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炒茶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炒茶车.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319494.9 (22)申请日 2016.05.13 (71)申请人 天津迪卡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300000 天津市河西区环湖中路55- 701-10 (72)发明人 李春雨 (51)Int.Cl. A23F 3/06(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炒茶车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炒茶车, 其结构包括垂直 传送带、 滑轮、 散热孔、 炒茶罐、 扇叶、 第一传输 带、 第二传输带、 齿轮、 加热装置、 液化气罐、 车 轮、 控制面板、 箱子、 旋转杆。
2、、 第三传输带、 固定 架、 车体, 所述箱子通过滑轮安装在垂直传送带 上, 所述旋转杆安装在固定架上, 所述扇叶安装 在旋转杆上, 所述第一传输带与炒茶罐相连接, 所述第一传输带与第二传输带相连接, 所述第二 传输带与齿轮相连接, 所述齿轮安装在车体上, 所述控制面板安装在车体上, 所述液化气罐安装 在车体上, 所述加热装置安装在液化气罐上。 本 发明炒茶机方便移动, 热效应高, 可以全自动化。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CN 107361163 A 2017.11.21 CN 107361163 A 1.一种炒茶车, 其特征在于: 其结构包括垂直传送带(1)、 滑轮(2)、 散。
3、热孔(3)、 炒茶罐 (4)、 扇叶(5)、 第一传输带(6)、 第二传输带(7)、 齿轮(8)、 加热装置(9)、 液化气罐(10)、 车轮 (11)、 控制面板(12)、 箱子(13)、 旋转杆(14)、 第三传输带(15)、 固定架(16)、 车体(17); 所述 箱子(13)通过滑轮(2)安装在垂直传送带(1)上, 所述旋转杆(14)安装在固定架(16)上, 所 述扇叶(5)安装在旋转杆(14)上, 所述第一传输带(6)与炒茶罐(4)相连接, 所述第一传输带 (6)与第二传输带(7)相连接, 所述第二传输带(7)与齿轮(8)相连接, 所述齿轮(8)安装在车 体(17)上, 所述控制面板。
4、(12)安装在车体(17)上, 所述液化气罐(10)安装在车体(17)上, 所 述加热装置(9)安装在液化气罐(1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炒茶车, 其特征在于: 循环部分是由所述炒茶罐(4)、 第一传 输带(6)、 第二传输带(7)、 第三传输带(15)、 垂直传送带(1)组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炒茶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炒茶罐(4)与第一传输带(6)相连 接、 第一传输带(6)与第二传输带(7)相连接、 第二传输带(7)与第三传输带(15)相连接、 第 三传输带(15)与垂直传送带(1)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炒茶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轮(11)安装。
5、在车体(17)上。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7361163 A 2 一种炒茶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 尤其涉及循环式炒茶车。 背景技术 0002 茶叶在萎凋之后炒制之前通过簸箕盛装, 由人工捧起茶叶装入炒茶机的炒锅中, 进行翻炒成形。 由于每个簸箕的容量有限, 所以大量的茶叶需要分多个簸箕来装, 然而簸箕 占地面积大, 导致使用不方便。 而且茶叶堆放在簸箕上, 容易发热腐烂, 手捧茶时还烫手, 使 用不方便。 0003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520616197.1的一种炒茶机, 本发明的炒茶机包括机 架, 机架内设置有炒锅、 加热装置、 炒茶装置。
6、和铲推板, 炒茶装置包括炒杆和压板; 机架上还 设置有进料口、 出料口和控制面板, 进料口处于机架顶端, 出料口与炒锅对应设置。 本发明 中, 从进料口投入茶叶, 操作控制面板, 使本发明开始工作, 加热装置对炒锅进行加热, 炒杆 翻动茶叶, 使茶叶受热均匀, 压板对其进行挤压, 使挤压出的水分蒸发, 使茶叶压扁, 炒制好 后, 铲推板把茶叶铲出炒锅, 使茶叶从出料口出来, 进入下一个流程。 但该炒茶机不方便移 动, 热效应不高, 不能实现全自动化。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 解决了。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炒茶车, 其特。
7、征在于: 其 结构包括垂直传送带、 滑轮、 散热孔、 炒茶罐、 扇叶、 第一传输带、 第二传输带、 齿轮、 加热装 置、 液化气罐、 车轮、 控制面板、 箱子、 旋转杆、 第三传输带、 固定架、 车体; 所述箱子通过滑轮 安装在垂直传送带上, 所述旋转杆安装在固定架上, 所述扇叶安装在旋转杆上, 所述第一传 输带与炒茶罐相连接, 所述第一传输带与第二传输带相连接, 所述第二传输带与齿轮相连 接, 所述齿轮安装在车体上, 所述控制面板安装在车体上, 所述液化气罐安装在车体上, 所 述加热装置安装在液化气罐上。 0006 进一步的, 循环部分是由所述炒茶罐、 第一传输带、 第二传输带、 第三传输带。
8、、 垂直 传送带组成的。 0007 进一步的, 所述炒茶罐与第一传输带相连接、 第一传输带与第二传输带相连接、 第 二传输带与第三传输带相连接、 第三传输带与垂直传送带相连接。 0008 进一步的, 所述车轮安装在车体上。 0009 由上述对本发明结构的描述可知, 和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0010 本产品设有三个传送装置可以用这三个传送装置来实现循环系统, 还装上了车轮 方便炒茶机的移动在炒茶罐的周围还设有了散热孔方便散热。 附图说明 0011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 本发明的示意性实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107361163 A 3。
9、 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 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0012 图1为本发明一种炒茶车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为本发明一种炒茶车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3为本发明扇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 对 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 并 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16 实施例1 0017 参考图1、 图2、 图3,一种炒茶车, 其特征在于: 其结构包括垂直传送带1、 滑轮2、 散 热孔3、 炒茶罐4、 扇叶5、 第一传输带6、 。
10、第二传输带7、 齿轮8、 加热装置9、 液化气罐10、 车轮 11、 控制面板12、 箱子13、 旋转杆14、 第三传输带15、 固定架16、 车体17; 所述箱子13通过滑轮 2安装在垂直传送带1上, 所述旋转杆14安装在固定架16上, 所述扇叶5安装在旋转杆14上, 所述第一传输带6与炒茶罐4相连接, 所述第一传输带6与第二传输带7相连接, 所述第二传 输带7与齿轮8相连接, 所述齿轮8安装在车体17上, 所述控制面板2安装在车体17上, 所述液 化气罐10安装在车体17上, 所述加热装置9安装在液化气罐10上,循环部分是由所述炒茶罐 4、 第一传输带6、 第二传输带7、 第三传输带15、。
11、 垂直传送带1组成的,所述炒茶罐4与第一传 输带6相连接、 第一传输带6与第二传输带7相连接、 第二传输带7与第三传输带15相连接、 第 三传输带15与垂直传送带1相连接,所述车轮11安装在车体17上。 0018 在第二传输带7上放上茶叶, 可以通过第二传输带7进行运输在经过第三传输带15 到箱子13中, 茶叶所在的箱子13通过滑轮2在垂直传送带1上运动到达炒茶罐4里面, 在经过 扇叶5和加热装置9的加热翻炒在从第一传输带6出来到第二传输带7上进行循环炒茶, 可以 通过控制面板12来控制传输带的停止和启动。 0019 本产品设有三个传送装置可以用这三个传送装置来实现循环系统, 还装上了车轮 方便炒茶机的移动在炒茶罐的周围还设有了散热孔方便散热。 002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明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107361163 A 4 图1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5 CN 107361163 A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