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茶叶炒青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型茶叶炒青机.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182234.7 (22)申请日 2016.03.10 (73)专利权人 张启华 地址 353100 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水源乡 大源村富源路4号富丰茶叶 (72)发明人 张启华 (51)Int.Cl. A23F 3/0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新型茶叶炒青机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茶叶炒青机, 包 括外壳和内桶, 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 所述外壳的外表面上方设置有温度显示器, 所述 温度显示器的下方设置有控制面板, 所述控制。
2、面 板的下方设置有中央控制器, 所述内桶固定安装 在外壳内侧的中心位置, 所述内桶的内部上方设 置有温度感应装置, 所述内桶的内表面设置有加 热装置, 所述转轴的底部安装螺旋装置, 所述第 二过滤装置的右侧设置有出渣口, 所述第二过滤 装置的上方设置有自动出料开关, 所述外壳的底 部固定安装有固定装置。 本新型茶叶炒青机具有 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新型茶叶炒青机能够使炒青 比较均匀, 将产生的茶叶渣过滤掉, 使得到的茶 叶品质比现有茶叶炒青机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05624240 U 2016.10.12 CN 205624240 U 1.一种新型茶叶炒青机, 包括。
3、外壳(2)和内桶(3),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2)的顶部设 置有进料口(1), 所述外壳(2)的外表面上方设置有温度显示器(14), 所述温度显示器(14) 的下方设置有控制面板(15), 所述控制面板(15)的下方设置有中央控制器(16), 所述内桶 (3)固定安装在外壳(2)内侧的中心位置, 所述内桶(3)的内部上方设置有温度感应装置 (13), 所述内桶(3)的内表面设置有加热装置(5), 所述内桶(3)的圆心处设置有转轴(6), 所 述转轴(6)上固定设置有旋转叶片(4), 所述转轴(6)的底部安装螺旋装置(7), 且螺旋装置 (7)的四周设置有第一过滤装置(8), 所述内桶(3)。
4、的下方安装电机(17), 所述电机(17)和转 轴(6)之间设置有一组相互啮合的齿轮结构, 所述内桶(3)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11), 且出 料管(1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过滤装置(18), 所述第二过滤装置(18)的右侧设置有出渣口 (10), 所述第二过滤装置(18)的上方设置有自动出料开关(9), 所述加热装置(5)、 自动出料 开关(9)、 温度感应装置(13)、 温度显示器(14)、 控制面板(15), 电机(17)均与中央控制器 (16)电性连接, 所述外壳(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装置(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茶叶炒青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叶片(4)共设置 。
5、有六个, 且六个旋转叶片(4)均固定安装在转轴(6)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茶叶炒青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17)和转轴(6) 之间设置有一组相互啮合的齿轮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茶叶炒青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料管(11)贯穿至外 壳(2)的外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茶叶炒青机, 其特征在于: 所 述固定装置(12)共设 置有四个, 且四个固定装置(12)分别安装在外壳(2)的底部四个拐角处。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624240 U 2 一种新型茶叶炒青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炒青装置技术领域,。
6、 具体为一种茶叶炒青机。 背景技术 0002 炒青是形成绿茶品质的关键性技术措施。 其主要目的: 一是彻底破坏鲜叶中酶的 活性, 制止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 以获得绿茶应有的色、 香、 味; 二是散发青草气, 发展 茶香; 三是蒸发一部分水分, 使之变为柔软, 增强韧性, 便于揉捻成形。 鲜叶采来后, 要放在 地上摊凉23小时, 然后进行炒青。 炒青的原则一是 “高温炒青, 先高后低” , 使炒青锅或滚 筒的温度达到180左右或者更高, 以迅速破坏酶的活性, 然后适当降低温度, 使芽尖和叶 缘不至被炒焦, 影响绿茶品质, 达到杀匀杀透, 老而不焦, 嫩而不生的目的。 炒青的其二原则 是要掌握。
7、 “老叶轻杀, 嫩叶老杀” 。 所谓老杀, 就是失水适当多些; 所谓嫩杀, 就是失水适当少 些。 因为嫩叶中酶的催化作用较强, 含水量较高, 所以要老杀, 如果嫩杀, 则酶的活化未被彻 底破坏, 以产生红梗红叶; 炒青叶含水量过高, 在揉捻时液汁易流失, 加压时易成糊状, 芽叶 易断碎。 低级粗老叶则相反, 应杀得嫩, 粗老叶含水量少, 纤维素含量较高, 叶质粗硬, 如炒 青叶含水量少, 揉捻时难以成形, 加压时也易断碎。 炒青叶适度的标志是: 叶色由鲜绿转为 暗绿, 无红梗红叶, 手捏叶软, 略微粘手, 嫩茎梗折不断, 紧捏叶子成团, 稍有弹性, 青草气消 失, 茶香显露。 0003 然而传。
8、统的炒青机具有炒青效率低、 炒青不均匀和炒青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得不到 应有的处理的特点, 不仅使得茶叶炒青成本高, 而且使得炒青得到的茶叶品质不够优良, 给 广大加工茶叶的个人和厂家带来困难。 0004 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茶叶炒青机, 该茶叶炒青机的内桶设置有多个旋转叶片与螺 旋装置, 能够使炒青比较均匀, 效率更高, 且出料口设置有过滤网, 能够使经过机械运动过 程中产生的茶叶渣过滤掉, 使得到的茶叶品质比现有茶叶炒青机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茶叶炒青机,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炒 青不均匀, 茶叶废渣没处理导致茶叶品质下降的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
9、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茶叶炒青机, 包括外壳 和内桶, 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 所述外壳的外表面上方设置有温度显示器, 所述温 度显示器的下方设置有控制面板, 所述控制面板的下方设置有中央控制器, 所述内桶固定 安装在外壳内侧的中心位置, 所述内桶的内部上方设置有温度感应装置, 所述内桶的内表 面设置有加热装置, 所述内桶的圆心处设置有转轴, 所述转轴上固定设置有旋转叶片, 所述 转轴的底部安装螺旋装置, 且螺旋装置的四周设置有第一过滤装置, 所述内桶的下方安装 电机, 所述电机和转轴之间设置有一组相互啮合的齿轮结构, 所述内桶的底部设置有出料 管, 且出料管的内。
10、部设置有第二过滤装置, 所述第二过滤装置的右侧设置有出渣口, 所述第 二过滤装置的上方设置有自动出料开关, 所述加热装置、 自动出料开关、 温度感应装置、 温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5624240 U 3 度显示器、 控 制面板, 电机均与中央控制器电性连接, 所述外壳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装 置。 0007 优选的, 所述旋转叶片共设置有六个, 且六个旋转叶片均固定安装在转轴上。 0008 优选的, 所述电机和转轴之间设置有一组相互啮合的齿轮结构。 0009 优选的, 所述出料管贯穿至外壳的外表面。 0010 优选的, 所述固定装置共设置有四个, 且四个固定装置分别安装在外壳的。
11、底部四 个拐角处。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新型茶叶炒青机的内桶设置有多 个旋转叶片与螺旋装置, 能够使炒青比较均匀, 效率更高, 且出料口设置有过滤网, 能够使 经过机械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茶叶渣过滤掉, 使得到的茶叶品质比现有茶叶炒青机高。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茶叶炒青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茶叶炒青机的俯视图。 0014 图中: 1、 入料口, 2、 外壳, 3、 内桶, 4、 旋转叶片, 5、 加热装置, 6、 转轴, 7、 旋转装置, 8、 第一过滤网, 9、 自动出料开关, 10、 出渣口, 11、 出。
12、料管, 12、 固定装置, 13、 温度感应装置, 14、 温度显示器, 15、 控制面板, 16、 中央控制器, 17、 电机, 18、 第二过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 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6 请参阅图1-2,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茶叶炒青机, 包括外壳2和 内桶3, 外壳2的顶。
13、部设置有进料口1, 外壳2的外表面上方设置有温度显示器14, 温度显示器 14的下方设置有控制面板15, 控制面板15的下方设置有中央控制器16, 内桶3固定安装在外 壳2内侧的中心位置, 内桶3的内部上方设置有温度感应装置13, 内桶3的内表面设置有加热 装置5, 内桶3的圆心处设置有转轴6, 转轴6上固定设置有旋转叶片4, 转轴6的底部安装螺旋 装置7, 且螺旋装置7的四周设置有第一过滤装置8, 内桶3的下方安装电机17, 电机17和转轴 6之间设置有一组相互啮合的齿轮结构, 内桶3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11, 且出料管11的内部 设置有第二过滤装置18, 第二过滤装置18的右侧设置有出渣口1。
14、0, 第二过滤装置18的上方 设置有自动出料开关9, 加热装置5、 自动出料开关9、 温度感应装置13、 温度显示器14、 控制 面板15, 电机17均与中央控制器16电性连接, 外壳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装置12。 0017 旋转叶片4共设置有六个, 且六个旋转叶片4均固定安装在转轴6上, 此结构使得茶 叶加热更加均匀。 0018 电机17和转轴6之间设置有一组相互啮合的齿轮结构, 该机构稳固性强。 0019 料管11贯穿至外壳2的外表面, 此结构安排合理, 节省空间。 0020 固定装置12共设置有四个, 且四个固定装置12分别安装在外壳2的底部四个拐角 处, 该固定装置12使得。 说 明。
15、 书 2/3 页 4 CN 205624240 U 4 0021 工作原理: 将所需炒青的茶叶通过入料口1放入内桶3中, 通过操控控制面板15使 炒青机开始运作, 电机17通过带动转轴7使旋转 叶片4和底部的旋转装置7转动, 与此同时 内桶3内壁上的加热装置5也开始运作, 当温度感应装置13感受到的温度达到炒青所需的温 度时, 由中央控制器16将信号传递给自动出料开关9, 所得到的茶叶经过第二滤网18过滤, 将茶叶渣通过出渣口10排出, 而茶叶经过出料管11排出。 0022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 修 改、 替换和变型,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5624240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205624240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