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好氧厌氧耦合发酵生产生物饲料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好氧厌氧耦合发酵生产生物饲料的方法.pdf(11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1461225.7 (22)申请日 2017.12.28 (71)申请人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地址 51064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大 丰一街1号 (72)发明人 王志林 王丽 杨雪芬 蒋宗勇 李平 温晓鹿 张亚辉 胡胜兰 高开国 易宏波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44245 代理人 崔红丽 裘晖 (51)Int.Cl. A23K 10/12(2016.01) A23K 10/14(2016.01) A23K 10/18(2。
2、016.01) A23K 10/37(2016.01) G05D 23/2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好氧厌氧耦合发酵生产生物饲料的方 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好氧厌氧耦合发酵生产生 物饲料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芽孢杆菌、 乳杆菌和 酵母菌混合菌作为生物饲料的发酵菌种, 通过采 用好氧厌氧耦合固态发酵工艺生产生物饲料, 在 发酵过程中间歇性往深层物料中通入无菌恒温 空气, 有利于下层物料中好氧微生物生长繁殖, 也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 在通风散热情况 可以提高料层的堆积高度, 提升设备的生产能 力。 此外, 生物饲料经发酵后含有大量可改善动 物肠道健康的益生菌, 饲喂。
3、动物后可改善胃肠道 的微生态环境, 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此外, 生物 饲料富含乳酸并具有浓郁的醇香味, 可显著改善 饲料适口性, 有利于提高动物采食量, 促进动物 快速生长, 提高养殖行业生产能力。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1页 CN 107950753 A 2018.04.24 CN 107950753 A 1.一种用于生物饲料好氧厌氧耦合发酵的通风控温系统, 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空气装 置、 转子流量计、 空气过滤器、 空气加热器、 发酵控温装置、 定时通气控制装置、 空气分布器、 发酵容器; 发酵容器内装填生物饲料; 所述的压缩空气装置、 转子流量计、 空气过滤器、 空气加热器、。
4、 空气分布器依次通过管 道相连; 所述的发酵控温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 温控表和第一电磁阀, 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与温 控表信号连接, 温控表与第一电磁阀信号连接; 所述的定时通气控制装置包括时间控制器和第二电磁阀, 所述的时间控制器与第二电 磁阀信号连接; 所述的空气加热器通过第一管道与第一电磁阀一端相连, 第一电磁阀另一端通过第二 管道与空气分布器相连; 所述的第二电磁阀一端与第一管道相连, 另一端与第二管道相连。 2.根据权利要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物饲料好氧厌氧耦合发酵的通风控温系统, 其特征 在于: 所述的压缩空气装置包括空压机、 储气罐和冷干机, 所述的空压机、 储气罐和冷干机依 次通过压力。
5、管道相连; 所述的转子流量计的一端与冷干机相连, 转子流量计的另一端与空气过滤器相连。 3.根据权利要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物饲料好氧厌氧耦合发酵的通风控温系统, 其特征 在于: 所述的空气过滤器为管道式过滤器, 空气过滤器内置除菌滤芯; 所述的空气加热器为带温度控制模块的加热装置, 空气加热器的出气口处安装有测温 传感器; 所述的温度传感器的探头位于生物饲料内。 4.根据权利要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物饲料好氧厌氧耦合发酵的通风控温系统, 其特征 在于: 所述的空气分布器为下端密封的圆形管, 空气分布器的上端口与第二管道相连, 空气 分布器的圆管侧壁的下部开有若干透气孔; 空气分布器有多个; 所述的空。
6、气分布器垂直插入生物饲料中, 透气孔位于生物饲料内, 且最上面的透气孔 到生物饲料上表面的距离为设定值。 5.根据权利要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物饲料好氧厌氧耦合发酵的通风控温系统, 其特征 在于: 所述的发酵容器为底部密封的大型开口装置。 6.一种好氧厌氧耦合发酵生产生物饲料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预处理 选用无发霉、 无异味和无变质的豆粕、 豆皮作为发酵原料, 豆粕用量为90100, 豆 皮用量为010, 原料经粉碎过筛, 根据配方将原料混合均匀作为发酵基料用; (2)配制生物饲料发酵用混合菌种种子液 将活化好的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
7、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7950753 A 2 reuteri)菌种按需要添加量倒入到营养液中, 充分搅拌混合均匀, 营养液水温控制在301 , 此混合菌液即为豆粕发酵种子液; 再往豆粕发酵种子液中添加酸性蛋白酶、 中性蛋白酶 和碱性蛋白酶, 各蛋白酶添加量以发酵基料为基准, 即: 碱性蛋白酶添加量25100U/g; 中 性蛋白酶添加量25100U/g; 酸性蛋白酶量添加量1050U/g, 称取各蛋白酶适量与豆粕发 。
8、酵种子液混合均匀后即为生物饲料发酵用混合菌种种子液; (3)基料发酵 向步骤(1)所述的发酵基料中均匀喷入步骤(2)所述的生物饲料发酵用混合菌种种子 液, 控制基料水分在3545之间, 基料与混合菌种种子液充分混合均匀, 将接种好的发 酵基料装入到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生物饲料好氧厌氧耦合发酵的通风控温系 统的发酵容器中, 基料堆积厚度以不超过100cm为宜, 发酵物料中插入空气分布器管, 同时 插入测温温度传感器, 控制发酵温度为3237, 在通风控温条件下发酵36h48h, 随后厌 氧发酵2448h, 得到生物饲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好氧厌氧耦合发酵生产生物饲料的方法, 其特。
9、征在于: 步骤(1)中, 所述的过筛为过10目筛; 步骤(2)中, 所述的营养液所含组分的质量百分比计如下: 葡萄糖或蔗糖2, K2HPO4 0.3和KH2PO4 0.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好氧厌氧耦合发酵生产生物饲料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2)中, 所述的豆粕发酵种子液中酵母菌和芽孢杆菌含量为: 酵母菌11073 107cfu/mL; 枯草芽孢杆菌11075107cfu/mL; 植物乳杆菌11073107cfu/mL; 罗伊 氏乳杆菌11073107cfu/mL。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好氧厌氧耦合发酵生产生物饲料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3)中, 将空气加热器的出气口温。
10、度设置为37, 通过时间控制器控制空气管路上 第二电磁阀开关间歇性向物料中通入恒温空气, 在发酵前期设置每间隔10分钟往物料中通 入515秒恒温空气, 在发酵物料料温升高中后期设置每间隔5分钟通入515秒空气; 控制 发酵物料温度在3237之间, 一旦发酵物料超过37, 通过往物料中通入空气给物料降 温。 10.一种生物饲料, 其特征在于通过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发酵得到。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7950753 A 3 一种好氧厌氧耦合发酵生产生物饲料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饲料生产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好氧厌氧耦合发酵生产生物饲料的方 法。 背景技术。
11、 0002 在养殖行业由于饲用抗生素大量使用导致的药物残留、 耐药性和食品安全等问题 日益严峻, 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开始全面禁用饲用抗生素, 我国政府也已经开始限制或禁用 部分饲用抗生素, 随着2015年底在食品动物中停用洛美沙星、 培氟沙星、 氧氟沙星、 诺氟沙 星4种喹诺酮类兽药和2016年11月停止硫酸黏杆菌素的饲料添加剂用途等规定的出台, 在 动物中限制减少或停止抗生素使用的政府行动明显加速, 全面禁用饲用抗生素将是大势所 趋。 在 “后抗生素” 时代, 生物饲料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近年来生物饲料在养殖行业大量 应用尤为普遍。 生物饲料是以饲料原料或农副产品作为主要原料, 通过接种酵。
12、母菌、 芽孢杆 菌和乳酸菌等有益微生物, 在人为可控制条件下, 利用乳酸菌、 酵母菌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 自身的生长代谢活动, 将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和大分子物质分解或转化, 代谢生成有机酸 和可溶性小肽等小分子物质, 形成营养价值高、 适口性好、 易消化吸收和富含益生菌的生物 饲料。 0003 目前生物饲料发酵通常采用多菌种混合固态发酵方式生产, 常用于发酵生物饲料 的菌种有酵母菌、 芽孢杆菌和乳酸菌等种属。 常用芽孢杆菌如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 菌等能分泌大量蛋白酶, 可以降解包括抗原蛋白在内的大分子蛋白, 有利于提高动物特别 是幼龄动物对蛋白吸收; 酵母菌生长代谢产生大量菌体蛋白、 脂肪、。
13、 多糖和B族维生素, 以及 酶、 辅酶、 核糖核酸、 甾醇和一些未知生长因子等有益成分, 可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 此外 饲料经酵母发酵后还会产生浓郁的醇香味, 有利于提高动物采食量; 乳酸菌广泛存在于畜、 禽肠道内, 乳酸菌能调节机体胃肠道正常菌群、 保持微生态平衡, 提高食物消化率, 还能抑 制肠道内有害微生物生长繁殖, 在维护动物机体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上述常用三类 主要微生物中, 芽孢杆菌属于好氧微生物, 酵母菌则属于兼性好氧微生物, 而乳酸菌多属于 兼性厌氧微生物或严格厌氧微生物。 在采用芽孢杆菌、 酵母菌和乳酸菌多菌种混合发酵时, 由于各菌种对氧需求存在巨大差异, 因此协调各。
14、菌种大量生长繁殖尤为重要。 0004 在目前饲料发酵生产方法中, 一些是采用一步厌氧发酵方式进行发酵, 即在接种 乳杆菌、 芽孢杆菌和酵母菌后直接进行厌氧发酵; 另一些是采用先好氧后厌氧的二步发酵 方式进行发酵, 即先接种好氧菌浅盘发酵后再接种厌氧菌进行厌氧发酵。 对于一步厌氧发 酵而言, 此种方式存在因供氧不足导致的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等好氧微生物不能大量繁殖, 从而无法有效发挥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的生理功效等问题; 对于二步发酵而言, 此种方式存 在工艺流程长, 大规模生产操作强度大, 产品质量不易控制等问题。 在生物饲料生产过程 中, 如何调控芽孢杆菌、 酵母菌和乳酸菌等不同需氧要求微生物大量生。
15、长繁殖是生产高品 质生物饲料的关键。 说 明 书 1/7 页 4 CN 107950753 A 4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生物饲料 好氧厌氧耦合发酵的通风控温系统。 0006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好氧厌氧耦合发酵生产生物饲料的方法。 0007 本发明采用芽孢杆菌、 乳杆菌和酵母菌混合固态发酵工艺, 通过间歇性往深层物 料中通入无菌恒温空气, 为好氧微生物提供有限的必需氧气, 有利于下层物料中好氧微生 物生长繁殖。 同时, 在发酵过程中实时监控发酵物料温度, 一旦料温超过微生物适宜生长温 度, 亦可通过通入恒温空气为发酵物料降。
16、温, 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 0008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饲料。 0009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10 一种用于生物饲料好氧厌氧耦合发酵的通风控温系统, 包括压缩空气装置、 转子 流量计、 空气过滤器、 空气加热器、 发酵控温装置、 定时通气控制装置、 空气分布器、 发酵容 器; 发酵容器内装填生物饲料; 0011 所述的压缩空气装置、 转子流量计、 空气过滤器、 空气加热器、 空气分布器依次通 过管道相连; 0012 所述的发酵控温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 温控表和第一电磁阀, 所述的温度传感器 与温控表信号连接, 温控表与第一电磁阀信号连接; 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生。
17、物饲料发酵温 度, 并将信号传输给温控表, 温控表控制第一电磁阀开关降温与否。 0013 所述的定时通气控制装置包括时间控制器和第二电磁阀, 所述的时间控制器与第 二电磁阀信号连接; 通过设定时间控制器定时控制第二电磁阀开关往生物饲料中通气。 0014 所述的空气加热器通过第一管道与第一电磁阀一端相连, 第一电磁阀另一端通过 第二管道与空气分布器相连; 0015 所述的第二电磁阀一端与第一管道相连, 另一端与第二管道相连。 0016 优选的, 所述的压缩空气装置包括空压机、 储气罐和冷干机, 所述的空压机、 储气 罐和冷干机依次通过压力管道相连。 0017 所述的转子流量计的一端与冷干机相连,。
18、 转子流量计的另一端与空气过滤器相 连。 0018 所述的空气过滤器为管道式过滤器, 空气过滤器内置除菌滤芯。 0019 所述的空气过滤器用于除去空气中的微生物。 0020 所述的空气加热器为带温度控制模块的加热装置, 空气加热器的出气口处安装有 测温传感器, 通过设定出风温度控制加热器加热空气, 以便提供恒温的压缩空气。 0021 优选的, 所述的温度传感器的探头位于生物饲料中间偏下位置。 0022 所述的空气分布器为下端密封的圆形管, 空气分布器的上端口与第二管道相连, 空气分布器的圆管侧壁的下部开有若干透气孔; 空气分布器有多个。 0023 所述的空气分布器垂直插入生物饲料中, 透气孔位。
19、于生物饲料内, 且最上面的透 气孔到生物饲料上表面的距离为设定值, 一般不少于料层厚度的三分之一, 以防 “空气短 路” 。 0024 所述的发酵容器为底部密封的大型开口装置, 发酵容器可采用发酵池、 发酵槽、 发 说 明 书 2/7 页 5 CN 107950753 A 5 酵桶或发酵袋, 发酵容器底部需密封不能漏气。 0025 本发明在第一电磁阀附近设置有一个并联的第二电磁阀, 此第二电磁阀与时间控 制器相连, 通过设定时间控制器可长时间或间歇性往生物饲料中通入恒温压缩空气。 0026 一种好氧厌氧耦合发酵生产生物饲料的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0027 (1)原料预处理 0028 选用无发。
20、霉、 无异味和无变质的豆粕、 豆皮作为发酵原料, 豆粕用量为90 100, 豆皮用量为010, 原料经粉碎过筛, 根据配方将原料混合均匀作为发酵基料用; 0029 优选的, 所述的过筛为过10目筛。 0030 (2)配制生物饲料发酵用混合菌种种子液 0031 将活化好的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菌种按需要添加量倒入到营养液中, 充分搅拌混合均匀, 营养液水温控制在301 , 此混合菌液即。
21、为豆粕发酵种子液; 再往豆粕发酵种子液中添加酸性蛋白酶、 中性蛋白酶 和碱性蛋白酶, 各蛋白酶添加量以发酵基料为基准, 即: 碱性蛋白酶添加量25100U/g, 优 选50U/g; 中性蛋白酶添加量25100U/g, 优选50U/g; 酸性蛋白酶量添加量1050U/g, 优选 25U/g, 称取各蛋白酶适量与豆粕发酵种子液混合均匀后即为生物饲料发酵用混合菌种种 子液; 0032 所述的豆粕发酵种子液中酵母菌和芽孢杆菌含量为: 酵母菌11073107cfu/ mL, 优选浓度为2107cfu/mL; 枯草芽孢杆菌11075107cfu/mL, 优选浓度为3 107cfu/mL; 植物乳杆菌110。
22、73107cfu/mL, 优选浓度为2107cfu/mL; 罗伊氏乳杆菌1 1073107cfu/mL, 优选浓度为2107cfu/mL。 0033 所述的营养液所含组分的质量百分比计如下: 葡萄糖或蔗糖2, K2HPO40.3和 KH2PO4 0.2。 0034 优选的, 所述的酵母菌为农业部颁布的 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 中可饲用酵母菌, 包括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NKY1菌株。 其中,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NKY1在专 利 “201410234358.0、 一种饲用耐高温微胶囊酵母益生菌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中公 开。 0035 。
23、优选的, 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为农业部颁布的 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 中可饲用的 枯草芽孢杆菌。 0036 优选的, 所述的植物乳杆菌为农业部颁布的 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 中可饲用的植 物芽孢杆菌。 0037 优选的, 所述的罗伊氏乳杆菌农业部颁布的 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 中可饲用的罗 伊氏乳杆菌; 包括Lactobacillus reuteri LR1菌株。 其中, Lactobacillus reuteri LR1在 专利 “201510751130.3、 一株具有益生特征的罗伊氏乳杆菌菌株及其应用” 中公开。 0038 (3)基料发酵 0039 向步骤(1)所述的发酵基料中均匀喷入步骤(2)所述的。
24、生物饲料发酵用混合菌种 种子液, 控制基料水分在3545之间, 优选水分为40, 基料与混合菌种种子液充分混 合均匀, 将接种好的发酵基料装入到上述好氧厌氧耦合发酵通风控温系统的发酵容器(发 酵桶或发酵池)中, 基料堆积厚度以不超过100cm为宜, 发酵物料中插入空气分布器管, 同时 说 明 书 3/7 页 6 CN 107950753 A 6 插入测温温度传感器, 控制发酵温度为3237, 在通风控温条件下发酵36h48h, 随后厌 氧发酵2448h, 得到生物饲料。 0040 优选的, 将空气加热器的出气口温度设置为37, 通过时间控制器控制空气管路 上第二电磁阀开关间歇性向物料中通入恒温。
25、空气, 在发酵前期(料温未上升前)设置每间隔 10分钟往物料中通入515秒(优选10秒)恒温空气, 在发酵物料料温升高中后期设置每间 隔5分钟通入515秒(优选10秒)空气; 控制发酵物料温度在3237之间, 一旦发酵物料 超过37, 通过往物料中通入空气给物料降温。 0041 优选的, 步骤(2)中所述的酵母菌的活化制备情况如下: 0042 称取一定量已知活菌数的活性干酵母菌按5(m/v)比例加入到酵母活化液中(含 0.9NaCl和2葡萄糖), 30震荡活化30min。 0043 优选的, 步骤(2)中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的活化制备情况如下: 0044 称取一定量已知活菌数的枯草芽孢杆菌粉按2。
26、(m/v)比例加入到菌种活化液中 (含0.9NaCl和2葡萄糖), 37震荡活化40min。 0045 优选的, 步骤(2)中所述的植物乳杆菌的活化制备情况如下: 0046 将植物乳杆菌接种至MRS液体培养基中进行一级培养, 37培养24h后, 按照5接 种量进行二级扩增培养。 0047 优选的, 步骤(2)中所述的罗伊氏乳杆菌的活化制备情况如下: 0048 将罗伊氏乳杆菌接种至MRS液体培养基中进行一级培养, 37培养24h后, 按照5 接种量进行二级扩增培养。 0049 所述的MRS液体培养基为: 酪蛋白胨10g/L、 牛肉浸粉10g/L、 葡萄糖20g/L、 酵母提 取物5g/L、 磷酸。
27、氢二钾2g/L、 枸橼酸钠2g/L、 七水硫酸镁0.58g/L、 四水硫酸锰0.25g/L、 醋酸 钠5g/L、 吐温-80 1mL/L、 琼脂15g/L; 调节pH5.5。 0050 一种生物饲料, 通过上述方法发酵得到。 0051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0052 本发明采用芽孢杆菌、 乳杆菌和酵母菌混合菌作为生物饲料的发酵菌种, 通过采 用好氧厌氧耦合固态发酵工艺生产生物饲料, 在发酵过程中间歇性往深层物料中通入无菌 恒温空气, 为好氧微生物提供有限的必需氧气, 有利于下层物料中好氧微生物生长繁殖。 同 时, 在发酵过程中通过通风方式控制物料的发酵温度在合适范围, 有。
28、利于提高产品质量稳 定性; 在通风散热情况可以提高料层的堆积高度, 提升设备的生产能力。 此外, 生物饲料经 发酵后含有大量可改善动物肠道健康的益生菌, 饲喂动物后可改善胃肠道的微生态环境, 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此外, 生物饲料富含乳酸并具有浓郁的醇香味, 可显著改善饲料适口 性, 有利于提高动物采食量, 促进动物快速生长, 可提高养殖行业生产能力。 附图说明 0053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用于生物饲料发酵的好氧厌氧耦合发酵通风控 温系统流程示意图。 0054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空气分布器。 0055 其中, 1、 空压机; 2、 储气罐; 3、 冷干机; 4、 转子流量计; 5。
29、、 空气过滤器; 6、 空气加热 器; 7、 温控表; 8、 第一电磁阀; 9、 PT100温度传感器; 10、 时间控制器; 11、 空气分布器; 12、 发 说 明 书 4/7 页 7 CN 107950753 A 7 酵容器; 13、 圆形管; 14、 透气孔; 15、 第二电磁阀; 16、 第一管道; 17、 第二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56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 于此。 0057 实施例1 0058 如图1、 图2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生物饲料好氧厌氧耦合发酵的通风控 温系统, 包括: 压缩空气装置(空压机1、 储气罐2和。
30、冷干机3)、 转子流量计4、 空气过滤器5、 空 气加热器6、 发酵控温装置(温控表7、 第一电磁阀8和PT100温度传感器9)、 定时通气控制装 置(时间控制器10和第二电磁阀15)、 空气分布器11和发酵容器12。 所述的空压机1、 储气罐2 和冷干机3之间采用压力管道相连。 所述的转子流量计4的一端与冷干机3相连, 转子流量计 4的另一端与空气过滤器5相连。 所述的空气过滤器5通过管道与空气加热器6进气口相连; 所述的空气加热器6的出气口通过第一管道16与第一电磁阀8一端相连, 第一电磁阀8另一 端通过第二管道17与空气分布器11相连; 所述的第二电磁阀15一端与第一管道16相连, 另 。
31、一端与第二管道17相连。 所述的温控表7、 第一电磁阀8和温度传感器9相互连接组成生物饲 料发酵温控装置; 所述的时间控制器10与第二电磁阀15相连组成定时通气控制装置。 0059 PT100温度传感器9用于检测生物饲料内部的温度, 并将检测到信号传输给温控表 7, 若检测到温度高于设定阈值, 则温控表输出信号控制第一电磁阀8开启往发酵容器中通 入空气, 保证生物饲料温度处于适合发酵温度。 0060 空气加热器6用于加热冷干空气至恒定温度, 0061 时间控制器10用于控制第二电磁阀15开启间歇性往发酵容器中通入恒温空气, 根 据生物饲料接种好氧菌种情况, 通过设定时间控制器10定时往生物饲料。
32、中间歇性地通入一 定时间空气。 时间控制器10会在发酵开始时计时。 0062 所述的空气分布器11为下端密封的圆形管13, 其上端口与第二管道17相连, 空气 分布器11的圆管侧壁的下部开有若干透气孔14。 0063 所述的空气分布器11垂直插入生物饲料中, 生物饲料需掩盖透气孔14, 且最上面 的透气孔到生物饲料上表面的距离为设定值, 设定值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一般不少于料层 厚度的三分之一, 以防 “空气短路” 。 0064 在具体作业时, 将接种有混合菌种的生物饲料装入发酵容器12(发酵池、 发酵桶或 发酵袋)中, 根据发酵容器大小均匀插入空气分布器管, 再将温度传感器9插入生物饲料中,。
33、 温度传感器9探头位于生物饲料中间偏下位置, 设定时间控制器10时间间隔和通气时间, 设 定温控表7控温范围, 设定空气加热器6的出口空气控制温度, 开启空压机1即可。 0065 本实施例提供的通风控温系统, 能够定时往深层生物饲料供给氧气且能智能化的 控制发酵温度, 保证生物饲料中好氧菌的充分发酵, 提高产品品质。 0066 本实施例仅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限制。 0067 实施例2 0068 称取新鲜豆粕19kg和豆皮1kg混合均匀, 粉碎过10目筛作为发酵基料用。 采用酵母 菌NKY1、 枯草芽孢杆菌、 植物乳杆菌和罗伊氏乳杆菌LR1混合菌种进行发酵。 基料发酵水分 控制在40。
34、, 需制备13.33升含混合菌种的生物饲料发酵用混合菌种种子液。 首先称取 说 明 书 5/7 页 8 CN 107950753 A 8 266.6g葡萄糖、 40g K2HPO4和26.7g KH2PO4加入一定体积到预热至30的清水中, 充分搅拌 溶解。 将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分别用活化液活化。 然后往营养液中加入一定量酵母菌活 化液和枯草芽孢杆菌活化液, 使最终发酵液中的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分别达到2 107cfu/mL。 之后加入植物乳杆菌和罗伊氏乳杆菌过夜培养物, 使最终发酵液中的植物乳 杆菌和罗伊氏乳杆菌活菌数分别达到2107cfu/mL, 得到豆粕发酵种子液。 再称取碱性蛋。
35、 白酶(20104U/g)5克、 中性蛋白酶(10104U/g)10克和酸性蛋白酶(5104U/g)10克加入 到豆粕发酵种子液中, 加水调整至13.33升, 搅拌均匀即可作为生物饲料发酵用混合菌种种 子液。 将混匀的生物饲料发酵用混合菌种种子液均匀喷洒至发酵基料中, 充分搅拌均匀, 将 接种后的发酵基料转入发酵桶中, 在物料中插入空气分布器管和温度传感器(PT100), 将空 气加热器的出口温度设置为37, 通过时间控制器控制空气管路上第二电磁阀开关间歇性 向物料中通入恒温空气, 在发酵前期(料温未上升前)设置每间隔10分钟往物料中通入10秒 恒温空气, 在发酵物料料温升高中后期设置每间隔5。
36、分钟通入10秒空气。 控制发酵物料温度 在3237之间, 一旦发酵物料超过37, 通过往物料中通入空气给物料降温。 前期通风发 酵阶段持续36h, 随后停止通气继续厌氧发酵24h, 得到富含益生菌的生物饲料, 生物饲料可 采用低温干燥或直接饲喂动物。 0069 指标检测 0070 a)活菌计数: 取3g湿的生物饲料置于100mL无菌生理盐水中, 震荡20min, 取上清液 用无菌水稀释, 取合适倍数的稀释液分别涂布LB、 YPD(添加氨苄青霉素和链霉素)和MRS平 板进行活菌计数, 统计各平板活菌数。 0071 b)pH值测定: 称取10.0g湿的生物饲料置于100mL蒸馏水中, 震荡10mi。
37、n, 取上清液 用pH计测pH值。 0072 c)乳酸含量测定: 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公司提供的试剂盒检测。 0073 d)蛋白含量测定: 生物饲料经烘干后取样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 0074 表1发酵前后物料的相关指标数据 0075 指标发酵前发酵后 蛋白()46.351.2 物料pH值6.604.40 乳酸含量02.0 乳杆菌/2.8109 0076 根据表1可知, 饲料经发酵后蛋白含量提高了, 且生物饲料中含有大量益生菌。 0077 实施例3 0078 称取新鲜豆粕47.5kg和豆皮2.5kg混合均匀, 粉碎过10目筛作为发酵基料用。 采用 酵母菌NKY1、 枯草芽孢杆菌、 植物乳杆菌和罗伊氏。
38、乳杆菌LR1混合菌种进行发酵。 基料发酵 水分控制在40, 需制备33.33升含混合菌种的生物饲料发酵用混合菌种种子液。 首先称取 666.5g葡萄糖、 100g K2HPO4和66.8g KH2PO4加入一定体积到预热至30的清水中, 充分搅 拌溶解。 将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分别用活化液活化。 然后往营养液中加入一定量酵母菌 活化液和枯草芽孢杆菌活化液, 使最终发酵液中的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分别达到 2107cfu/mL。 之后加入植物乳杆菌和罗伊氏乳杆菌过夜培养物, 使最终发酵液中的植物 说 明 书 6/7 页 9 CN 107950753 A 9 乳杆菌和罗伊氏乳杆菌活菌数分别达到。
39、2107cfu/mL, 得到豆粕发酵种子液。 再称取碱性 蛋白酶(20104U/g)12.5克、 中性蛋白酶(10104U/g)25克和酸性蛋白酶(5104U/g)25克 加入到豆粕发酵种子液中, 加水调整至33.33升, 搅拌均匀即可作为生物饲料发酵用混合菌 种种子液。 将混匀的生物饲料发酵用混合菌种种子液均匀喷洒至发酵基料中, 充分搅拌均 匀, 将接种后的发酵基料转入发酵桶中, 在物料中插入空气分布器管和温度传感器 (PT100), 将空气加热器的出口温度设置为37, 通过时间控制器控制空气管路上第二电磁 阀开关间歇性向物料中通入恒温空气, 在发酵前期(料温未上升前)设置每间隔10分钟往物。
40、 料中通入10秒恒温空气, 在发酵物料料温升高中后期设置每间隔5分钟通入10秒空气。 控制 发酵物料温度在3237之间, 一旦发酵物料超过37, 通过往物料中通入空气给物料降 温。 前期通风发酵阶段持续36h, 随后停止通气继续厌氧发酵24h, 得到富含益生菌的生物饲 料, 生物饲料可采用进行低温干燥或直接饲喂动物。 0079 各指标检测参照实施例1。 0080 表2发酵前后物料的相关指标数据 0081 指标发酵前发酵后 蛋白()46.350.9 物料pH值6.604.35 乳酸含量02.18 活菌数/2.5109 0082 根据表2可知, 饲料经发酵后蛋白含量提高了, 且生物饲料中含有大量益生菌。 0083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 限制, 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 修饰、 替代、 组合、 简化, 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 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7/7 页 10 CN 107950753 A 10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11 CN 107950753 A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