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花卉栽培与植物营养诊断领域,具体地,涉及利用 叶色来诊断新几内亚凤仙盆花营养的方法。
背景技术
花卉业是当今世界农业中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经过20多年的 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花卉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2005年盆花产 量达到11亿盆。
新几内亚凤仙(Impatiens platypatala)为凤仙花科凤仙花属草 本植物,原产亚洲及非洲热带。其育种中心在美国,部分品种近年 传入亚洲及我国。花色极为丰富,有白色、桃色、红色、紫色、橙 色以及复色。大多品种可周年开花,是近年来我国重要的盆花之一。
栽培过程中,新几内亚凤仙会出现营养失调现象,这不仅会降 低盆花品质,也会造成经济损失。
因此,植物营养诊断技术已成为指导施肥的必要技术手段,目 前常用的诊断方法有植物组织分析诊断法、土壤分析诊断法、植物 外观诊断法、田间施肥试验诊断法、生理生化分析诊断法、植物组 织液分析诊断法、无损测试技术及其他诊断方法等,而关于新几内 亚凤仙营养诊断方法的研究至今未见任何的报道。
发明内容
经过长期对新几内亚凤仙的栽培研究,本发明人提供了新几内 亚凤仙营养诊断方法—叶色诊断方法,建立了该花卉NPK三大营养 元素的营养诊断图谱,为其营养诊断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方法。
所述的NPK三大营养元素的营养诊断内容如下:缺氮的植株表 现为:植株矮小,叶色呈浅绿或黄绿,叶小,开花少,对根系生长 影响不明显。
缺磷的植株表现为:根系生长受到影响,根系短,分支少。地 上部分中下部叶片表现为叶缘绿、中央暗红色的特征,不开花。
缺钾的植株表现为:生长受阻现象不显著,下部叶片叶缘发黄, 逐渐枯焦,呈现叶子向下弯曲等症状。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植物营养诊断是通过植株分析、土 壤分析及其他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以及植株的外观形态观察等途 径对植物营养状况进行客观的判断。诊是诊察,即检查栽培植物营 养失调的情况;断是判定症状的发展情况,提示调节植物营养的方 法。植物营养诊断的方法主要分为形态诊断法和植物体化学分析法 两大类。
本发明的新几内亚凤仙营养诊断采用的是叶色诊断方法,首先 建立NPK三大营养元素的营养诊断的叶色图谱。当N营养缺乏时, 新几内亚凤仙发生植株矮小,叶色呈浅绿或黄绿,叶小等现象,可 判断为N营养缺乏(如图1所示)。
当新几内亚凤仙P营养缺乏时,新几内亚凤仙植株中下部叶片 表现为叶缘绿、中央暗红色的特征,据此结果可判断为P营养缺乏 (如图2所示)。
当新几内亚凤仙PK营养缺乏时,新几内亚凤仙植株生长受阻 现象不显著,仅下部叶片叶缘发黄,逐渐枯焦,呈现叶子向下弯曲 等症状,由此可判定为K营养缺乏(如图3所示)。
附图说明
图1为缺氮植株与正常新几内亚凤仙的叶子的对比图;
图2为缺磷植株与正常新几内亚凤仙的叶子的对比图;
图3为缺钾植株与正常新几内亚凤仙的叶子的对比图。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 能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新几内亚凤仙的NPK叶色诊断
取三株新几内亚凤仙,依次编号为#1、#2、#3,将其与本发 明建立的图谱相比较,得到的叶片症状以及诊断结论见下表1。 编号 新几内亚凤仙株的叶症状 诊断结论 #01 发生植株矮小,叶色呈浅绿或黄绿,叶小等现象 N营养缺乏 #02 新几内亚凤仙植株中下部叶片表现为叶缘绿、中央暗 红色的特征 P营养缺乏 #03 新几内亚凤仙植株生长受阻现象不显著,仅下部叶片 叶缘发黄,逐渐枯焦,呈现叶子向下弯曲等症状 K营养缺乏
表1
实施例2
对新几内亚凤仙的叶片进行营养鉴定
取上述编号分别为#1、#2、#3的三株新几内亚凤仙,分别采 取叶片,清水洗净,烘箱内80℃烘干48小时后粉碎,实验室进行 NPK定量分析(其中N用凯氏定氮仪、P用UV-120紫外分光光度 计、K用PE-228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测定结果见下表2。 编号 N含量(叶干物质%) P含量(叶干物质%) K含量(叶干物质%) 正常叶子 3.12 0.51 2.01 #01 1.89 0.49 1.96 #02 2.91 0.21 1.91 #03 2.48 0.42 1.12
表2
由此可见,通过本发明方的叶色诊断方法诊断的结果与测定结 果完全相符,具有极高的诊断正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