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黑水虻养殖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型黑水虻养殖装置.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640476.0 (22)申请日 2017.06.05 (73)专利权人 泸州市龙马潭区星斗种养殖专业 合作社 地址 646000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特兴 镇特兴街村 (72)发明人 章星斗 (74)专利代理机构 四川君士达律师事务所 51216 代理人 芶忠义 罗奇 (51)Int.Cl. A01K 67/033(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新型黑水虻养殖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黑水虻养殖装 置, 其特征是: 所述滤板上等距离地。
2、设置有多个 滤孔; 所述滤板水平地设置于养殖桶内的中部, 所述滤板将养殖桶分隔为上部仓和底仓; 所述放 入口设置于上部仓的正面上部, 所述放入口处通 过第一铰链铰接有一块相配套的仓门; 所述底仓 的右面设置有多个透气孔, 所述底仓的左面设置 为开口面, 所述开口面的下方倾斜地连通有一个 滑轨槽, 所述滑轨槽的下方放置有一个收集桶; 所述第一支撑柱中部的右侧水平设置有一块支 撑板, 所述支撑板上面的右部竖直设置有一个收 集箱; 所述箱门口设置于收集箱的右面下部, 所 述箱门口处通过第二铰链铰接有一块相配套的 箱门; 所述收集箱通过收集管与上部仓相连通。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CN。
3、 206835970 U 2018.01.05 CN 206835970 U 1.一种新型黑水虻养殖装置, 包括养殖桶、 滤板、 滤孔、 仓门、 第一铰链、 第二铰链、 收集 管、 收集箱、 箱门、 支撑板、 第一支撑柱、 第二支撑柱、 第一底座板、 第二底座板、 滑轨槽、 收集 桶, 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桶呈中空结构的圆柱体型, 所述滤板呈长方形, 所述滤板上等距 离地设置有多个滤孔; 所述养殖桶包括上部仓、 底仓, 所述滤板水平地设置于养殖桶内的中 部, 所述滤板将养殖桶分隔为上部仓和底仓, 且所述滤板的上方为上部仓, 所述滤板的下方 为底仓; 所述上部仓包括放入口, 所述放入口设置于上部。
4、仓的正面上部, 所述放入口处通过第 一铰链铰接有一块相配套的仓门; 所述底仓包括透气孔、 开口面, 所述底仓的右面设置有多 个透气孔, 所述底仓的左面设置为开口面, 所述开口面的下方倾斜地连通有一个滑轨槽, 所 述滑轨槽的下方放置有一个收集桶; 所述养殖桶下侧的右端竖直设置有一根第一支撑柱, 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下端设置有一 块第一底座板; 所述养殖桶下侧的左端竖直设置有一根第二支撑柱, 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下 端设置有一块第二底座板; 所述第一支撑柱中部的右侧水平设置有一块支撑板, 所述支撑 板上面的右部竖直设置有一个收集箱; 所述收集箱包括箱门口, 所述箱门口设置于收集箱的右面下部, 所述箱门口处。
5、通过第 二铰链铰接有一块相配套的箱门; 所述收集管的上端倾斜地连通于上部仓右面的下部, 所 述收集管的下端倾斜地连通于收集箱上面的中部, 所述收集箱通过收集管与上部仓相连 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黑水虻养殖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集管与收集箱 之间具有一夹角a, 所述a=35 -45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黑水虻养殖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轨槽的横切面 呈半椭圆形, 所述滑轨槽与第二支撑柱具有一夹角b, 所述b=30 -40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黑水虻养殖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滤孔呈圆形, 所 述滤孔的直径为3.5mm-5.5mm。 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黑水虻养殖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气孔呈圆形, 所述透气孔的直径为4mm-6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黑水虻养殖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柱与第 二支撑柱的形状、 大小相同, 所述第一底座板与第二底座板的形状、 大小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黑水虻养殖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入口的面积为 上部仓正面面积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且放入口的长度为上部仓正面长度的三分之二到 四分之三。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835970 U 2 一种新型黑水虻养殖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装置类, 特。
7、别是一种新型黑水虻养殖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在农村或养殖场广泛地养殖有家禽、 家畜, 但存在对家禽、 家畜所产生的粪 便的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既不利于对资源的合理利用, 而且还污染环境, 给人们的生产生活 带来了麻烦。 而黑水虻幼虫能够以畜禽粪便作为食物, 并转化为自身如蛋白质、 脂类等物 质, 可以直接喂养鸡、 鸭等家禽。 因此可以利用禽畜的粪便来养殖黑水虻幼虫, 并作为蛋白 饲料供家禽食用。 0003 但现有技术的黑水虻养殖中, 存在饲养操作繁琐, 养殖中所用禽畜的粪便所含多 余水分不便于排出, 成熟后的黑水虻幼虫和粪便残渣不便于分离, 成熟后的黑水虻幼虫不 便于收集处理。
8、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的问题, 而提供的一种新型黑水虻养殖装置。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新型黑水虻养殖装置, 包括养殖桶、 滤板、 滤孔、 仓门、 第一铰链、 第二铰链、 收 集管、 收集箱、 箱门、 支撑板、 第一支撑柱、 第二支撑柱、 第一底座板、 第二底座板、 滑轨槽、 收 集桶, 其中, 所述养殖桶呈中空结构的圆柱体型, 所述滤板呈长方形, 所述滤板上等距离地 设置有多个滤孔; 所述养殖桶包括上部仓、 底仓, 所述滤板水平地设置于养殖桶内的中部, 所述滤板将养殖桶分隔为上部仓和底仓, 且所述滤板的。
9、上方为上部仓, 所述滤板的下方为 底仓; 0007 所述上部仓包括放入口, 所述放入口设置于上部仓的正面上部, 所述放入口处通 过第一铰链铰接有一块相配套的仓门; 所述底仓包括透气孔、 开口面, 所述底仓的右面设置 有多个透气孔, 所述底仓的左面设置为开口面, 所述开口面的下方倾斜地连通有一个滑轨 槽, 所述滑轨槽的下方放置有一个收集桶; 0008 所述养殖桶下侧的右端竖直设置有一根第一支撑柱, 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下端设置 有一块第一底座板; 所述养殖桶下侧的左端竖直设置有一根第二支撑柱, 所述第二支撑柱 的下端设置有一块第二底座板; 所述第一支撑柱中部的右侧水平设置有一块支撑板, 所述 支撑板。
10、上面的右部竖直设置有一个收集箱; 0009 所述收集箱包括箱门口, 所述箱门口设置于收集箱的右面下部, 所述箱门口处通 过第二铰链铰接有一块相配套的箱门; 所述收集管的上端倾斜地连通于上部仓右面的下 部, 所述收集管的下端倾斜地连通于收集箱上面的中部, 所述收集箱通过收集管与上部仓 相连通。 0010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 所述收集管与收集箱之间具有一夹角a, 所述a=35 -45 。 0011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 所述滑轨槽的横切面呈半椭圆形, 所述滑轨槽与第二支撑柱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6835970 U 3 具有一夹角b, 所述b=30 -40 。 0012 作为本方案的。
11、优选, 所述滤孔呈圆形, 所述滤孔的直径为3.5mm-5.5mm。 0013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 所述透气孔呈圆形, 所述透气孔的直径为4mm-6mm。 0014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 所述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的形状、 大小相同, 所述第一底 座板与第二底座板的形状、 大小相同。 0015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 所述放入口的面积为上部仓正面面积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 一, 且放入口的长度为上部仓正面长度的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 0016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7 (一) 在本实用新型中, 只需打开仓门, 再将猪粪或其他禽畜的粪便放入上部仓, 然 后将黑水虻卵或刚孵化。
12、出来的黑水虻幼虫放入上部仓内的粪便中, 如此就可以在养殖桶内 养殖黑水虻; 同时, 通过滤板上多个滤孔的设置, 可以便于滤出上部仓内猪粪中的多余水 分, 同时, 通过滑轨槽、 收集桶的设置, 底仓中掉落的水分或残渣, 可以顺着滑轨槽掉落入收 集桶内。 0018 (二) 在本实用新型中, 当上部仓内黑水虻幼虫成熟时, 黑水虻幼虫可自动爬入收 集管, 进而爬入收集箱内, 如此就可以完成对成熟后的黑水虻幼虫的收集工作; 同时, 当上 部仓内黑水虻幼虫成熟后, 还可通过扒动、 弄碎上部仓内的粪便残渣, 将上部仓内的粪便残 渣粉碎后通过滤板上的多个滤孔掉落到底仓中, 再往外掏出底仓中的粪便残渣, 就可顺。
13、着 滑轨槽掉落入收集桶内, 此时上部仓内就剩成熟后的黑水虻幼虫, 如此就可便于收集成熟 后的黑水虻幼虫。 附图说明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中, 1.养殖桶, 1-1.上部仓, 1-11.放入口, 1-2.底仓, 1-21.透气孔, 1-22.开口 面, 2.滤板, 2-1.滤孔, 3.仓门, 4.第一铰链, 4-1.第二铰链, 5.收集管, 6.收集箱, 6-1.箱门 口, 7.箱门, 8.支撑板, 9.第一支撑柱, 9-1.第二支撑柱, 10.第一底座板, 10-1.第二底座板, 11.滑轨槽, 1。
14、2.收集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 本实用新型, 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3 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 还需要理解的是, 术语 “上” 、“下” 、“内” 、“外”“左” 、“右” “顶”“底” 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述的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 型或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 0024 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包括养殖桶、 滤板、 滤孔、 仓门、 第一铰链、 第二铰链、 收集 管、 收。
15、集箱、 箱门、 支撑板、 第一支撑柱、 第二支撑柱、 第一底座板、 第二底座板、 滑轨槽、 收集 桶, 其中, 所述养殖桶呈中空结构的圆柱体型, 所述滤板呈长方形, 所述滤板上等距离地设 置有多个滤孔; 所述养殖桶包括上部仓、 底仓, 所述滤板水平地设置于养殖桶内的中部, 所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6835970 U 4 述滤板将养殖桶分隔为上部仓和底仓, 且所述滤板的上方为上部仓, 所述滤板的下方为底 仓。 0025 在各实施例中, 优选的, 所述上部仓包括放入口, 所述放入口设置于上部仓的正面 上部, 所述放入口处通过第一铰链铰接有一块相配套的仓门; 所述底仓包括透气孔、 。
16、开口 面, 所述底仓的右面设置有多个透气孔, 所述底仓的左面设置为开口面, 所述开口面的下方 倾斜地连通有一个滑轨槽, 所述滑轨槽的下方放置有一个收集桶。 0026 在各实施例中, 优选的, 所述养殖桶下侧的右端竖直设置有一根第一支撑柱, 所述 第一支撑柱的下端设置有一块第一底座板; 所述养殖桶下侧的左端竖直设置有一根第二支 撑柱, 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下端设置有一块第二底座板; 所述第一支撑柱中部的右侧水平设 置有一块支撑板, 所述支撑板上面的右部竖直设置有一个收集箱。 0027 在各实施例中, 优选的, 所述收集箱包括箱门口, 所述箱门口设置于收集箱的右面 下部, 所述箱门口处通过第二铰链铰接。
17、有一块相配套的箱门; 所述收集管的上端倾斜地连 通于上部仓右面的下部, 所述收集管的下端倾斜地连通于收集箱上面的中部, 所述收集箱 通过收集管与上部仓相连通。 0028 在各实施例中, 优选的, 所述收集管与收集箱之间具有一夹角a, 所述a=35 - 45 。 0029 在各实施例中, 优选的, 所述滑轨槽的横切面呈半椭圆形, 所述滑轨槽与第二支撑 柱具有一夹角b, 所述b=30 -40 。 0030 在各实施例中, 优选的, 所述滤孔呈圆形, 所述滤孔的直径为3.5mm-5.5mm。 0031 在各实施例中, 优选的, 所述透气孔呈圆形, 所述透气孔的直径为4mm-6mm。 0032 在各实。
18、施例中, 优选的, 所述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的形状、 大小相同, 所述第 一底座板与第二底座板的形状、 大小相同。 0033 在各实施例中, 优选的, 所述放入口的面积为上部仓正面面积的三分之一到二分 之一, 且放入口的长度为上部仓正面长度的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 0034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 具体来说, 只需打开仓门, 再将猪粪或其他禽畜的粪便放入上 部仓, 然后将黑水虻卵或刚孵化出来的黑水虻幼虫放入上部仓内的粪便中, 如此就可以在 养殖桶内养殖黑水虻。 0035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 具体来说, 通过滤板上多个滤孔的设置, 可以便于滤出上部仓 内猪粪中的多余水分, 同时, 通过滑轨槽、 收集。
19、桶的设置, 底仓中掉落的水分或残渣, 可以顺 着滑轨槽掉落入收集桶内。 0036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 具体来说, 当上部仓内黑水虻幼虫成熟时, 黑水虻幼虫可自动 爬入收集管, 进而爬入收集箱内, 如此就可以完成对成熟后的黑水虻幼虫的收集工作。 0037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 具体来说, 当上部仓内黑水虻幼虫成熟后, 还可通过扒动、 弄 碎上部仓内的粪便残渣, 将上部仓内的粪便残渣粉碎后通过滤板上的多个滤孔掉落到底仓 中, 再往外掏出底仓中的粪便残渣, 就可顺着滑轨槽掉落入收集桶内, 此时上部仓内就剩成 熟后的黑水虻幼虫, 如此就可便于收集成熟后的黑水虻幼虫。 0038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 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以外, 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0039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6835970 U 5 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6835970 U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7 CN 206835970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