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环虫酰肼的杀虫组合物
背景技术
环虫酰肼(chromafenozide)化学名称:2′-叔丁基-5-甲基-2′- (3,5-二甲基苯甲酰基)色烷-6-甲酰肼,分子式:C24H30N2O3,是日 本化药株式会社和三共株式会社(现为三共农用株式会社)共同开发 并实用化的新型杀虫剂。环虫酰肼为双酰肼类杀虫剂,害虫取食后几 小时内抑制进食,同时引起害虫提前蜕皮导致死亡。环虫酰肼不仅对 哺乳动物、鸟类、水生物低毒,而且对节肢动物类、捕食性蜱螨、蜘 蛛、半翅目、鞘翅目(甲虫类)、寄生生物及环境无影响。因此,它是 综合害物治理体系中的一个理想的药剂。
噻嗪酮(buprofezin)化学名称:2-特-丁亚胺基-3-异丙基-5-苯基 -3,4,5,6-四氢-2H-1,3,5-噻二嗪-4-酮,分子式:C16H23N30S,噻嗪酮是一 种杂环类昆虫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破坏昆虫的新生表皮形成,干扰 昆虫的正常生长发育,引起害虫死亡。具触杀、胃毒作用强,具渗 透性;不杀成虫,但可减少产卵并阻碍卵孵化。本品为对鞘翅目、 部分同翅目以及蜱螨目具有持效性杀幼虫活性的杀虫剂。可有效地 防治水稻上的大叶蝉科、飞虱科;马铃薯上的大叶蝉科;柑桔、棉 花和蔬菜上的粉虱科;柑桔上的蚧科、盾蚧料和粉蚧科。
异丙威(isoprocarb)化学名称:邻异丙基苯基甲基氨基甲酸酯, 分子式:C11H15NO2,异丙威属速效广谱性磷酸酯类杀虫杀螨剂,对 昆虫主要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致使昆虫麻痹至死亡,具有较强的 触杀作用,击倒力强,药效迅速,但残效期较短,对稻飞虱、叶蝉 科害虫具有特效。可兼治蓟马和蚂蟥,对飞虱天敌、蜘蛛类安全。
速灭威(malathion)化学名称:O,O-二甲基-S-[1,2-二(乙氧基羰基) 乙基]二硫代磷酸酯,分子式:C10H19O6PS2,速灭威为中等毒性杀虫 剂。无慢性毒性,无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对鱼有毒,对蜜蜂 高毒具有触杀和熏蒸作用,击倒力强,持效期较短,对稻飞虱、稻 叶蝉、稻蓟马有特效。对稻田蚂蟥有良好杀伤作用。
吡蚜酮(pymetrozine)化学名称:4,5-二氢-6-甲基-4-(3-吡啶亚 甲基氨基)-1,2,4-3(2H)-酮,分子式:C10H11N5O,吡蚜酮属于吡啶类 或三嗪酮类杀虫剂,是全新的非杀生性杀虫剂,最早由瑞士汽巴嘉 基公司于1988年开发,该产品对多种作物的刺吸式口器害虫表现 出优异的防治效果。利用电穿透图(EPG)技术进行研究表明,无 论是点滴、饲喂或注射试验,只要蚜虫或飞虱一接触到吡蚜酮几乎 立即产生口针阻塞效应,立刻停止取食,并最终饥饿致死,而且此 过程是不可逆转的。因此,吡蚜酮具有优异的阻断昆虫传毒功能。 尽管目前对吡蚜酮所引起的口针阻塞机制尚不清楚,但已有的研究 表明这种不可逆的″停食″不是由于″拒食作用″所引起。经吡蚜酮处 理后的昆虫最初死亡率是很低的,昆虫″饥蛾″致死前仍可存活数 日,且死亡率高低与气候条件有关。试验表明,药剂处理3小时内, 蚜虫的取食活动降低90%左右,处理后48小时,死亡率可接近 100%,吡蚜酮对害虫具有触杀作用,同时还有内吸活性。在植物 体内既能在木质部输导也能在韧皮部输导;因此既可用作叶面喷 雾,也可用于土壤处理。由于其良好的输导特性,在茎叶喷雾后新 长出的枝叶也可以得到有效保护。
然而,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防治害虫最容易产生的问题 是害虫抗药性的产生。不同品种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害虫很 常见的方法。不同成分进行复配,根据实际应用效果,来判断某种 复配是增效、加和还是拮抗作用。绝大多数情况下,农药的复配效 果都是加和效应,真正有增效作用的复配很少,尤其是增效作用非 常明显、共毒系数很高的复配就更少了。经过发明人研究,发现将 环虫酰肼和噻嗪酮、异丙威、速灭威、吡蚜酮复配后能产生很好的增 效作用,并且关于环虫酰肼和噻嗪酮、异丙威、速灭威、吡蚜酮复配 的相关报道尚未公开。
发明内容
环虫酰肼单剂长期使用可能带来的抗性发生、药效下降等问题, 本发明提出的杀虫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以及适量的 表面活性剂和载体。
一种含环虫酰肼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活性 成分B重量比为1∶70~70∶1,所述的活性成分A选自环虫酰肼,活 性成分B选自噻嗪酮、异丙威、速灭威、吡蚜酮中之一种。
所述的含环虫酰肼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活 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60~60∶1。
所述的含环虫酰肼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环虫酰肼与噻嗪 酮的重量比为20∶1~1∶20。
所述的含环虫酰肼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环虫酰肼与异丙 威的重量比为5∶1~1∶20。
所述的含环虫酰肼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环虫酰肼与速灭 威的重量比为5∶1~1∶40。
所述的含环虫酰肼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环虫酰肼与吡蚜 酮的重量比为10∶1~1∶20。
所述的含环虫酰肼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制成可湿 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悬乳剂、水乳剂、微乳剂、微囊悬浮 剂、微囊悬浮剂-悬浮剂。
所述的含环虫酰肼的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农作物害虫的用途,所 述的农作物包括蔬菜、果树、粮食作物、纤维作物上害虫的用途。
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害虫包括:白粉虱、介壳虫、 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蚜虫、棉铃虫、叶蝉、二化螟、三化螟、红 蜘蛛。
环虫酰肼、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70~70∶1。通常组合物中 活性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总重量的1%~90%,较佳的为5%~85%。 根据不同的制剂类型,活性组分含量范围有所不同。通常,液体制剂 含有按重量计1%~70%的活性物质,较佳地为5%~50%;固体制剂 含有按重量计5%~85%的活性物质,较佳地为10%~70%。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中至少含有一种表面活性剂,以利于施用时 活性组分在水中的分散。表面活性剂含量为制剂总重量的10%~40%, 余量为固体或液体稀释剂。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由使用者在使用前经稀释或直接使用。其配 制可由通常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加工方法制备,即将活性物质 与液体溶剂或固体载体混合后,再加入表面活性剂如分散剂、稳定剂、 湿润剂、乳化剂、粘结剂、消泡剂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可以按需要加工成任何农药上可接受的剂 型,其中优较选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悬乳剂、水分散粒剂、 水乳剂、微乳剂、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剂-悬浮剂。
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环虫酰肼1%~70%、 活性成分B1%~70%、分散剂1.5%~10%、湿润剂1%~10%、填料余量。
组合物制成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环虫酰肼1%~50%、活 性成分B1%~50%、分散剂1%~10%、湿润剂1%~10%、消泡剂 0.1%~1%、增稠剂0.05%~2%、抗冻剂0%~8%、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悬乳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环虫酰肼1%~50%、活 性成分B1%~50%、溶剂0~15%、乳化剂2%~12%,分散剂2%~10%、 消泡剂0.1%~2%、增稠剂0.05%~2%、抗冻剂0%~8%、稳定剂0%~3%、 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水乳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环虫酰肼1%~50%、活 性成分B1%~50%、溶剂1%~30%、乳化剂1%~20%、共乳化剂1%~8%、 抗冻剂0%~8%、增稠剂0.05%~2%、消泡剂0%~2%、去离子水补足余 量。
组合物制成微乳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环虫酰肼1%~50%、活 性成分B1%~50%、溶剂1%~30%、乳化剂3%~20%、抗冻剂0%~8%、 增稠剂0.05%~2%、消泡剂0.01%~2%、稳定剂0%~4%,去离子水补 足余量。
组合物制成微囊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环虫酰肼1%~50%、 活性成分B1%~50%、高分子囊壁材料3%~10%、分散剂2%~10%、 有机溶剂0%~10%、乳化剂2%~7%,pH调节剂0.1%~5%,去离子水 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微囊悬浮-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 1%~40%、活性成分B1%~60%、高分子囊壁材料2%~12%、表面活性 剂3%~15%、有机溶剂1%~5%、乳化剂1%~6%、消泡剂0.2%~5%、 增稠剂0.05%~1%、pH调节剂1%~5%、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水分散粒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A1%~70%、 活性成分B1%~70%、分散剂3%~12%、湿润剂1%~8%、崩解剂 1%~10%、粘结剂0%~8%、填料余量。
本发明的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可湿性粉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悬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微囊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水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微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微囊悬浮-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水分散粒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环虫酰肼和噻嗪酮、异丙威、速灭威、吡蚜酮复配后,具有 明显增效和持效作用;
(2)扩大了杀虫谱,对蔬菜、果树、水稻、棉花上的白粉虱、介 壳虫、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蚜虫、棉铃虫、叶蝉、二化螟、三化 螟、红蜘蛛等均有较高活性;
(3)减少了农药的用药量,降低了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 了环境污染;
(4)对人畜安全,环境相容性好,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 重量百分比,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应用实施例一
实例1 20%环虫酰肼·噻嗪酮悬浮剂
环虫酰肼4%、噻嗪酮16%、聚乙二醇2.5%、湿润剂T6%、烷基 酚聚氧乙烯醚磷酸盐3%、有机硅消泡剂0.8%、海藻酸钠0.02%、去 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20%环虫酰肼·噻嗪酮悬浮剂。
将噻嗪酮换成异丙威、速灭威、吡蚜酮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2 50%环虫酰肼·噻嗪酮悬浮剂
环虫酰肼10%、噻嗪酮40%、乙二醇3%、十二烷基硫酸钠3.5%、 双(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4%、硅酮类0.6%、聚乙烯醇0.03%、 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50%环虫酰肼·噻嗪酮悬浮剂。
将噻嗪酮换成异丙威、速灭威、吡蚜酮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3 45%环虫酰肼·噻嗪酮悬浮剂
环虫酰肼15%、噻嗪酮30%、丙二醇4%、聚羧酸盐5%、C8~10脂肪醇类0.9%、阿拉伯胶0.15%、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1.5%、 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45%环虫酰肼·噻嗪酮悬浮剂。
将噻嗪酮换成异丙威、速灭威、吡蚜酮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4 40%环虫酰肼·噻嗪酮悬浮剂
环虫酰肼20%、噻嗪酮20%、丙三醇5%、月桂醇硫酸钠5%、萘 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4.2%、有机硅消泡剂0.2%、丙烯酸钠0.12%、去 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40%环虫酰肼·噻嗪酮悬浮剂。
将噻嗪酮换成异丙威、速灭威、吡蚜酮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5 35%环虫酰肼·噻嗪酮悬浮剂
环虫酰肼25%、噻嗪酮10%、乙二醇3%、润湿渗透剂F 6%、有 机硅消泡剂0.7%、丙烯酸钠0.05%、萘磺酸甲醛缩合物3%、去离子 水加至100%,混合制得35%环虫酰肼·噻嗪酮悬浮剂。
将噻嗪酮换成异丙威、速灭威、吡蚜酮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6 50%环虫酰肼·异丙威悬浮剂
环虫酰肼20%、异丙威30%、聚乙二醇2.5%、烷基酚聚氧乙烯嘧 3.8%、C10~20饱和脂肪酸类1.4%、聚乙烯醇0.16%、双(烷基)萘磺酸 盐甲醛缩合物7%、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50%环虫酰肼·异 丙威悬浮剂。
将异丙威换成噻嗪酮、速灭威、吡蚜酮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7 35%环虫酰肼·速灭威悬浮剂
环虫酰肼15%、速灭威20%、乙二醇6%、木质素磺酸盐2%、硅 油0.5%、黄原胶0.04%、烷基酚聚氧乙烯嘧甲醛缩合物硫酸盐5%、 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35%环虫酰肼·速灭威悬浮剂。
将速灭威换成异丙威、噻嗪酮、吡蚜酮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8 40%环虫酰肼·吡蚜酮悬浮剂
环虫酰肼15%、吡蚜酮25%、丙二醇4%、十二烷基硫酸钠2.5%、 有机硅消泡剂0.1%、硅酸镁铝0.14%、双(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 物5.5%、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40%环虫酰肼·吡蚜酮悬浮剂。
将吡蚜酮换成噻嗪酮、速灭威、异丙威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9 20%环虫酰肼·吡蚜酮悬乳剂
环虫酰肼10%、吡蚜酮1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6.5%、芳 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9%、甲基纤维素0.09%、C10~20饱和脂 肪酸类0.2%、二甲苯2%、丙二醇1%,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20% 环虫酰肼·吡蚜酮悬乳剂。
将吡蚜酮换成异丙威、速灭威、噻嗪酮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10 30%环虫酰肼·噻嗪酮悬乳剂
环虫酰肼10%、噻嗪酮20%、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4%、十二 烷基硫酸钠6%、C8~10脂肪醇类0.4%、硅酸镁铝0.07%、丙三醇0.2%、 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2%、乙酸乙酯3%,去离子水加至100%,制 得30%环虫酰肼·噻嗪酮悬乳剂。
将噻嗪酮换成异丙威、速灭威、吡蚜酮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11 25%环虫酰肼·吡蚜酮悬乳剂
环虫酰肼10%、吡蚜酮15%、脂肪酸聚氧乙烯酯4.1%、湿润剂T 3.5%、C10~20饱和脂肪酸类0.4%、阿拉伯胶0.04%、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5%、聚乙二醇2%、丙二醇0.24%,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25%环 虫酰肼·吡蚜酮悬乳剂。
将吡蚜酮换成异丙威、速灭威、噻嗪酮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12 50%环虫酰肼·噻嗪酮悬乳剂
环虫酰肼5%、噻嗪酮45%、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5.3%、 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3%、海藻酸钠0.07%、乙二醇2.3%、 硅酮类0.7%、二甲苯4%,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50%环虫酰肼·噻 嗪酮悬乳剂。
将噻嗪酮换成异丙威、速灭威、吡蚜酮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13 40%环虫酰肼·噻嗪酮悬乳剂
环虫酰肼1%、噻嗪酮39%、酯聚氧乙烯嘧5.4%、脂肪醇聚氧乙 烯醚3.6%、羧甲基纤维素0.03%、聚乙二醇0.17%、C8~10脂肪醇类2%、 溶剂油4%,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40%环虫酰肼·噻嗪酮悬乳剂。
将噻嗪酮换成异丙威、速灭威、吡蚜酮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14 48%环虫酰肼·异丙威悬乳剂
环虫酰肼45%、异丙威3%、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5.6%、 洗衣粉1.3%、聚乙二醇3.5%、丙烯酸钠0.02%、C10~20饱和脂肪酸类 1.5%、乙酸乙酯3%,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48%环虫酰肼·异丙 威悬乳剂。
将异丙威换成噻嗪酮、速灭威、吡蚜酮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15 5%环虫酰肼·速灭威悬乳剂
环虫酰肼1%、速灭威4%、烷基萘磺酸盐7.3%、十二烷基硫酸钠 4.5%、甲基纤维素0.19%、聚乙二醇1.5%、C10~20饱和脂肪酸类0.4%、 环己酮2.5%,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5%环虫酰肼·速灭威悬乳剂。
将速灭威换成噻嗪酮、异丙威、吡蚜酮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16 25%环虫酰肼·噻嗪酮悬乳剂
环虫酰肼5%、噻嗪酮20%、烷基萘磺酸盐4%、十二烷基硫酸钠 7%、聚丙烯酸钠0.15%、丙三醇2.3%、硅油1.7%、乙醇1.5%、去离 子水加至100%,制得25%环虫酰肼·噻嗪酮悬乳剂。
将噻嗪酮换成吡蚜酮、异丙威、速灭威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17 70%环虫酰肼·噻嗪酮可湿性粉剂
环虫酰肼1%、噻嗪酮69%、烷基酚聚氧乙烯嘧甲醛缩合物硫酸盐 7%、拉开粉BX 6%、膨润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 70%环虫酰肼·噻嗪酮可湿性粉剂。
将噻嗪酮换成异丙威、速灭威、吡蚜酮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18 70%环虫酰肼·吡蚜酮可湿性粉剂
环虫酰肼10%、吡蚜酮60%、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6%、 月桂醇硫酸钠9%、凹凸棒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 70%环虫酰肼·吡蚜酮可湿性粉剂。
将吡蚜酮换成异丙威、速灭威、噻嗪酮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19 60%环虫酰肼·异丙威可湿性粉剂
环虫酰肼15%、异丙威45%、烷基酚聚氧乙烯嘧甲醛缩合物硫酸 盐5.5%、月桂醇硫酸钠6.5%、膨润土加至100%,混合制得60%环虫 酰肼·异丙威可湿性粉剂。
将异丙威换成噻嗪酮、速灭威、吡蚜酮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20 80%环虫酰肼·噻嗪酮可湿性粉剂
环虫酰肼10%、噻嗪酮70%、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 5.5%、皂角粉4.6%、高岭土加至100%,混合制得80%环虫酰肼·噻 嗪酮可湿性粉剂。
将噻嗪酮换成异丙威、速灭威、吡蚜酮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21 60%环虫酰肼·噻嗪酮可湿性粉剂
环虫酰肼30%、噻嗪酮30%、烷基酚聚氧乙烯嘧甲醛缩合物硫酸 盐6%、拉开粉BX 5%、膨润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混 合制得60%环虫酰肼·噻嗪酮可湿性粉剂。
将噻嗪酮换成异丙威、速灭威、吡蚜酮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22 80%环虫酰肼·异丙威可湿性粉剂
环虫酰肼4%、异丙威76%、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6.9%、湿润 剂T 4.5%、膨润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混合制得80% 环虫酰肼·异丙威可湿性粉剂。
将异丙威换成噻嗪酮、速灭威、吡蚜酮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23 65%环虫酰肼·速灭威可湿性粉剂
环虫酰肼3%、速灭威62%、双(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8.5%、 茶枯5.8%、膨润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混合制得65% 环虫酰肼·速灭威可湿性粉剂。
将速灭威换成异丙威、噻嗪酮、吡蚜酮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24 50%环虫酰肼·吡蚜酮可湿性粉剂
环虫酰肼25%、吡蚜酮25%、木质素磺酸盐4.8%、拉开粉BX 6.4%、 轻质碳酸钙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混合制得50%环虫酰 肼·吡蚜酮可湿性粉剂。
将吡蚜酮换成异丙威、速灭威、噻嗪酮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25 50%环虫酰肼·吡蚜酮水分散粒剂
环虫酰肼10%、吡蚜酮40%、木质素磺酸盐5.6%、润湿渗透剂F 7.7%、氯化铝4.5%、海藻酸钠0.08%、轻质碳酸钙加至100%,经混 合制得50%环虫酰肼·吡蚜酮水分散粒剂。
将吡蚜酮换成异丙威、速灭威、噻嗪酮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26 60%环虫酰肼·噻嗪酮水分散粒剂
环虫酰肼10%、噻嗪酮50%、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4%、蚕沙 5%、葡萄糖6%、阿拉伯胶0.12%、轻质碳酸钙加至100%,经混合制 得60%环虫酰肼·噻嗪酮水分散粒剂。
将噻嗪酮换成异丙威、速灭威、吡蚜酮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27 80%环虫酰肼·吡蚜酮水分散粒剂
环虫酰肼8%、吡蚜酮72%、聚羧酸盐5%、皂角粉4%、尿素3%、 淀粉加至100%,经混合制得80%环虫酰肼·吡蚜酮水分散粒剂。
将吡蚜酮换成异丙威、速灭威、噻嗪酮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28 60%环虫酰肼·吡蚜酮水分散粒剂
环虫酰肼20%、吡蚜酮40%、烷基萘磺酸盐3%、润湿渗透剂F 7%、 硫酸铵7%、丙烯酸钠0.15%、硅藻土加至100%,经混合制得60%环 虫酰肼·吡蚜酮水分散粒剂。
将吡蚜酮换成异丙威、速灭威、噻嗪酮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29 70%环虫酰肼·吡蚜酮水分散粒剂
环虫酰肼69%、吡蚜酮1%、烷基酚聚氧乙烯嘧甲醛缩合物硫酸盐 2.9%、十二烷基硫酸钠4.9%、氯化铝3.5%、硅酸镁铝0.18%、轻质碳 酸钙加至100%,经混合制得70%环虫酰肼·吡蚜酮水分散粒剂。
将吡蚜酮换成异丙威、速灭威、噻嗪酮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30 80%环虫酰肼·异丙威水分散粒剂
环虫酰肼10%、异丙威70%、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5%、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5%、尿素2.5%、羟丙基纤维素0.04%、轻质碳酸 钙加至100%,经混合制得80%环虫酰肼·异丙威水分散粒剂。
将异丙威换成噻嗪酮、速灭威、吡蚜酮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31 40%环虫酰肼·速灭威水分散粒剂
环虫酰肼5%、速灭威35%、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7.5%、皂角 粉7.5%、葡萄糖5%、黄原胶0.06%、轻质碳酸钙加至100%,经混合 制得40%环虫酰肼·速灭威水分散粒剂。
将速灭威换成异丙威、噻嗪酮、吡蚜酮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32 60%环虫酰肼·噻嗪酮水分散粒剂
环虫酰肼40%、噻嗪酮20%、脂肪胺聚氧乙烯嘧4.5%、月桂醇硫 酸钠8.5%、氯化铝9.5%、聚丙烯酸钠0.02%、轻质碳酸钙加至100%, 经混合制得60%环虫酰肼·噻嗪酮水分散粒剂。
将噻嗪酮换成异丙威、速灭威、吡蚜酮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33 30%环虫酰肼·噻嗪酮水乳剂
环虫酰肼10%、噻嗪酮20%、二甲苯1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 酸酯5%、异丁醇8%、丙二醇6%、阿拉伯胶0.05%、C8~10脂肪醇类 0.5%、去离子水加至100%,经混合制得30%环虫酰肼·噻嗪酮水乳 剂。
将噻嗪酮换成异丙威、速灭威、吡蚜酮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34 50%环虫酰肼·异丙威水乳剂
环虫酰肼8%、异丙威42%、甲醇5%、苯基酚聚氧乙基醚磷酸酯 7%、十二烷醇-15%、丙三醇6%、阿拉伯胶0.08%、C8~10脂肪醇类1.5%、 去离子水加至100%,经混合制得50%环虫酰肼·异丙威水乳剂。
将异丙威换成噻嗪酮、速灭威、吡蚜酮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35 30%环虫酰肼·速灭威水乳剂
环虫酰肼2%、速灭威28%、丙酮7%、蓖麻油聚氧乙烯醚6%、 十四烷醇-19%、聚乙二醇7%、海藻酸钠0.08%、C10~20饱和脂肪酸类 0.6%、去离子水加至100%,经混合制得30%环虫酰肼·速灭威水乳 剂。
将速灭威换成噻嗪酮、异丙威、吡蚜酮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36 40%环虫酰肼·吡蚜酮水乳剂
环虫酰肼2%、吡蚜酮38%、环己酮5%、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基 醚6%、丁醇9%、丙三醇3%、聚乙烯醇0.18%、硅酮类1.5%、去离 子水加至100%,经混合制得40%环虫酰肼·吡蚜酮水乳剂。
将吡蚜酮换成噻嗪酮、异丙威、速灭威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37 20%环虫酰肼·噻嗪酮微乳剂
环虫酰肼10%、噻嗪酮10%、丁醇7%、蓖麻油聚氧乙烯醚4%、 三甲基环己烯酮6%、聚乙二醇1.8%、C10~20饱和脂肪酸类1%,去离 子水加至100%,经混合制得20%环虫酰肼·噻嗪酮微乳剂。
将噻嗪酮换成异丙威、速灭威、吡蚜酮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38 25%环虫酰肼·异丙威微乳剂
环虫酰肼10%、异丙威15%、异丁醇8.5%、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 聚氧乙烯醚2.5%、二甲基甲酰胺4.5%、聚乙二醇1.3%、C10~20饱和脂 肪酸类0.8%,去离子水加至100%,经混合制得25%环虫酰肼·异丙 威微乳剂。
将异丙威换成噻嗪酮、速灭威、吡蚜酮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39 35%环虫酰肼·速灭威微乳剂
环虫酰肼15%、速灭威20%、丁醇6%、蓖麻油聚氧乙烯醚5%、 三甲基环己烯酮4%、聚乙二醇2%、C10~20饱和脂肪酸类0.5%,去离 子水加至100%,经混合制得35%环虫酰肼·速灭威微乳剂。
将速灭威换成异丙威、噻嗪酮、吡蚜酮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40 40%环虫酰肼·吡蚜酮微乳剂
环虫酰肼39%、吡蚜酮1%、十二烷醇-14%、烷基芳基聚氧丙烯 聚氧乙烯醚4.6%、吡咯烷酮5.2%、乙二醇2.3%、C8~10饱和脂肪酸类 0.7%,去离子水加至100%,经混合制得40%环虫酰肼·吡蚜酮微乳 剂。
将吡蚜酮换成异丙威、速灭威、噻嗪酮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41 25%环虫酰肼·噻嗪酮微囊悬浮剂
环虫酰肼10%、噻嗪酮15%、变形乳蛋白7%、芳基酚聚氧乙烯 丁二酸酯磺酸盐8%、二甲苯4%、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基醚6%、氢 氧化钠1%、盐酸3%,去离子水加至100%,经混合制得25%环虫酰 肼·噻嗪酮微囊悬浮剂。
将噻嗪酮换成异丙威、速灭威、吡蚜酮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42 30%环虫酰肼·异丙威微囊悬浮剂
环虫酰肼10%、异丙威20%、聚异氰酸酯6%、脂肪胺聚氧乙烯 嘧3%、吡咯烷酮1%、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2%、氢氧化钠 2%、山梨酸1%,去离子水加至100%,经混合制得30%环虫酰肼·异 丙威微囊悬浮剂。
将异丙威换成吡蚜酮、速灭威、噻嗪酮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43 20%环虫酰肼·速灭威微囊悬浮剂
环虫酰肼10%、速灭威10%、β-环糊精8%、多官能团酰基卤多 胺6%、聚乙二醇8%、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基醚4%、氢氧化钠1%、 山梨酸2%,去离子水加至100%,经混合制得20%环虫酰肼·速灭威 微囊悬浮剂。
将速灭威换成异丙威、吡蚜酮、噻嗪酮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44 35%环虫酰肼·吡蚜酮微囊悬浮剂
环虫酰肼15%、吡蚜酮20%、蔗糖6%、烷基萘磺酸盐7%、环己 酮0.9%、聚乙二醇2%、氢氧化钠2%、柠檬酸1.5%,去离子水加至 100%,经混合制得35%环虫酰肼·吡蚜酮微囊悬浮剂。
将吡蚜酮换成异丙威、速灭威、噻嗪酮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45 50%环虫酰肼·噻嗪酮微囊悬浮剂-悬浮剂
环虫酰肼45%、噻嗪酮5%、聚异氰酸酯6%、烷基苯磺酸钙盐6%、 聚乙二醇1.2%、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1.5%、氢氧化钠1%、盐酸2%, 去离子水加至100%,经混合制得50%环虫酰肼·噻嗪酮微囊悬浮剂- 悬浮剂。
将噻嗪酮换成异丙威、速灭威、吡蚜酮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46 40%环虫酰肼·异丙威微囊悬浮剂-悬浮剂
环虫酰肼10%、异丙威30%、变形乳蛋白4%、溶剂N-长链烷基 吡咯烷酮5%、苯基酚聚氧乙基醚7%、丙酮7%、氢氧化钠1%、柠檬 酸2.5%,去离子水加至100%,经混合制得40%环虫酰肼·异丙威微 囊悬浮剂-悬浮剂。
将异丙威换成吡蚜酮、速灭威、噻嗪酮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47 45%环虫酰肼·速灭威微囊悬浮剂-悬浮剂
环虫酰肼15%、速灭威30%、尿素5%、烷基苯磺酸钙盐3%、乙 酸乙酯3%、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5%、盐酸1%、氢氧化钠 2.5%,去离子水加至100%,经混合制得45%环虫酰肼·速灭威微囊 悬浮剂-悬浮剂。
将速灭威换成异丙威、吡蚜酮、噻嗪酮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实例48 50%环虫酰肼·吡蚜酮微囊悬浮剂-悬浮剂
环虫酰肼8%、吡蚜酮42%、聚乙烯醇6.5%、辛基酚聚氧乙烯基 醚硫酸盐7.5%、环己酮2%、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5.5%、氢 氧化钠2.5%、盐酸2%,去离子水加至100%,经混合制得50%环虫酰 肼·吡蚜酮微囊悬浮剂-悬浮剂。
将吡蚜酮换成异丙威、速灭威、噻嗪酮同样可以新的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是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明确两种药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共毒系数 (CTC),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 120为增效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试验。
试验方法:试验时分别将各混配剂的母液稀释成五个系列浓度, 分别置于烧杯中备用。采用先浸叶后接虫的方法,将未接触任何药剂 的大小一致的叶片在配置好的药液中浸泡5s后取出、自然晾干,放入 养虫盒中,然后接上供试幼虫,在25℃条件下饲养,每处理3次重复, 每重复所用试虫数为50头,同时设空白对照,于72h检查死虫数,计 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求得毒力回归方程并计算LC50值。若对照死 亡率大于10%,则视为无效试验。计算公式如下:
将害虫校正死亡率换算成机率值(y),处理浓度(μg/ml)转换成 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得出毒力回归方程,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 剂的值。按照孙云沛公式法计算出共毒系数CTC。计算公式如下(以 环虫酰肼为标准药剂,其毒力指数为100):
M的理论毒力指数(TTI)=环虫酰肼的TI×P环虫酰肼+有效活性成 分B的TI×P有效活性成分B
式中:M为不同配比的混合物
P有效活性成分B为有效活性成分B在组合物中所占的比例
P环虫酰肼为环虫酰肼在组合物中所占的比例
A选白环虫酰肼;
B选白以下任意一种化合物:噻嗪酮、异丙威、速灭威、吡蚜酮 中之一种。
应用实施例二:
供试害虫:棉铃虫。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环虫酰肼、噻嗪酮原药及二者不同 配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一
表1环虫酰肼与噻嗪酮不同配比对棉铃虫的毒力测定
由表1可知,环虫酰肼与噻嗪酮复配防治棉铃虫的配比在70∶1 至1∶70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70∶1至1∶70范围 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尤其是当环虫酰肼与噻嗪酮的配比在20∶ 1至1∶20时,增效作用更为明显突出,其中当环虫酰肼与噻嗪酮重 量比为1∶1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同时发现,环虫酰 肼与噻嗪酮配比在20∶1、19∶1、18∶1、17∶1、16∶1、15∶1、14∶ 1、13∶1、12∶1、11∶1、10∶1、9∶1、8∶1、7∶1、6∶1、5∶1、 4∶1、3∶1、2∶1、1∶1、1∶2、1∶3、1∶4、1∶5、1∶6、1∶7、1∶ 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 17、1∶18、1∶19、1∶20时复配对白粉虱、介壳虫、白背飞虱、稻 纵卷叶螟、蚜虫、叶蝉、二化螟、三化螟也具有很好的增效作用,共 毒系数均大于120。
应用实施例三:
供试害虫:稻飞虱。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环虫酰肼、吡蚜酮原药及二者不同 配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二
表2环虫酰肼与吡蚜酮不同配比对稻飞虱的毒力测定
由表2可知,环虫酰肼与吡蚜酮复配防治稻飞虱的配比在70∶1 至1∶70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70∶1至1∶70范围 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尤其是当环虫酰肼与吡蚜酮得配比在10∶ 1至1∶20时,增效作用更为明显突出,经申请人试验,当环虫酰肼 与吡蚜酮重量比为1∶2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同时发 现,环虫酰肼与速灭威配比在10∶1、9∶1、8∶1、7∶1、6∶1、5∶1、 4∶1、3∶1、2∶1、1∶1、1∶2、1∶3、1∶4、1∶6、1∶7、1∶8、1∶ 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 18、1∶19、1∶20时复配对白粉虱、介壳虫、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 棉铃虫、叶蝉、二化螟、三化螟也具有很好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 大于120。
应用实施例四:
供试害虫:茶小绿叶蝉。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环虫酰肼、异丙威原药及二者不同 配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三
表3环虫酰肼与异丙威不同配比对茶小绿叶蝉的毒力测定
由表3可知,环虫酰肼与异丙威复配防治茶小绿叶蝉的配比在70 ∶1至1∶70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70∶1至1∶70范 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尤其是当环虫酰肼与异丙威得配比在5∶ 1至1∶20时,增效作用更为明显突出,经申请人试验,当环虫酰肼 与异丙威重量比为1∶10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同时 发现,环虫酰肼与异丙威配比在5∶1、4∶1、3∶1、2∶1、1∶1、1∶ 2、1∶3、1∶4、1∶5、1∶6、1∶7、1∶8、1∶9、1∶10、1∶11、1∶ 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时 复配对白粉虱、介壳虫、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蚜虫、棉铃虫、叶 蝉、二化螟、三化螟也具有很好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大于120。
应用实施例五:
供试害虫:蚜虫。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环虫酰肼于速灭威原药及二者不同 配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四
表4环虫酰肼与速灭威不同配比对蚜虫的毒力测定
由表4可知,环虫酰肼与速灭威复配防治蚜虫的配比在70∶1至 1∶70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70∶1至1∶70范围内混 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尤其是当环虫酰肼与速灭威得配比在5∶1至1∶ 40时,增效作用更为明显突出,经申请人试验,当环虫酰肼与速灭威 重量比为1∶15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同时发现,环虫 酰肼与速灭威配比在5∶1、4∶1、3∶1、4∶1、1∶1、1∶2、1∶3、 1∶4、1∶5、1∶6、1∶7、1∶8、1∶9、1∶10、1∶11、1∶l2、1∶ 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 22、1∶23、1∶24、1∶25、1∶26、1∶27、1∶28、1∶28、1∶30、1∶ 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 40时复配对白粉虱、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棉铃虫、叶蝉、二化螟、 三化螟也具有很好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大于120。
应用实施例六 环虫酰肼与噻嗪酮、异丙威、速灭威、吡蚜酮及其复 配防治棉花棉铃虫药效试验
本实验安排在陕西蒲城,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 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200g/L环虫酰肼悬浮剂(公司配置)、25% 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市购)、20%异丙威乳油(市购)、25%速灭威可湿 性粉剂(市购)、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市购)。
药前调查棉花棉铃虫虫害指数,于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1 天、3天、7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5环虫酰肼与噻嗪酮、异丙威、速灭威、吡蚜酮及其 复配防治棉花棉铃虫药效试验
由表5可以看出,环虫酰肼与噻嗪酮、异丙威、速灭威、吡蚜酮 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棉花棉铃虫,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 时间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七 环虫酰肼与噻嗪酮、异丙威、速灭威、吡蚜酮及其复 配防治水稻二化螟药效试验
本实验安排在陕西汉中市郊区一农户大棚内,试验药剂由陕西韦 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200g/L环虫酰肼悬浮剂 (公司配置)、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市购)、20%异丙威乳油(市购)、 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市购)、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市购)。
药前调查水稻二化螟虫害指数,于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1 天、3天、7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6环虫酰肼与噻嗪酮、异丙威、速灭威、吡蚜酮及其 复配防治7水稻二化冥药效试验
由表6可以看出,环虫酰肼与噻嗪酮、异丙威、速灭威、吡蚜酮 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水稻二化螟,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 时间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八 环虫酰肼与噻嗪酮、异丙威、速灭威、吡蚜酮及其复配 防治水稻白背飞虱药效试验
本实验安排在陕西汉中市郊区,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 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200g/L环虫酰肼悬浮剂(公司配置)、 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市购)、20%异丙威乳油(市购)、25%速灭威 可湿性粉剂(市购)、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市购)。
药前调查水稻白背飞虱虫害指数,于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 1天、15天、30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7环虫酰肼与噻嗪酮、异丙威、速灭威、吡蚜酮及其复配防治水稻白背飞虱 药效试验
由表7可以看出,环虫酰肼与噻嗪酮、异丙威、速灭威、吡蚜酮 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水稻白背飞虱,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 效时间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九 环虫酰肼与噻嗪酮、异丙威、速灭威、吡蚜酮及其复配 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
本实验安排在陕西省汉中市郊区,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 护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200g/L环虫酰肼悬浮剂(公司配置)、 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市购)、20%异丙威乳油(市购)、25%速灭威 可湿性粉剂(市购)、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市购)。
药前调查水稻稻纵卷叶螟虫害指数,于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 后1天、3天、7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8环虫酰肼与噻嗪酮、异丙威、速灭威、吡蚜酮及其复配防治水稻稻纵卷叶 螟药效试验
由表8可以看出,环虫酰肼与噻嗪酮、异丙威、速灭威、吡蚜酮 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 防效时间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 环虫酰肼与噻嗪酮、异丙威、速灭威、吡蚜酮及其复配 防治黄瓜白粉虱药效试验
本实验安排在陕西兴平市大棚,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 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200g/L环虫酰肼悬浮剂(公司配置)、 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市购)、20%异丙威乳油(市购)、25%速灭威 可湿性粉剂(市购)、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市购)。
药前调查黄瓜白粉虱虫害指数,于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1 天、3天、7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9环虫酰肼与噻嗪酮、异丙威、速灭威、吡蚜酮及其复配防治黄瓜白粉虱 药效试验
由表9可以看出,环虫酰肼与噻嗪酮、异丙威、速灭威、吡蚜酮 复配后能有效防治黄瓜白粉虱,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 时间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一 环虫酰肼与噻嗪酮、异丙威、速灭威、吡蚜酮及其 复配防治柑橘树叶蝉药效试验
本实验安排在陕西洋县,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 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200g/L环虫酰肼悬浮剂(公司配置)、25% 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市购)、20%异丙威乳油(市购)、25%速灭威可湿 性粉剂(市购)、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市购)。
药前调查柑橘树叶蝉虫害指数,于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1 天、15天、30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0环虫酰肼与噻嗪酮、异丙威、速灭威、吡蚜酮及其复配防治 柑橘树叶蝉药效试验
由表10可以看出,环虫酰肼与噻嗪酮、异丙威、速灭威、吡蚜酮 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柑橘树叶蝉,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 时间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