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造林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生态造林杯.pdf(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820170390.0 (22)申请日 2018.01.31 (73)专利权人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地址 650201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蓝桉路2 号 (72)发明人 常恩福 李品荣 李娅 孟广涛 庞静 尹艾萍 蔡雨新 杨倩 马赛宇 武力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1350 代理人 汤东凤 (51)Int.Cl. A01G 9/029(2018.01) A01G 27/02(2006.01) A01G 27/00(2006.01) E0。
2、3B 3/28(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生态造林杯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态造林杯, 包括造 林杯主体, 所述造林杯主体的前端外表面固定安 装有一号透气网, 且造林杯主体的前端外表面靠 近一号透气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二号透气网, 所 述造林杯主体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一号加 固杆, 且造林杯主体的另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 二号加固杆, 所述造林杯主体的上端外表面固定 安装有集水罩, 且造林杯主体的上端外表面靠近 集水罩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树种主体, 所述造林杯 主体的上端内表面靠近树种主体的一侧设有二 号引水槽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生态造林 杯, 设有集水罩、 二。
3、号补水袋与二号加固杆, 能够 提升造林杯的补水效果, 避免树种干枯, 使得造 林杯的放置更加牢固。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CN 207820648 U 2018.09.07 CN 207820648 U 1.一种生态造林杯, 包括造林杯主体(3),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造林杯主体(3)的前端外表 面固定安装有一号透气网(2), 且造林杯主体(3)的前端外表面靠近一号透气网(2)的一侧 固定安装有二号透气网(4), 所述造林杯主体(3)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一号加固杆(1), 且造林杯主体(3)的另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二号加固杆(5), 所述造林杯主体(3)的上端 外表面固定安装有。
4、集水罩(6), 且造林杯主体(3)的上端外表面靠近集水罩(6)的内部固定 安装有树种主体(8), 所述造林杯主体(3)的上端内表面靠近树种主体(8)的一侧设有二号 引水槽(9), 且造林杯主体(3)的上端内表面靠近树种主体(8)的另一侧设有一号引水槽 (7), 所述造林杯主体(3)的内部内表面固定安装有培养土(14), 且培养土(14)的内部内表 面固定安装有营养层(12), 所述培养土(14)的内部内表面靠近营养层(12)的上端固定安装 有一号补水袋(10), 且培养土(14)的内部内表面靠近一号补水袋(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二 号补水袋(13), 所述集水罩(6)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一号。
5、导水管(15), 且集水罩(6)的 下端外表面靠近一号导水管(1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二号导水管(16), 所述二号加固杆(5) 的一端外表面活动安装有伸缩杆(19), 且二号加固杆(5)的另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 底座(17), 所述固定底座(17)的内表面靠近二号加固杆(5)的上方设有一号固定螺孔(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造林杯, 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水罩(6)的垂直横截面 为等腰梯形, 且集水罩(6)的高度为十二点五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造林杯, 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号加固杆(5)的伸缩范 围为零至二十厘米, 且二号加固杆(5)的固定方式为螺栓固定。 。
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造林杯,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号补水袋(10)与二号补 水袋(13)的内部最大容量为八十五毫升, 且一号补水袋(10)与二号补水袋(13)的外壁分解 时间范围为三十至六十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造林杯,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造林杯主体(3)的下端外 表面固定安装有分解底板, 分解底板的数量为两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造林杯,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底座(17)的内表面靠 近二号加固杆(5)的下方设有二号固定螺孔(18)。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820648 U 2 一种生态造林杯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
7、涉及造林杯设备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生态造林杯。 背景技术 0002 该造林杯是一种用在荒漠绿化的植树设备, 通过造林杯可以对树苗的生长起到很 好的保护作用, 造林杯内含有树苗成长时必须的肥料和水分, 从而对树苗的生长起到很好 的促进作用, 是荒山绿化或荒漠绿化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设备; 现有的造林杯在使用时存在 一定的弊端, 传统的造林杯无法对树苗的生长进行长期的供水, 且造林杯自带的水体只可 进行一次性浇灌, 使得树苗本身容易出现缺水枯死的情况, 传统造林杯的固定效果较差, 当 所需种植的土壤较为松动的时候, 造林杯容易出现倾斜的现象, 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树苗 的后期生长, 给使用者带来了一定的。
8、影响, 为此, 我们提出一种生态造林杯。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造林杯, 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 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生态造林杯, 包括造林杯主 体, 所述造林杯主体的前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一号透气网, 且造林杯主体的前端外表面靠 近一号透气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二号透气网, 所述造林杯主体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一 号加固杆, 且造林杯主体的另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二号加固杆, 所述造林杯主体的上端 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集水罩, 且造林杯主体的上端外表面靠近集水罩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树种 主体, 所述造林杯主体的上端内表。
9、面靠近树种主体的一侧设有二号引水槽, 且造林杯主体 的上端内表面靠近树种主体的另一侧设有一号引水槽, 所述造林杯主体的内部内表面固定 安装有培养土, 且培养土的内部内表面固定安装有营养层, 所述培养土的内部内表面靠近 营养层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一号补水袋, 且培养土的内部内表面靠近一号补水袋的一侧固定 安装有二号补水袋, 所述集水罩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一号导水管, 且集水罩的下端外 表面靠近一号导水管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二号导水管, 所述二号加固杆的一端外表面活动安 装有伸缩杆, 且二号加固杆的另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底座, 所述固定底座的内表面 靠近二号加固杆的上方设有一号固定螺孔。 0005 。
10、优选的, 所述集水罩的垂直横截面为等腰梯形, 且集水罩的高度为十二点五厘米。 0006 优选的, 所述二号加固杆的伸缩范围为零至二十厘米, 且二号加固杆的固定方式 为螺栓固定。 0007 优选的, 所述一号补水袋与二号补水袋的内部最大容量为八十五毫升, 且一号补 水袋与二号补水袋的外壁分解时间范围为三十至六十天。 0008 优选的, 所述造林杯主体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分解底板, 分解底板的数量为 两组。 0009 优选的, 所述固定底座的内表面靠近二号加固杆的下方设有二号固定螺孔。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7820648 U 3 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
11、益效果: 该生态造林杯, 设置有集水罩, 集水罩采用金属制成, 在早间或晚间的时候, 空气中的水分较多, 当空气触碰到集水罩的表 面时会遇冷凝成水滴, 少量的水滴会通过一号引水槽和二号引水槽, 进入一号导水管和二 号导水管, 一号导水管和二号导水管的出水口直通树种的根部, 使得集水罩收集的水体可 以直接对树种根部进行浇灌, 避免水体浪费, 起到很好的长期浇灌作用, 当所种植的地区在 某一时段空气中水分含量较少的时候, 一号补水袋和二号补水袋表面会因时间原因产生分 解, 分解时间可通过对一号补水袋和二号补水袋的表皮厚度进行调节, 一号补水袋和二号 补水袋表皮破裂后其内部的水体可以对树种主体起到浇。
12、灌的作用, 有效避免树种主体出现 干枯现象, 使用者在对造林杯主体进行固定的时候, 可以拉动一号加固杆和二号加固杆所 安装的伸缩杆, 使得一号加固杆和二号加固杆的长度延长, 一号加固杆和二号加固杆可以 增加造林杯主体和土壤之间的接触面积, 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 整个装置简单, 操作方便, 补水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生态造林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生态造林杯的局部视图。 0013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生态造林杯图2中A处的局部剖视图。 0014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生态造林杯图2中B处的放大视图。 0015 图中: 1、 。
13、一号加固杆; 2、 一号透气网; 3、 造林杯主体; 4、 二号透气网; 5、 二号加固 杆; 6、 集水罩; 7、 一号引水槽; 8、 树种主体; 9、 二号引水槽; 10、 一号补水袋; 11、 一号固定螺 孔; 12、 营养层; 13、 二号补水袋; 14、 培养土; 15、 一号导水管; 16、 二号导水管; 17、 固定底座; 18、 二号固定螺孔; 19、 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 创作特征、 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 下面 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17 如图1-4所示, 一种生态造林杯, 包括造林杯主体3, 造林。
14、杯主体3的前端外表面固 定安装有一号透气网2, 且造林杯主体3的前端外表面靠近一号透气网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 二号透气网4, 造林杯主体3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一号加固杆1, 且造林杯主体3的另一 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二号加固杆5, 造林杯主体3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集水罩6, 且造林 杯主体3的上端外表面靠近集水罩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树种主体8, 造林杯主体3的上端内表 面靠近树种主体8的一侧设有二号引水槽9, 且造林杯主体3的上端内表面靠近树种主体8的 另一侧设有一号引水槽7, 造林杯主体3的内部内表面固定安装有培养土14, 且培养土14的 内部内表面固定安装有营养层12, 培养土14的内部内表。
15、面靠近营养层12的上端固定安装有 一号补水袋10, 且培养土14的内部内表面靠近一号补水袋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二号补水袋 13, 集水罩6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一号导水管15, 且集水罩6的下端外表面靠近一号导 水管1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二号导水管16, 二号加固杆5的一端外表面活动安装有伸缩杆19, 且二号加固杆5的另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底座17, 固定底座17的内表面靠近二号加 固杆5的上方设有一号固定螺孔11。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7820648 U 4 0018 集水罩6的垂直横截面为等腰梯形, 且集水罩6的高度为十二点五厘米; 二号加固 杆5的伸缩范围为零至二十厘。
16、米, 且二号加固杆5的固定方式为螺栓固定; 一号补水袋10与 二号补水袋13的内部最大容量为八十五毫升, 且一号补水袋10与二号补水袋13的外壁分解 时间范围为三十至六十天; 造林杯主体3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分解底板, 分解底板的数 量为两组; 固定底座17的内表面靠近二号加固杆5的下方设有二号固定螺孔18。 0019 需要说明的是,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生态造林杯, 营养层12可以对树种主体8的生长 进行营养补充, 一号透气网2和二号透气网4可以提升造林杯主体3的透气性, 集水罩6采用 金属制成, 在早间或晚间的时候, 空气中的水分较多, 当空气触碰到集水罩6的表面时会遇 冷凝成水滴, 少量的。
17、水滴会通过一号引水槽7和二号引水槽9, 进入一号导水管15和二号导 水管16, 一号导水管15和二号导水管16的出水口直通树种的根部, 使得集水罩6收集的水体 可以直接对树种主体8的根部进行浇灌, 避免水体浪费, 起到很好的长期浇灌作用, 一号补 水袋10和二号补水袋13表面会因时间原因产生分解, 分解时间可通过对一号补水袋10和二 号补水袋13的表皮厚度进行调节, 一号补水袋10和二号补水袋13表皮破裂后其内部的水体 可以对树种主体8起到浇灌的作用, 有效避免树种主体8出现干枯现象, 使用者在对造林杯 主体3进行固定的时候, 可以拉动一号加固杆1和二号加固杆5所安装的伸缩杆19, 使得一号 。
18、加固杆1和二号加固杆5的长度延长, 一号加固杆1和二号加固杆5可以增加造林杯主体3和 土壤之间的接触面积, 培养土14起到主要的营养供给作用, 较为实用。 0020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行 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 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 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 本实用新型还 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 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 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7820648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6 CN 207820648 U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7 CN 207820648 U 7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8 CN 207820648 U 8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9 CN 207820648 U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