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一种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及预处理加工工艺.pdf

  • 上传人:b***
  • 文档编号:7047316
  • 上传时间:2019-09-22
  • 格式:PDF
  • 页数:8
  • 大小:425.09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488826.6

    申请日:

    20160628

    公开号:

    CN106108072B

    公开日:

    2018030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23N15/00

    主分类号:

    A23N15/00

    申请人:

    中国农业大学

    发明人:

    郑志安,张平,张卫鹏,江庆伍,王姣

    地址: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

    优先权:

    CN201610488826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安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徐林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农产品技术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及预处理加工工艺。该装置包括外箱体(1)、内箱体(2)、气流循环单元、排水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外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5);外箱体(1)的侧面设置有箱体门;所述内箱体(2)放置于外箱体(1)内部,且内箱体(2)的外表面与外箱体(1)的内表面之间相距一定距离;内箱体(2)呈上开口状,其侧壁和底板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孔隙;内箱体(2)的底部设置有支脚(6);在内箱体(2)内均匀地铺设有吸湿毛毡(3)。本发明效率高、使用方便,且节水、节能、环保,自动化控制,经预处理后的茯苓有效成分含量较高,易于后期的物料存储运输。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外箱体(1)、内箱体(2)、气流循环单元、排水单元和控制单元;外箱体(1)的侧面设置有箱体门;所述内箱体(2)放置于外箱体(1)内部,且内箱体(2)的外表面与外箱体(1)的内表面之间相距一定距离;内箱体(2)呈上开口状,其侧壁和底板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孔隙;在内箱体(2)内均匀地铺设有吸湿毛毡(3);所述气流循环单元包括进气管道(8)和排气风机(9);多个进气管道(8)设置在外箱体(1)的底板上,进气管道(8)内部安装有电加热丝(10);所述排气风机(9)安装在外箱体(1)顶部;所述排水单元包括排水管(13);至少一个排水管(13)设置在外箱体(1)的底板上,排水管(13)上部管口与外箱体(1)底板内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排水管(13)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箱(4)和温湿度传感器(12);温湿度传感器(12)位于外箱体(1)内部;控制箱(4)设置于外箱体(1)外部;控制箱(4)分别与温湿度传感器(12)、排气风机(9)、电加热丝(10)和排水管(13)的电磁阀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箱体(2)的底部设置有支脚(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道(8)上部管口高度高于外箱体(1)底板内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道(8)上部管口上方设置有弧形保护罩(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风机(9)的外部设有保护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4)底部设有蓄电池(14)。 8.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的预处理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将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置于田间种植区附近;将内箱体(2)从外箱体(1)中取出;茯苓(7)采摘后,去除表面泥沙,放置于内箱体(2)中;内箱体(2)装满茯苓(7)后,将吸湿毛毡(3)覆盖在茯苓(7)上;b、将装满茯苓(7)的内箱体(2)装入外箱体(1)中,关闭外箱体(1)侧面箱体门;将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放置于田间,或直接运输至加工厂家;通过控制箱(4)控制外箱体(1)内的相对湿度为20RH~90RH,温度为20℃~45℃,维持3~4天,待茯苓表面布满白色菌丝后,将预处理后的茯苓进行常温保藏或后续加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茯苓的预处理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控制外箱体(1)内的相对湿度和温度的方法为:当温度高于45℃时,电加热丝(10)关闭,排气风机(9)启动,外部冷空气经进气管道(8)进入外箱体(1)内部,使外箱体(1)内部环境降温;当温度低于20℃时,电加热丝(10)启动,排气风机(9)启动,外部空气经进气管道(8)的电热丝(10)加热后进入外箱体(1)内部,使外箱体(1)内部环境升温;当环境湿度超过80RH时,启动排气风机(9)和排水管(13)的电磁阀,使外箱体(1)内的湿气和冷凝水分别从排气风机(9)和排水管(13)排出,降低外箱体(1)内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茯苓的预处理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每隔2h~5h,控制箱(4)控制排水管(13)的电磁阀开启1~3min,排除底部积水,使积水高度不超过进气管道(8)上部管口高度。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产品技术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及预处理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茯苓为多孔菌类植物的菌核,常见于松树的根部,是中国传统中草药,中药组方配伍率达70%以上。《神农本草经》把茯苓列为上品,古人称为“四时神药”,《诗经》中亦有记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可药食两用,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中药的研究的逐步深入,茯苓的营养价值和功效也进一步为人们所认同。现代医学表明,茯苓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消炎、抗过敏等生物活性。

    茯苓“药食两用”的特性使其需求量非常大。由于社会对茯苓药材需求量逐年递增,很多气候条件适宜的地区已大面积开展人工栽培。《中国药典》明确规定茯苓入药前必须经过“发汗”、“干燥”两个处理过程。目前,规模化生产多采用热风干燥工艺,且针对干燥环节,部分厂家和农户对普通热风干燥工艺进行改良,形成了“间歇式热风干燥工艺”,即“热风干燥2~4小时——回潮4~6小时”,循环往复 3~4次。“间歇式热风干燥工艺”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产品品质和外观品相,可满足实际生产需求。而对于茯苓而言,尽管发汗后的茯苓剥皮较易,且有效成分含量明显升高、药效明显增强,但由于“发汗”预处理环节的工艺不明确,且缺乏必要的预处理装置及工艺参数,许多厂家在生产中以“蒸汽”预处理代替传统的“发汗”预处理,甚至直接省略发汗环节,严重影响了中药材茯苓的药效和品质。

    采摘后的茯苓表面为暗黑色或褐色,茯苓在脱离母体后仍保持有一定的生物活性,需立即置于适宜环境中进行“发汗”预处理,需要恒定且适宜的温度、湿度。待表面长出白色菌丝后,发汗完成。然后方可进行剥皮、切制、干燥。传统发汗过程多为人工堆垛于密闭的空间内,用稻草覆盖。由于茯苓采摘多在10~11月份,夜间温度较低,影响茯苓发汗环境温度。因此,整个发汗时间大约需要5~7天左右。目前,规模化生产中,茯苓人工采摘后多运输到生产厂家进行预处理加工,但由于茯苓多生长在山区,海拔较高,交通不便,加之茯苓采收时间集中,工作量较大,产地气候湿润多雨,采摘后的茯苓多先露天堆垛,待装袋完毕后再进行长距离运输。整个过程无适宜“发汗”预处理环境。极端天气下,易发生霉变,产生异味,给农户造成严重损失。甚至严重影响茯苓的品质和药效,降低茯苓的商品价值和药用价值。

    针对茯苓的加工,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效成分萃取应用、切制、干燥方面。涉及“发汗”预处理环节的装备较少。因此,亟需一种有效的茯苓预处理加工装置和加工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效率高、使用方便,能有效调控茯苓预处理环境的温度、湿度,易于后期的物料存储运输,且节水、节能、环保,可实现自动化控制的茯苓预处理的加工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茯苓的预处理加工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该装置包括外箱体1、内箱体2、气流循环单元、排水单元和控制单元;

    外箱体1的侧面设置有箱体门;

    所述内箱体2放置于外箱体1内部,且内箱体2的外表面与外箱体1的内表面之间相距一定距离;内箱体2呈上开口状,其侧壁和底板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孔隙;在内箱体2内均匀地铺设有吸湿毛毡3;

    所述气流循环单元包括进气管道8和排气风机9;多个进气管道8 设置在外箱体1的底板上,进气管道8内部安装有电加热丝10;所述排气风机9安装在外箱体1顶部;

    所述排水单元包括排水管13;至少一个排水管13设置在外箱体1 的底板上,排水管13上部管口与外箱体1底板内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排水管13上设置有电磁阀;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箱4和温湿度传感器12;温湿度传感器12 位于外箱体1内部;控制箱4设置于外箱体1外部;控制箱4分别与温湿度传感器12、排气风扇9、电加热丝10和排水管13的电磁阀连接。

    所述外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5。

    所述内箱体2的底部设置有支脚6。

    所述进气管道8上部管口高度高于外箱体1底板内表面。

    所述进气管道8上部管口上方设置有弧形保护罩11。

    所述排气风机9的外部设有保护罩。

    所述控制箱4底部设有蓄电池14。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的预处理加工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将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置于田间种植区附近;将内箱体2从外箱体1中取出;茯苓7采摘后,去除表面泥沙,放置于内箱体2中;内箱体2装满茯苓7后,将吸湿毛毡3覆盖在茯苓7上;

    b、将装满茯苓7的内箱体2装入外箱体1中,关闭外箱体1侧面箱体门;将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放置于田间,或直接运输至加工厂家;通过控制箱4控制外箱体1内的相对湿度为20RH~90RH,温度为 20℃~45℃,维持3~4天,待茯苓表面布满白色菌丝后,将预处理后的茯苓进行常温保藏或后续加工。

    所述步骤b中,控制外箱体1内的相对湿度和温度的方法为:

    当温度高于45℃时,电加热丝10关闭,排气风机9启动,外部冷空气经进气管道8进入外箱体1内部,使外箱体1内部环境降温;

    当温度低于20℃时,电加热丝10启动,排气风机9启动,外部空气经进气管道8的电热丝10加热后进入外箱体1内部,使外箱体1内部环境升温;

    当环境湿度超过80RH时,启动排气风机9和排水管13的电磁阀,使外箱体1内得湿气和冷凝水分别从排气风机9和排水管13排出,降低外箱体1内湿度。

    每隔2h~5h,控制箱4控制排水管13的电磁阀开启1~3min,排除底部积水,使积水高度不超过进气管道8上部管口高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茯苓预处理的加工装置以及工艺效率高、使用方便,且节水、节能、环保,自动化控制,经预处理后的茯苓有效成分含量较高,易于后期的物料存储运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

    1外箱体 2内箱体

    3吸湿毛毡 4控制箱

    5万向轮 6支脚

    7茯苓 8进气管道

    9排气风机 10电加热丝

    11弧形保护罩 12温湿度传感器

    13排水管 14蓄电池

    15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包括外箱体1、内箱体2、气流循环单元、排水单元和控制单元。

    所述外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5,便于拖车拖动或人工移动。外箱体1的侧面设置有箱体门。优选地,所述箱体门设置在外箱体1 的一个侧面,箱体门可左右打开,便于叉车装卸内箱体2。箱体门上设置有把手15。

    所述内箱体2放置于外箱体1内部,且内箱体2的外表面与外箱体1的内表面之间相距一定距离。内箱体2呈上开口状,其侧壁和底板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孔隙,便于湿气和冷凝水排出。内箱体2的底部设置有支脚6,便于叉车装卸。在内箱体2内均匀地铺设有吸湿毛毡3。当内箱体2内装填茯苓7后,吸湿毛毡3覆盖在茯苓7上,以便有效吸收茯苓预处理过程中水蒸气。

    所述气流循环单元包括进气管道8和排气风机9。多个进气管道8 设置在外箱体1的底板上,使外箱体1内外连通。进气管道8内部安装有电加热丝10,用于加热进入外箱体1的空气。进气管道8上部管口高度高于外箱体1底板内表面,防止箱体底部积水漫过进气管道口。进气管道8上部管口上方设置有弧形保护罩11,防止异物及水滴落入进气管道8。所述排气风机9安装在外箱体1顶部。排气风机9的外部设有保护罩。

    所述排水单元包括排水管13。至少一个排水管13设置在外箱体1 的底板上,排水管13上部管口与外箱体1底板内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排水管13上设置有电磁阀。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箱4和温湿度传感器12。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2位于外箱体1内部,用于感知外箱体1内部的温度和湿度变化;所述控制箱4设置于外箱体1外部。控制箱4分别与温湿度传感器12、排气风机9、电加热丝10和排水管13的电磁阀连接。

    控制箱4底部设有蓄电池14,当无外接电源供电时,作为备用电源供电。

    该装置适用于田间种植区附近对茯苓进行预处理加工。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前述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的预处理加工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

    a、将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置于田间种植区附近;将内箱体2从外箱体1中取出;茯苓7采摘后,去除表面泥沙,放置于内箱体2中;内箱体2装满茯苓7后,将吸湿毛毡3覆盖在茯苓7上;

    b、将装满茯苓7的内箱体2装入外箱体1中,关闭外箱体1侧面箱体门;将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放置于田间,或直接运输至加工厂家;通过控制箱4控制外箱体1内的相对湿度为20RH~90RH,温度为 20℃~45℃,维持3~4天,待茯苓表面布满白色菌丝后,将预处理后的茯苓进行常温保藏或后续加工。

    所述步骤b中,控制外箱体1内的相对湿度和温度的方法为:

    当温度高于45℃时,电加热丝10关闭,排气风机9启动,外部冷空气经进气管道8进入外箱体1内部,使外箱体1内部环境降温;

    当温度低于20℃时,电加热丝10启动,排气风机9启动,外部空气经进气管道8的电加热丝10加热后进入外箱体1内部,使外箱体1 内部环境升温;

    当环境湿度超过80RH时,启动排气风机9和排水管13的电磁阀,使外箱体1内的湿气和冷凝水分别从排气风机9和排水管13排出,降低外箱体1内湿度。

    每隔2h~5h,控制箱4控制排水管13的电磁阀开启1~3min,排除底部积水,使积水高度不超过进气管道8上部管口高度。

    关 键  词:
    一种 茯苓 预处理 加工 装置 工艺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及预处理加工工艺.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04731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