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一种转杯.pdf

  • 上传人:n****g
  • 文档编号:70816
  • 上传时间:2018-01-23
  • 格式:PDF
  • 页数:11
  • 大小:2.60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418182.4

    申请日:

    2014.08.22

    公开号:

    CN104213273A

    公开日:

    2014.12.1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D01H 4/10申请日:20140822|||公开

    IPC分类号:

    D01H4/10

    主分类号:

    D01H4/10

    申请人:

    东华大学

    发明人:

    张玉泽; 林慧婷; 龚以炜; 虞叔良; 闫进祥; 汪军

    地址:

    201620 上海市松江区松江新城区人民北路299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代理人:

    吕伴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转杯,转杯包括杯体和杯轴,杯体由杯底和杯沿构成,杯沿与杯底相交形成凝聚槽,杯底底面上布置圆周均布的至少2条窄缝,窄缝贯穿杯底。利用本发明转杯所纺纱线呈现出纵向线密度可控变化,细处紧密捻度较大,粗处蓬松捻度较小的特殊风格,且粗细节出现的规律与转杯开缝的规律相符合。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转杯,包括杯体(2)和杯轴(1),杯体(2)由杯底(3)和杯沿(4)构成,杯沿(4)与杯底(3)相交形成凝聚槽(6),其特征在于,所述杯底底面上布置圆周均布的至少2条窄缝(5),所述窄缝(5)贯通所述杯底(3),所述窄缝(5)靠近杯底中心的一端距杯底中心的距离为5~15mm,所述窄缝(5)靠近凝聚槽(6)的一端距凝聚槽底圆弧中点5~12mm。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窄缝(5)与所述杯体(2)的直径方向呈0~60°的夹角。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窄缝(5)为矩形连续平直窄缝、梯形连续平直窄缝、等宽弯曲窄缝或不等宽弯曲窄缝、矩形不连续平直窄缝。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转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连续平直窄缝的宽度为2.5~4.5mm,所述等宽弯曲窄缝的宽度为2.5~4.5mm,所述梯形连续平直窄缝最窄处的宽度为1.5~2.5mm,最宽处的宽度为3~4.5mm,所述不等宽弯曲窄缝的最窄处的宽度为1.5~2.5mm,最宽处的宽度为3~4.5mm。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周均布的至少2条窄缝是指圆周均布的2~8条窄缝(5)。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底(3)的背面包括一底面和与该底面垂直相交的侧面。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转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窄缝(5)贯通所述杯底(3)是指所述窄缝(5)将所述杯底(3)的底面和侧面完全贯通,或窄缝(5)只与所述杯底(3)的侧面贯通,与所述杯底(3)的底面不贯通。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转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窄缝(5)只与所述杯底(3)的侧面贯通时,所述窄缝(5)在深度方向上等高,且所述窄缝(5)的深度为1.5~3mm。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转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窄缝(5)只与所述杯底(3)的侧面贯通,与所述杯底(3)的底面不贯通时,所述窄缝(5)在深度方向上呈等宽的矩形状或梯形状或倒梯形状或上窄下宽的凸字形状,或所述窄缝(5)底部为圆弧状,或所述窄缝(5)在深度方向上呈倾斜的平行四边形状,与杯底(3)的倾斜角度为0~45°。

    10.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转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不连续平直窄缝包括在一直线上的两条窄缝,该两条窄缝的间隔距离为0.5~1.5mm。

    说明书

    一种转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纺纱装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转杯,特别是涉及一种开缝转杯,具体地说是一种在转杯杯体上有对称缝隙的转杯。
    背景技术
    转杯纺属于自由端纺纱领域,具有纺纱速度高、卷装容量大、适纺性较好和能够兼纺优低原料的特点,已成为新型纺纱技术中技术最成熟、应用面最广、经济性较高的纺纱形式。
    转杯纺从转杯内负压的产生原因及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可以分为自排风式和抽气式两种形式。其中自排风式转杯纺纱机所用转杯的直径较大、在转杯底面上均匀分布有6~8个圆形的排气孔,转杯内的空气从转杯的杯口流向杯底,而后由排气孔把空气排出;抽气式转杯纺纱机所用转杯的直径较小,转杯底面上无排气孔,转杯内的空气从杯底流向杯口,而后由抽气管从转杯腔中把空气抽走。
    转杯纺最初只使用低成本的原料,例如纺织厂的下脚料或可再利用的纺织材料等。20世纪70年代中期,转杯纺只应用于纺棉产品,且主要是以纺97.2tex(6S)、83.3tex(7S)纯棉纱为主,因此当时业界普遍认为转杯纺只适合粗特纯棉纱。但随着转杯纺技术的进步,转杯纺的适纺范围也在逐渐增加。如今,转杯纺不仅可以用于高档针织纱的生产,还可应用于低捻纱、竹节纱、S捻纱、包芯纱等诸多花式纱。
    利用转杯纺生产花式纱等花式纱品种具有多种方法,基本上可有以下几种方案:(1)改变喂给罗拉速度;(2)改变引纱罗拉速度;(3)同时改变喂给罗拉和引纱罗拉速度;(4)在输纤通道或分梳辊的适当位置添置附加喂入纤维机构;(5)在转杯内设置阻尼点;(6)转杯内刻槽;(7)假捻盘的改造。
    其中,在转杯内刻槽纺制花式纱的方法是在转杯的纤维滑移面上加工沟槽,使其具有一定的宽度和深度,让纤维在沟槽中积聚,可以根据所刻沟槽的规律纺制出一定规律的花式纱,但利用此种方式所纺花式纱其粗细节效果不明显,且由于所刻沟槽内容易产生积灰,致使纺纱过程中纱条断头率增多,影响所纺纱线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转杯,特别是提供一种开缝转杯,具体地说是一种在转杯杯体上有对称缝隙的转杯,适用于纺制纱线线密度变化的转杯花式纱。
    本发明的一种转杯,包括杯体和杯轴,杯体由杯底和杯沿构成,杯沿与杯底相交形成凝 聚槽,所述杯底底面上布置圆周均布的至少2条窄缝,所述窄缝贯通所述杯底,所述窄缝靠近杯底中心的一端距杯底中心的距离为5~15mm,所述窄缝靠近凝聚槽一端距凝聚槽底圆弧中点5~12mm。利用本发明转杯所纺纱线呈现出纵向线密度可控变化,细处紧密捻度较大,粗处蓬松捻度较小的特殊风格,且粗细节出现的规律与转杯开缝的规律相符合。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的一种转杯,所述窄缝与所述杯体的直径方向呈0~60°的夹角,当窄缝与杯体的直径较大时,会有较多的纤维通过窄缝进入转杯腔体内,影响纺纱效果,且纺纱过程易纱线易断头。
    如上所述的一种转杯,所述窄缝为矩形连续平直窄缝、梯形连续平直窄缝、等宽弯曲窄缝或不等宽弯曲窄缝、矩形不连续平直窄缝。
    如上所述的一种转杯,所述矩形连续平直窄缝的宽度为2.5~4.5mm,所述等宽弯曲窄缝的宽度为2.5~4.5mm,所述梯形连续平直窄缝最窄处的宽度为1.5~2.5mm,最宽处的宽度为3~4.5mm,所述不等宽弯曲窄缝的最窄处的宽度为1.5~2.5mm,最宽处的宽度为3~4.5mm;这样设计的效果在于当所述窄缝的整体宽度过小时,会影响纤维在窄缝处的积聚,影响纺纱效果,当所述窄缝宽度太大时,纤维会通过窄缝进入转杯腔体内,造成原料的损失和浪费。
    如上所述的一种转杯,所述圆周均布的至少2条窄缝是指圆周均布的2~8条窄缝。
    如上所述的一种转杯,所述杯底的背面包括一底面和与该底面垂直相交的侧面。
    如上所述的一种转杯,所述窄缝贯通所述杯底是指所述窄缝将所述杯底的底面和侧面完全贯通,这种形式的窄缝更有利于转杯内积灰等杂质的排出;或窄缝只与所述杯底的侧面贯通,与所述杯底的底面不贯通,此种形式的窄缝更有利于纺纱过程中纤维在所述窄缝内的积聚,纺纱效果更明显。
    如上所述的一种转杯,所述窄缝只与所述杯底的侧面贯通时,所述窄缝在深度方向上等高,且所述窄缝的深度为1.5~3mm。
    如上所述的一种转杯,所述窄缝只与所述杯底的侧面贯通,与所述杯底的底面不贯通时,所述窄缝在深度方向上呈等宽的矩形状或梯形状或倒梯形状或上窄下宽的凸字形状,或所述窄缝底部为圆弧状,或所述窄缝在深度方向上呈倾斜的平行四边形状,与杯底的倾斜角度为0~45°。将窄缝设计为等宽矩形状或梯形状有利于积灰等杂质的排出,上窄下宽的凸字形窄缝或底部为圆弧状的窄缝底部虽然会有积灰,但同时有利于纤维的积聚,纺纱效果明显。
    如上所述的一种转杯,所述矩形不连续平直窄缝包括在一直线上的两条窄缝,该两条窄缝的间隔距离为为0.5~1.5mm。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可以减少纤维的损失,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转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转杯加工方面,只需在传统转杯上加工出贯通的缝隙。
    2本发明的转杯可用于纺制风格独特的花式纱,丰富了转杯纺产品的种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高的经济价值。
    3本发明的转杯由于分布有贯通的缝隙,利于转杯内积灰等杂质的排出,提高了纺纱的稳定性和所纺纱线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转杯示意图
    图2a为矩形连续平直窄缝径向均匀分布示意图
    图2b为矩形连续平直窄缝与径向成30°分布均匀分布示意图
    图2c为梯形连续平直窄缝径向均匀分布示意图
    图2d为等宽弯曲窄缝分布均匀示意图
    图3a为窄缝部分贯通示意图
    图3b为窄缝全部贯通示意图
    图4a矩形连续平直窄缝示意图
    图4b为梯形连续平直窄缝示意图
    图4c为倾斜矩形连续平直窄缝示意图
    图4d为倾斜梯形连续平直窄缝示意图
    图4e为等宽弯曲窄缝示意图
    图4f为不等宽弯曲窄缝示意图
    图4g为矩形不连续平直窄缝示意图
    图5a为部分贯通在深度方向上呈等宽矩形状窄缝横截面示意图
    图5b为部分贯通在深度方向上呈梯形状窄缝横截面示意图
    图5c为部分贯通在深度方向上呈倒梯形状窄缝横截面示意图
    图5d为部分贯通在深度方向上底部为圆弧状窄缝横截面示意图
    图5e为部分贯通在深度方向上呈上窄下宽的凸字形状窄缝横截面示意图
    图5f为部分贯通在深度方向上呈倾斜平行四边形状窄缝横截面示意图
    图5g为窄缝全部贯穿横截面示意图
    图6为凝聚槽圆弧示意图
    图中1杯轴 2杯体 3杯底 4杯沿 5窄缝 6凝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本发明的一种转杯,如图1所示:包括杯体2和杯轴1,杯体2由杯底3和杯沿4构成,杯底3与杯轴1相承接,杯底3的背面包括一底面和与该底面垂直相交的侧面,杯沿4绕杯底3环绕相交形成凹状凝聚槽6,杯底3底面上布置圆周均布的至少2条窄缝5,窄缝5贯穿杯底3,窄缝5靠近杯底中心的一端距杯底中心的距离为5~15mm,如图6所示,窄缝5近凝聚槽6端距凝聚槽底圆弧中点5~12mm。利用本发明转杯所纺纱线呈现出纵向线密度可控变化,细处紧密捻度较大,粗处蓬松捻度较小的特殊风格,且粗细节出现的规律与转杯开缝的规律相符合。
    如图2a~2d所示,窄缝5与杯体2的直径方向呈0~60°的夹角。其中图2a为矩形连续平直窄缝径向均匀分布示意图,图2b为矩形连续平直窄缝与转杯径向成30°角度均匀分布示意图,图2c为梯形连续平直窄缝径向均匀分布示意图,图2d为等宽弯曲窄缝均匀分布示意图。
    如图4a~4g所示,窄缝5可为矩形连续平直窄缝、梯形连续平直窄缝、等宽弯曲窄缝或不等宽弯曲窄缝、矩形不连续平直窄缝。其中图4a和图4c为矩形连续平直窄缝,图4b和图4d为梯形连续平直窄缝,图4e为等宽弯曲窄缝,图4f为不等宽弯曲窄缝,图4g为矩形不连续平直窄缝。
    如图4a和图4c所示,矩形平直窄缝的宽度为2.5~4.5mm,如图4e所示,等宽弯曲窄缝的宽度为2.5~4.5mm,如图4b和图4d所示,梯形平直窄缝最窄处的宽度为1.5~2.5mm,最宽处的宽度为3~4.5mm,如图4f所示,不等宽弯曲窄缝的最窄处的宽度为1.5~2.5mm,最宽处的宽度为3~4.5mm。
    如图2a~2d所示,圆周均布的至少2条窄缝是指圆周均布的2~8条窄缝5。
    如图1所示,杯底3的背面包括一底面和与该底面垂直相交的侧面,窄缝5贯通杯底3一种如图3a所示是指窄缝5只与杯底3的侧面贯通,与杯底3的底面不贯穿,一种如图3b和图5g所示是指窄缝5将杯底3的底面和侧面完全贯通。
    如图5a~5f所示,窄缝5只与杯底3的侧面贯通时,窄缝5在深度方向上等高,且窄缝5 的深度为1.5~3mm。
    窄缝5只与杯底3的侧面贯通,与杯底3的底面不贯穿可有以下几种形式,一种形式如图5a所示,窄缝5在深度方向上呈等宽的矩形状,一种如图5b所示,窄缝5在深度方向上呈梯形状,一种如图5c所示,窄缝5在深度方向上呈倒梯形状,一种如图5d所示,窄缝底部为圆弧状,一种如图5e所示,窄缝在深度方向呈上窄下宽的凸字形状,一种如图5f所示,窄缝在深度方向上呈倾斜的平行四边形状,与杯底的倾斜角度为0~45°。
    如图4g所示,矩形不连续平直窄缝包括在一直线上的两条窄缝,该两条窄缝的间隔距离为0.5~1.5mm。

    关 键  词:
    一种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转杯.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081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