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

微型电饭锅.pdf

  • 上传人:62****3
  • 文档编号:7015974
  • 上传时间:2019-09-20
  • 格式:PDF
  • 页数:14
  • 大小:2.23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076062.6

    申请日:

    20130311

    公开号:

    CN103142130A

    公开日:

    2013061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J27/00

    主分类号:

    A47J27/00

    申请人:

    何志雄

    发明人:

    何志雄

    地址: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镇黄连社学大街12号之二

    优先权:

    CN201310076062A

    专利代理机构:

    佛山市名诚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卢志文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型电饭锅,包括锅盖、锅身、锅底、内胆和PTC电加热体,锅身安装在锅底上,锅底内设置有PTC电加热体,PTC电加热体的上表面连接有内胆导热体,内胆设置在锅身内、且内胆底壁与内胆导热体接触,PTC电加热体通过连接组件安装在锅底内;此款微型电饭锅,通过在PTC电加热体的上表面增设内胆导热体,利用内胆导热体与PTC电加热体连接、固定,避免内胆内壁与PTC电加热体连接、固定,也就是说,PTC电加热体与锅底连接,而不是与内胆连接,这样,在日常使用时,内胆可直接取出,不会影响电加热部件;再有,PTC电加热体与锅底系通过连接组件连接,即PTC电加热体自身也可以拆卸,甚至整个微型电饭锅的主要部位都可以拆卸。

    权利要求书

    1.微型电饭锅,包括锅盖(1)、锅身(4)、锅底(9)、内胆(3)和PTC电加热体(7),所述锅身(4)安装在锅底(9)上,锅底(9)内设置有PTC电加热体(7),其特征是,所述PTC电加热体(7)的上表面连接有内胆导热体(6),内胆(3)设置在锅身(4)内、且内胆(3)底壁与内胆导热体(6)接触,PTC电加热体(7)通过连接组件(5)安装在锅底(9)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微型电饭锅,其特征是,所述连接组件(5)包括螺杆(51)、锁紧螺母(52)、弹性件(54)和锁定螺母(55),螺杆(51)上端设置在内胆导热体(6)上,螺杆(51)下端先穿过PTC电加热体(7)、锁紧螺母(52)、弹性件(54)及锅底(9)连接孔,再与锁定螺母(55)连接,锁紧螺母(52)与螺杆(51)螺纹连接、以使PTC电加热体(7)压紧在内胆导热体(6)底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微型电饭锅,其特征是,所述螺杆(51)头部系压接头(511),内胆导热体(6)上设有下沉孔(61),下沉孔(61)内设置有台阶面(611),螺杆(51)压接头(511)设置在下沉孔(61)内、并压置在台阶面(6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微型电饭锅,其特征是,所述螺杆头部(511)与内胆导热体(6)底壁焊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微型电饭锅,其特征是,所述螺杆(51)的杆身分成上螺纹段(512)和下螺纹段(513),上螺纹段(512)的杆身直径大、下螺纹段(513)的杆身直径小,以使上螺纹段(512)与下螺纹段(513)之间形成过渡台阶(514),锁紧螺母(52)与上螺纹段(512)螺纹连接,锁定螺母(55)与下螺纹段(513)螺纹连接,下螺纹段(513)外还套有滑套(53),滑套(53)顶面设有凸缘(531),凸缘(531)顶面与过渡台阶(514)相接,凸缘(531)底面与弹性件(54)上端相接,弹性件(54)下端与锅底(9)相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微型电饭锅,其特征是,所述弹性件(54)系压缩弹簧,压缩弹簧套设在滑套(53)外,锅底(9)对应下螺纹段(513)设有锅底孔(92),压缩弹簧下端与锅底的锅底孔(92)顶面相接,下螺纹段(513)由上至下穿过锅底孔(92)与锁定螺母(55)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微型电饭锅,其特征是,所述内胆导热体(6)呈托盘状,托盘内腔形状与内胆(3)底部外轮廓形状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微型电饭锅,其特征是,所述PTC电加热体(7)包括传热板(71)、PTC发热体(74)和绝缘导热层,传热板(71)上设置有压紧腔(711),所述绝缘导热层包裹住PTC发热体(74)、并一起被压紧在压紧腔(711)内,传热板顶面(712)与内胆导热体(6)底壁紧贴在一起,传热板(71)对应螺杆(51)开设有第一通孔(713),螺杆(51)穿过第一通孔(713)后与锁紧螺母(55)连接,传热板(71)被锁紧螺母(55)压紧在内胆导热体(6)底壁。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微型电饭锅,其特征是,所述内胆导热体(6)底壁还紧贴有导热板(81),导热板(81)折弯成L型,其一侧为导热接触面(811),另一侧为温控器安装面(812),导热接触面(811)与内胆导热体(6)底壁压紧接触,温控器安装面(812)设有手动复位温控器(8),导热接触面(811)还对应螺杆(51)开设有第二通孔(813),螺杆(51)穿过第二通孔(813)后与锁紧螺母(55)连接,导热板(81)被锁紧螺母(55)压紧在内胆导热体(6)底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微型电饭锅,其特征是,所述锅身(4)与锅底(9)通过锁紧螺钉(91)连接,锅身(4)内壁底部均布设有多个与所述锁紧螺钉(91)匹配的连接螺孔(43),锅底(9)周边对应各连接螺孔(43)设有连接开孔(93),锁紧螺钉(91)从下往上穿过连接开孔(93)后与连接螺孔(43)螺纹连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型电饭锅,尤其系一种改进结构的微型电饭锅,以方便使用,避免锅体渗水之不足。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0910130641.8于2010年9月29日公开一种在汽车上使用的蒸煮,保温电饭煲,主要有煲盖顶、煲盖、蒸笼、煲壳体、保温灯LED1、煮饭灯LED2,保温温控器组成,发热盘与煲内胆直接接触,在发热盘中间安装突跳式碟形双金属片温控器总成,总成与控制电路板相连接。该结构所述发热盘与煲内胆直接接触,实际上是煲内胆支承在发热盘上,当汽车在起伏不平的道路上行驶时,煲内胆会在发热盘上轻微跳动,导致发热盘上一部分的热量流失;另外,由于温控器设置在发热盘上,煲内胆轻微跳动也会离开温控器,导致温控器反应滞后。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一些企业将发热盘和温控器分别通过导热粘合剂粘结在煲内胆底部,此种结构在使用初期确实解决上述问题,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鉴于发热盘(电加热体)系直接粘固在内胆底部,电饭锅长期使用,导热粘合剂长期经历热胀冷缩变化,容易造成导热粘合剂粘结能力减弱,发热盘与内胆底部接触不良,影响加热效率,甚至因发热盘脱落,电饭锅无法使用的不足;再有,导热粘合剂虽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但它始终具有一定的阻热性(相当于中间隔层),因此,发热盘与内胆底部之间设置这种中间隔层的导热粘合剂,始终会影响其加热效率;而且,导热粘合剂长期被加热,容易影响导热粘合剂的导热性能,造成加热效率不断下降,损耗更多电能;(2)鉴于导热粘合剂的干固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必须等导热粘合剂完全干固后,发热盘完全固定,才能继续进行下一工序,这严重影响其生产效率,尤其不适合产量要求大的一些企业。

    鉴于上述不足,本人设计一种电饭锅,通过预先在内胆底部焊接螺杆,并将加热体至于一导热板内,导热板又对应螺杆设有开孔,螺杆穿过开孔后与螺母连接,导热板被螺母压紧在内胆底部;同时,还在螺杆底面开设螺孔,用螺钉穿过锅底后与螺孔连接,使得内胆、加热体统一固定在锅底上,从而克服以上种种不足。

    然而,上述方案的电饭锅,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将螺杆直接焊接在内胆底壁,容易因焊接过度,造成内胆底壁损坏,甚至报废;再有,内胆与螺杆焊接,其牢固度往往受焊接工艺影响,故此,工艺要求较高;(2)内胆与螺杆焊接,意味着内胆与加热部件系固定连接,使用时,内胆不能单独取出,尤其系清洗时,需要将整个电饭锅拿起来去清洗,既不方便,也容易因水进入锅底,影响电器部件,而造成损坏;甚至因用户不小心,将整个电饭锅跌落水中,造成整个电饭锅报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内胆可单独取出使用,避免清洗时锅体容易渗水而造成损坏,而且加热效率高、安装容易的微型电饭锅。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微型电饭锅,包括锅盖、锅身、锅底、内胆和PTC电加热体,所述锅身安装在锅底上,锅底内设置有PTC电加热体,其特征是,所述PTC电加热体的上表面连接有内胆导热体,内胆设置在锅身内、且内胆底壁与内胆导热体接触,PTC电加热体通过连接组件安装在锅底内;此款微型电饭锅,通过在PTC电加热体的上表面增设内胆导热体,利用内胆导热体与PTC电加热体连接、固定,避免内胆内壁与PTC电加热体连接、固定,也就是说,PTC电加热体与锅底连接,而不是与内胆连接,这样,在日常使用时,内胆可直接取出,清洗时不会影响电加热部件;再有,PTC电加热体与锅底系通过连接组件连接,也就是说,PTC电加热体自身也可以拆卸,甚至整个微型电饭锅的主要部位都可以拆卸,既方便安装,又便于维护;更有的是,内胆导热体系直接与内胆底壁接触,热量快速而直接传递给内胆,减小热能的损耗,进一步提高其加热效率,节省电能。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螺杆、锁紧螺母、弹性件和锁定螺母,螺杆上端设置在内胆导热体上,螺杆下端先穿过PTC电加热体、锁紧螺母、弹性件及锅底连接孔,再与锁定螺母连接,锁紧螺母与螺杆螺纹连接、以使PTC电加热体压紧在内胆导热体底壁,使PTC电加热体的热量可直接、全面地传递给内胆导热体,既有利于热效率的提高,又有利于受热的均匀性;再有,弹性件的作用,使内胆导热体与内胆底壁之间变成弹性接触,可保证两者充分接触。

    所述螺杆头部系压接头,内胆导热体上设有下沉孔,下沉孔内设置有台阶面,螺杆压接头设置在下沉孔内、并压置在台阶面上;这种下沉孔的设置,可避免螺杆头部与内胆底壁接触,而影响内胆导热体上表面与内胆底壁的充分接触,即:内胆导热体上表面与内胆底壁保持紧密的接触。

    所述螺杆头部与内胆导热体底壁也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这里不再详述。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螺杆的杆身分成上螺纹段和下螺纹段,上螺纹段的杆身直径大、下螺纹段的杆身直径小,以使上螺纹段与下螺纹段之间形成过渡台阶,锁紧螺母与上螺纹段螺纹连接,锁定螺母与下螺纹段螺纹连接,下螺纹段外还套有滑套,滑套顶面设有凸缘,凸缘顶面与过渡台阶相接,凸缘底面与弹性件上端相接,弹性件下端与锅底相接;这里,锁紧螺母配合上螺纹段将内胆导热体与PTC电加热体紧压在一起,使两者保持良好而全面的均匀接触,提高热效率。

    所述弹性件系压缩弹簧,压缩弹簧套设在滑套外,锅底对应下螺纹段设有锅底孔,压缩弹簧下端与锅底的锅底孔顶面相接,下螺纹段由上至下穿过锅底孔与锁定螺母螺纹连接;这样,内胆与内胆导热体之间可保证良好而充分的弹性接触。

    所述内胆导热体呈托盘状,托盘内腔形状与内胆底部外轮廓形状适配,这样,内胆底壁承置在拖盘状的内胆导热体上,托盘状的内胆导热体,使内胆底壁与内胆导热体接触外,内胆下部的侧壁与托盘状的内胆导热体周壁接触,其受热面更大,加热更均匀,效果更佳。

    所述PTC电加热体包括传热板、PTC发热体和绝缘导热层,传热板上设置有压紧腔,所述绝缘导热层包裹住PTC发热体、并一起被压紧在压紧腔内,传热板顶面与内胆导热体底壁紧贴在一起,传热板对应螺杆开设有第一通孔,螺杆穿过第一通孔后与锁紧螺母连接,传热板被锁紧螺母压紧在内胆导热体底壁;热量由PTC发热体经绝缘导热层传给传热板,并利用热量上升原理,热量很快传递给上方的内胆导热体。

    所述内胆导热体底壁还紧贴有导热板,导热板折弯成L型,其一侧为导热接触面,另一侧为温控器安装面,导热接触面与内胆导热体底壁压紧接触,温控器安装面设有手动复位温控器,导热接触面还对应螺杆开设有第二通孔,螺杆穿过第二通孔后与锁紧螺母连接,导热板被锁紧螺母压紧在内胆导热体底壁。这方案,温控器可感应内胆导热体温度,而起到过热保护和干烧之作用。

    所述锅身与锅底通过锁紧螺钉连接,锅身内壁底部均布设有多个与所述锁紧螺钉匹配的连接螺孔,锅底周边对应各连接螺孔设有连接开孔,锁紧螺钉从下往上穿过连接开孔后与连接螺孔螺纹连接;这种锅身与锅底的螺钉连接,既方便安装,又容易拆卸维护,使整个电饭锅的重要部件几乎可以拆卸、更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此款微型电饭锅,通过在PTC电加热体的上表面增设内胆导热体,利用内胆导热体与PTC电加热体连接、固定,避免内胆内壁与PTC电加热体连接、固定,也就是说,PTC电加热体与锅底连接,而不是与内胆连接,这样,在日常使用时,内胆可直接取出,清洗时不会影响电加热部件;再有,PTC电加热体与锅底系通过连接组件连接,也就是说,PTC电加热体自身也可以拆卸,甚至整个微型电饭锅的主要部位都可以拆卸,既方便安装,又便于维护;更有的是,内胆导热体系直接与内胆底壁接触,热量快速而直接传递给内胆,减小热能的损耗,进一步提高其加热效率,节省电能;

    (2)再有,由于PTC电加热体压紧在内胆导热体底壁,使PTC电加热体的热量可直接、全面地传递给内胆导热体,既有利于热效率的提高,又有利于受热的均匀性;而弹性件的作用,使内胆导热体与内胆底壁之间变成弹性接触,可保证两者充分接触;

    (3)另,内胆导热体的下沉孔设置,可避免螺杆头部与内胆底壁接触,而影响内胆导热体上表面与内胆底壁的充分接触,即:内胆导热体上表面与内胆底壁保持紧密的接触;

    (4)更有的是,内胆导热体呈托盘状,托盘内腔形状与内胆底部外轮廓形状适配,这样,内胆底壁承置在拖盘状的内胆导热体上,托盘状的内胆导热体,使内胆底壁与内胆导热体接触外,内胆下部的侧壁与托盘状的内胆导热体周壁接触,其受热面更大,加热更均匀,效果更佳;

    (5)最后,锅身与锅底的螺钉连接,既方便安装,又容易拆卸维护,使整个电饭锅的重要部件几乎可以拆卸、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微型电饭锅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微型电饭锅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微型电饭锅的俯视图。

    图4为图3的微型电饭锅的A-A向放大剖示图。

    图5为图3的微型电饭锅的B-B向的局部放大分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微型电饭锅的传热板放大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另一方向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微型电饭锅的锅身与锅底的连接示意图。

    图9为图8的C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微型电饭锅,包括锅盖1、锅身4、锅底9、内胆3和PTC电加热体7,所述锅身4安装在锅底9上,锅底9内设置有PTC电加热体7,所述PTC电加热体7的上表面连接有内胆导热体6,内胆3活动设置在锅身4内、且内胆3底壁与内胆导热体6接触,PTC电加热体7通过连接组件5安装在锅底9内;其中,所述内胆导热体6呈托盘状,托盘内腔形状与内胆3底部外轮廓形状适配,以使内胆3底壁承置在拖盘状的内胆导热体6上,托盘状的内胆导热体6,使内胆3底壁与内胆导热体6接触外,内胆3下部的侧壁与托盘状的内胆导热体6周壁接触,其受热面更大,加热更均匀,效果更佳。

    上述每组连接组件5包括螺杆51、锁紧螺母52、弹性件54和锁定螺母55,螺杆51上端设置在内胆导热体6上,螺杆51下端先穿过PTC电加热体7、锁紧螺母52、弹性件54及锅底9连接孔,再与锁定螺母55连接,锁紧螺母52与螺杆51螺纹连接、以使PTC电加热体7压紧在内胆导热体6底壁。

    其中,所述螺杆51头部系压接头511,内胆导热体6上设有下沉孔61,下沉孔61内设置有台阶面611,螺杆51压接头511设置在下沉孔61内、并压置在台阶面611上。当然,所述螺杆头部511与内胆导热体6底壁也可以采用焊接固定方式,这里不再详述。

    作为更具体之方案,所述螺杆51的杆身分成上螺纹段512和下螺纹段513,上螺纹段512的杆身直径大、下螺纹段513的杆身直径小,以使上螺纹段512与下螺纹段513之间形成过渡台阶514,锁紧螺母52与上螺纹段512螺纹连接,锁定螺母55与下螺纹段513螺纹连接,下螺纹段513外还套有滑套53,滑套53顶面设有凸缘531,凸缘531顶面与过渡台阶514相接,凸缘531底面与弹性件54上端相接,弹性件54下端与锅底9相接。

    所述弹性件54系压缩弹簧,压缩弹簧套设在滑套53外,锅底9对应下螺纹段513设有锅底孔92,压缩弹簧下端与锅底的锅底孔92顶面相接,下螺纹段513由上至下穿过锅底孔92与锁定螺母55螺纹连接。

    所述PTC电加热体7包括传热板71、PTC发热体74和绝缘导热层(图中未示出),传热板71上设置有压紧腔711,所述绝缘导热层包裹住PTC发热体74、并一起被压紧在压紧腔711内,传热板顶面712与内胆导热体6底壁紧贴在一起,传热板71对应螺杆51开设有第一通孔713,螺杆51穿过第一通孔后与锁紧螺母55连接,传热板71被锁紧螺母55压紧在内胆导热体6底壁。所述传热板71上还设有挂线钩72,电饭煲电路中的熔断器(图中未示出)置于挂线钩72内。熔断器一方面可以对电路进行保护,当短路时,线路高温,熔断器熔断保护电路,同时避免线路高温引起的火灾;另外,熔断器设置在靠近内胆底部,一旦温控器不能动作,电热体将会持续工作,导致内胆温度过高,当内胆温度高于熔断器设定温度时,熔断器也会熔断,保护线路。

    所述内胆导热体6底壁还紧贴有导热板81,导热板81折弯成L型,其一侧为导热接触面811,另一侧为温控器安装面812,导热接触面811与内胆导热体6底壁压紧接触,温控器安装面812设有手动复位温控器8,导热接触面811还对应螺杆开设有第二通孔813,螺杆51穿过第二通孔813后与锁紧螺母55连接,导热板81被锁紧螺母55压紧在内胆导热体6底壁。所述导热板81与传热板71之间压接有压板73。

    为了使产品可拆卸、方便安装和维护,结合图9,所述锅身4与锅底9通过锁紧螺钉91连接,锅身4内壁底部均布设有多个与所述锁紧螺钉91匹配的连接螺孔43,锅底9周边对应各连接螺孔43设有连接开孔93,锁紧螺钉91从下往上穿过连接开孔93后与连接螺孔43螺纹连接;使整个电饭锅的重要部件几乎可以拆卸、更换。所述连接螺孔43设置在柱体431上,柱体431通过其外壁的筋板432与锅身4连成一体,见图9所示。所述内胆3开口设有外翻边31,锅身顶面42对应外翻边31向上延伸出挡水边421。

    所述锅盖1通过连接扣41与锅身4连接,连接扣41一端铰接在锅身外壁,连接扣另一端与锅盖1扣接。锅盖1内底部设有内盖13,锅盖1顶部设有外排气孔,外排气孔底部设有导气管,内盖13中心设有橡胶连接头11,锅盖1底部中心设有连接杆14与橡胶连接头11相接,内盖13对应导气管设有内排气孔,内排气孔套设有密封套12与导气管连接,内盖13外周还对应内胆3开口设有密封圈2。

    关 键  词:
    微型 电饭锅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微型电饭锅.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01597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