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菇栽培基质专用包装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菌菇栽培基质专用包装袋.pdf(8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394688.5 (22)申请日 2017.04.16 (73)专利权人 祁海杰 地址 726400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城关镇 西关居委会八组82号 (72)发明人 祁海杰 (51)Int.Cl. A01G 1/0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菌菇栽培基质专用包装袋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菌菇栽培基质专用 包装袋, 包括底框架, 所述底框架的顶端设有顶 框架, 所述顶框架通过外布套与底框架相连, 所 述底框架的内壁设有通孔, 所述底槽板的。
2、内侧设 有吸水棉, 所述顶架的内侧设有板架, 所述板架 的内侧安装有透明玻璃板。 该菌菇栽培基质专用 包装袋, 通过顶架、 底槽板和内杆的配合, 由于底 端设置底框架, 保证了外布套放置时的稳定效 果, 外布套内部水分通过底框架的通孔流至底槽 板内侧的吸水棉内进行吸收, 使外布套内的水分 处于均匀状态, 使菌菇在生长后调节顶架的高 度, 方便菌菇生长, 板架和透明玻璃板活动扣合 在顶架上, 方便了观察菌菇和整理菌菇, 包装了 菌菇的生长效果。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06620532 U 2017.11.10 CN 206620532 U 1.一种菌菇栽培基质专用包装袋,。
3、 其特征在于: 包括底框架(8), 所述底框架(8)的顶端 设有顶框架(7), 所述顶框架(7)通过外布套(13)与底框架(8)相连, 所述底框架(8)的内壁 设有通孔(10), 所述底框架(8)的底端安装有底槽板(9), 所述底槽板(9)的内侧设有吸水棉 (11), 所述底槽板(9)的底端安装有封帽(14), 所述顶框架(7)的顶端设有顶架(1), 所述顶 架(1)通过折角网(6)与顶框架(7)相连, 所述顶架(1)和顶框架(7)的外侧分别设有顶侧板 (4)和底侧板(5), 所述底侧板(5)的顶端安装有底筒(26), 所述顶侧板(4)的底端设有内杆 (21), 所述内杆(21)通过轴环(22。
4、)与顶侧板(4)相连, 所述内杆(21)贯穿底筒(26), 所述内 杆(21)的外壁和底筒(26)的内壁分别安装有第一螺纹套(24)和第二螺纹套(27), 所述第一 螺纹套(24)与第二螺纹套(27)螺纹配合, 所述第二螺纹套(27)的外侧安装有端盖(25), 所 述内杆(21)的外侧顶端安装有外环板(23), 所述顶架(1)的内侧设有板架(3), 所述板架(3) 的内侧安装有透明玻璃板(2), 所述板架(3)的外侧设有侧边板(17), 所述侧边板(17)的底 端设有插杆(18), 所述顶架(1)的内壁设有插孔(16), 所述插杆(18)与插孔(16)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菇。
5、栽培基质专用包装袋,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10)的 内部设有底板(32), 所述底板(32)通过螺纹套(30)与底框架(8)螺纹连接, 所述底板(32)的 顶端设有顶板(28), 所述顶板(28)通过支撑板(29)与底板(32)相连, 所述底板(32)的左右 两侧均设有侧通孔(31), 所述支撑板(29)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金属过滤网(3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菇栽培基质专用包装袋, 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边板(17) 的外壁设有凸起(19), 所述顶架(1)的内壁顶端设有凹槽(20), 所述凸起(19)与凹槽(20)相 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菇栽培基质专用包装袋。
6、,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布套(13) 的底端设有塑胶网板(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菇栽培基质专用包装袋, 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帽(14)与 底槽板(9)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套(15)。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620532 U 2 一种菌菇栽培基质专用包装袋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菌菇栽培装置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菌菇栽培基质专用包装袋。 背景技术 0002 菌菇栽培基质是用于栽培菌菇的培养料, 其基质需要放置于包装袋内进行菌菇的 培养, 在现有的菌菇基质包装袋中大多只使用简单的布料或培养槽进行栽培, 其设备简陋, 基质内的水量不均匀, 菌菇生长。
7、后暴露于包装袋的外侧, 导致菌菇不能长期在包装袋内进 行培养, 影响了菌菇的生长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菌菇栽培基质专用包装袋,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 中提出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菌菇栽培基质专用包装袋, 包括底框架, 所述底框架的顶端设有顶框架, 所述顶框架通过外布套与底框架相连, 所述底 框架的内壁设有通孔, 所述底框架的底端安装有底槽板, 所述底槽板的内侧设有吸水棉, 所 述底槽板的底端安装有封帽, 所述顶框架的顶端设有顶架, 所述顶架通过折角网与顶框架 相连, 所述顶架和顶框架的外侧分别设有顶侧板和底侧。
8、板, 所述底侧板的顶端安装有底筒, 所述顶侧板的底端设有内杆, 所述内杆通过轴环与顶侧板相连, 所述内杆贯穿底筒, 所述内 杆的外壁和底筒的内壁分别安装有第一螺纹套和第二螺纹套, 所述第一螺纹套与第二螺纹 套螺纹配合, 所述第二螺纹套的外侧安装有端盖, 所述内杆的外侧顶端安装有外环板, 所述 顶架的内侧设有板架, 所述板架的内侧安装有透明玻璃板, 所述板架的外侧设有侧边板, 所 述侧边板的底端设有插杆, 所述顶架的内壁设有插孔, 所述插杆与插孔相匹配。 0005 优选的, 所述通孔的内部设有底板, 所述底板通过螺纹套与底框架螺纹连接, 所述 底板的顶端设有顶板, 所述顶板通过支撑板与底板相连,。
9、 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侧通 孔, 所述支撑板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金属过滤网。 0006 优选的, 所述侧边板的外壁设有凸起, 所述顶架的内壁顶端设有凹槽, 所述凸起与 凹槽相匹配。 0007 优选的, 所述外布套的底端设有塑胶网板。 0008 优选的, 所述封帽与底槽板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套。 0009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菌菇栽培基质专用包装袋, 通过顶 架、 底槽板和内杆的配合, 菌菇栽培基质放置于外布套内, 由于底端设置底框架, 保证了外 布套放置时的稳定效果, 外布套内部水分通过底框架的通孔流至底槽板内侧的吸水棉内进 行吸收, 使外布套内的水分处于均匀状态, 手。
10、动转动外环板带动内杆转动, 使内杆通过第一 螺纹套与第二螺纹套的螺纹配合转动于底筒内进行上下升高, 内杆通过轴环转动于顶架 上, 同时在内杆上下升降时带动顶架上下升高, 使菌菇在生长后调节顶架的高度, 方便菌菇 生长, 板架和透明玻璃板活动扣合在顶架上, 方便了观察菌菇和整理菌菇, 包装了菌菇的生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6620532 U 3 长效果。 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封帽结构示意图; 0012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边板结构示意图; 0013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底筒结构示意图; 0014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金属过滤网。
11、结构示意图。 0015 图中: 1、 顶架, 2、 透明玻璃板, 3、 板架, 4、 顶侧板, 5、 底侧板, 6、 折角网, 7、 顶框架, 8、 底框架, 9、 底槽板, 10、 通孔, 11、 吸水棉, 12、 塑胶网板, 13、 外布套, 14、 封帽, 15、 密封套, 16、 插孔, 17、 侧边板, 18、 插杆, 19、 凸起, 20、 凹槽, 21、 内杆, 22、 轴环, 23、 外环板, 24、 第一螺 纹套, 25、 端盖, 26、 底筒, 27、 第二螺纹套, 28、 顶板, 29、 支撑板, 30、 螺纹套, 31、 侧通孔, 32、 底板, 33、 金属过滤网。 。
12、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7 请参阅图1-5,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菌菇栽培基质专用包装袋, 包 括底框架8, 底框架8的顶端设有顶框架7, 顶框架7通过外布套13与底框架8相连, 外布套13 的底端设有塑胶网板12, 菌菇栽培基质放置于外布套13内, 由于底端设置底框架8, 。
13、保证了 外布套13放置时的稳定效果, 底框架8的内壁设有通孔10, 通孔10的内部设有底板32, 底板 32通过螺纹套30与底框架8螺纹连接, 底板32的顶端设有顶板28, 顶板28通过支撑板29与底 板32相连, 底板32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侧通孔31, 支撑板29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金属过滤网 33, 顶板28、 支撑板29和底板32的配合放置于通孔10内, 水分通过金属过滤网33流入并通过 侧通孔31流入通孔10内, 避免了基质堵塞通孔10, 底框架8的底端安装有底槽板9, 底槽板9 的内侧设有吸水棉11, 其内部水分通过底框架8的通孔10流至底槽板9内侧的吸水棉11内进 行吸收, 使外布套1。
14、3内的水分处于均匀状态, 底槽板9的底端安装有封帽14, 封帽14与底槽 板9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套15, 顶框架7的顶端设有顶架1, 顶架1通过折角网6与顶框架7相连, 顶架1和顶框架7的外侧分别设有顶侧板4和底侧板5, 底侧板5的顶端安装有底筒26, 顶侧板 4的底端设有内杆21, 内杆21通过轴环22与顶侧板4相连, 内杆21贯穿底筒26, 内杆21的外壁 和底筒26的内壁分别安装有第一螺纹套24和第二螺纹套27, 第一螺纹套24与第二螺纹套27 螺纹配合, 第二螺纹套27的外侧安装有端盖25, 内杆21的外侧顶端安装有外环板23, 手动转 动外环板23带动内杆21转动, 使内杆21通过第一。
15、螺纹套24与第二螺纹套27的螺纹配合转动 于底筒26内进行上下升高, 内杆21通过轴环22转动于顶架1上, 同时在内杆21上下升降时带 动顶架1上下升高, 使菌菇在生长后调节顶架1的高度, 方便菌菇生长, 顶架1的内侧设有板 架3, 板架3的内侧安装有透明玻璃板2, 板架3的外侧设有侧边板17, 侧边板17的底端设有插 杆18, 顶架1的内壁设有插孔16, 插杆18与插孔16相匹配, 侧边板17的外壁设有凸起19, 顶架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6620532 U 4 1的内壁顶端设有凹槽20, 凸起19与凹槽20相匹配, 板架3和透明玻璃板2活动扣合在顶架1 上, 方便了观察菌。
16、菇和整理菌菇。 0018 菌菇栽培基质放置于外布套13内, 由于底端设置底框架8, 保证了外布套13放置时 的稳定效果, 外布套13内部水分通过底框架8的通孔10流至底槽板9内侧的吸水棉11内进行 吸收, 手动转动外环板23带动内杆21转动, 使内杆21通过第一螺纹套24与第二螺纹套27的 螺纹配合转动于底筒26内进行上下升高, 内杆21通过轴环22转动于顶架1上, 同时在内杆21 上下升降时带动顶架1上下升高, 板架3和透明玻璃板2活动扣合在顶架1上, 方便了观察菌 菇和整理菌菇。 0019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理解的是, 术语 “同轴” 、“底部” 、“一端” 、“顶部” 、“中 。
17、部” 、“另一端” 、“上” 、“一侧” 、“顶部” 、“内” 、“前部” 、“中央” 、“两端”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 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 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 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0 此外, 术语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仅用于描述目的,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 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由此, 限定有 “第一” 、“第二” 、“第 三” 、“第四” 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0021 在。
18、本实用新型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 “安装” 、“设置” 、“连接” 、“固 定” 、“旋接” 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成一体; 可以是机械连接, 也可以是电连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 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 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对于本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2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 修 改、 替换和变型,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6620532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6 CN 206620532 U 6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7 CN 206620532 U 7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8 CN 206620532 U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