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稻收获机割台框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再生稻收获机割台框架.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597469.7 (22)申请日 2017.05.26 (73)专利权人 福建农林大学 地址 350002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下店 路15号 (72)发明人 孙潇鹏 贾文月 张祖明 张问采 林建 (74)专利代理机构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35100 代理人 蔡学俊 (51)Int.Cl. A01D 47/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再生稻收获机割台框架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再生稻收获机割台框 架, 包括敞口朝上的凹形稻铲。
2、, 所述凹形稻铲的 前侧边缘安装有割刀, 所述凹形稻铲的左侧上边 缘螺接有左薄板, 所述凹形稻铲的右侧上边缘螺 接有右薄板, 所述左薄板与右薄板的后端均开设 有弧形槽条, 所述凹形稻铲的后侧上边缘设有两 端嵌入弧形槽条进行旋转调节的后薄板, 所述左 薄板与右薄板上均开设有若干个正六边形的孔 洞。 该再生稻收获机割台框架的结构简单。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 CN 206866083 U 2018.01.12 CN 206866083 U 1.一种再生稻收获机割台框架, 其特征在于: 包括敞口朝上的凹形稻铲, 所述凹形稻铲 的前侧边缘安装有割刀, 所述凹形稻铲的左侧上边缘螺接有左薄板。
3、, 所述凹形稻铲的右侧 上边缘螺接有右薄板, 所述左薄板与右薄板的后端均开设有弧形槽条, 所述凹形稻铲的后 侧上边缘设有两端嵌入弧形槽条进行旋转调节的后薄板, 所述左薄板与右薄板上均开设有 若干个正六边形的孔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稻收获机割台框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形稻铲的后侧铲 壁上开设有水稻出料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稻收获机割台框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薄板与右薄板的 底部均开设有至少两个直槽条, 所述凹形稻铲的左侧上边缘与右侧上边缘均至少固设有两 个安装凸片, 所述安装凸片上均开设有安装通孔, 所述安装凸片与直槽条之间经螺栓、 螺母 进行固连。 4.根据权利。
4、要求1所述的再生稻收获机割台框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薄板包括板体, 所述板体的两端垂直朝前对称固设有扇形板壁, 所述扇形板壁的顶部均设有插嵌入弧形槽 条的螺钉, 所述弧形槽条的中部上凸、 两端下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稻收获机割台框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薄板与右薄板的 前侧均削除有一段直角三角形体, 在左薄板与右薄板的前侧均形成一由上往下朝前倾斜的 斜面, 所述凹形稻铲在左薄板与右薄板的前方均固连有前进导块, 所述前进导块均包括空 心的四棱锥体, 所述四棱锥体的尖端朝前, 所述四棱锥体的后端为与内部相通的敞口, 所述 四棱锥体的顶部一锥面后边缘固设有一沿着斜面朝后延伸的U形槽。
5、, 所述U形槽的U形开口 朝下并将斜面包覆在U形槽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稻收获机割台框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形稻铲的后端外 壁上设有用于与收获机连接的安装孔。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866083 U 2 一种再生稻收获机割台框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再生稻收获机割台框架。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收获机割台, 组成割台的四周板壁均为焊接, 无法拆卸, 维修或清洗不方 便; 由四周板壁相围而成的敞口开口大小固定不可调; 板壁上未开设轻量化的通孔, 重量较 重。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
6、题是提供一种再生稻收获机 割台框架, 不仅结构简单, 而且便捷高效。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再生稻收获机割台框架, 包括敞口朝上的凹形稻铲, 所述凹形稻铲的前侧边缘安装有割刀, 所述凹形稻铲的左侧上 边缘螺接有左薄板, 所述凹形稻铲的右侧上边缘螺接有右薄板, 所述左薄板与右薄板的后 端均开设有弧形槽条, 所述凹形稻铲的后侧上边缘设有两端嵌入弧形槽条进行旋转调节的 后薄板, 所述左薄板与右薄板上均开设有若干个正六边形的孔洞。 0005 优选的, 所述凹形稻铲的后侧铲壁上开设有水稻出料口。 0006 优选的, 所述左薄板与右薄板的底部均开设有至少两个直槽条。
7、, 所述凹形稻铲的 左侧上边缘与右侧上边缘均至少固设有两个安装凸片, 所述安装凸片上均开设有安装通 孔, 所述安装凸片与直槽条之间经螺栓、 螺母进行固连。 0007 优选的, 所述后薄板包括板体, 所述板体的两端垂直朝前对称固设有扇形板壁, 所 述扇形板壁的顶部均设有插嵌入弧形槽条的螺钉, 所述弧形槽条的中部上凸、 两端下凹。 0008 优选的, 所述左薄板与右薄板的前侧均削除有一段直角三角形体, 在左薄板与右 薄板的前侧均形成一由上往下朝前倾斜的斜面, 所述凹形稻铲在左薄板与右薄板的前方均 固连有前进导块, 所述前进导块均包括空心的四棱锥体, 所述四棱锥体的尖端朝前, 所述四 棱锥体的后端为。
8、与内部相通的敞口, 所述四棱锥体的顶部一锥面后边缘固设有一沿着斜面 朝后延伸的U形槽, 所述U形槽的U形开口朝下并将斜面包覆在U形槽内部。 0009 优选的, 所述凹形稻铲的后端外壁上设有用于与收获机连接的安装孔。 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再生稻收获机割台框架的结 构简单, 左薄板与右薄板可相对凹形稻铲进行拆装, 便于维修、 更换、 清洗, 拆装方便; 后薄 板可以相对左薄板与右薄板进行旋转调节, 由左薄板、 右薄板、 后薄板之间围成的顶部敞口 大小可调; 左薄板与右薄板上均开设有正六边形的孔洞, 可实现轻量化。 0011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
9、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一。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206866083 U 3 0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 下文特举实施例, 并配合附图, 作详细说明如下。 0015 如图12所示, 一种再生稻收获机割台框架, 包括敞口朝上的凹形稻铲1, 所述凹形 稻铲的前侧边缘安装有割刀, 所述凹形稻铲的左侧上边缘螺接有左薄板2, 所述凹形稻铲的 右侧上边缘螺接有右薄板3, 所述左薄板与右薄板的后端均开设有弧形槽条4, 所述凹形稻 铲的后侧上边缘设有。
10、两端嵌入弧形槽条进行旋转调节的后薄板5, 所述左薄板与右薄板上 均开设有若干个正六边形的孔洞6; 左薄板、 右薄板、 后薄板用于防止被割后的水稻在机器 运转时从旁边溢出, 后薄板可在弧形槽条上进行旋转调节, 以改变左薄板、 右薄板、 后薄板 之间围成的顶部敞口大小; 在设计时, 正六边形的孔洞大小应在保证轻量化的同时使水稻 不漏出。 0016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所述凹形稻铲的后侧铲壁上开设有水稻出料口7。 0017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所述左薄板与右薄板的底部均开设有至少两个直槽条8, 所述凹形稻铲的左侧上边缘与右侧上边缘均至少固设有两个安装凸片9, 所述安装凸片上 均开设有安装通孔。
11、, 所述安装凸片与直槽条之间经螺栓、 螺母进行固连; 在安装时, 左薄板 与右薄板可以通过直槽条调整安装的位置。 0018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所述后薄板包括板体10, 所述板体的两端垂直朝前对称 固设有扇形板壁11, 所述扇形板壁的顶部均设有插嵌入弧形槽条的螺钉, 所述弧形槽条的 中部上凸、 两端下凹; 其中, 扇形板壁的弧形周部朝上并通过螺钉与弧形槽条连接, 所述左 薄板与右薄板均位于扇形板壁的内侧。 0019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所述左薄板与右薄板的前侧均削除有一段直角三角形 体, 在左薄板与右薄板的前侧均形成一由上往下朝前倾斜的斜面12, 所述凹形稻铲在左薄 板与右薄板的前方均。
12、固连有前进导块13, 所述前进导块均包括空心的四棱锥体14, 所述四 棱锥体的尖端朝前, 所述四棱锥体的后端为与内部相通的敞口15, 所述四棱锥体的顶部一 锥面后边缘固设有一沿着斜面朝后延伸的U形槽16, 所述U形槽的U形开口朝下并将斜面包 覆在U形槽内部; 前进导块用于凹形稻铲前进切割水稻时进行导向并将两外侧的水稻拨开, 空心的四棱锥体也能使前进导块实现轻量化。 002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所述凹形稻铲的后端外壁上设有用于与收获机连接的安 装孔17。 0021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 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以得 出其他各种形式的再生稻收获机割台框架。 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 与修饰, 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6866083 U 4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5 CN 206866083 U 5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6 CN 206866083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