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充电的碱性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再充电的碱性电池,电池的电极呈药片状,装在外壳呈杯形的下部分和呈壳盖形式的上部分中,上部分适于装入下部分,外壳的上下两部分中间加了一个密封垫圈,通过卷边彼此连接起来。本发明还涉及这种可再充电电池的制造方法。
德国专利1596306公开了一种电极由两个彼此接合的绝缘环固定的可再充电电池。该专利提出的借助于螺口连接或卡口连接,所用电气引线及零部件的数目都不能达到经济实惠和自动装配的要求。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借助装配辅助工具装电极的可再充电电池,和制造这种可再充电电池的简单方法。
按照本发明,上述目的是通过这样一种可再充电的碱性电池达到的:电池地电极呈药片状,两电极之间用分隔片分隔开,且两极插入一边敝开着的电绝缘装配架中。本发明的解决办法可以使正电极和负电极在装配中没有任何形成分路的风险,由于采用了整体式的装配架,简化了制造过程。
本发明可再充电的电池使用的装配架的优点在于采用了下列设计方式:装配架有一个环,夹持臂从环的外缘延伸到两极片和分隔片组成的电极组的厚度外,夹持臂在另一端朝内的一侧有个突出部分;
装配架的夹持臂借助于环形接头彼此连接成环形;
装配架呈截锥体形,截锥体较小圆表面终端形成上述环。
夹持臂在插入分隔片的过程中起到横向对中作用,借助于夹持臂就可以不错位和不变形地将分隔件安置在中心位置。夹持臂的厚度还确保电极组与由杯形下部分和呈壳盖形式的上部分组成的可再充电电池外壳之间在侧面所确定的扩展空间。
本发明使再充电电池以下述方法制造:将极片插入一边敞开着的整体式装配架中,两极片之间加有一个分隔片。电极组安置在呈杯形的外壳下部分并浸渍在电解液中,外壳呈壳盖形式的上部分则中间加了一个电绝缘密封垫圈放在外壳下部之上,再通过将杯形外壳下部分的边缘卷到壳盖的边缘密封起来,装配架为环所环绕的一侧的接触弹簧形成电接触。整体式装配架之所以简化了制造过程,是因为两电极和分隔片组合形成电极组,从而可以存放在储料盒中,并且可采用自动装配。
本发明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制造方法还包括下列工序:
电极片组成的电极组装入装配架后进行脱碳和/或电解液浸渍处理;
电极片和分隔片按负电极、分隔片、正电极的顺序装入装配架中;
接触弹簧装在负电极上。
上述工序有达到在确定的电极组形状下可以在可再充电电池呈杯形的容器外进行脱碳和/或电解液浸渍处理。此外,还确保分隔片不致变形并均匀地得到浸湿,而且可以有限制地或完全无需在可再充电电池呈杯形的外壳内加电解质。
下面参看图1和图2说明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图1示出了电极组由装配架1固定在一起的剖视图,电极组由负电极4、分隔片6和正电极5组成。负电极4在此情况下靠在装配架1的环2上,分隔片6和正电极5由夹持臂3和位于其上的突出部分7精确固定就位。装配架1由象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四氟乙烯之类的绝缘合成材料或类似材料注塑制成。电极可以用镍丝网包起来或埋置在镍泡沫中。为在体积上得到平衡和进行接触,在装配架1为环2所包围的一侧装了一个接触弹簧,用作电引线。
图2示出了装配架1的侧视图。夹持臂3的环状接头8增加了装配架的强度,且由于配置在分隔片6的部位,因而提高了防止分路的保护作用。夹持臂3的厚度确保在过充电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有必要的换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