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养殖中对纯淡水鲟科鱼类进行海水驯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鲟科鱼类属于软骨硬鳞类(Achondrostei),是地球上古老的大型珍稀 鱼类,具有“活化石”之称,其生长速度极快,饲料利用率高,营养丰富, 肉味鲜美,尤其是用它制成的鱼籽酱被誉为“黑色珍珠”,更是美味珍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黑龙江鲟鱼人工繁殖、人工养殖技术的逐渐成 熟,史氏鲟从黑龙江南移至长江流域,人工条件下驯养取得了成功,进而在 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
鲟科鱼类多属洄游性鱼类,少数种类属陆封性种类在江河定居下来, 但是依然在产卵季节上溯到河流上游交配产卵。有关河海间洄游性鲟鱼类 的耐盐性和渗透压调节方面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目前有人采用连续递增 盐度的驯化方法,其成活率太低。
由于海洋渔业资源的减少,市场对海水养殖鱼类的需求日益增长。鲟 科鱼类的种群仍然保留着其祖先的耐盐习性,如对其进行海水驯化成功, 则可在我国半咸水的河口、低盐度的某些海域和内陆半咸水地区开展鲟科 鱼类养殖,并且在海水或咸水中养殖的鲟鱼肉味更鲜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鲟科鱼类纯淡水种阶段性递增盐度的驯化 方法,它能弥补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
一种鲟科鱼类纯淡水种阶段性递增盐度的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驯化 过程中盐度每递增4‰~6‰为一个阶段,在每阶段每天递增该阶段盐度的 10~30%,完成此阶段驯化后,稳定2~4天,继续进行下一阶段驯化,直至 驯化盐度达到海水盐度。
用本发明的方法对纯淡水种的鲟科鱼类进行驯化,可有效地降低驯化 过程中鱼的死亡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试验的鱼类采用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达氏鳇(Huso dauricus)及杂交鲟(达氏鳇♀×史氏鲟♂)三种鲟科鱼类为对象,均来自 北京市密云县鲟鱼养殖场。试验前均在纯淡水中养殖。试验用鱼挑选活动、 摄食正常的个体,暂养5天后开始试验。每种鱼分三组,每组20尾。试验 在室内玻璃钢水槽中进行,其面积为1.0m2,水深40cm。实验期间水槽内 用气石充气,池水溶氧量保持5mg/L以上,pH值8.0~8.3,水温16~ 19℃。
饲料采用进口宝马牌鲟鱼专用配合饲料,每天投饵的重量为鲟鱼体重 的1%,每天分3次投喂,时间分别为6:00、14:00和22:00。投喂半 小时后吸除池底残余饲料和排泄物,然后换入相应盐度的咸水。试验用不 同盐度的咸水使用“速得”牌海水素和经砂滤曝气消毒的地下井水配制, 核准盐度采用盐度计测定。
作连续递增盐度试验时,每天使养殖用水的盐度递增1‰,直至用水 的盐度达到30‰左右,并且保持该盐度15天后作为最终试验结果。
作阶段性递增盐度试验时,盐度每递增4‰~6‰为一个阶段,在每阶 段每天递增该区间盐度的10%~30%,达到特定盐度后,稳定3天后继续 进行下一阶段驯化,直至驯化盐度达到30‰左右,并且保持该盐度15天 后作为最终试验结果。
实施例1:试验鱼类为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体长为20.0-25.5 cm。
连续递增盐度试验中史氏鲟的平均死亡率为65.0%,开始死亡盐度为 13‰,终止死亡盐度为18‰,史氏鲟渡过极限期不再出现死亡现象,并且 最终在盐度30‰左右的水体中存活15天以上。
阶段性递增盐度试验中盐度每递增5‰为一个阶段,在每阶段每天递增 该区间盐度的20%,达到特定盐度并且稳定3天后,继续进行下一阶段驯 化,直至驯化盐度达到30‰左右,并且保持该盐度15天后作为最终试验 结果。结果史氏鲟平均死亡率为6.7%,史氏鲟开始死亡盐度为24‰,终 止死亡盐度为28‰,并且最终在盐度30‰左右的水体中存活15天以上。
实施例2试验鱼类达氏鳇(Huso dauricus)体长为24.6-28.0cm。
连续递增盐度试验中达氏鳇的平均死亡率为23.3%,开始死亡盐度为 25‰,终止死亡盐度为30‰左右,达氏鳇渡过极限期不再出现死亡现象, 并且最终在盐度30‰左右的水体中存活15天以上。
阶段性递增盐度试验中盐度每递增4‰为一个阶段,在每阶段每天递增 该区间盐度的30%,达到特定盐度并且稳定4天后,再继续进行下一阶段 驯化,直至驯化盐度达到30‰左右,并且保持该盐度15天后作为最终试 验结果。结果达氏鳇平均死亡率为3.3%,达氏鳇开始死亡盐度为29‰, 终止死亡盐度为30‰,并且最终在盐度30‰左右的水体中存活15天以上。
实施例3试验鱼类杂交鲟(达氏鳇♀×史氏鲟♂)体长为21.5-26.5 cm。
连续递增盐度试验中杂交鲟的平均死亡率为33.3%,开始死亡盐度为 20‰,终止死亡盐度为28‰,杂交鲟渡过极限期不再出现死亡现象,并且 最终在盐度30‰左右的水体中存活15天以上。
阶段性递增盐度试验中,盐度每递增6‰为一个阶段,在每阶段每天递 增该区间盐度的10%,达到特定盐度并且稳定2天,然后继续进行下一阶 段驯化,直至咸水盐度达到30‰左右,并且保持该盐度15天后作为最终 试验结果。
阶段性递增盐度试验中杂交鲟的平均死亡率为5.0%。杂交鲟开始死 亡盐度为27‰。终止死亡盐度为30‰左右,并且最终在盐度30‰左右的 水体中存活15天以上。
本申请所述的阶段性递增盐度的驯化方法对鲟鳇鱼进行海水驯化与采 用连续盐度递增的驯化方法比较,史氏鲟、达氏鳇、杂交鲟的平均死亡率 分别从65.0%、23.3%和33.3%下降到6.7%、3.3%和5.0%,开始死亡的盐 度也分别从13‰、25‰和20‰提高到24‰、29‰和27‰。
采用阶段性递增盐度驯化方法对鲟科其他鱼类进行海水驯化具有类似 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