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电饭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型电饭锅.pdf(14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4213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6.12 CN 103142130 A *CN103142130A* (21)申请号 201310076062.6 (22)申请日 2013.03.11 A47J 27/00(2006.01) (71)申请人 何志雄 地址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镇黄 连社学大街 12 号之二 (72)发明人 何志雄 (74)专利代理机构 佛山市名诚专利商标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44293 代理人 卢志文 (54) 发明名称 微型电饭锅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型电饭锅, 包括锅盖、 锅 身、 锅底、 内。
2、胆和 PTC 电加热体, 锅身安装在锅底 上, 锅底内设置有 PTC 电加热体, PTC 电加热体的 上表面连接有内胆导热体, 内胆设置在锅身内、 且 内胆底壁与内胆导热体接触, PTC 电加热体通过 连接组件安装在锅底内 ; 此款微型电饭锅, 通过 在 PTC 电加热体的上表面增设内胆导热体, 利用 内胆导热体与 PTC 电加热体连接、 固定, 避免内胆 内壁与PTC电加热体连接、 固定, 也就是说, PTC电 加热体与锅底连接, 而不是与内胆连接, 这样, 在 日常使用时, 内胆可直接取出, 不会影响电加热部 件 ; 再有, PTC 电加热体与锅底系通过连接组件连 接, 即 PTC 电加热。
3、体自身也可以拆卸, 甚至整个微 型电饭锅的主要部位都可以拆卸。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6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6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42130 A CN 103142130 A *CN103142130A* 1/2 页 2 1. 微型电饭锅, 包括锅盖 (1) 、 锅身 (4) 、 锅底 (9) 、 内胆 (3) 和 PTC 电加热体 (7) , 所述锅 身 (4) 安装在锅底 (9) 上, 锅底 (9) 内设置有 PTC 电加热体 (7) , 其特征是, 。
4、所述 PTC 电加热 体 (7) 的上表面连接有内胆导热体 (6) , 内胆 (3) 设置在锅身 (4) 内、 且内胆 (3) 底壁与内胆 导热体 (6) 接触, PTC 电加热体 (7) 通过连接组件 (5) 安装在锅底 (9) 内。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微型电饭锅, 其特征是, 所述连接组件 (5) 包括螺杆 (51) 、 锁 紧螺母 (52) 、 弹性件 (54) 和锁定螺母 (55) , 螺杆 (51) 上端设置在内胆导热体 (6) 上, 螺杆 (51) 下端先穿过 PTC 电加热体 (7) 、 锁紧螺母 (52) 、 弹性件 (54) 及锅底 (9) 连接孔, 再与锁 定螺母。
5、 (55) 连接, 锁紧螺母 (52) 与螺杆 (51) 螺纹连接、 以使 PTC 电加热体 (7) 压紧在内胆 导热体 (6) 底壁。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微型电饭锅, 其特征是, 所述螺杆 (51) 头部系压接头 (511) , 内胆导热体 (6) 上设有下沉孔 (61) , 下沉孔 (61) 内设置有台阶面 (611) , 螺杆 (51) 压接头 (511) 设置在下沉孔 (61) 内、 并压置在台阶面 (611) 上。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微型电饭锅, 其特征是, 所述螺杆头部 (511) 与内胆导热体 (6) 底壁焊接固定。 5. 根据权利要求 2 或 3 或 4 所。
6、述微型电饭锅, 其特征是, 所述螺杆 (51) 的杆身分成上 螺纹段 (512) 和下螺纹段 (513) , 上螺纹段 (512) 的杆身直径大、 下螺纹段 (513) 的杆身直 径小, 以使上螺纹段 (512) 与下螺纹段 (513) 之间形成过渡台阶 (514) , 锁紧螺母 (52) 与上 螺纹段 (512) 螺纹连接, 锁定螺母 (55) 与下螺纹段 (513) 螺纹连接, 下螺纹段 (513) 外还套 有滑套 (53) , 滑套 (53) 顶面设有凸缘 (531) , 凸缘 (531) 顶面与过渡台阶 (514) 相接, 凸缘 (531) 底面与弹性件 (54) 上端相接, 弹性件 。
7、(54) 下端与锅底 (9) 相接。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微型电饭锅, 其特征是, 所述弹性件 (54) 系压缩弹簧, 压缩弹簧 套设在滑套 (53) 外, 锅底 (9) 对应下螺纹段 (513) 设有锅底孔 (92) , 压缩弹簧下端与锅底的 锅底孔 (92) 顶面相接, 下螺纹段 (513) 由上至下穿过锅底孔 (92) 与锁定螺母 (55) 螺纹连 接。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微型电饭锅, 其特征是, 所述内胆导热体 (6) 呈托盘状, 托盘内 腔形状与内胆 (3) 底部外轮廓形状适配。 8.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微型电饭锅, 其特征是, 所述 PTC 电加热体 (7)包。
8、括传热板 (71) 、 PTC 发热体 (74) 和绝缘导热层, 传热板 (71) 上设置有压紧腔 (711) , 所述绝缘导热层 包裹住 PTC 发热体 (74) 、 并一起被压紧在压紧腔 (711) 内, 传热板顶面 (712) 与内胆导热体 (6) 底壁紧贴在一起, 传热板 (71) 对应螺杆 (51) 开设有第一通孔 (713) , 螺杆 (51) 穿过第 一通孔 (713) 后与锁紧螺母 (55) 连接, 传热板 (71) 被锁紧螺母 (55) 压紧在内胆导热体 (6) 底壁。 9.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微型电饭锅, 其特征是, 所述内胆导热体 (6) 底壁还紧贴有导 热板 (81。
9、) , 导热板 (81) 折弯成 L 型, 其一侧为导热接触面 (811) , 另一侧为温控器安装面 (812) , 导热接触面 (811) 与内胆导热体 (6) 底壁压紧接触, 温控器安装面 (812) 设有手动复 位温控器 (8) , 导热接触面 (811) 还对应螺杆 (51) 开设有第二通孔 (813) , 螺杆 (51) 穿过第 二通孔 (813) 后与锁紧螺母 (55) 连接, 导热板 (81) 被锁紧螺母 (55) 压紧在内胆导热体 (6) 底壁。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微型电饭锅, 其特征是, 所述锅身 (4) 与锅底 (9) 通过锁紧螺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
10、3142130 A 2 2/2 页 3 钉 (91) 连接, 锅身 (4) 内壁底部均布设有多个与所述锁紧螺钉 (91) 匹配的连接螺孔 (43) , 锅底 (9) 周边对应各连接螺孔 (43) 设有连接开孔 (93) , 锁紧螺钉 (91) 从下往上穿过连接开 孔 (93) 后与连接螺孔 (43) 螺纹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42130 A 3 1/5 页 4 微型电饭锅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型电饭锅, 尤其系一种改进结构的微型电饭锅, 以方便使用, 避 免锅体渗水之不足。 背景技术 0002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0910130641.8于2010年9月2。
11、9日公开一种在汽车上使用的 蒸煮, 保温电饭煲, 主要有煲盖顶、 煲盖、 蒸笼、 煲壳体、 保温灯 LED1、 煮饭灯 LED2, 保温温控 器组成, 发热盘与煲内胆直接接触, 在发热盘中间安装突跳式碟形双金属片温控器总成, 总 成与控制电路板相连接。该结构所述发热盘与煲内胆直接接触, 实际上是煲内胆支承在发 热盘上, 当汽车在起伏不平的道路上行驶时, 煲内胆会在发热盘上轻微跳动, 导致发热盘上 一部分的热量流失 ; 另外, 由于温控器设置在发热盘上, 煲内胆轻微跳动也会离开温控器, 导致温控器反应滞后。 0003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 一些企业将发热盘和温控器分别通过导热粘合剂粘结在煲内 胆底。
12、部, 此种结构在使用初期确实解决上述问题, 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 鉴于发热盘 (电加热体) 系直接粘固在内胆底部, 电饭锅长期使用, 导热粘合剂长期经历热胀冷缩变化, 容易造成导热粘合剂粘结能力减弱, 发热盘与内胆底部接触不良, 影响加热效率, 甚至因发 热盘脱落, 电饭锅无法使用的不足 ; 再有, 导热粘合剂虽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 但它始终 具有一定的阻热性 (相当于中间隔层) , 因此, 发热盘与内胆底部之间设置这种中间隔层的 导热粘合剂, 始终会影响其加热效率 ; 而且, 导热粘合剂长期被加热, 容易影响导热粘合剂 的导热性能, 造成加热效率不断下降, 损耗更多电能 ;(2)。
13、 鉴于导热粘合剂的干固需要一段 时间, 因此, 必须等导热粘合剂完全干固后, 发热盘完全固定, 才能继续进行下一工序, 这严 重影响其生产效率, 尤其不适合产量要求大的一些企业。 0004 鉴于上述不足, 本人设计一种电饭锅, 通过预先在内胆底部焊接螺杆, 并将加热体 至于一导热板内, 导热板又对应螺杆设有开孔, 螺杆穿过开孔后与螺母连接, 导热板被螺母 压紧在内胆底部 ; 同时, 还在螺杆底面开设螺孔, 用螺钉穿过锅底后与螺孔连接, 使得内胆、 加热体统一固定在锅底上, 从而克服以上种种不足。 0005 然而, 上述方案的电饭锅, 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 将螺杆直接焊接在内胆底 壁, 。
14、容易因焊接过度, 造成内胆底壁损坏, 甚至报废 ; 再有, 内胆与螺杆焊接, 其牢固度往往 受焊接工艺影响, 故此, 工艺要求较高 ;(2) 内胆与螺杆焊接, 意味着内胆与加热部件系固 定连接, 使用时, 内胆不能单独取出, 尤其系清洗时, 需要将整个电饭锅拿起来去清洗, 既不 方便, 也容易因水进入锅底, 影响电器部件, 而造成损坏 ; 甚至因用户不小心, 将整个电饭锅 跌落水中, 造成整个电饭锅报废。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合理, 内 胆可单独取出使用, 避免清洗时锅体容易渗水而造成损坏, 而且加热效率高、 安装容易的微 说。
15、 明 书 CN 103142130 A 4 2/5 页 5 型电饭锅。 0007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 微型电饭锅, 包括锅盖、 锅身、 锅底、 内胆和 PTC 电加热体, 所述锅身安装在锅底上, 锅 底内设置有 PTC 电加热体, 其特征是, 所述 PTC 电加热体的上表面连接有内胆导热体, 内胆 设置在锅身内、 且内胆底壁与内胆导热体接触, PTC 电加热体通过连接组件安装在锅底内 ; 此款微型电饭锅, 通过在PTC电加热体的上表面增设内胆导热体, 利用内胆导热体与PTC电 加热体连接、 固定, 避免内胆内壁与 PTC 电加热体连接、 固定, 也就是说, PTC 电加热体与锅 底连。
16、接, 而不是与内胆连接, 这样, 在日常使用时, 内胆可直接取出, 清洗时不会影响电加热 部件 ; 再有, PTC 电加热体与锅底系通过连接组件连接, 也就是说, PTC 电加热体自身也可以 拆卸, 甚至整个微型电饭锅的主要部位都可以拆卸, 既方便安装, 又便于维护 ; 更有的是, 内 胆导热体系直接与内胆底壁接触, 热量快速而直接传递给内胆, 减小热能的损耗, 进一步提 高其加热效率, 节省电能。 0008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螺杆、 锁紧螺母、 弹性件和锁定螺母, 螺杆上端 设置在内胆导热体上, 螺杆下端先穿过 PTC 电加热体、。
17、 锁紧螺母、 弹性件及锅底连接孔, 再 与锁定螺母连接, 锁紧螺母与螺杆螺纹连接、 以使 PTC 电加热体压紧在内胆导热体底壁, 使 PTC 电加热体的热量可直接、 全面地传递给内胆导热体, 既有利于热效率的提高, 又有利于 受热的均匀性 ; 再有, 弹性件的作用, 使内胆导热体与内胆底壁之间变成弹性接触, 可保证 两者充分接触。 0009 所述螺杆头部系压接头, 内胆导热体上设有下沉孔, 下沉孔内设置有台阶面, 螺杆 压接头设置在下沉孔内、 并压置在台阶面上 ; 这种下沉孔的设置, 可避免螺杆头部与内胆底 壁接触, 而影响内胆导热体上表面与内胆底壁的充分接触, 即 : 内胆导热体上表面与内胆。
18、底 壁保持紧密的接触。 0010 所述螺杆头部与内胆导热体底壁也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固定, 这里不再详述。 0011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 所述螺杆的杆身分成上螺纹段和下螺纹段, 上螺纹段的杆身 直径大、 下螺纹段的杆身直径小, 以使上螺纹段与下螺纹段之间形成过渡台阶, 锁紧螺母与 上螺纹段螺纹连接, 锁定螺母与下螺纹段螺纹连接, 下螺纹段外还套有滑套, 滑套顶面设有 凸缘, 凸缘顶面与过渡台阶相接, 凸缘底面与弹性件上端相接, 弹性件下端与锅底相接 ; 这 里, 锁紧螺母配合上螺纹段将内胆导热体与 PTC 电加热体紧压在一起, 使两者保持良好而 全面的均匀接触, 提高热效率。 0012 所述弹性件。
19、系压缩弹簧, 压缩弹簧套设在滑套外, 锅底对应下螺纹段设有锅底孔, 压缩弹簧下端与锅底的锅底孔顶面相接, 下螺纹段由上至下穿过锅底孔与锁定螺母螺纹连 接 ; 这样, 内胆与内胆导热体之间可保证良好而充分的弹性接触。 0013 所述内胆导热体呈托盘状, 托盘内腔形状与内胆底部外轮廓形状适配, 这样, 内胆 底壁承置在拖盘状的内胆导热体上, 托盘状的内胆导热体, 使内胆底壁与内胆导热体接触 外, 内胆下部的侧壁与托盘状的内胆导热体周壁接触, 其受热面更大, 加热更均匀, 效果更 佳。 0014 所述 PTC 电加热体包括传热板、 PTC 发热体和绝缘导热层, 传热板上设置有压紧 腔, 所述绝缘导热。
20、层包裹住 PTC 发热体、 并一起被压紧在压紧腔内, 传热板顶面与内胆导热 说 明 书 CN 103142130 A 5 3/5 页 6 体底壁紧贴在一起, 传热板对应螺杆开设有第一通孔, 螺杆穿过第一通孔后与锁紧螺母连 接, 传热板被锁紧螺母压紧在内胆导热体底壁 ; 热量由 PTC 发热体经绝缘导热层传给传热 板, 并利用热量上升原理, 热量很快传递给上方的内胆导热体。 0015 所述内胆导热体底壁还紧贴有导热板, 导热板折弯成 L 型, 其一侧为导热接触面, 另一侧为温控器安装面, 导热接触面与内胆导热体底壁压紧接触, 温控器安装面设有手动 复位温控器, 导热接触面还对应螺杆开设有第二通孔。
21、, 螺杆穿过第二通孔后与锁紧螺母连 接, 导热板被锁紧螺母压紧在内胆导热体底壁。这方案, 温控器可感应内胆导热体温度, 而 起到过热保护和干烧之作用。 0016 所述锅身与锅底通过锁紧螺钉连接, 锅身内壁底部均布设有多个与所述锁紧螺钉 匹配的连接螺孔, 锅底周边对应各连接螺孔设有连接开孔, 锁紧螺钉从下往上穿过连接开 孔后与连接螺孔螺纹连接 ; 这种锅身与锅底的螺钉连接, 既方便安装, 又容易拆卸维护, 使 整个电饭锅的重要部件几乎可以拆卸、 更换。 001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 (1) 此款微型电饭锅, 通过在 PTC 电加热体的上表面增设内胆导热体, 利用内胆导热体 与PTC电加热体。
22、连接、 固定, 避免内胆内壁与PTC电加热体连接、 固定, 也就是说, PTC电加热 体与锅底连接, 而不是与内胆连接, 这样, 在日常使用时, 内胆可直接取出, 清洗时不会影响 电加热部件 ; 再有, PTC 电加热体与锅底系通过连接组件连接, 也就是说, PTC 电加热体自身 也可以拆卸, 甚至整个微型电饭锅的主要部位都可以拆卸, 既方便安装, 又便于维护 ; 更有 的是, 内胆导热体系直接与内胆底壁接触, 热量快速而直接传递给内胆, 减小热能的损耗, 进一步提高其加热效率, 节省电能 ; (2) 再有, 由于 PTC 电加热体压紧在内胆导热体底壁, 使 PTC 电加热体的热量可直接、 全。
23、面地传递给内胆导热体, 既有利于热效率的提高, 又有利于受热的均匀性 ; 而弹性件的作 用, 使内胆导热体与内胆底壁之间变成弹性接触, 可保证两者充分接触 ; (3) 另, 内胆导热体的下沉孔设置, 可避免螺杆头部与内胆底壁接触, 而影响内胆导热 体上表面与内胆底壁的充分接触, 即 : 内胆导热体上表面与内胆底壁保持紧密的接触 ; (4) 更有的是, 内胆导热体呈托盘状, 托盘内腔形状与内胆底部外轮廓形状适配, 这样, 内胆底壁承置在拖盘状的内胆导热体上, 托盘状的内胆导热体, 使内胆底壁与内胆导热体 接触外, 内胆下部的侧壁与托盘状的内胆导热体周壁接触, 其受热面更大, 加热更均匀, 效 果。
24、更佳 ; (5) 最后, 锅身与锅底的螺钉连接, 既方便安装, 又容易拆卸维护, 使整个电饭锅的重要 部件几乎可以拆卸、 更换。 附图说明 0018 图 1 为本发明微型电饭锅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9 图 2 为本发明微型电饭锅的主视图。 0020 图 3 为本发明微型电饭锅的俯视图。 0021 图 4 为图 3 的微型电饭锅的 A-A 向放大剖示图。 0022 图 5 为图 3 的微型电饭锅的 B-B 向的局部放大分拆示意图。 0023 图 6 为本发明微型电饭锅的传热板放大立体示意图。 说 明 书 CN 103142130 A 6 4/5 页 7 0024 图 7 为图 6 的另一方向。
25、示意图。 0025 图 8 为本发明微型电饭锅的锅身与锅底的连接示意图。 0026 图 9 为图 8 的 C 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0028 如图 1 至图 8 所示, 一种微型电饭锅, 包括锅盖 1、 锅身 4、 锅底 9、 内胆 3 和 PTC 电 加热体 7, 所述锅身 4 安装在锅底 9 上, 锅底 9 内设置有 PTC 电加热体 7, 所述 PTC 电加热体 7的上表面连接有内胆导热体6, 内胆3活动设置在锅身4内、 且内胆3底壁与内胆导热体6 接触, PTC 电加热体 7 通过连接组件 5 安装在锅底 9 内 ; 其中,。
26、 所述内胆导热体 6 呈托盘状, 托盘内腔形状与内胆 3 底部外轮廓形状适配, 以使内胆 3 底壁承置在拖盘状的内胆导热体 6 上, 托盘状的内胆导热体 6, 使内胆 3 底壁与内胆导热体 6 接触外, 内胆 3 下部的侧壁与托 盘状的内胆导热体 6 周壁接触, 其受热面更大, 加热更均匀, 效果更佳。 0029 上述每组连接组件 5 包括螺杆 51、 锁紧螺母 52、 弹性件 54 和锁定螺母 55, 螺杆 51 上端设置在内胆导热体 6 上, 螺杆 51 下端先穿过 PTC 电加热体 7、 锁紧螺母 52、 弹性件 54 及锅底 9 连接孔, 再与锁定螺母 55 连接, 锁紧螺母 52 与。
27、螺杆 51 螺纹连接、 以使 PTC 电加热 体 7 压紧在内胆导热体 6 底壁。 0030 其中, 所述螺杆 51 头部系压接头 511, 内胆导热体 6 上设有下沉孔 61, 下沉孔 61 内设置有台阶面 611, 螺杆 51 压接头 511 设置在下沉孔 61 内、 并压置在台阶面 611 上。当 然, 所述螺杆头部 511 与内胆导热体 6 底壁也可以采用焊接固定方式, 这里不再详述。 0031 作为更具体之方案, 所述螺杆51的杆身分成上螺纹段512和下螺纹段513, 上螺纹 段 512 的杆身直径大、 下螺纹段 513 的杆身直径小, 以使上螺纹段 512 与下螺纹段 513 之间。
28、 形成过渡台阶 514, 锁紧螺母 52 与上螺纹段 512 螺纹连接, 锁定螺母 55 与下螺纹段 513 螺 纹连接, 下螺纹段 513 外还套有滑套 53, 滑套 53 顶面设有凸缘 531, 凸缘 531 顶面与过渡台 阶 514 相接, 凸缘 531 底面与弹性件 54 上端相接, 弹性件 54 下端与锅底 9 相接。 0032 所述弹性件 54 系压缩弹簧, 压缩弹簧套设在滑套 53 外, 锅底 9 对应下螺纹段 513 设有锅底孔 92, 压缩弹簧下端与锅底的锅底孔 92 顶面相接, 下螺纹段 513 由上至下穿过锅 底孔 92 与锁定螺母 55 螺纹连接。 0033 所述 PT。
29、C 电加热体 7 包括传热板 71、 PTC 发热体 74 和绝缘导热层 (图中未示出) , 传热板 71 上设置有压紧腔 711, 所述绝缘导热层包裹住 PTC 发热体 74、 并一起被压紧在压 紧腔 711 内, 传热板顶面 712 与内胆导热体 6 底壁紧贴在一起, 传热板 71 对应螺杆 51 开设 有第一通孔 713, 螺杆 51 穿过第一通孔后与锁紧螺母 55 连接, 传热板 71 被锁紧螺母 55 压 紧在内胆导热体 6 底壁。所述传热板 71 上还设有挂线钩 72, 电饭煲电路中的熔断器 (图中 未示出) 置于挂线钩 72 内。熔断器一方面可以对电路进行保护, 当短路时, 线路。
30、高温, 熔断 器熔断保护电路, 同时避免线路高温引起的火灾 ; 另外, 熔断器设置在靠近内胆底部, 一旦 温控器不能动作, 电热体将会持续工作, 导致内胆温度过高, 当内胆温度高于熔断器设定温 度时, 熔断器也会熔断, 保护线路。 0034 所述内胆导热体 6 底壁还紧贴有导热板 81, 导热板 81 折弯成 L 型, 其一侧为导热 接触面 811, 另一侧为温控器安装面 812, 导热接触面 811 与内胆导热体 6 底壁压紧接触, 温 说 明 书 CN 103142130 A 7 5/5 页 8 控器安装面 812 设有手动复位温控器 8, 导热接触面 811 还对应螺杆开设有第二通孔 8。
31、13, 螺杆 51 穿过第二通孔 813 后与锁紧螺母 55 连接, 导热板 81 被锁紧螺母 55 压紧在内胆导 热体 6 底壁。所述导热板 81 与传热板 71 之间压接有压板 73。 0035 为了使产品可拆卸、 方便安装和维护, 结合图9, 所述锅身4与锅底9通过锁紧螺钉 91 连接, 锅身 4 内壁底部均布设有多个与所述锁紧螺钉 91 匹配的连接螺孔 43, 锅底 9 周边 对应各连接螺孔43设有连接开孔93, 锁紧螺钉91从下往上穿过连接开孔93后与连接螺孔 43 螺纹连接 ; 使整个电饭锅的重要部件几乎可以拆卸、 更换。所述连接螺孔 43 设置在柱体 431 上, 柱体 431 。
32、通过其外壁的筋板 432 与锅身 4 连成一体, 见图 9 所示。所述内胆 3 开口 设有外翻边 31, 锅身顶面 42 对应外翻边 31 向上延伸出挡水边 421。 0036 所述锅盖 1 通过连接扣 41 与锅身 4 连接, 连接扣 41 一端铰接在锅身外壁, 连接扣 另一端与锅盖 1 扣接。锅盖 1 内底部设有内盖 13, 锅盖 1 顶部设有外排气孔, 外排气孔底部 设有导气管, 内盖13中心设有橡胶连接头11, 锅盖1底部中心设有连接杆14与橡胶连接头 11 相接, 内盖 13 对应导气管设有内排气孔, 内排气孔套设有密封套 12 与导气管连接, 内盖 13 外周还对应内胆 3 开口设有密封圈 2。 说 明 书 CN 103142130 A 8 1/6 页 9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42130 A 9 2/6 页 10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42130 A 10 3/6 页 11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42130 A 11 4/6 页 12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42130 A 12 5/6 页 13 图 6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42130 A 13 6/6 页 14 图 8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42130 A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