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合盖的电压力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安全合盖的电压力锅.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408446 U (45)授权公告日 2012.09.05 CN 202408446 U *CN202408446U* (21)申请号 201120469481.2 (22)申请日 2011.11.23 A47J 27/08(2006.01) (73)专利权人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250118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新沙北路 12 号 (72)发明人 朱泽春 于凌振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安全合盖的电压力锅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合盖的电压力 锅, 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 解决了锅盖和锅体容 易分离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电压力锅包括锅体和 锅。
2、盖, 所述锅盖旋转扣合在锅体上, 所述锅盖与锅 体之间设有在锅盖开启旋转时产生阻尼力的阻尼 件 ;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电压力锅锅盖旋合后易与 锅体发生相对旋转, 造成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其 结构简单合理、 设计成本低。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1/1 页 2 1. 一种安全合盖的电压力锅, 包括锅体和锅盖, 所述锅盖旋转扣合在锅体上, 其特征在 于 : 所述锅盖与锅体之间设有在锅盖开启旋转时产生阻尼力的阻尼件。 2. 根据权利要求 1 。
3、所述的一种安全合盖的电压力锅,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阻尼件为设在 锅盖底沿上的摩擦块, 摩擦块与锅体顶沿接触。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安全合盖的电压力锅,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阻尼件为设在 锅体顶沿上的摩擦块, 摩擦块与锅盖底沿接触。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或 3 所述的一种安全合盖的电压力锅,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摩擦块为 弹性摩擦块。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安全合盖的电压力锅,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阻尼件包括设 在锅盖底沿的上阻尼块以及设在锅体顶沿上的下阻尼块, 在锅盖开启旋转时上阻尼块与下 阻尼块之间产生阻尼力。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一种安全合盖的电压。
4、力锅,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上阻尼块与下 阻尼块中至少有一块是弹性摩擦块 ; 在锅盖开启旋转时上阻尼块与下阻尼块相抵产生阻尼 力。 7.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一种安全合盖的电压力锅,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上阻尼块为磁 性体, 下阻尼块为导磁体 ; 或者上阻尼块为导磁体, 下阻尼块为磁性体 ; 或者上阻尼块与下 阻尼块分别为极性相反的磁性体 ; 在锅盖开启旋转时上阻尼块与下阻尼块相吸产生阻尼 力。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408446 U 2 1/3 页 3 一种安全合盖的电压力锅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 尤其是一种安全合盖的电压力锅。 背景技术 000。
5、2 目前的电压力锅主要采用连体式或分体式的结构, 针对分体式结构的电压力锅, 主要是通过锅牙与盖牙旋合实现锅盖与锅体的密封连接。 现有分体式的电压力锅存在如下 缺陷 : 一、 时常发生崩盖事故, 主要原因是用户在使用时未将锅盖旋合到位或者锅盖旋合后 由于外力作用使锅盖转动, 都会导致锅牙与盖牙不能可靠扣合, 一旦锅内压力上升到达某 一限制值时, 锅盖与锅体在强压下分离, 导致崩盖 ; 二、 电压力锅在提放过程中, 出现倾斜或 是受到外力的轻微冲击, 锅盖与锅体即会发生相对旋转, 造成锅盖与锅体分离, 摔坏锅体, 发生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安全合盖的。
6、电压力锅, 结构简单合理、 设计成本低, 解决现有技术中锅盖和锅体容易分离的问题。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 一种安全合盖的电压力锅, 包括锅体和锅盖, 所述锅盖旋转扣合在锅体上, 所述锅盖与锅体之间设有在锅盖开启旋转 时产生阻尼力的阻尼件。 0005 进一步的, 所述阻尼件为设在锅盖底沿上的摩擦块, 摩擦块与锅体顶沿接触。 0006 进一步的, 所述阻尼件为设在锅体顶沿上的摩擦块, 摩擦块与锅盖底沿接触。 0007 进一步的, 所述摩擦块为弹性摩擦块。 0008 进一步的, 所述阻尼件包括设在锅盖底沿的上阻尼块以及设在锅体顶沿上的下阻 尼块, 在锅盖开启。
7、旋转时上阻尼块与下阻尼块之间产生阻尼力。 0009 进一步的, 所述上阻尼块与下阻尼块中至少有一块是弹性摩擦块 ; 在锅盖开启旋 转时上阻尼块与下阻尼块相抵产生阻尼力。 0010 进一步的, 所述上阻尼块为磁性体, 下阻尼块为导磁体 ; 或者上阻尼块为导磁体, 下阻尼块为磁性体 ; 或者上阻尼块与下阻尼块分别为极性相反的磁性体 ; 在锅盖开启旋转 时上阻尼块与下阻尼块相吸产生阻尼力。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 0012 1、 本实用新型在电压力锅的锅盖与锅体之间设置了阻尼件, 电压力锅在提放过程 中出现倾斜或是受到外力的轻微冲击时, 因阻尼件产生的阻尼力使锅盖与锅体之间不会轻 易发生。
8、相对旋转, 锅盖只有在克服了阻尼件的阻尼力后才能旋转开启, 使得锅盖和锅体不 容易分离, 提高了电压力锅的使用安全性 ; 0013 2、 锅盖旋合到位后, 利用阻尼件防止锅盖与锅体发生相对旋转而导致锅牙与盖牙 错位, 保证锅牙与盖牙能可靠扣合, 避免电压力锅出现崩盖事故 ; 0014 3、 阻尼件的设计成本低、 加工方便、 对工艺要求较低、 易于生产制造。 说 明 书 CN 202408446 U 3 2/3 页 4 附图说明 001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 0016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 0017 图 2 为图 1 的 A 处放大图 ; 0018。
9、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 0019 图 4 为图 3 的 B 处放大图 ; 0020 图中 : 1 锅体, 2 锅盖, 3 阻尼件, 31 上阻尼块, 32 下阻尼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参照图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合盖的电压力锅, 包括锅体1和锅盖2, 所述 锅盖 2 旋转扣合在锅体 1 上, 所述锅盖 2 与锅体 1 之间设有在锅盖 2 开启旋转时产生阻尼 力的阻尼件 3。 0022 下面给出具体的实施例来进一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 : 0023 参照图1、 2, 实施例1 : 阻尼件3为设在锅盖2底沿上的弹性摩擦块, 弹性摩擦块与 锅体1顶沿相抵。
10、产生阻尼力 ; 阻尼件3也可以是设在锅体顶沿上的弹性摩擦块, 弹性摩擦块 与锅盖底沿相抵产生阻尼力 ; 本实施例的原理 : 利用阻尼件3与锅盖2底沿或者锅体1顶沿 之间的接触摩擦, 达到锅盖 2 旋合到位后防止锅盖 2 与锅体 1 发生相对旋转的目的, 在固定 阻尼件 3 时, 可在锅盖 2 底沿或锅体 1 顶沿上开设槽口, 将阻尼件 3 嵌入槽口中进行固定, 阻尼件 3 的一端面应超出锅盖 2 底沿或锅体 1 顶沿一定距离 ; 也可以利用粘合方式将阻尼 件 3 直接粘接在锅盖 2 底沿或锅体 1 顶沿上, 但应保证阻尼件 3 的厚度不会影响锅盖 2 的 正常旋合。 0024 参照图3、 4,。
11、 实施例2 : 将阻尼件3设计成分体结构, 包括设在锅盖2底沿的上阻尼 块 31 以及设在锅体 1 顶沿上的下阻尼块 32, 在锅盖 2 开启旋转时上阻尼块 31 与下阻尼块 32 之间产生阻尼力。 0025 上阻尼块 31 与下阻尼块 32 中有一块是弹性摩擦块或者两块都是弹性摩擦块, 上 阻尼块 31 的下端面与下阻尼块 32 的上端面接触摩擦产生阻尼力, 相比实施例 1, 同样是弹 性摩擦块, 但本实施例是利用上阻尼块31与下阻尼块32之间的相互摩擦产生阻尼力, 手动 旋转锅盖2, 上阻尼块31与下阻尼块32位置错开, 摩擦阻尼力便消失, 可减少阻尼件3对锅 盖 2 底沿或锅体 1 顶沿。
12、的磨损。 0026 上阻尼块31为磁性体, 下阻尼块32为导磁体 ; 或者上阻尼块31为导磁体, 下阻尼 块 32 为磁性体 ; 或者上阻尼块 31 与下阻尼块 32 分别为极性相反的磁性体, 上阻尼块 31 与 下阻尼块 32 相互吸合产生阻尼力, 本实施例的原理为 : 利用上阻尼块 31 与下阻尼块 32 之 间磁性吸合产生阻尼力, 达到锅盖 2 旋合到位后防止锅盖 2 与锅体 1 发生相对旋转的目的, 手动旋转锅盖 2, 上阻尼块 31 与下阻尼块 32 位置错开, 磁性阻尼力便消失, 可减少阻尼件 3 对锅盖 2 底沿或锅体 1 顶沿的磨损。 0027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 阻尼件还可。
13、设置在锅牙与盖牙之间或者锅盖手柄与锅体手 柄之间, 但考虑到加工工艺以及阻尼件的阻尼效果, 将阻尼件安装在锅体顶沿与锅盖底沿 是最为优选的方案, 上述的锅体顶沿与锅盖底沿通常是指锅体与锅盖旋合后相互接触的两 说 明 书 CN 202408446 U 4 3/3 页 5 个端面。 0028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弹性摩擦块, 一般采用橡胶或者硅胶制成, 具有易于加工、 成本 低、 阻尼效果好的特点 ; 但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于摩擦块的理解应是 : 具备一定的摩擦系数 和耐磨损性能、 具有一定的耐热性和机械强度, 因此橡胶或者硅胶制成的弹性摩擦块只是 一种优选方案, 采用其他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的摩擦块同样可以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 的, 也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0029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熟知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后, 可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 形, 如阻尼件材料的替换、 阻尼件形状、 安装位置的改变等, 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 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说 明 书 CN 202408446 U 5 1/2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408446 U 6 2/2 页 7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408446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