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料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混料装置.pdf(8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058217 U (45)授权公告日 2013.07.17 CN 203058217 U *CN203058217U* (21)申请号 201320066129.3 (22)申请日 2013.02.05 A23G 3/26(2006.01) (73)专利权人 黄光田 地址 610500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镇新 军街 6 号 14 栋 专利权人 向红兵 (72)发明人 黄光田 向红兵 (74)专利代理机构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代理人 韩洋 熊晓果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混料装置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料装置, 包括料筒、 设 于。
2、所述料筒上的转轴, 所述转轴上沿轴线依次安 装有至少两个叶片机构, 所述每个叶片机构包括 连接在所述转轴表面的若干个支撑杆, 所述支撑 杆端部连接有连接杆 ; 所述每个叶片机构可为包 括垂直连接在所述转轴表面的两个相互平行等长 支撑杆, 其端部连接横向连杆一 ; 所述每个叶片 机构还可为包括垂直连接在所述转轴表面的至少 三个等长支撑杆, 所述支撑杆依次成顺时针或逆 时针位于转轴表面, 其端部连接弯曲且曲率连续 的连杆二 ; 料筒内壁、 转轴表面、 叶片机构表面均 设有不粘材料层。该混料装置结构简单、 成本较 低, 使物料混合更均匀, 提高了物料混合效率, 适 用于质量较轻、 粒状物料与糖浆等粘。
3、稠物料的混 合搅拌。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058217 U CN 203058217 U *CN203058217U* 1/1 页 2 1. 一种混料装置, 包括料筒 (1)、 设于所述料筒 (1) 上的转轴 (2), 其特征在于, 所述 转轴 (2) 上沿轴线依次安装有至少两个叶片机构, 所述每个叶片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转轴 (2) 表面的若干个支撑杆 (301), 所述支撑杆 (301) 端部连接有连接杆。 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料筒(1)内壁设有不粘材料 层 (4), 所述叶片机构表面设有不粘材料层 (4), 位于所述料筒 (1) 内的所述转轴 (2) 表面 设有不粘材料层 (4)。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混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每个叶片机构包括垂直连 接在所述转轴 (2) 表面的两个等长支撑杆 (301), 所述两个支撑杆 (301) 相互平行, 所述连 接杆为平行于所述转轴 (2) 轴线的连杆一 (3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轴(2)上沿轴线依次安装 有四个所述叶片机构, 其中相邻两个叶片机构相互。
5、垂直。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混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每个叶片机构包括垂直连 接在所述转轴(2)表面的至少三个等长支撑杆(301), 所述支撑杆(301)依次成顺时针或逆 时针分布在所述转轴 (2) 表面, 所述连接杆为弯曲且曲率连续的连杆二 (303)。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一种混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每个叶片机构包括垂直连 接在所述转轴 (2) 表面的四个等长支撑杆 (301), 其中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杆 (301) 成 30 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混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轴(2)上沿轴线依次安装 有两个所述叶片机构, 所述两个叶片机构。
6、沿所述转轴 (2) 轴线方向成中心对称。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料筒(1)内的所述不粘 材料层 (4) 通过螺钉 (5) 固定在所述料筒 (1) 内壁, 所述转轴 (2)、 叶片机构上的不粘材料 层 (4) 分别套装在在所述转轴 (2)、 叶片机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混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不粘材料层(4)为层状食品 级聚四氟乙烯。 10. 根据权利要求 1-9 任一所述的一种混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料筒 (1) 底部为半 圆柱形。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058217 U 2 1/3 页 3 一种混料装置 技术领域 。
7、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料机, 具体涉及一种混料机用的混料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常用的的混料机是由一个水平旋转的容器和旋转的立式搅拌叶片等组 成, 搅拌成型料时, 容器向左转, 叶片向右转, 由于相向逆流的作用, 成型料各颗粒间运动方 向交叉, 互相接触的机会较多, 达到混料均匀的目的。对于质量较轻、 粒状物料 (如爆米花、 坚果仁等) 与糖浆等粘稠物料混合的食品类混料搅拌, 采用现有设计复杂的混料机, 工序复 杂、 成本较高, 由于重力原因物料容易堆积在混料机容器底部, 且由于糖浆等粘稠物在混合 时极易粘附在料桶和搅拌器上, 导致混合搅拌不均匀, 粘附后很难处理, 影响物。
8、料混合质量 和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 :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混料机对质量较轻的粒状物 料与糖浆等粘稠物料混合搅拌容易粘附、 沉积等, 导致混合搅拌不均匀、 影响物料混合质量 和生产效率, 提供一种混料机用混料装置, 该混料装置结构简单、 能充分将物料混合搅拌均 匀, 不粘附、 出料方便, 提高了混合质量和生产效率。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 0005 一种混料装置, 包括料筒、 设于所述料筒上的转轴, 所述转轴上沿轴线依次安装有 至少两个叶片机构, 所述每个叶片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转轴表面的若干个支撑杆, 所述支 撑杆端部。
9、连接有连接杆。 0006 优选地, 所述料筒内壁设有不粘材料层, 所述叶片机构表面设有不粘材料层, 位于 所述料筒内的所述转轴表面设有不粘材料层。 0007 优选地, 所述每个叶片机构包括垂直连接在所述转轴表面的两个等长支撑杆, 所 述两个支撑杆相互平行, 所述连接杆为平行于所述转轴轴线的连杆一。 0008 进一步优选地, 所述转轴上沿轴线依次安装有四个所述叶片机构, 其中相邻两个 叶片机构相互垂直。 0009 由两个支撑杆和一个连杆一构成每个叶片机构, 成中空长方形, 四个叶片机构依 次垂直连接在转轴上, 相邻叶片机构成 90夹角 ; 转轴转动时, 带动叶片机构在料筒内旋 转, 能方便的对质。
10、量较轻、 粒状物料混合搅拌, 搅拌均匀后, 出料时, 只需要倾倒料筒, 物料 会沿着叶片机构与料筒之间缝隙、 以及叶片机构中空的位置快速倾倒出来。 0010 优选地, 所述每个叶片机构包括垂直连接在所述转轴表面的至少三个等长支撑 杆, 所述支撑杆依次成顺时针或逆时针分布在所述转轴表面, 所述连接杆为弯曲且曲率连 续的连杆二。 0011 进一步优选地, 所述每个叶片机构包括垂直连接在所述转轴表面的四个等长支撑 杆, 其中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杆成 30夹角。 说 明 书 CN 203058217 U 3 2/3 页 4 0012 可再进一步优选地, 所述转轴上沿轴线依次安装有两个所述叶片机构, 所述两。
11、个 叶片机构沿所述转轴轴线方向成中心对称。 0013 由四个支撑杆和一个连杆二构成的每个叶片机构成 90螺旋形, 两个叶片机构依 次交错安装在转轴上, 且沿转轴轴线方向中心对称分布 ; 混合搅拌物料时, 螺旋形状的叶片 机构能更充分接触料筒底部, 使物料混合更为均匀。 0014 优选地, 位于所述料筒内的所述不粘材料层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料筒内壁, 所述 转轴、 叶片机构上的不粘材料层分别套装在在所述转轴、 叶片机构表面。 0015 进一步优选地, 所述不粘材料层为层状食品级聚四氟乙烯。 0016 在料筒内壁、 转轴表面、 叶片机构表面设置不粘材料层, 如层状食品级聚四氟乙 烯, 减小了转轴和叶。
12、片机构在混合搅拌时与物料产生的阻力, 同时避免粘稠糖浆等物粘附 在料筒壁和搅拌器上, 提高了物料混合效率, 同时搅拌混合完成之后的物料在出料时更快 速, 提高了生产效率。 0017 优选地, 所述料筒底部为半圆柱形。 0018 综上所述,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 在转轴上依次设 置四个长方形状的叶片机构或者两个螺旋形状的叶片机构, 使该混合装置在搅拌物料时, 其叶片机构能更充分接触料筒底部, 使物料混合更为均匀, 由于叶片机构为中空, 方便物料 的下料和出料 ; 同时在料筒内壁、 转轴表面、 叶片机构表面均设置不粘材料层, 减小了转轴 和叶片机构在混合搅拌物料时的。
13、阻力, 提高了物料混合效率 ; 该混料装置结构简单、 设计优 化、 成本较低, 适用于质量较轻、 粒状物料 (如爆米花、 坚果仁等) 与糖浆等粘稠物料混料的 食品类混合搅拌。 附图说明 0019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混料装置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 0020 图 2 为图 1 的侧视图, 其中图中所示料筒为剖视图。 0021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螺旋形状叶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 4 为图 3 的侧视图。 0023 图中标记 : 0024 1、 料筒, 2、 转轴, 301、 支撑杆, 302、 连杆一, 303、 连杆二, 4、 不沾材料层, 5、 螺钉 ; 0025 : 相邻。
14、两个支撑杆之间的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0027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 实用新型, 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8 如图1-4所示, 一种混料装置, 包括料筒1、 设于所述料筒1上的转轴2, 所述转轴2 上沿轴线依次安装有至少两个叶片机构, 所述每个叶片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转轴 2 表面的 若干个支撑杆 301, 所述支撑杆 301 端部连接有连接杆。 0029 如图 1、 2 所示, 上述的每个叶片。
15、机构可以为包括垂直连接在转轴 2 表面的两个等 说 明 书 CN 203058217 U 4 3/3 页 5 长支撑杆 301, 两个支撑杆 301 相互平行, 且端部连接有平行于转轴 2 轴线的连杆一 302, 每 个叶片机构则是由两个支撑杆 301 和一个连杆一 302 构成中空长方形状 ; 转轴 2 上沿轴线 依次安装有四个这样的叶片机构, 其中相邻两个叶片机构相互垂直, 图 1 中叶片机构由于 是剖面示意图, 只显示有两个叶片机构, 另外两个叶片机构位于二者中间, 且一个垂直于纸 面朝里, 一个垂直于纸面朝外。当电动机带动转轴 2 转动时, 进而带动四个叶片机构在料筒 1 内旋转, 就。
16、能方便的对质量较轻、 粒状物料与糖浆等粘稠物料混合搅拌, 搅拌均匀后, 出料 时, 只需要倾倒料筒 1, 物料会沿着叶片机构与料筒 1 之间缝隙、 以及叶片机构中空的位置 快速倾倒出来。 0030 如图 3、 4 所示, 每个叶片机构还可以为包括垂直连接在所述转轴 2 表面的四个等 长支撑杆 301, 所述支撑杆 301 依次成顺时针或逆时针分布在转轴 2 表面, 其中相邻两个所 述支撑杆 301 成 30夹角, 如图 4 中角度所示, 且每个支撑杆 301 端部连接有弯曲且曲 率连续的连杆二 303 ; 转轴 2 上沿轴线依次安装有两个这样的叶片机构, 该两个叶片机构沿 转轴 2 轴线方向成。
17、中心对称。由四个支撑杆 301 和一个连杆二 303 构成的每个叶片机构成 90螺旋形, 两个叶片机构依次交错安装在转轴 2 上, 且沿转轴 2 轴线方向中心对称分布 ; 混合搅拌物料时, 螺旋形状的叶片机构能更充分接触料筒 1 底部, 使物料混合更为均匀。 0031 另外料筒 1 底部为半圆柱形, 转轴 2 带动叶片机构在料筒 1 内旋转时, 叶片机构与 料筒 1 底部具有相同的缝隙, 从而叶片机构能更好的与料筒 1 底部配合, 带动料筒 1 底部的 物料混合搅拌均匀 ; 同时在料筒 1 内部、 叶片机构表面、 位于料筒 1 内的转轴 2 表面均设有 不粘材料层 4, 其中料筒 1 内的不粘。
18、材料层 4 是通过若干个螺钉 5 固定在料筒 1 内壁, 转轴 2、 叶片机构上的不粘材料层 4 分别套装在在转轴 2、 叶片机构外表面 ; 支撑杆和叶片上的不 粘材料层用管状不粘材料套在上面。不粘材料层 4 能减小了转轴 2 和叶片机构在混合搅拌 时与物料产生的阻力, 避免粘稠物的粘附, 提高了物料混合效率, 同时搅拌混合完成之后的 物料在出料时更快速, 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了进一步的节约成本, 不粘材料层 4 一般选择为 板状或管状食品级聚四氟乙烯。相对于目前的混料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混料装置结构比 较简单、 设计更为优化、 成本较低, 适用于质量较轻、 粒状物料 (如爆米花、 坚果仁等) 与糖浆 等粘稠物料混料的食品类混合搅拌。 003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203058217 U 5 1/3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058217 U 6 2/3 页 7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058217 U 7 3/3 页 8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058217 U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