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养殖用气体循环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食用菌养殖用气体循环装置.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742878.1 (22)申请日 2017.06.25 (73)专利权人 江苏福利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24600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小尖镇 二0四国道东侧 (小尖创业园) (72)发明人 苗根梅 朱卫国 (51)Int.Cl. A01G 1/04(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食用菌养殖用气体循环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食用菌养殖用气体 循环装置, 包括养菌室和电机, 所述电机的输出 轴。
2、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轴, 所述转轴的表面 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 所述第一皮带轮的表面 通过皮带转动连接有第二皮带轮, 所述第二皮带 轮的一侧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有滚轴, 所述滚轴远 离第二皮带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装置, 所述 移动装置远离滚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反应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养殖技术域。 该食用菌养 殖用气体循环装置, 解决了现在的食用菌养殖不 能够持续的供给所需气体和不能够对养菌室内 气体循环利用的问题, 可以调节养菌室内二氧化 碳和氧气的含量, 保证了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 避免了食用菌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6808140 U 2。
3、017.12.29 CN 206808140 U 1.一种食用菌养殖用气体循环装置, 包括养菌室 (1) 和电机 (2) ,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 (2) 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轴 (3) , 所述转轴 (3) 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 (4) , 所述第一皮带轮 (4) 的表面通过皮带 (5) 转动连接有第二皮带轮 (6) , 所述第二皮带轮 (6) 的一侧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有滚轴 (7) , 所述滚轴 (7) 远离第二皮带轮 (6) 的一端固定连接 有移动装置 (9) , 所述移动装置 (9) 远离滚轴 (7) 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反应装置 (8) , 所述移动 装置 (9) 包括固。
4、定板 (91) 和第一齿轮 (92) , 所述第一齿轮 (92) 的一侧与滚轴 (7) 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板 (91) 的一侧与养菌室 (1) 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板 (91) 的正面滑动连 接有移动板 (93) , 所述移动板 (93) 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齿条 (94) , 所述第一齿 轮 (92) 的顶部与齿条 (94) 啮合, 所述第一齿轮 (92) 的底部啮合有第二齿轮 (95) , 所述第二 齿轮 (95) 的底部与齿条 (94) 啮合; 所述反应装置 (8) 包括反应箱 (81) , 所述反应箱 (81) 的一侧与移动板 (93) 的一侧固定 连接, 所述反应。
5、箱 (81) 内壁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真空泵 (82) 和吸气泵 (83) , 所述吸气泵 (83) 的一侧连通有吸气管 (84) , 所述吸气管 (84) 远离吸气泵 (83) 的一端贯穿反应箱 (81) 且 延伸至反应箱 (81) 的外部, 所述真空泵 (82) 的一侧连通有送气管 (85) , 所述送气管 (85) 远 离真空泵 (82) 的一端贯穿反应箱 (81) 且延伸至反应箱 (81) 的外部, 所述反应箱 (81) 内壁的 两侧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反应槽 (86) 和过滤网 (87)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养殖用气体循环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养菌室 (1) 的正。
6、面通过合页铰接有室门 (10) , 所述室门 (10) 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把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养殖用气体循环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养菌室 (1) 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养菌台 (11) , 所述养菌室 (1) 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LED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养殖用气体循环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 (2) 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 所述转轴 (3) 远离电机 (2) 的一端通过固定件与养菌室 (1) 的一 侧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养殖用气体循环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齿轮 (95) 的一侧通过支撑柱 (12) 与养菌室 。
7、(1) 内壁的一侧转动连接, 所述支撑柱 (12) 远离第二 齿轮 (95) 的一侧贯穿固定板 (91) 且延伸至固定板 (91) 的另一侧。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808140 U 2 一种食用菌养殖用气体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养殖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食用菌养殖用气体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蘑菇质嫩味鲜, 营养丰富, 是一种极好的菌类食品, 蘑菇栽培首先应培育菌种, 它 包括母种培育、 原种培育和栽培培育三个阶段, 通常用来播种的是指最后一个阶段所培育 出来的菌种, 菌种的培育, 不论哪个阶段都包括配制培养基、 灭菌、 接种、 。
8、培养等几个阶段, 菇房应选择地势高燥, 排水方便, 周围开阔, 环境卫生好的地方; 方位坐北朝南, 屋顶、 四壁 及地面需坚实光洁, 利于保温保湿和冲洗消毒; 有良好的通风设备。 0003 在实际生活中, 食用菌养殖对于供气的要求比较高, 现在的食用菌养殖不能够持 续的供给所需气体, 且不能够对养菌室内的气体循环利用, 无法调节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 量, 影响了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 给食用菌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0004 (一) 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食用菌养殖用气体循环装置, 解决 了现在的食用菌养殖不能够持续的供给所需气体和不能够。
9、对养菌室内气体循环利用的问 题。 0006 (二) 技术方案 0007 为实现以上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食用菌养殖用气 体循环装置, 包括养菌室和电机, 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轴, 所述转轴 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 所述第一皮带轮的表面通过皮带转动连接有第二皮带轮, 所述第二皮带轮的一侧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有滚轴, 所述滚轴远离第二皮带轮的一端固定连 接有移动装置, 所述移动装置远离滚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反应装置, 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固 定板和第一齿轮, 所述第一齿轮的一侧与滚轴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板的一侧与养菌室内壁 的一侧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板的正。
10、面滑动连接有移动板, 所述移动板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 固定连接有齿条, 所述第一齿轮的顶部与齿条啮合, 所述第一齿轮的底部啮合有第二齿轮, 所述第二齿轮的底部与齿条啮合。 0008 所述反应装置包括反应箱, 所述反应箱的一侧与移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 所述反 应箱内壁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真空泵和吸气泵, 所述吸气泵的一侧连通有吸气管, 所述 吸气管远离吸气泵的一端贯穿反应箱且延伸至反应箱的外部, 所述真空泵的一侧连通有送 气管, 所述送气管远离真空泵的一端贯穿反应箱且延伸至反应箱的外部, 所述反应箱内壁 的两侧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反应槽和过滤网。 0009 优选的, 所述养菌室的正面通过合页铰接有室。
11、门, 所述室门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把 手。 0010 优选的, 所述养菌室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养菌台, 所述养菌室内壁的顶部固定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6808140 U 3 连接有LED灯。 0011 优选的, 所述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 所述转轴远离电机的一端通过固定 件与养菌室的一侧转动连接。 0012 优选的, 所述第二齿轮的一侧通过支撑柱与养菌室内壁的一侧转动连接, 所述支 撑柱远离第二齿轮的一侧贯穿固定板且延伸至固定板的另一侧。 0013 (三) 有益效果 0014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食用菌养殖用气体循环装置。 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 (1) 、 该食用菌。
12、养殖用气体循环装置, 通过第一齿轮的一侧与滚轴固定连接, 固定 板的一侧与养菌室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 固定板的正面滑动连接有移动板, 移动板的顶部 和移动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齿条, 第一齿轮的顶部与齿条啮合, 第一齿轮的底部啮合有 第二齿轮, 第二齿轮的底部与齿条啮合, 吸气泵的一侧连通有吸气管, 真空泵的一侧连通有 送气管, 反应箱内壁的两侧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反应槽和过滤网, 解决了现在的食用菌养 殖不能够持续的供给所需气体和不能够对养菌室内气体循环利用的问题, 可以调节养菌室 内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 保证了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 避免了食用菌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0016 (2) 、 该食用。
13、菌养殖用气体循环装置, 通过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 轴, 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 第一皮带轮的表面通过皮带转动连接有第二皮带 轮, 第二皮带轮的一侧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有滚轴, 滚轴远离第二皮带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 移动装置, 移动装置远离滚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反应装置, 减少了养殖人员的负担, 增加了 食用菌养殖的产量, 提高了食用菌养殖的技术, 此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中。
14、: 1-养菌室、 2-电机、 3-转轴、 4-第一皮带轮、 5-皮带、 6-第二皮带轮、 7-滚轴、 8-反应装置、 81-反应箱、 82-真空泵、 83-吸气泵、 84-吸气管、 85-送气管、 86-反应槽、 87-过 滤网、 9-移动装置、 91-固定板、 92-第一齿轮、 93-移动板、 94-齿条、 95-第二齿轮、 10-室门、 11-养菌台、 12-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15、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3 请参阅图1-4,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食用菌养殖用气体循环装置, 包括养菌室1和电机2, 养菌室1的正面通过合页铰接有室门10, 室门10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把 手, 养菌室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养菌台11, 养菌室1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LED灯, 电机2 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轴3, 电机2为三相异步电动机, 电机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6808140 U 4 支撑座, 转轴3远离电机2的一端通过固定件与养菌室1的一侧转动连接,。
16、 转轴3的表面固定 连接有第一皮带轮4, 第一皮带轮4的表面通过皮带5转动连接有第二皮带轮6, 第二皮带轮6 的一侧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有滚轴7, 滚轴7远离第二皮带轮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装置9, 移动装置9远离滚轴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反应装置8, 移动装置9包括固定板91和第一齿轮 92, 第一齿轮92的一侧与滚轴7固定连接, 固定板91的一侧与养菌室1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 固定板91的正面滑动连接有移动板93, 移动板93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齿条94, 第一齿轮92的顶部与齿条94啮合, 第一齿轮92的底部啮合有第二齿轮95, 第二齿轮95的一 侧通过支撑柱12与养菌室1内壁的一侧转动。
17、连接, 支撑柱12远离第二齿轮95的一侧贯穿固 定板91且延伸至固定板91的另一侧, 第二齿轮95的底部与齿条94啮合。 0024 反应装置8包括反应箱81, 反应箱81的一侧与移动板93的一侧固定连接, 反应箱81 内壁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真空泵82和吸气泵83, 真空泵82将氧气释放到养菌室1内, 吸气 泵83将养菌室1内的空气吸入反应箱81内, 吸气泵83的一侧连通有吸气管84, 吸气管84远离 吸气泵83的一端贯穿反应箱81且延伸至反应箱81的外部, 真空泵82的一侧连通有送气管 85, 送气管85远离真空泵82的一端贯穿反应箱81且延伸至反应箱81的外部, 反应箱81内壁 的两侧之间。
18、分别固定连接有反应槽86和过滤网87, 反应槽86内装的是过氧化钠, 过氧化钠 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氧气, 解决了现在的食用菌养殖不能够持续的供给所需气体和不能够 对养菌室1内气体循环利用的问题, 可以调节养菌室1内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 保证了食 用菌的产量和品质, 避免了食用菌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0025 工作时, 将食用菌菌种放置在养菌台11上进行养殖, 电机2通过转轴3带动第一皮 带轮4、 皮带5和第二皮带轮6转动, 第二皮带轮6通过带动滚轴7转动, 滚轴7通过第一齿轮 92、 第二齿轮95和齿条94带动移动板93左右移动, 移动板93带动反应箱81左右移动, 反应箱 81内的吸气泵83。
19、将养菌室1内的空气吸入反应箱81内, 通过反应槽86反应出氧气, 真空泵82 将经过过滤网87过滤的氧气通过送气管85均匀释放到养菌室1内, 使养菌室1内的空气得到 循环利用。 0026 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文中, 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 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 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 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而且, 术语 “包括” 、“包含” 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 非排他性的包含, 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 方法、 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 素, 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 方法。
20、、 物品或者设备 所固有的要素。 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 由语句 “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 并不排除 在包括要素的过程、 方法、 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 0027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 修 改、 替换和变型,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6808140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6808140 U 6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6808140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