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左壳放射嵴数目为标记的熊本牡蛎制种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以左壳放射嵴数目为标记的熊本牡蛎制种方法.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4758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7.30 CN 103947588 A (21)申请号 201410153760.6 (22)申请日 2014.04.16 A01K 61/00(2006.01) (71)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地址 510301 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 164 号 (72)发明人 张跃环 肖述 向志明 李军 张扬 喻子牛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44001 代理人 刘明星 (54) 发明名称 一种以左壳放射嵴数目为标记的熊本牡蛎制 种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左壳放射嵴数目为。
2、标记 的熊本牡蛎制种方法。它包括 a、 品系划分 : 根据 熊本牡蛎的左壳放射嵴数目, 将其定位为 3 大类 群, 分别为无嵴品系, 其放射嵴 =0 个、 寡嵴品系, 其放射嵴为 5 个和多嵴品系, 其放射嵴 6 个 ; b、 品系自繁 : 以 a 步骤中 3 个品系个体作为亲本, 通过品系内的群体自繁进行子代繁育, 之后进行 常规养成 ; c、 品系纯化 : 以b步骤中的养成的品系 作为亲本, 剔除掉左壳放射嵴数目不符合品系标 准的亲本个体, 重复若干次品系内的群体自繁进 行子代繁育和常规养成, 进行定向纯化, 即可获得 性状相对稳定新品系。 本发明获得多嵴、 寡嵴新品 系比传统养殖的熊本牡。
3、蛎外观上更加整齐, 同时 其产量可以提高 15-30%。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47588 A CN 103947588 A 1/1 页 2 1. 一种以左壳放射嵴数目为标记的熊本牡蛎制种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 a、 品系划分 : 根据熊本牡蛎的左壳放射嵴数目, 将其定位为 3 大类群, 分别为无嵴品 系, 其放射嵴 =0 个、 寡嵴品系, 其放射嵴为 5 个和多嵴品系, 其放射嵴 6 个 ; b。
4、、 品系自繁 : 以 a 步骤中 3 个品系个体作为亲本, 通过品系内的群体自繁进行子代繁 育, 之后进行常规养成 ; c、 品系纯化 : 以 b 步骤中的养成的品系作为亲本, 剔除掉左壳放射嵴数目不符合品系 标准的亲本个体, 重复若干次品系内的群体自繁进行子代繁育和常规养成, 进行定向纯化, 即可获得性状相对稳定新品系。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熊本牡蛎制种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子代培育是通过单 体培育模式进行, 以确保获得熊本牡蛎天然的贝壳形态。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熊本牡蛎制种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品系纯化可以通过 家系选育或者群体选育进行。 4. 根据权利要。
5、求 1 所述的熊本牡蛎制种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若干次为 1-3 次。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47588 A 2 1/3 页 3 一种以左壳放射嵴数目为标记的熊本牡蛎制种方法 技术领域 : 0001 本发明属于现代海洋农业中贝类遗传育种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以左壳放射嵴数目 为标 0002 记的熊本牡蛎制种方法。 背景技术 : 0003 熊本牡蛎 Crassostrea sikamea 原产于东亚, 分布在日本, 韩国及我国浙江以南, 广东、 广西、 海南等地, 均为野生种, 喜好高温中高盐环境, 即咸淡水区域中偏咸区域, 主要 分布产地集中在海湾及河口区域, 属亚热带牡蛎经济。
6、种。 在我国它是仅次于香港牡蛎、 葡萄 牙牡蛎、 长牡蛎之后的第四类重要牡蛎经济种, 年产量在 10 万吨左右, 均为野生采捕。 0004 由于熊本牡蛎肉质口感较好, 在美国其价格是长牡蛎的 2 倍, 在我国与长牡蛎、 葡 萄牙牡蛎价格相当, 低于香港牡蛎商业价格。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喻子牛学科组通 过亲本促熟、 催产孵化、 幼虫培育、 稚贝育成、 幼贝养成等技术手段在我国培育出大量商品 规格熊本牡蛎。 0005 目前为止, 除了熊本牡蛎地理分布、 人工繁育等相关报道外, 国内外均尚未见其遗 传育种相关研究。 发明内容 :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当前熊本牡蛎养殖产业中没有高产、 优质。
7、新品种的现状, 提 供一种以左壳放射嵴数目为标记的熊本牡蛎制种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获得高产、 优质可 稳定遗传的熊本牡蛎多嵴、 寡嵴新品系。 0007 发明人发现, 熊本牡蛎右壳几乎均为平直状态, 而大部分左壳会出现几个放射嵴, 其数目具有较大的变异性。 为此, 发明人根据熊本牡蛎左壳放射嵴数目多少, 将其划分为无 嵴品系 (放射嵴 =0 个) 、 寡嵴品系 (放射嵴为 5 个) 和多嵴品系 (放射嵴 6 个) 。那么, 不 同数目放射嵴品系间是否存在表型差异, 能否利用数量性状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筛选出高 产、 优质的新品系成为本发明的关键创新点。 0008 本发明的以左壳放射嵴数目为标记的熊。
8、本牡蛎制种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 步骤 : 0009 a、 品系划分 : 根据熊本牡蛎的左壳放射嵴数目, 将其定位为 3 大类群, 分别为无嵴 品系, 其放射嵴 =0 个、 寡嵴品系, 其放射嵴为 5 个和多嵴品系, 其放射嵴 6 个 ; 0010 b、 品系自繁 : 以a步骤中3个品系个体作为亲本, 通过品系内的群体自繁进行子代 繁育, 之后进行常规养成 ; 0011 c、 品系纯化 : 以 b 步骤中的养成的品系作为亲本, 剔除掉左壳放射嵴数目不符合 品系标准的亲本个体, 重复若干次品系内的群体自繁进行子代繁育和常规养成, 进行定向 纯化, 即可以获得性状相对稳定新品系。 0012。
9、 所述的子代繁育可以通过解剖或者人工催产的方式进行子代繁育。 说 明 书 CN 103947588 A 3 2/3 页 4 0013 所述的品系纯化可以通过家系选育或者群体选育进行。 0014 所述的若干次优选为 1-3 次。 0015 所述的 a 步骤品系划分中, 首先需要剔除掉左壳放射嵴数目性状不典型个体, 之 后选择左壳放射嵴数目性状典型个体进行品系划分。 0016 为了保证贝壳形态不受环境影响, 左壳放射嵴数目充分表达, 均采用单体养殖模 式进行品系筛选。 0017 本发明结合熊本牡蛎左壳放射嵴数目存在差异性的特征, 将其定位为 3 大类群, 分别为无嵴品系 (放射嵴 =0 个) 、 。
10、寡嵴品系 (放射嵴为 5 个) 和多嵴品系 (放射嵴 6 个) ; 通过品系划分、 品系自繁、 品系纯化等技术手段, 根据放射嵴数量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原 则, 实现了数量性状与经济性状的协同选择, 获得了高产、 优质可稳定遗传的多嵴、 寡嵴新 品系。 本发明获得多嵴、 寡嵴新品系比传统养殖的熊本牡蛎外观上更加整齐, 同时其产量可 以提高 15-30%, 这为熊本牡蛎新品系 (种) 开发及养殖产量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本 发明具有实用性强、 易于推广等优点。 附图说明 : 0018 图 1 为本发明的 3 个熊本牡蛎新品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 0019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
11、, 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0 实施例 1 0021 a、 品系划分 : 2012 年 4 月 12 日, 在熊本牡蛎繁殖季节, 以湛江坡头野生熊本牡蛎 作为基础群体, 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湛江海洋经济动物试验站进行子一代繁育、 养成。 于2013年4月10日, 子一代性腺成熟, 随机抽取3000个个体, 根据左壳放射嵴数目, 将其定位为 3 大类群, 剔除掉性状不典型个体 2232 个之后, 筛选出无嵴品系 (放射嵴 =0 个) 245 个、 寡嵴品系 (放射嵴为 5 个) 307 个和多嵴品系 (放射嵴 6 个) 216 个。 0022 b、 品系自繁 : 以 a 步骤中 3 。
12、个品系个体作为亲本, 于 2014 年 4 月 10 日, 通过品系 内的群体自繁形式进行子二代繁育 (可以通过解剖或人工催产的方式进行) , 之后进行常规 的养成。其中。如表 1 所示, 在各品系连续两代的个体中, 以多嵴品系个体较大 (鲜重最大、 壳高略大于壳长) , 寡嵴品系其次, 无嵴品系相对较小。 0023 c、 品系纯化 : 以b步骤中的3个品系的子二代作为亲本, 剔除掉左壳放射嵴数目不 符合上述 3 个品系划分标准的亲本个体, 经过 1-3 次品系内的群体自繁形式进行子二代繁 育, 之后进行常规的养成, 进行定向纯化, 即可以获得表型性状相对稳定、 放射嵴数目相对 一致的熊本牡蛎新品系。 0024 表 1 : 不同放射嵴数目熊本牡蛎品系连续 2 代 (F1、 F2) 360 日龄的养殖参数 0025 说 明 书 CN 103947588 A 4 3/3 页 5 说 明 书 CN 103947588 A 5 1/1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47588 A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