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雪魔芋的生产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雪魔芋的生产方法.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131734.1 (22)申请日 2018.02.09 (71)申请人 淮北辣魔王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235000 安徽省淮北市凤凰山开发区 凤冠路18号 (72)发明人 张志 徐雷雷 贾德容 彭忠孝 王军 张亚杰 姜志昆 (74)专利代理机构 合肥汇融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41 代理人 张雁 (51)Int.Cl. A23L 19/10(2016.01) A23L 29/30(2016.01) A23L 29/00(201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雪魔。
2、芋的生产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 具体的涉及一种 雪魔芋的生产方法。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原料 配制、 搅拌膨化、 静置膨化、 精炼搅拌、 凝胶化处 理、 挤压成型、 加热定型、 切制、 透水、 速冻、 解冻、 脱水。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制作雪魔芋时间周 期长, 工序复杂, 设备成本高, 人工操作不便等不 足。 采用本方法制作的雪魔芋相比传统方法制作 的雪魔芋口感好, 且制作所需时间短, 方法简单 易行, 设备成本低廉, 便于人工操作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CN 108433053 A 2018.08.24 CN 108433053 A 1.一种雪魔芋的制。
3、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原料由魔芋精粉、 木薯淀粉、 玉米淀粉、 大豆分 离蛋白粉组成, 该原料经过搅拌膨化、 常温静置膨化30-60min、 精炼搅拌、 凝胶化处理、 挤压 成皮带型、 加热定型、 切制成细条状、 透水、 速冻、 自然温度解冻4h、 脱水等步骤制备雪魔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原料各组分重量比例为魔芋精 粉:木薯淀粉:玉米淀粉:大豆分离蛋白粉8:1: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膨化是指, 将原料和纯净水 用搅拌机和输送泵边循环输送边搅拌510min, 使原料吸水膨润均匀, 成为无明显颗粒混 合均匀的胶体。
4、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精炼搅拌是指, 将静置膨化好的 魔芋糊状胶体送至精炼机进行充分均匀地机械搅拌混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凝胶化处理是指, 搅拌混合好的 糊状胶体连续不断地与预先配制好的凝固剂按比例同步添加拌合均匀, 其中所述凝固剂是 质量浓度为1.52的石灰粉的水溶液, 凝固剂的用量为石灰粉与原料的质量比例5: 1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定型是指, 皮带状产品在循 环流动的805碱水中进行熟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细条的尺寸为6cm0.8。
5、cm 0.8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水是指, 切制后的细条状产品 经透水池透水至pH 3.5-3.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速冻是指, 透水后的细条状产品 装入专用冷冻容器, 推入速冻库, 在-10-18下冷冻5-6小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脱水是指, 解冻后的细条状产品 装入离心机, 1300r/min, 离心3-5min。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8433053 A 2 一种雪魔芋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 具体的涉及一种雪魔芋。
6、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不再一味追求高糖高脂的饮食, 而是转向更加健 康的食品。 雪魔芋因其口感爽滑, 多孔易入味, 低糖低脂低能量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并且可 以防治消化系统的多种常见慢性疾病而倍受市场青睐。 0003 制造雪魔芋的传统方法, 需要经过多次低温冷冻, 解冻, 移库等步骤, 全过程需要 约72小时以上。 0004 传统方法生产耗时长, 设备成本高, 不便于人工操作, 难以量产。 并且成品雪魔芋 容易口感发硬, 不易煮熟, 同时存在因冷冻时间长, 魔芋内部形成的冰晶大, 化冰后营养随 水分流失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7、 本发明提供一种雪魔芋的生产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魔芋粉 中加入木薯淀粉、 玉米淀粉和大豆分离蛋白粉, 并于冷冻步骤之前把雪魔芋切成条状, 改善 了雪魔芋的口感, 同时复水效果好。 0006 为实现以上目的,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7 一种雪魔芋的制备方法, 原料由魔芋精粉、 木薯淀粉、 玉米淀粉、 大豆分离蛋白粉 组成, 该原料经过搅拌膨化、 常温静置膨化30-60min、 精炼搅拌、 凝胶化处理、 挤压成皮带 型、 加热定型、 切制成细条状、 透水、 速冻、 自然温度解冻4h、 脱水等步骤制备雪魔芋。 0008 所述原料各组分重量比例为魔芋精粉:木薯淀粉:玉米淀粉:大豆分离。
8、蛋白粉8: 1:1:2。 0009 所述搅拌膨化是指, 将原料和纯净水用搅拌机和输送泵边循环输送边搅拌5 10min, 使原料吸水膨润均匀, 成为无明显颗粒混合均匀的胶体溶液。 0010 所述精炼搅拌是指, 将静置膨化好的魔芋糊状胶体送至精炼机进行充分均匀地机 械搅拌混合。 0011 所述凝胶化处理是指, 搅拌混合好的糊状胶体连续不断地与预先配制好的凝固剂 按比例同步添加拌合均匀, 其中所述凝固剂是质量浓度为1.52的石灰粉的水溶液, 凝固剂的用量为石灰粉与原料的质量比例5:100。 0012 所述加热定型是指, 皮带状产品在循环流动的805碱水中进行熟化。 0013 所述细条的尺寸为6cm0。
9、.8cm0.8cm。 0014 所述透水是指, 切制后的细条状产品经透水池透水至pH 3.5-3.8。 0015 所述速冻是指, 透水后的细条状产品装入专用冷冻容器, 推入速冻库, 在-10- 18下冷冻5-6小时。 0016 所述脱水是指, 解冻后的细条状产品装入离心机, 1300r/min, 离心3-5min。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8433053 A 3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 本发明通过冷冻之前把魔芋切成细条状, 以及魔芋粉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木薯淀 粉、 玉米淀粉和大豆分离蛋白粉这两个手段使雪魔芋口感更加韧性爽滑, 多孔, 复水效果 。
10、好。 本方法冷冻时间短, 生产的产品内部冰晶体积小, 解冻后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魔芋的营 养成分。 本方法对设备要求低, 在缩短生产周期, 简化操作步骤和降低操作难度的同时优化 了产品的口感, 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 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 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0 实施例1: 0021。
11、 本发明雪魔芋的生产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0022 1、 原料配制: 参照国家标准要求采购的魔芋精粉、 木薯淀粉、 玉米淀粉、 大豆分离 蛋白粉按照8:1:1:2的质量比例配制原料, 充分搅拌均匀。 0023 2、 搅拌膨化: 膨化用水的水温是20, 加水量的比例为原料重量的30倍。 用搅拌机 和输送泵边循环输送边搅拌10min, 使原料吸水膨润均匀, 成为无明显颗粒, 混合均匀的胶 体溶液。 0024 3、 静置膨化: 室外温度20, 静置膨化时间40min, 膨化后胶体溶液是半透明的魔 芋糊状胶体。 0025 4、 精炼搅拌: 将静置膨化好的魔芋糊状胶体送至精炼机进行充分均匀地机械搅拌 混。
12、合。 0026 5、 配制凝固剂: 采用魔芋食品专用石灰粉(氢氧化钙), 其粒度为300目筛下物。 取 20g上述石灰粉, 边搅拌边溶解于1000g纯净水中, 搅拌均匀待用。 0027 6、 凝胶化处理: 搅拌混合好的糊状胶体连续不断地与预先配制好的凝固剂按石灰 粉与精粉的质量比例为5:100同步添加拌合均匀。 0028 7、 挤压成型: 拌合均匀的糊状胶体通过模具挤压成皮带状。 0029 8、 加热定型: 皮带状产品在蛇形槽内经泵循环流动的805碱水中进行熟化 30min。 0030 9、 切制: 熟化后的皮带状产品经切制机切成6cm0.8cm0.8cm的细条状。 0031 10、 透水: 。
13、切制后的细条状产品经透水池透水至pH 3.5-3.8。 0032 11、 速冻: 透水后的细条状产品装入专用冷冻容器, 推入速冻库, 冷冻温度为-15 , 冷冻5小时。 0033 12、 解冻: 冷冻后的产品在自然温度(20)下解冻4h。 0034 13、 脱水: 解冻后的细条状产品装入离心机, 1300r/min, 离心5min。 0035 14、 装袋封口: 按客商包装规格要求装袋, 进行真空封口, 要求食品袋封口平整、 美 观, 不允许漏气。 0036 15、 消毒杀菌: 将封口后的合格包装袋放入杀菌釜中杀菌, 水温902, 时间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8433053 A 4 30min, 从热水里捞出放入冷水中冷却或自然冷却, 待凉干后送入装箱。 0037 需要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 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 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 这些修改或者替换, 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 围。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8433053 A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