温 1 2, 通风 3 4。
14、 次, 每次 30 分钟, 控温在 50左右, 6 7 天发酵结束, 最后将温度 降到 45以下时, 就可把料搬进人字棚 ; 第三步铺料与播种, 在料进棚前两天, 用 0.5% 的 敌敌畏对栽培床进行全部喷雾杀虫, 作好培养料进棚的准备, 然后进棚铺放培养料, 用温度 计测定料温, 若料温在 28以下就能够播种, 播种多使用班次粒种, 每瓶种可播 0.7 0.8 平方米, 播前操作人员将手、 工具和菌种瓶用 0.1% 的高锰酸钾消毒, 播种时, 用菌种的 2/3 撒于培养料的表面, 然后用手翻拌到料的踣, 再将余下 1/3 的种撒于料面, 并用干净木板轻 轻压实 ; 第四步发菌及出菇管理, 播。
15、种后的 3 天内, 紧闭人字棚, 棚两头用草帘遮严, 保温保 湿, 以促使菌种萌发和吃料, 3 天后, 晚上可以适当掀开棚两头, 通风换气, 15 天后, 料内菌 丝基本长满, 就可以覆土了, 覆土采用湿土拌砻糠, 分次将粗土、 细土均匀覆盖在料面上, 当 菌丝长上土缝时, 开始喷一次重水, 促使蘑菇迅速长大, 在整个了菇期间, 对水分管理, 采用 轻喷勤喷, 保持覆土湿度即可, 开春后, 气温上升, 注意增加喷水量, 力争多出春菇, 4 月份整 个稻田种菇结束, 就可以拆去人字棚, 菌渣撒入稻田, 667平方米地的菌渣可撒27003300 平方米地。 0007 其中一种大棚食用菌的种植方法,。
16、 所述的作厢包括 2 沟 3 厢式, 中厢 1.5 米, 边厢 1 米, 厢沟宽 0.3 米, 深 0.3 米, 长度 10 15 米 ; 3 沟两厢式, 厢宽 1.5 米, 沟宽 0.3 米。 0008 其中一种大棚食用菌的种植方法, 所述的铺料与播种, 所铺的培养料的含水量具 体为 50%, 用手捏有 1 滴水为宜, 培养料的 pH 值为 7.3, 无氨味, 铺料厚度在 16.5 厘米。 000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0010 本发明实用可靠, 使用方便, 解决了室内食用菌种植需要一定的设施和培养料和 土粒的搬运工作, 从而增加了菇农的种植成本和用工成本的问题, 设施简单, 成本低, 。
17、病虫 害少, 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用工量, 种植蘑菇后的菌渣, 就 地处理, 又成为稻田的有机农家 肥, 创造了良好生态农业模式, 取得了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双丰收。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下面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 0012 一种大棚食用菌的种植方法, 包括选地搭棚、 培养料的发酵、 铺料与播种、 发菌及 出菇管理 ; 其特征在于 : 第一步选地搭棚, 选择水稻收获后闲置的冬水田来种植蘑菇, 当水 稻在散籽后, 排干稻田水, 开始整地作厢 ; 作厢时, 将沟中的田地挖出, 垒在厢边上, 形成土 埂, 用以挡住培养料, 厢沟又作操作人员的走道和排水之用, 在厢面上搭建人字棚, 人字棚 中部用。
18、竹或木棒支撑成棚的中部立柱, 高 2.4 米, 立柱之间用大竹竿连接成顶梁, 用地膜覆 盖顶梁, 拉直两边成自然的三角形, 再用稀薄的稻麦草用重型夹成大毛扇靠放在顶梁上, 起 到遮光的效果, 也可用黑色的塑料膜, 经过顶梁后, 两边拉伸形成人字三角棚, 而不使用毛 扇遮光, 人字棚的两头, 用草帘遮光, 棚外应做好四周的排水沟 ; 第二步培养料的发酵, 培养 料的配方与室内种菇相同, 采用一次发酵法和二次发酵法 ; 室外二次发酵法不用燃料加温, 而是利用初秋的自然高温来达到二次发酵的效果, 方法是用砖、 石做垫墩, 高约 20 厘米, 在 说 明 书 CN 103947450 A 4 3/3 。
19、页 5 热墩上放置木棒, 木棒上放置竹片, 尤如一个床架, 做成宽 1.5 米, 长不定的基座, 把经过前 发酵的料堆, 调水至用手捏料有 5 6 滴水, 再用石灰粉调 pH 值到 7.8 8, 然后将培养堆 在基座上, 预置木棒或竹成通气孔, 料堆成高 0.8 1 米, 通气孔作成丁字形, 当料堆好后, 抽出木棒或竹子, 就自然成空洞, 作料内空气交换之通道, 用 0.5% 敌敌畏或三氯杀螨醇喷 雾料堆表面杀虫, 再在料堆四周用竹搭成一个简易的框架, 离料堆 20 厘米左右, 防止塑料 薄膜直贴到培养料上影响发酵, 最后罩上薄膜, 料堆在薄膜严密封闭中, 充分利用白天的阳 光增温, 加上料堆。
20、中积累的发 酵热, 使料堆温度迅速上升到 62以上, 当高温结束后, 每天 降温 1 2, 通风 3 4 次, 每次 30 分钟, 控温在 50左右, 6 7 天发酵结束, 最后将温 度降到 45以下时, 就可把料搬进人字棚 ; 第三步铺料与播种, 在料进棚前两天, 用 0.5% 的 敌敌畏对栽培床进行全部喷雾杀虫, 作好培养料进棚的准备, 然后进棚铺放培养料, 用温度 计测定料温, 若料温在 28以下就能够播种, 播种多使用班次粒种, 每瓶种可播 0.7 0.8 平方米, 播前操作人员将手、 工具和菌种瓶用 0.1% 的高锰酸钾消毒, 播种时, 用菌种的 2/3 撒于培养料的表面, 然后用手。
21、翻拌到料的踣, 再将余下 1/3 的种撒于料面, 并用干净木板轻 轻压实 ; 第四步发菌及出菇管理, 播种后的 3 天内, 紧闭人字棚, 棚两头用草帘遮严, 保温保 湿, 以促使菌种萌发和吃料, 3 天后, 晚上可以适当掀开棚两头, 通风换气, 15 天后, 料内菌 丝基本长满, 就可以覆土了, 覆土采用湿土拌砻糠, 分次将粗土、 细土均匀覆盖在料面上, 当 菌丝长上土缝时, 开始喷一次重水, 促使蘑菇迅速长大, 在整个了菇期间, 对水分管理, 采用 轻喷勤喷, 保持覆土湿度即可, 开春后, 气温上升, 注意增加喷水量, 力争多出春菇, 4 月份整 个稻田种菇结束, 就可以拆去人字棚, 菌渣撒。
22、入稻田, 667平方米地的菌渣可撒27003300 平方米地。 0013 其中一种大棚食用菌的种植方法, 所述的作厢包括 2 沟 3 厢式, 中厢 1.5 米, 边厢 1 米, 厢沟宽 0.3 米, 深 0.3 米, 长度 10 15 米 ; 3 沟两厢式, 厢宽 1.5 米, 沟宽 0.3 米。 0014 其中一种大棚食用菌的种植方法, 所述的铺料与播种, 所铺的培养料的含水量具 体为 50%, 用手捏有 1 滴水为宜, 培养料的 pH 值为 7.3, 无氨味, 铺料厚度在 16.5 厘米。 00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0016 本发明实用可靠, 使用方便, 解决了室内食用菌种植需要一定的设施和培 养料和 土粒的搬运工作, 从而增加了菇农的种植成本和用工成本的问题, 设施简单, 成本低, 病虫 害少, 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用工量, 种植蘑菇后的菌渣, 就地处理, 又成为稻田的有机农家肥, 创造了良好生态农业模式, 取得了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双丰收。 说 明 书 CN 103947450 A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