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拔梗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型拔梗机.pdf(10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1709136 U (45)授权公告日 2011.01.19 CN 201709136 U *CN201709136U* (21)申请号 201020185682.5 (22)申请日 2010.05.07 A01D 45/00(2006.01) (73)专利权人 张森林 地址 415000 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常桃路 7 号 (72)发明人 张森林 (54) 实用新型名称 小型拔梗机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农作物茎秆收获的 小型拔梗机, 包括内燃机 (53)、 行走底盘 (52)、 机 架(18)、 左破土装置(69)、 右破土装置(71)、 拔梗 。
2、装置 (31)、 左茎秆夹持装置 (61)、 右茎秆夹持装 置(29)、 茎秆输送装置(46)、 传动箱(12)、 升降装 置 (51)、 集物栅 (79)。传动箱 (12)、 左破土装置 (69)、 右破土装置 (71)、 拔梗装置 (31)、 左茎秆夹 持装置 (61)、 右茎秆夹持装置 (29)、 茎秆输送装 置 (46) 和集物栅 (79) 依次安装在机架 (18) 上。 左破土装置 (69)、 右破土装置 (71) 固定在机架 (18)的正前方下端, 左茎秆夹持装置(61)和右茎 秆夹持装置(29)固定在机架(18)的上方, 拔梗装 置 (31) 固定在传动箱 (12) 中的传动轴 。
3、(17) 上 端。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3 页 CN 201709137 U1/1 页 2 1. 一种小型拔梗机, 包括 : 内燃机 (53)、 机架 (18)、 行走底盘 (52), 其特征在于 : 它还 包括左破土装置(69)、 右破土装置(71)、 拔梗装置(31)、 左茎秆夹持装置(61)、 右茎秆夹持 装置 (29)、 茎秆输送装置 (46)、 传动箱 (12)、 升降装置 (51) 和集物栅 (79) ; 所述机架 (18) 依次安装有左破土装置 (69)、 右破土装置 (71。
4、)、 拔梗装置 (31)、 左茎秆夹持装置 (61)、 右 茎秆夹持装置 (29)、 茎秆输送装置 (46)、 传动箱 (12)、 升降装置 (51) 和集物栅 (79) ; 机架 (18) 安装在行走底盘 (52) 的正前方, 用升降装置 (51) 中的油缸 (49) 和悬挂杆 (50) 与行 走底盘 (52) 铰接。 2.如权利要求1所示的小型拔梗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传动箱(12)由输入轴(1)、 小锥 齿轮(4), 大锥齿轮(9)、 传动轴(8)、 隔套(6)、 齿轮(2)、 传动轴(34)、 隔套(11)、 齿轮(33)、 齿轮 (55)、 传动轴 (54)、 隔套 (90)、 。
5、齿轮 (13)、 传动轴 (32)、 齿轮 (15)、 传动轴 (17) 组成, 依次安装在传动箱 (12) 的壳体 (5) 中。 3. 如权利要求 1 所示的小型拔梗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左破土装置 (69) 和右破土装置 (71) 安装在机架 (18) 的正前方下端, 左破土装置 (69) 由链轮 (67)、 传动轴 (68) 和左破土 器 (70) 组成, 依次安装在传动轴 (68) 上, 由链轮 (56)、 传动链 (66) 与链轮 (67) 连接 ; 右 破土装置 (71) 由链轮 (72)、 传动轴 (23) 和右破土器 (24) 组成, 依次装在传动轴 (23) 上, 由链轮。
6、 (75)、 传动链 (20) 与链轮 (72) 连接。 4. 如权利要求 1 所示的小型拔梗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左茎秆夹持装置 (61) 和右茎 秆夹持装置 (29) 呈一定倾角安装在机架 (18) 上, 左茎秆夹持装置 (61) 由半轴 (64)、 链轮 (65)、 传动链 (60)、 传动轴 (57)、 链轮 (58)、 万向传动轴 (81)、 链撑杆 (62) 和弹簧 (59) 组 成 ; 右茎秆夹持装置 (29) 由半轴 (21)、 链轮 (22)、 传动链 (28)、 链轮 (38)、 传动轴 (39)、 万 向传动轴 (36)、 链撑杆 (73) 和弹簧 (74) 组成。 。
7、5. 如权利要求 1 所示的小型拔梗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拔梗装置 (31) 由销轴 (26)、 拔 叉 (19) 和拔盘 (27) 组成, 拔盘 (27) 用键与传动箱 (12) 中传动轴 (17) 的上端固定, 拔叉 (19) 用销轴 (26) 与拔盘 (27) 铰接。 6. 如权利要求 1 所示的小型拔梗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茎秆输送装置 (46) 由导向杆 (44)、 传动链 (76)、 竖轴 (45) 和竖轴 (78) 组成, 茎秆输送装置 (46) 安装在机架 (18) 上方 的后部。 7. 如权利要求 1 所示的小型拔梗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集物栅 (79) 的一端用。
8、铰链与机 架 (18) 一侧铰接, 集物栅 (79) 的另一端用弹簧 (80) 挂接在机架 (18) 上。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1709136 U CN 201709137 U1/5 页 3 小型拔梗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收获机械, 准确地说是一种用于农作物茎秆收获的小型 拔梗机。 背景技术 0002 众所周知, 我国是一个玉米、 棉花种植面积的大国, 作物收获后其茎秆仍留在地间 中, 农民收获这些茎秆主要采用砍、 割、 拔的方式进行清除。 采用砍、 割的方式收获这些作物 茎秆, 这些作物的兜根仍然残留在土壤中影响下季作物生产, 同时兜根里夹藏虫卵, 增加来 。
9、年庄稼病虫危害。 特别是棉梗的收获却成了农民大伤脑筋的事情, 过去一直沿用人工拔收, 劳动强度大、 作业效率低, 拔断率高、 收获质量差, 占用时间长, 收获成本大。 同时, 棉梗在地 中时间长, 其再生利用价值差等缺点。 发明内容 0003 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克服现有收获的不足, 提供一种能用机械化收 获农作物茎秆的小型拔梗机。 0004 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 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小型拔梗机, 包括内燃机、 行走底盘、 机架, 它还包括左破土装置、 右破土装置、 拔梗装置、 左茎秆夹持装置、 右茎秆夹 持装置、 茎秆输送装置、 传动箱、 升降装置、 集物栅。 内燃机安。
10、装在行走底盘上, 左破土装置、 右破土装置、 拔梗装置、 左茎秆夹持装置、 右茎秆夹持装置、 传动箱、 茎秆输送装置和集物 栅依次安装在机架上 ; 机架安装在行走底盘的正前方, 用升降装置中的油缸和悬挂杆与行 走底盘铰接, 利用升降装置中的油缸动作来调节机架与地面的相对位置, 达到左破土装置 和右破土装置的破土深度 ; 左破土装置和右破土装置固定在机架的前方下端 ; 左茎秆夹持 装置、 右茎秆夹持装置安装在机架的上方 ; 拔梗装置安装在传动箱中的传动轴上端 ; 茎秆 输送装置安装在机架的上方后部 ; 集物栅的一端用铰链铰接在机架一侧的下端, 集物栅的 另一端用弹簧挂接在机架上。 0005 工作。
11、时, 启动内燃机, 操作行走底盘行驶。作物茎梗收获时, 将行走底盘的动力传 递给传动箱中的输入轴, 通过传动箱带动左破土器、 右破土器、 左茎秆夹持装置、 右茎秆夹 持装置、 拔梗装置和夹持输送装置运动。 利用升降装置中的油缸动作, 调节左破土装置和右 破土装置的破土深度。通过行走底盘的行驶, 左破土器和右破土器将作物茎梗两边土壤切 割, 使茎梗的须、 根分开, 降低拔梗阻力以减少拔断率。破土后的作物茎梗进入左茎秆夹持 装置和右茎秆夹持装置之间被夹持。 同时, 由拔梗装置中的拔叉将作物茎梗叉住, 利用机器 前进和拔梗装置的旋转作用, 将茎梗从土壤中拔出。作物茎秆在左茎秆夹持装置和右茎秆 夹持装。
12、置的共同夹持下, 完成作物茎秆的夹持、 提升和纵向输送。 再经茎秆输送装置与导向 杆的共同作用, 将作物茎梗输送到机架一侧倒放在集物栅上, 当茎梗堆集重量超过弹簧的 拉力时, 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地面成堆集放。 0006 采用以上结构后, 实用新型采用机械收获农作物茎秆, 具有以下 显著优点和有益 说 明 书 CN 201709136 U CN 201709137 U2/5 页 4 效果 : 能一次性完成农作物茎秆的破土、 夹持、 拔出、 提升、 输送和成堆集放, 工序集中, 生产 效率高, 结构简单、 制造、 安装、 操作控制方便、 使用维护简便, 功能齐全, 适应性强, 故障少, 使用寿命长,。
13、 能一机多用。 附图说明 0007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小型拔梗机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小型拔梗 机图 1 的主视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小型拔梗机图 1 的俯视图的结构示 意图 ; 图 4、 图 5 为图 1 中的传动原理示意图。 0008 图中所示 : 1. 输入轴 ; 2. 齿轮 ; 3. 轴承 ; 4. 小锥齿轮 ; 5. 壳体 ; 6. 隔套 ; 7. 轴承 ; 8. 传动轴 ; 9. 大锥齿轮 ; 10. 轴承 ; 11. 隔套 ; 12. 传动箱 ; 13. 齿轮 ; 14. 轴承 ; 15. 齿轮 ; 16. 轴承 ; 17. 传动轴 。
14、; 18. 机架 ; 19. 拔叉 ; 20. 传动链 ; 21. 半轴 ; 22. 链轮 ; 23. 传动轴 ; 24. 右破土器 ; 25. 轴承 ; 26. 销轴 ; 27. 拔盘 ; 28. 传动链 ; 29. 右茎秆夹持装置 ; 30. 轴承 ; 31. 拔梗装置 ; 32. 传动轴 ; 33. 齿轮 ; 34. 传动轴 ; 35. 轴承 ; 36. 万向传动轴 ; 37. 轴承 ; 38. 链轮 ; 39. 传动轴 ; 40. 轴承 ; 41. 链轮 ; 42. 联轴器 ; 43. 轴承 ; 44. 导向杆 ; 45. 竖轴 ; 46.茎秆输送装置 ; 47.轴承 ; 48.链轮 。
15、; 49.油缸 ; 50.悬挂杆 ; 51.升降装置 ; 52.行走底盘 ; 53. 内燃机 ; 54. 传动轴 ; 55. 齿轮 ; 56. 链轮 ; 57. 传动轴 ; 58. 链轮 ; 59. 弹簧 ; 60. 传动链 ; 61.左茎秆夹持装置 ; 62.链撑杆 ; 63.作物茎秆 ; 64.半轴 ; 65.链轮 ; 66.传动链 ; 67.链轮 ; 68. 传动轴 ; 69. 左破土装置 ; 70. 左破土器 ; 71. 右破土装置 ; 72. 链轮 ; 73. 链撑杆 ; 74. 弹 簧 ; 75. 链轮 ; 76. 上下传动链 ; 77. 链轮 ; 78. 竖轴 ; 79. 集物栅。
16、 ; 80. 弹簧 ; 81. 万向传动 轴 ; 82.轴承 ; 83.轴承 ; 84.轴承 ; 85.轴承 ; 86.轴承 ; 87.轴承 ; 88.轴承 ; 89.轴承 ; 90.隔 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0 参照图 1、 图 2、 图 3、 图 4、 图 5, 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拔梗机, 包括一个机架 18, 机架 18后部下端的两侧由升降装置51中的悬挂杆50与行走底盘52前端下部的两侧铰接, 机架 18 后部上端与升降装置 51 中的油缸 49 上端铰接, 油缸 49 的下端与行走底盘 52 前端的中 部铰接 ; 。
17、利用升降装置 51 中的油缸 49 动作实现机架 18 的升降。 0011 左破土装置 69 和右破土装置 71 安装在机架 18 的正前方下端, 左破土装置 69 中 安装有链轮 67、 传动轴 68、 轴承 83 和左破土器 70, 右破土装置 71 中安装有链轮 72、 传动轴 23、 轴承 84 和右破土器 24。通过升降装置 51 中的油缸 49 动作来改变机架 18 与地面的相 对位置, 达到调节左破土器70和右破土器24的破土深度 ; 工作时, 左破土装置69和右破土 装置 71 的动力分别由链轮 67 和链轮 72 输入, 动力通过传动箱 12 中的传动轴 32, 经链轮 56。
18、、 传动链 66、 链轮 67 和传动轴 68 带动左破土装置 69 中的左破土器 70 运动。动力通过 传动箱 12 中链轮 75、 传动链 20、 链轮 72 和传动轴 23 带动右破土装置 71 中的右破土器 24 运动。在左破土装置 69 和右破土装置 71 的共同作用下, 实现对作物茎秆 63 两边土壤的切 割, 使茎梗的须、 根分开以减少拔梗阻力。 0012 传动箱12安装在机架18的上方, 传动箱12中安装有输入轴1、 小锥齿轮4, 输入轴 1 用轴承 3 支承在壳体 5 中, 小锥齿轮 4 用键与输 入轴 1 联成一体。小锥齿轮 4 与大锥齿 说 明 书 CN 20170913。
19、6 U CN 201709137 U3/5 页 5 轮9啮合, 将动力传递给传动轴8 ; 传动轴8的一端依次安装有轴承7、 大锥齿轮9、 隔套6和 齿轮 2, 传动轴 8 的另一端安装有轴承 37 和联轴器 42。大锥齿轮 9 和齿轮 2 用键与传动轴 7 连成一体, 大锥齿轮 9 和齿轮 2 之间隔套 6 支撑, 传动轴 8 的两端用轴承 7 和轴承 37 支承 在传动箱 12 的壳体 5 中。工作时, 传动轴 8 传递来的动力通过联轴器 42 传递给茎秆输送 装置 46 中的竖轴 45, 使茎秆输送装置 46 运动。由于齿轮 2 与齿轮 33 啮合, 传动轴 8 传递 来的动力通过齿轮 2。
20、 和齿轮 33 传递给传动轴 34 ; 传动轴 34 的一端依次安装有轴承 10、 隔 套 11 和齿轮 33, 传动轴 34 的另一端安装有轴承 35, 传动轴 34 的两端用轴承 10 和轴承 35 支承在传动箱 12 的壳体 5 中。传动轴 34 的上端用键与万向传动轴 36 的一端连接, 齿轮 33 用键与传动轴34连成一体, 齿轮33与轴承10之间隔套11支撑。 工作时, 传动轴34传递来 的动力通过万向传动轴 36 传递给右茎秆夹持装置 29, 使右茎秆夹持装置 29 运动。由于齿 轮 33 与齿轮 55 啮合, 传动轴 34 传递来的动力通过齿轮 33 和齿轮 55 传递给传动轴。
21、 54 ; 传 动轴 54 的一端依次安装有轴承 86, 传动轴 54 的另一端安装有齿轮 55、 隔套 90 和轴承 88, 传动轴 54 的两端用轴承 86 和轴承 88 支承在传动箱 12 的壳体 5 中。传动轴 54 的上端用 键与万向传动轴 81 的一端连接, 齿轮 55 用键与传动轴 54 连成一体, 齿轮 55 与轴承 88 之 间隔套 90 支撑。工作时, 传动轴 54 传递来的动力通过万向传动轴 81 传递给右茎秆夹持装 置 61, 使右茎秆夹持装置 61 运动 ; 由于齿轮 33 和齿轮 13 的啮合, 传动轴 34 传递来的动力 通过齿轮 33 和齿轮 13 传递给 传动。
22、轴 32 ; 传动轴 32 的一端依次安装有链轮 56、 轴承 82 和 齿轮 13, 传动轴 32 的另一端安装有轴承 85 和链轮 75。齿轮 13、 链轮 56 和链轮 75 用键与 传动轴 32 联成一体, 传动轴 32 的两端用轴承 82 和轴承 85 支承在传动箱 12 的壳体 5 中。 工作时, 传动轴 32 的一端通过链轮 56 传动链 66 和链轮 67, 将动力传递给左破土装置 69, 通过左破土装置 69 带动左破土器 70 运动。传动轴 32 的另一端通过链轮 75、 传动链 20 和 链轮 72, 将动力传递给右破土装置 71, 通过右破土装置 71 带动右破土器 2。
23、4 运动。由于齿 轮 13 和齿轮 15 的啮合, 将传动轴 32 的动力通过齿轮 13 和齿轮 15 传递给传动轴 17 ; 传动 轴 17 的一端依次安装有轴承 14 和齿轮 15, 传动轴 17 的另一端安装有轴承 16、 轴承 30 和 拔梗装置 31, 齿轮 15 用键与传动轴 17 连成一体, 传动轴 17 的两端用轴承 14 和轴承 16 呈 一定倾角支承在传动箱 12 的壳体 5 中。传动轴 17 的上端用轴承 30 支承在机架 18 上, 拔 梗装置 31 中的拔盘 27 用键与传动轴 17 的上端联成一体 ; 拔梗装置 31 中的拔盘 27 边缘处 安装有多个拔叉 19, 。
24、拔叉 19 用销轴 26 与拔盘 27 铰接成一体。工作时, 拔叉 19 将作物茎梗 63 叉住, 拔盘 27 和拔叉 19 随着传动轴 17 的转动, 实现作物茎梗 63 的拔出。 0013 左茎秆夹持装置 61 和右茎秆夹持装置 29 呈一定倾角安装在拔梗装置 31 上方的 机架 18 上, 左茎秆夹持装置 61 的一端安装有半轴 64、 轴承 87 和链轮 65, 轴承 87 安装在链 轮 65 孔中, 轴承 87 固定在半轴 64 上端, 半轴 64 的下端固定在机架 18 上。左茎秆夹持装 置61的另一端安装有链轮58、 传动轴57、 轴承89和万向传动轴81, 链轮58用键 与传动。
25、轴 57 的上端联成一体, 传动轴 57 的下端用键与万向传动轴 81 的一端联成一体, 万向传动轴 81 的另一端用键与传动轴 54 的上端连接。链轮 58 与链轮 65 之间用传动链 60 连接, 传动 链 60 的内侧安装有链撑杆 62 和弹簧 59, 链撑杆 62 和弹簧 59 用来自动调节左茎秆夹持装 置 61 对作物茎秆 63 夹持的紧度 ; 右茎秆夹持装置 29 的一端安装有半轴 21、 轴承 25 和链 轮 22, 轴承 25 安装在链轮 22 孔中, 轴承 25 固定在半轴 21 上端, 半轴 21 的下端固定在机架 18 上。右茎秆夹持装置 29 的另一端安装有链轮 38、。
26、 传动轴 39、 轴承 40 和万向传动轴 36, 说 明 书 CN 201709136 U CN 201709137 U4/5 页 6 链轮 38 用键与传动轴 39 的上端联成一体。传动轴 39 的下端用键与万向传动轴 36 的一端 联成一体, 万向传动轴 36 的另一端用键与传动轴 34 的上端连接。链轮 22 与链轮 38 之间 用传动链 28 连接, 传动链 28 的中部内侧有链撑杆 73 和弹簧 74, 链撑杆 73 和弹簧 74 用来 自动调节右茎秆夹持装置 29 对作物茎秆 63 夹持的紧度 ; 工作时, 在左茎秆夹持装置 61 和 右茎秆夹持装置 29 的共同作用下, 实现对。
27、作物茎秆 63 的夹持、 提升和纵向输送。 0014 茎秆输送装置 46 呈横向安装在左茎秆夹持装置 61 和右茎秆夹持装置 29 后部的 机架 18 上, 茎秆输送装置 46 由导向杆 44、 上下传动链 76、 竖轴 45 和竖轴 78 组成。导向杆 44 固定在机架 18 上, 竖轴 45 的两端用轴承 43 和轴承 47 支承在机架 18 上方的后部左侧, 竖轴45的上端依次安装有链轮48和轴承47, 竖轴45的下端依次安装有联轴器42、 链轮41 和轴承 43, 联轴器 42、 链轮 41 和链轮 48 用键与竖轴 45 联成一体, 联轴器 42 的下部与传动 轴 8 的上端连接。工。
28、作时, 动力由 传动轴 8 输出, 经联轴器 42 传递给竖轴 45 ; 竖轴 78 的 两端用轴承 ( 图中未标出 ) 支承在机架 18 上方的后部右侧, 竖轴 78 的上端依次安装有链 轮 77 和轴承 ( 图中未标出 ), 竖轴 78 的下端依次安装有链轮 ( 图中未标出 ) 和轴承 ( 图中 未标出 ), 链轮 77 和链轮 ( 图中未标出 ) 用键与竖轴 78 联成一体, 利用上下传动链 76 使链 轮 77 与链轮 48 联成一体, 通过上下传动链 76 和导向杆 44 的共同作用, 将拔出的作物茎秆 63 横向输送到集物栅 79。 0015 集物栅 79 的一端用铰链与机架 18。
29、 一侧铰接, 集物栅 79 的另一端用弹簧 80 挂接 在机架 18 上, 集物栅 79 用来集聚作物茎秆 63, 当堆聚的作物茎秆 63 重量超过弹簧的拉力 时, 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地面成堆积放以利于打捆。 0016 内燃机53固定在行走底盘52上, 为行走底盘52、 传动箱12和升降装置51提供动 力源。 0017 本小型拔梗机的工作方式如下 : 0018 工作时, 启动内燃机53, 驾驶行走底盘52行驶。 农作物茎秆收获时, 操作升降装置 51 中的油缸 49 的动作, 改变机架与地面的相对位置, 达到调节左破土器 70 和右破土器 24 入土深度。操作行走底盘 52 上的动力输出, 使。
30、行走底盘 52 上的动力通过传动箱 12 的输入 轴 1, 经传动箱 12 的小锥齿轮 4 和大锥齿轮 9 带动传动轴 8 转动, 传动轴 8 上的动力通过联 轴器 42 使茎秆输送装置 46 中的竖轴 45 转动, 通过链轮 41、 链轮 48 和上下传动链 76 将已 拔作物茎秆 63 沿横向输送至集物栅 79。由于传动轴 8 的转动, 动力经齿轮 2 和齿轮 33 的 啮合传递给传动 轴 34, 使传动轴 34 的动力分三路传递, 传动轴 34 一路动力经万向联轴器 36、 传动轴 39、 链轮 38、 传动链 28、 链轮 22、 轴承 25 和半轴 21, 使右茎秆夹持装置 29 运。
31、动。 传动轴 34 另一路动力经齿轮 33 传递给齿轮 55 带动传动轴 54 转动, 通过万向联轴器 81、 传动轴 57、 链轮 58、 传动链 60、 链轮 65、 轴承 87 和半轴 64, 使左茎秆夹持装置 61 运动。在 左茎秆夹持装置 61 和右茎秆夹持装置 29 的共同作用下, 完成作物茎秆 63 的夹持、 提升和 纵向输送。传动轴 34 第三路动力经齿轮 33 传递给齿轮 13 带动传动轴 32 转动 ; 传动轴 32 传递来的动力分两路, 传动轴 32 的一路动力经传动轴 32 右端的链轮 75、 传动链 20 和链轮 72带动右破土装置71运动, 通过右破土装置71中的传。
32、动轴23带动右破土器24转动, 实现 作物茎秆 63 右边的破土。传动轴 32 的另一路动力经传动轴 32 左端的链轮 56、 传动链 66 和链轮 67 带动左破土装置 69 运动, 通过左破土装置 69 中的传动轴 68 带动左破土器 70 转 动, 实现作物茎秆 63 左边的破土 ; 由于齿轮 13 和齿轮 15 的啮合, 传动轴 32 的动力经齿轮 说 明 书 CN 201709136 U CN 201709137 U5/5 页 7 13 和齿轮 15 带动传动箱 12 中的传动轴 17 转动。通过传动箱 12 中的传动轴 17 带动拔梗 装置 31 中的拔盘 27、 销轴 26 和拔。
33、叉 19 运动, 拔梗装置 31 中拔叉 19 将作物茎秆 63 叉住, 利用拔梗装置 31 中的传动轴 17 带动拔盘 27 旋转作用将作物茎秆 63 拔出, 完成作物茎秆 63 的拔梗工作。拔出的作物茎秆 63 经茎秆输送装置 46 和导向杆 44 的共同作用, 将作物茎 秆 63 输送到集物栅 79 上倒集, 当作物茎秆 63 堆集重量超过弹簧 80 的拉力时, 在重力作用 下落入地面成堆积放。 说 明 书 CN 201709136 U CN 201709137 U1/3 页 8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709136 U CN 201709137 U2/3 页 9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709136 U CN 201709137 U3/3 页 10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709136 U 。